我国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 (2)
- 格式:ppt
- 大小:6.29 MB
- 文档页数:21
重金属含量超标食品典型案例意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食品安全的问题。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等,这些重金属如果超出一定限量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金属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重金属在体内蓄积会影响性腺的发育,导致生殖功能减退,甚至不育。
长期摄入重金属超标的食品对婴幼儿和孕妇的严重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第二,重金属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重金属在体内积累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引起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抑郁等症状。
长期摄入重金属会导致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重金属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重金属超标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导致肝肾功能异常,甚至引发肝肾疾病。
对于患有肝肾疾病的人群来说,摄入重金属超标的食品更是雪上加霜。
而重金属超标的食品导致的危害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
2013年,中国台湾地区发生了“亚锡放毒事件”,泰国进口的“众香大饼”和“五花猪脚”中被发现含有亚锡,导致消费者中毒事件。
2019年,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一家烤肉店被曝光使用含铅涂料的烤炉,导致部分消费者中毒。
这些典型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重金属超标食品的危害,也提醒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的抽检力度,对于发现重金属超标的食品及时进行处置,并公布处理结果,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警惕。
消费者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知识。
在购买食品时应该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质量不过关的食品。
消费者也应该了解什么样的食品会导致重金属超标,避免食用这类食品,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应该加强自查自律,合理选择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好食品的质量。
重金属含量超标食品典型案例意义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
近年来,一些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食品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探讨重金属含量超标食品的危害及其意义,以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典型案例回顾案例一:2018年,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对当地市场进行抽检时,发现一批次猪肉中铅含量严重超标。
经查,这批猪肉来源于一个养殖场,由于养殖场周边环境污染,导致猪肉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案例二:2020年,一款在网络平台热销的儿童食品被检出镉含量超标。
这款食品在市场上备受家长青睐,事件曝光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重金属含量超标食品的危害1.铅:铅是一种有害重金属,长期摄入可导致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器官功能损害,对儿童和孕妇危害尤为严重。
2.镉:镉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摄入可导致肾脏损害、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发癌症。
3.汞:汞主要通过鱼类等水产品摄入,长期摄入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免疫功能障碍、生殖系统损伤等。
三、典型案例意义1.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重金属含量超标食品的曝光,使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识。
2.加强监管力度:重金属含量超标食品案例的发生,促使政府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3.倒逼企业自律:企业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加强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检验等环节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
4.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关注食品标签、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避免购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食品。
四、预防重金属含量超标食品的建议1.增强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
2.政府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惩违法行为。
3.企业加强自律,提高产品质量。
4.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合理消费。
总结:重金属含量超标食品典型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1.1前言已完成当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是为了()。
•A、提高口感•B、灭菌•C、增加蛋白质含量•D、增加粘稠度我的答案:c2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食品安全的问题或关注点不一样,主要是因为()。
•A、食品安全法律和饮食组成不一样•B、饮食组成、国家经济水平不一样•C、食品安全法律和国家经济水平不一样•D、环境污染情况和食品安全法律我的答案:B3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食品安全问题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只出现在中国。
()我的答案:√4水解植物蛋白经常用于风味添加剂,它的主要构成是氨基酸和葡萄糖。
()我的答案:×2.1国外食品安全问题已完成1下列关于口蹄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口蹄疫主要发生在一些偶蹄类动物•B、口蹄疫会侵染到人,但不会致死•C、口蹄疫的症状通常是一些水泡或表皮的溃烂•D、口蹄疫容易导致小孩患上手足口病我的答案:D21996年,日本的O157大肠杆菌污染事件出现的原因是()。
•A、恶意投毒•B、没有保持冷链的完整性•C、农药残留•D、食物没有高温消毒我的答案:B3欧美国家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不大的关键原因是()。
