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297.50 KB
- 文档页数:19
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中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⑵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意境是指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要求:⑴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⑵概括氛围特点(准确);⑶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4.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套路(三步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如:凉州词XXX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XXX羌笛何须怨XXX,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⑴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⑵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⑴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XXX云影共徘徊。
中考古诗鉴赏解题指导诗歌鉴赏思路:1.意象——意境——感情——手法——语言2.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3.诗题——词句——意境——技巧——情感诗歌鉴赏口诀: 1.题目识对象 2.字面读感觉 3.注释破难点 4.作者解背景5.景物握情感6.意境察心胸7.首联找特点8.尾句参主旨9.题干得启示 10.原作找根据一、解题步骤:1、精读诗作——基础诵读全诗,看题目、作者、诗句、注释,要抓信诗眼,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感悟作者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
2、知人论世——关键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结合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点等因素,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
3、审题寻点——核心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明白该题是要鉴赏修辞手法还是抒情方式;是鉴赏表现手法还是诗人的感情,从而确定解题的范围,寻找答题思路的切入点。
分析过程中找到关键词,打开解题突破口,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生平全面分析,化难为易,得出正确答案。
4、组织答案——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要点要到位,语言力求诗化。
二、赏析步骤:1、结合诗题、作者、主体、注解,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乐、哀)。
2、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色的特点。
(抓意象)3、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明意境)意象是指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恰当的意象组合,就能营造一个优美的意境。
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和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景物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
(品感情)三、答题规范:1、根据题意的两个问题,弄清考查要点,确定答题顺序。
2、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
3、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结合诗句逐点分析,要点齐全,语言准确,句中尽量输入关键词。
4、答题步骤:⑴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 + 深层含义⑵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 + 主观感受 + 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⑶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 + 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⑷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 + 手法 + 表达作用⑸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运用什么手法 + 描写什么 + 抒发什么情⑹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 + 表达作用四、题型分析与解题方略(一)寻找景物【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诗的第一、二句抓住什么景物突出景色的特点?【技巧点拨】:仔细读每一句诗,从诗句摘录所写景物的词语,一般不需要作改动。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解题思路中考对于每一位初中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语文科目中的古诗词鉴赏题更是让许多同学感到棘手。
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类题目就能迎刃而解。
首先,我们要明确古诗词鉴赏题考查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包括对诗词中字词的理解、诗句的含义、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
了解了这些,我们在解题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字词理解是基础。
有些诗词中的字词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个“绿”字让整个江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到来。
遇到这种关键的字词,我们要结合诗词的上下文来揣摩其意思,同时还要考虑字词的修辞手法。
理解诗句的含义是关键。
在解读诗句时,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句,而要将其放在整首诗词的语境中。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描绘了边疆大漠中壮阔而又孤寂的景象。
我们要通过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构建出这样的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诗词的意境营造是重点。
意境是诗人通过描绘景象所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情感基调。
有的诗词意境清幽,有的则雄浑壮阔。
比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我们要通过对诗词中景物描写的分析,感受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作者的情感把握至关重要。
诗人在创作诗词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
这可能是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怀才不遇的感慨、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等。
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需要我们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诗词中的意象和关键词。
比如杜甫的《春望》,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我们能感受到他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表达技巧的分析是提升。
常见的表达技巧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能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表现手法如烘托、对比、用典等,能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则委婉含蓄。
【中考语⽂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技巧+提…纵观各地近⼏年的中考语⽂试题,对古诗词考查的⽐重在逐年增⼤,题型从传统的上下句默写到越来越重视诗词赏析,尤其诗词中的名句更是考查重点。
关于古诗词的学习,主要分为鉴赏技巧和提分攻略两部分,⽂末我们还会列举⼀些真题供⼤家参考。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注解,⽐⽅说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物、事件以及诗⼈的⼼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些基础知识,记住⼀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
