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杂交试验一
- 格式:doc
- 大小:809.00 KB
- 文档页数:30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理解基因的显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
3. 掌握测交法验证遗传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控制同一性状,这两个基因可能相同(纯合子)或不同(杂合子)。
在形成配子时,这两个基因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即:1.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实验材料1. 豌豆种子:红花与白花、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等。
2. 玻璃器皿:培养皿、试管等。
3. 实验工具:镊子、剪刀、放大镜等。
四、实验方法1. 选择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种子,进行杂交实验。
2. 观察并记录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3. 通过测交法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五、实验步骤1. 选择红花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2. 观察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红花。
3. 将F1代与白花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4.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
5. 选择高茎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6.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高茎。
7. 将F1代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8.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
9. 选择圆粒与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10.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圆粒。
11. 将F1代与皱粒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12.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3:1。
【基础知识网络总结与巩固】【知识导学】1.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人工杂交实验操作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再套袋。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①发现问题——实验过程②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a.图解假说:b.结果: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3高∶1矮,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
③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a.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b.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即验证F1的基因型。
c.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达。
d.测交遗传图解:e.结论: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杂种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④得出结论——分离定律a.研究对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b.发生时间: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形成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d .适用范围⎩⎨⎧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实验注意问题①要随机抓取,且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搅匀。
②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3)结果与结论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 ≈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接近3∶1。
1.核心概念间的联系2.“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1)“假说”内容:①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演绎”内容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
3.分离定律的实质如图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的性原细胞产生配子的过程:4.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1)适用范围⎩⎨⎧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2)适用条件⎩⎪⎨⎪⎧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重难点例题启发与方法总结】一、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相关概念的理解1.(2015·宁波模拟)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解析:选D 同种性状的个体自交或杂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项所述不符合。
2.(2015·湖州高三质检)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解析:选D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子一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既会出现纯合子,也会出现杂合子;一般情况下,对于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来说,其表现型相同,但基因型有纯合和杂合之分。
二、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理解3.(2015·杭州模拟)对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解析:选A 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解析:选A 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下列几种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由此可知,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并不影响实验结论。
验证分离定律时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应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5.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
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
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解析:选C 融合遗传主张子代的性状是亲代性状的平均结果,融合遗传方式传递的遗传性状在后代中不分离。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双亲杂交,F1表现显性亲本性状(或显性的相对性状),F1自交产生的F2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6.(2013·上海高考)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约为12个。
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解析:选D 用两种颜色的小球模拟含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每个容器中应含有等量的两种小球,模拟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内各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分类突破】题型一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判断类1.(2015·南京模拟)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量甲(顶生)×乙(腋生)101腋生,99顶生甲(顶生)×丙(腋生)198腋生,201顶生甲(顶生)×丁(腋生)全为腋生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解析:选B 由甲(顶生)×丁(腋生)→全为腋生,可推知腋生为显性性状,顶生为隐性性状。
只要隐性性状出现,则为纯合子,因其后代全为腋生,亲代中丁一定是显性纯合子。
2.(2015·南昌模拟)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403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399紫花④紫花×白花→198紫花+202白花A.②和③B.③和④C.①和③D.①和②解析:选A 根据杂交实验②,子代紫花与白花比例为3∶1,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杂交实验③紫花与白花亲本杂交,后代全为紫花,由概念判断紫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3.(2015·张家港模拟)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 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牛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解析:选D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
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由于子代牛的数量较少,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
性状显隐性判断(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遗传系谱图中的显隐性判断①若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则为隐性遗传病;②若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者,则为显性遗传病。
(4)设计杂交实验判断(5)假设推证法:以上方法无法判断时,可运用此法判断①所作假设与事实不符时,可直接予以判断。
②所作假设与事实相符时,则需对同一性状作相反假设再推证,与事实不相符,再作出判断。
题型二纯合子、杂合子判断类4.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基因型是( )A.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B.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C.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D.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解析:选D 显、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均为显性;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后代也均为显性;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1。
5.(2015·衡阳高三模拟)某种品系的鼠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杂交亲本后代杂交A灰色×灰色灰色杂交B黄色×黄色2/3黄色,1/3灰色杂交C灰色×黄色1/2黄色,1/2灰色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C.杂交B后代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选C 由杂交B的结果可知,黄色为显性性状,灰色为隐性性状,且杂交B中的双亲为杂合子;杂交A的亲子代均表现为隐性性状(灰色),因此,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结合杂交B后代中2/3黄色、1/3灰色,可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黄色个体纯合时死亡,因此,杂交B后代黄色毛鼠都是杂合子,没有纯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