•A、他们以食肉为主,对蔬菜需求度不高•B、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不用农药•C、他们的生产秩序非常规范•D、他们的蔬菜主要是靠进口我的答案:C4下列关于疯牛病病毒朊病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的复制非常快•B、它是蛋白质为主的结构•C、该病毒可以感染到人•D、人们在疯牛病发生之前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的答案:D5食品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涉及到一个国家政局稳定,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危,以及一个国家的经济、贸易。
()我的答案:√6禽流感病毒并不那么可怕,因为它极其不耐高温,70度煮一段时间就可以灭活。
()我的答案:√71999年,比利时食品二恶英污染事件发生在原料的生产环节,主要是生产工具受到了污染。
()我的答案:×8李斯特氏菌中毒事件最主要发生在欧美国家,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老百姓食用的食品主要是以生食品为主。
镉大米事件镉大米事件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严重事件。
在2011年时,中国的媒体报道称一些稻米种植区域土壤中的重金属镉超标,这导致了部分稻米中镉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
这一消息震惊了全国,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广泛关注。
镉是一种有害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食用含有镉的大米会导致慢性镉中毒,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中毒性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疾病。
因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担忧和恐慌。
这起事件的起因是许多农田和稻米种植区域附近的工业污染和废气排放。
一些非法小冶炼厂、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和化工企业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将含有重金属镉的废渣和废水随意排放到土壤和水体中。
这些重金属随着水和风的运动进入农田,被稻米吸收并积累。
对于镉大米事件,公众普遍抱有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他们对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监测不到位表示质疑。
一些职责单位曾在此事中显示出疏忽、漠视和不作为的态度。
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进一步加剧,对政府和食品产业的信任度大幅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相关企业和农田的检查与监管,严厉惩治非法企业及其相关责任人。
此外,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力度。
同时,政府加大了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采用生态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
政府还鼓励农业企业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避免环境污染对农产品的危害。
在这次事件后,中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检测加强了许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监管能力和技术水平。
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镉大米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监管不力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政府应加大力度打击违法行为,加强监督和执法,确保食品安全。
第1篇一、引言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食品安全。
本文将结合一起身边的食品法律案例,探讨食品安全法律问题。
二、案例背景2019年,某市一家知名餐饮企业被曝光其供应的火锅底料中含有违禁添加剂。
经调查,该火锅底料供应商从非法渠道购入违禁添加剂,用于生产火锅底料。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隐患。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
本案中,火锅底料供应商生产含有违禁添加剂的火锅底料,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2. 追究责任(1)火锅底料供应商火锅底料供应商作为食品生产者,对其生产的食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处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2)餐饮企业餐饮企业作为火锅底料的经营者,对所经营的食品质量负有监管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3. 社会影响(1)消费者权益受损火锅底料含有违禁添加剂,可能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
(2)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社会恐慌本案曝光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担忧,对相关食品企业的信任度降低,影响社会稳定。
四、启示与建议1.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2. 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3. 企业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确保产品质量。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20111、催熟芒果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
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
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2、上海染色馒头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
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馒头作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馒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
全国各地开展馒头检测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3、水银刀鱼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
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
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4、万能牛肉膏201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
