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应效力的目标,这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人才,更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因此,掌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塑造健康心理,是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走向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一·智力正常 二·情绪健康 三·意志健全 四·人格完整 五·自我评价正确 六·人际关系和谐 七·社会适应正常 八·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01
保持良好、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是密不可分的。
02
完美的人格展现。大学生应该正确对待客观事物,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学校生活。
03
培养积极极向上的个性特点,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04
建立专业化队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