(⼀)古诗词语⾔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格常⽤词语:平淡,⼜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
如陶渊明的《归园⽥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是曲曲折折地倾诉,⾔在此⽽意在彼,或引⽽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多⽤⼝语,较少炼字,读来平⽩如话,⾃然亲切,韵味⽆穷。
如李⽩诗歌的语⾔,被誉为“清⽔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概括诗歌语⾔特⾊的术语:⽣动活泼 ⾟辣讽刺 通俗易懂 朴素⾃然⾔简意赅 奔放流畅 词采瑰丽 清新明丽简练流畅 ⾃然天成 含蓄蕴藉 隐含哲理 ……(⼆)分析诗歌意象古典诗词常⻅意象的意义:杨柳—惜别 圆⽉—思念 落叶—失意 春⻛—得意⼤海—开阔 流⽔—时光 流逝古迹—怀古伤今梅花—傲视 ⼩草—平凡、⽣命⼒顽强或弱不禁⻛征蓬、归雁—思念(思乡) 南冠—囚犯松⽵梅 — ⾼尚情操⽩⾐苍狗(⽩云苍狗)—世事变幻⽆穷吴钩—宝⼑、利剑,指渴求建功⽴业者的利器莼羹鲈脍、莼鲈秋思—思乡之情双鲤—书信庄周梦蝶—迷惑的梦幻和变化⽆常的事物采薇—隐居⽣活 碧⾎—为正义事业流的⾎怀橘—孝顺双亲 红叶—以诗传情 红⾖-相思咏絮—⼥⼦⼯于吟咏,有⾮凡的才华……(三)辨析表现⼿法⼀⾸诗可以综合运⽤⼏种表现⼿法,要能细⼼辨析、具体分析某种或⼏种表现⼿法在诗歌中运⽤的妙处。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模板1.第一种形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答分析:景--情--境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一个双音节的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清冷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为什么?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XXX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XXX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日迟迟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1)此诗描绘了如何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请简要阐发。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走流离糊口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情(步骤三)。
2.第二种形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伎俩。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的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续上示例《绝句二首》(其一)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XXX 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答: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XXX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XXX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科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古诗词赏析方法,有助于提高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语文成绩。
本文将总结一些在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中应用的有效方法。
一、把握诗词的基本意义在进行古诗词赏析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诗词的基本意义。
古诗词往往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境,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所以,要仔细阅读诗词,理解字面意义和背后的含义,揣摩作者的用词和构思。
其次,还要注意把握诗词的整体意义,即整个诗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通过分析诗词的开头、结尾、中间等部分,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并从中找到诗词的主题。
二、研究诗词的艺术特点古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技巧,研究这些艺术特点可以更好地欣赏诗词。
首先,要研究诗词的格律和韵律,了解古诗的呼应和押韵规律,掌握古体诗的各种形式。
其次,还需要研究诗词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常用手法,理解这些手法在诗词中的运用,从而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三、注重诗词的背景和时代特点古诗词是历史、文化和时代的产物,所以在赏析古诗词时,要注重了解诗词的背景和时代特点,理解诗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通过对作者的生平和所处时代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真正含义和价值。
同时,还可以将诗词与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等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把握诗词的内涵。
四、善于运用工具书和辅助资料在进行古诗词赏析时,可以运用工具书和辅助资料来查找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解释。
例如,古代诗词辞典可以查找生字、生词的解释;古代文化辞典可以查找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考一些专门的古诗词研究资料和评论文章,从专家学者的角度来进行解读和欣赏,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这些工具书和辅助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古诗词赏析。
综上所述,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积累,不断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古诗名句赏析解题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赏析名句历来是中考古诗阅读的经典题型,掌握赏析角度,明确赏析要点是得分的一个关键。
那么,该怎么对名句进行赏析呢?一、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考题回放: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诗的三四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解题指导:解答这类赏析题目,应先明确句中的修辞手法,再分别从表达效果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作答。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诗人自己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有运用比喻手法,将白雪比作飞花,形象的写出了雪花的美丽姿态,把初春的料峭寒冷写成了仲春的灿烂热闹,富有情趣。
与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从意境的角度赏析考题回放: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问:“东风忽起垂杨舞”一句极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
解题指导:这一句当然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是: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垂柳在东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的美丽风姿,表现了雨后池塘的动态美,流露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使全诗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我们也可以从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意境?意境: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例句:这幅画不光形象美,而且色彩美,意境美。
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 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 也可以是回忆, 也可以是心中所想,实际却达不到的场景. 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技巧与常见题型解析诗歌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材,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们的难点和痛点之一。