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
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全国十大环境污染事件(一)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案,3人被判环境监管失职罪2 004年2—4月,四川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业废水排入沱江干流水域,造成特大水污染事故,给成都、资阳等5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经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评估,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就达1569万余元。
9月9日,成都市锦江区法院分别对涉及沱江水污染事故的被告人何立光、吴贵鑫、李俭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和被告人宋世英、张明、张山等环境监管失职案做出一审判决。
相关责任人最高获刑5年,处罚金人民币4万元。
(二)浙江东阳画水镇化工污染,引发恶性群体性事件2005年4月1 0日,浙江省东阳市画水镇爆发大规模冲突。
东阳市政府将数家化工厂、农药厂迁到当地建成“化工工业园”。
据农民投诉,自从化工厂迁入后,环境严重污染,稻田不生,山林被“毒死”。
农民因不满化工厂污染环境,占据化工厂,与入厂警察发生冲突,致数十人被打死,逾千人受伤,遭推翻或破坏的警车多达数百部。
(三)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1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2 005年11月1 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是吉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会引发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有关应急预案有重大缺失。
二是吉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提出防控措施和要求。
三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和股份公司对环保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对吉化公司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失察,对水污染估计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及时督促采取措施。
四是吉林市环保局没有及时向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建议采取措施。
五是吉林省环保局对水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准确地报告水污染程度。
云南“铬污染”事件【背景链接】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8月16日,云南省环保厅要求,肇事企业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在停产整治期间,必须完成老铬渣库和现厂内渣库堆存的全部铬渣的无害化处理,未经曲靖市环保局验收,不得恢复生产。
然而,据当地村民反应,9月底,陆良化工在没有满足复产条件的情况下竟然恢复部分车间生产,而试图阻止其复工的部分村民被企业保安打伤。
(10月21日《经济参考报》)【具体分析】这起“铬污染”事件广受舆论关注,国务院和云南省领导作出批示,环保部和云南省环保厅都明确整改要求,但这家污染肇事企业还是在治理不彻底的情况下擅自复产了。
而且,该企业不仅擅自复产,而且还打伤村民、围攻环保人士。
由此,公众不得不问:这家企业不服从行政指令、野蛮施暴的胆量从何而来?此次“铬污染”事件格外刺眼,不仅是因为这起事件中出现“癌症村”、牲畜死亡、村民SF千次,而且上至国务院、环保部、水利部,下至云南省环保厅都很重视;云南曲靖纪检和司法机关还介入了调查。
但结果却是:行政、舆论、司法等监督都没有发挥作用,污染企业似乎更为嚣张。
显然,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纵容和保护,这家污染企业是不可能如此嚣张的。
在事件曝光前后,无论是这家污染企业变更经营范围,还是记者采访过程中处处碰壁,或是当地村干部强行收割尚未成熟的水稻,强行收割的水稻不知去向,似乎都能隐隐约约看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子。
地方政府纵容和保护污染企业,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方面,某些地方官员被污染企业收买,甘愿充当保护伞;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为了GDP 为了政绩,格外关照污染企业,甘愿充当睁眼瞎子。
遇到这样的地方政府,污染企业当然胆子会大起来,把行政指令不放在眼里擅自复工。
尽管云南省环保厅要求污染企业未经验收不得恢复生产,尽管环保部对曲靖铬渣倾倒事件作出严厉批评,并宣布即日起对曲靖市实施区域环评限批,直至该市全部完成非法倾倒铬渣和被污染土壤的处置工作,以及其它整改要求。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中国十大重金属污染事件一、河南济源千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 32家污染企业停产2009年10月,河南济源因铅冶炼企业造成1000余名14岁以下儿童血铅超标,血铅值在250ug/L以上,达到中重度中毒,需立即接受驱铅治疗;★★★★★★2007年12-12”铅中毒事件环保局领导集体被诉。
河南省卢氏县一家早就该关闭的高污染粗铅冶炼厂,不仅没有被当地环保部门依法关停,反而多次扩大规模,在环保局的眼皮底下非法生产了7年之久,最终导致437人铅中毒,成为中国最为严重的铅中毒事件之一。
★★★★★☆湖南嘉禾250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污染公司屡关不停 2010年2月,湖南嘉禾县250名儿童血铅超标。
引发中毒事件的炼铅企业腾达公司,曾被县市两级环保局几度叫停,但仍继续生产。
★★★★★郴州血铅中毒事件始末2010年3月16日:湖南嘉禾250名儿童血铅超标家长验血被拘2010年3月20日:湖南郴州血铅中毒者超300人官方被指封锁消息2010年3月21日:湖南郴州血铅危机加剧血铅化验者激增2010年3月23日:环保部派员赴湖南郴州督察治污多名官员被免职陕西凤翔血铅事件11人领导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2009年8月,陕西凤翔县抽检731名儿童发现615人血铅超标,其中166人中、重度铅中毒,原因为东岭冶炼公司污染,且未能按期组织卫生防护范围内村民搬迁,11名干部因此受处分,名单至今仍未公布。
★★★★★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环保局长停职在湘和化工厂运转5年多时间里,周边村民与污染企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长期较力。
2009年8月3日下午4时,湖南省环保厅在正式公布了长沙湘和化工厂镉污染事件环境调查监测结论。
在2888人中509人镉超标,多人死亡、化工厂周边500米范围内土壤严重污染等惨重现实面前,有关部门的事后补救实在来得太迟太迟。
★★★★☆广东河源市紫金县血铅超标事件追责16人。
根据2011年5月30日广东省政府调查组技术组的调查报告,共检测三威公司周边村民血样2231份,检测结果血铅超标者254人,达到血铅中毒标准者96人(其中成人39人,儿童57人),直接经济损失223.1545万元人民币,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某地发生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为例,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解析。
