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黄病毒防治
- 格式:ppt
- 大小:9.66 MB
- 文档页数:23
鸭场发生黄病毒病怎么办如何防控鸭黄病毒
鸭黄病毒病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
发病鸭场要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场地和循环使用的蛋筐要消毒。
对于病鸭要及时治疗,同时做好健康鸭群的预防工作。
纳多利腺黄安快速防治鸭鹅安卡拉、心包积液、腺病毒、黄病毒。
一般在一周左右可以感染一个养殖小区或者聚养区的所有鸭群。
一户一旦发病,随后以点为中心,快速向周边区域扩散,几天之内可传遍周边区域,特别是鸭棚密集区传播更迅速,发病更严重。
病毒是怎么传播的,目前还没有定论。
对病死鸭解剖,主要病变可见卵巢发育不良、卵泡变性、变形、坏死或液化,卵泡膜充血、出血;有的卵巢水肿或输卵管壁充血出血;肝脏肿大;脾脏有出血斑点或呈斑驳大理石样坏死灶,有的极度肿大并破裂;胰腺潮红,病情严重者胰腺肿胀出血或有出血点、坏死点;有的心肌或心脏内膜有出血点;少数病例胸部皮下或腿肌有出血点;常并发大肠杆菌、坏死性肠炎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鸭黄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鸭黄病毒病的防治措施-养鸭技术鸭黄病毒病又被称作鸭产蛋下降综合征,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该病毒为鸭坦布苏病毒,患病鸭表现为产蛋量降低、初期头颈摇摆、后期瘫痪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短时间内就会在鸭群内扩散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鸭黄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鸭黄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特征鸭黄病毒病的病原体是黄病毒,该病毒能够在动物细胞中潜伏10~15 h,并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
黄病毒在55℃以上的环境下能够迅速灭活。
在自然环境下,鸭黄病毒病主要借助于蚊、蜱等节肢动物传播。
种蛋鸭和商品鸭的病程在2周左右,雏鸭在1周左右。
2、流行病学流行范围广。
鸭黄病毒病在我国多地均有流行,其中山东、福建、江西、辽宁、河南等地均出现过大规模的鸭黄病毒病,部分地区蛋鸭减蛋幅度达到90%左右,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传播速度快。
由于鸭黄病毒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与鸭流感,且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因此养殖人员很难及时发现。
通常情况下养殖区内一旦出现病鸭,短时间内就会在鸭舍内迅速传染,在2~3天内可以感染整个养殖区,如果养殖密度过大,则传播速度更快。
发病率极高。
如果鸭舍内暴发鸭黄病毒病,而养殖人员又不能第一时间采取防控措施,那么鸭群将会100%的感染该病。
染病后的蛋鸭产蛋率急剧下降,大多数蛋鸭产蛋率不到健康状态下的10%。
虽然鸭黄病毒病的发病率高,但是死亡率相对较低,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病鸭死亡率可以控制在15%~20%。
3、临床症状在鸭群染病初期,患病鸭群的进食量急剧减少,约为健康状态下的1/5,发病高峰期出现废食现象,且伴随有轻微的呼吸不畅现象,持续时间约3天。
发病3天后,病鸭体温升高,产蛋率减少,并在发病1周后,产蛋率降低至10%左右[1]。
这一过程中伴随有腹泻、脱水症状,粪便呈现绿色水样,病情严重的蛋鸭双腿不能直立。
驱赶时病鸭行走困难,数日后因不进水、食,呼吸困难而死,死亡后角弓反张。
鸭⼦黄病毒症状与治疗⽅案
⼀、病原:鸭黄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蚊媒病毒的恩塔亚病毒群,和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暂定为该病毒的⼀个分离株。
⼆、流⾏病学特点:
1、流⾏范围⼴,损失⼤。
2、传播速度快。
⼀般在⼀周左右可以感染⼀个养殖⼩区或者聚养区的所有鸭群。
⼀户⼀旦发病,随后以点为中⼼,快速向周边区域扩散,⼏天之内可传遍周边区域,特别是鸭棚密集区传播更迅速,发病更严重。
3、发病急,发病率⾼,死亡率较低。
⼏乎可以引起鸭群中100%个体感染和发病;但死亡率较低,产蛋鸭通常低于10%,多数在5%以下;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发病季节有关,与养殖场的管理有关;部分养殖场的青年鸭和雏鸭发病后,死亡率较⾼,可达20%。
4、主要危害鸭,包括蛋鸭、⾁种鸭(樱桃⾕鸭、北京鸭等)和野鸭种鸭,但鸡和番鸭未见发病。
三、临床症状病程通常急性,发热,减⾷,产蛋减少,腹泻,瘫痪。
产蛋鸭为10--14天,雏鸭7--10天。