要正确鉴赏和理解一首诗,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常见题型的解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语文中考中常见的诗歌鉴赏技巧和解题方法。
一、诗歌鉴赏技巧1.审题准确在鉴赏一首诗歌之前,首先要准确理解题目。
仔细阅读题目中的关键词,包括题目中的诗名、作者以及问题要求的关键词。
只有对题目进行准确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
2.注重诗歌的形式诗歌的形式包括诗的格律、韵脚以及诗歌的结构。
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留意诗歌的形式特点。
比如,如果是古体诗,应该注意是否符合古体诗的格律要求;如果是现代诗,要观察韵脚和诗歌结构的运用。
了解诗歌的形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涵。
3.关注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诗歌通过意象的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传达作者的感情和意境。
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重视诗歌中的意象描写,关注作者所选择的修辞手法,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
例如,作者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我们需要理解这些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每首诗歌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情感,通过鉴赏诗歌,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要注意从诗歌的内容和意象中寻找线索,进而推测出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二、常见题型解析1.诗歌鉴赏题这种题目要求考生对所给的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和解读,需要结合对诗歌形式、意象、修辞手法、主题和情感的理解进行分析。
解答该题型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要求,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中心意思,再对其中的形式、意象、修辞手法进行逐个分析。
2.填空题填空题是语文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对于填空题,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诗句和上下文进行推测,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解答填空题时,要注意理解上下文,把握诗句的意义,从而选择正确的答案。
3.判断题判断题是一种考察考生对诗歌理解的题型。
对于判断题,考生需要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句子的真假。
中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方法指导古诗词鉴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成为中考必备的一类题型。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励志类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画面描述、内容品读,常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主客观兼顾,思维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成为常态。
除了复习时加强有效训练外,一些鉴赏的思路也有必要帮助学生厘清,解题的技巧更需要合适时点拨。
一、鉴赏思路点拨(一)鉴赏字词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可以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味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1. 引言1.1 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而在中考阶段,古诗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
正确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指导中考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要加强课堂学习,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背景,注重诗词的音韵和节奏,以及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通过这些方法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诗词,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分析和实例,详细介绍以上这些古诗词鉴赏方法,帮助中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从而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正确的方法指导,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更加轻松地应对中考中的古诗词题目,取得优异的成绩。
让我们一起努力,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共同取得成功!2. 正文2.1 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鉴赏古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鉴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传统。
古代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鉴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鉴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学习和欣赏,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
古诗词鉴赏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活动,对于我们的成长和素养提升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应该重视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五看”(1)看标题,抓题眼——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情感等(2)看作者,知人论世——诗歌主旨与诗人的生平遭遇与所处时代有关。
(3)看注释,抓暗示信息——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内容或情感基调)②介绍相关诗句(暗示诗歌的用典或寓意)③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时代背景)④解释生僻字(降低阅读难度)⑤介绍典故(使表达生动含蓄、言简意丰)(4)看字词,直接表情达意——诗歌中的情感词,如愁、恨、独等(5)看意象,把握特定含义——特定意象代表特定含义,寄托特定情感,如“月”、“草”等。
实战演练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
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
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衡阳:地名,今属湖南。
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
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地名,在花溪。
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诗歌主旨]:诗人送别被贬谪的两位老友前往戍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谪的同情、惋惜之情和担心关切之意,最后劝慰友人不要失望、灰心,乐观期盼前途,定有重归之日。
归雁[唐]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⑴?水碧沙明两岸苔⑵。
二十五弦弹夜月⑶,不胜清怨却飞来⑷。
[注释]钱起:吴兴(今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为官。
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泛指湖南地区。
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⑵苔:一种植物,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⑶二十五弦:指瑟这种乐器。
《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⑷胜(shēng):承受。
清怨:此处指曲调凄清哀怨。
[诗歌主旨]: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展现了潇湘鼓瑟的凄清境界,塑造了多愁善感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