二、案例简介2019年5月,某地一家食品加工厂因生产不合格的食品,导致数百人出现食物中毒现象。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查。
经调查,该食品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使用过期原料:该厂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已过期的面粉、添加剂等原料,导致食品质量不合格。
2. 超范围使用添加剂:该厂在生产过程中,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严重超标。
3. 生产环境不达标:该厂生产车间卫生条件恶劣,存在大量老鼠、蚊虫等,严重污染了食品。
4. 未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该厂未按规定对生产出的食品进行检验检测,导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三、法律法规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最高法律,明确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制度、监管职责、违法行为处罚等内容。
根据《食品安全法》,本案中食品加工厂的行为违反了以下规定:(1)第三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
(2)第三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3)第五十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食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产品质量责任、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等内容。
本案中食品加工厂的行为违反了以下规定:(1)第十六条:生产者应当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2)第十七条:生产者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对违法者予以严厉处罚。
本案中食品加工厂的行为可能涉及以下罪名:(1)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我国镉污染事件(1)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8月6日上午,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
以湘和化工厂为圆心向外500米延伸,周围田野里的庄稼渐次呈现出深黄色、黄绿色、绿色三种不同颜色,晒在水泥地上的稻谷谷壳透着黄褐色,专家的调查意见是,已经确认了湘和化工厂是造成镉污染的直接来源。
在已出具的2888人的有效检测结果中,尿镉超标509人。
(2)广西龙江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被网络曝光,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
时间正值农历龙年春节,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
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故已锁定两个违法排污嫌疑对象,分别是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金城江鸿泉立德粉厂。
专家称,由于泄露量之大在国内历次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都是罕见的,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将达到约300公里。
(3)湖南湘江此次污染事故主要是由于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擅自施工,和未采取适当防范措施造成的。
2005年12月23日,株洲市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开始对霞湾港清淤工程导流渠施工,2006年1月4日17时开始从株洲冶炼厂总废水排口处截流,水流进入映峰居委会一湖和二湖,再通过老霞湾港排入湘江。
由于这两个湖长期接纳附近工厂含镉废水,并受株洲冶炼厂渣场渗入,导致两湖镉含量严重超标。
(4)稻米镉污染稻米的镉污染缘于种植水稻的土壤中发现了重金属超标的状况。
(5)广东北江流域广东省环保部门监测发现,广东北江韶关段出现了重金属镉超标现象,15日,在北江高桥断面,监测部门录得镉超标近10倍。
经广东省环保局调查,初步确认这起污染事件是由于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
排放标准(1)饮用水镉浓度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镉,不得超过0.005mg/L.(2)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铟利之诱:甘冒查处风险专家指出,镉污染的加速与铟利之诱直接相关。
中国2000-2010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4、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5、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6、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7、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
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2024年禁止经营食品制度《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4、____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____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6、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7、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8、超过保质期的食品;9、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10、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11、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2024年禁止经营食品制度(二)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解析,力图说明其必要性和积极影响。
首先让我们关注背景。
过去几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假冒伪劣食品等问题频繁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这些问题不仅引发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而且也削弱了人们对食品的信任,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其次,让我们探讨一下禁止经营食品制度的原因。
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
禁止经营食品意味着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此举,可以有效地清除食品市场中的不合格和有害食品,遏制违法经营行为和不当竞争,提升整体食品质量,增强人民对食品的信心。
此外,它也有助于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地环境,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