鸭群感染初期,饲料减少,发病⾼峰期废⾷,持续3--4天后采⾷才逐渐增加。
产蛋量急剧减少,可以在4--5天内从90%减少⾄10%以下。
部分病鸭腹泻,粪便稀薄,绿⾊⽔样便。
病鸭双腿瘫痪,向后伸展。
四、病理变化肺、脾、肝有出⾎点,卵泡充⾎、出⾎和变性,偶见胰腺出⾎和坏死,部分鸭只盲肠内容物呈现污绿⾊或者⿊⾊,较臭。
五、治疗⽅案得了鸭⼦黄病选对药很关键,汇丰达提供以下治疗⽅法,此⽅法得到临床难,治愈率达98%以上,⽤药⽅案:肌腺康饮⽔,当天可控制死亡,三⾄四天治愈。
2019年第12期近些年,我国商品肉鸭以及产蛋鸭主要养殖区都曾暴发过一种疾病,其主要的症状为肉鸭出现软脚的情况,并且出现采食量大幅度下降,后期出现掉羽毛以及断羽毛的症状。
而产蛋鸭则出现瘫痪以及产蛋量下降的情况。
送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院检测,主要是由于感染了鸭黄病毒,主要影响肉鸭以及产蛋鸭。
本文将分析鸭黄病毒的防控,希望有助于养鸭业的发展。
1黄病毒流行特点该病毒在一周左右能感染养殖聚集区所有的鸭群,并且一户出现此病毒,会以此户为中心快速的向周边扩散,几天之内就会传遍周边区域。
鸭棚密集区域发病更严重,传播速度也更快。
该病毒感染发病急,发病率甚至可以达到100%,几乎可以引起鸭群中100%个体感染,但是其死亡率比较低,一般低于10%,大部分地区低于5%。
粗放养殖的死亡率较高,且容易引发其他的疾病;在养殖条件比较严格的场所,其死亡率比较低,并且恢复速度较快。
此病与肉鸭、产蛋鸭的日龄有关,青年鸭及雏鸭死亡率通常比较高,在20%以上。
2临床症状肉鸭在20日龄之前就可能感染此病,主要的特征是出现神经症状,具体表现则是站立不稳、倒地不起,肉鸭采食量下降,大多数病鸭因采食困难衰竭而死。
产蛋鸭感染此病主要表现采食量大幅度下降,产蛋率也大幅度下降,从产蛋高峰期的90%下降到10%,受精率也下降了约15个百分点。
死亡率在5%~50%,同时病鸭还有体温升高,排泄物不正常、瘫痪、羽毛折断等情况。
3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对肉鸭以及产蛋鸭饲料的选择要符合标准。
饲料需要精细加工,加工过的饲料要防止潮湿、发霉、变质等。
水分的摄入,要选择合适的饮水器,既要保证肉鸭、产蛋鸭的饮水需求,又能避免饮水浪费。
同时,应设定多种饲养方案,以备不时之需,还要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饲料比例。
提升肉鸭与产蛋鸭的身体素质,尽可能的降低鸭黄病毒的发病率。
对鸭黄病毒,可用黄芪多糖原粉+水溶性禽无疫饮水,1次/d,连用3~5d,隔5d 再用2~3d。
此药服用30min,就能够切断体内病毒RNA 链的合成,用药1~2h,便能够提高采食量,帮助病鸭快速康复。
鸭黄病毒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摘要:鸭黄病毒病又被称为传染性卵巢炎、产蛋下降综合症,是危害肉鸭、蛋鸭养殖业较为严重的病毒性接触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主要以产蛋鸭产蛋能力突然下降,肉鸭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发育周期延长为主要特征。
为了有效防控鸭黄病毒病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就需要明确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发病原因,构建针对性的养殖管理方式,从综合角度入手,将黄病毒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小程度,切实提升防疫工作效果。
关键词:鸭黄病毒病;临床症状;防治方法1、病例探讨2021年的3月中旬,某蛋鸭养殖场的蛋鸭出现了一种传染性疾病,养殖场共养殖蛋鸭1400只,平均每天采食量在280kg左右,发病的当天进食量下降到256kg。
部分患病鸭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行走,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第2天很多蛋鸭产下的鸭蛋个头较小,鸭蛋的破损率显著升高。
通过体温测定,发现肛门温度能够达到42℃。
出现该种情况之后,养殖户将患病鸭进行了封锁隔离通过对发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判定,得知该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但整体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主要威胁到蛋鸭的正常生长,导致产蛋量显著下降。
发病期间养殖户尝试使用青霉素链霉素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显著,不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随后养殖户将病情上报了当地兽医站。
兽医到达养殖场,对整体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分析。
该养殖户进行了常见疫苗的免疫接种,抗体水平达标,在同一个鸭群当中会存在来源不同、年龄不同的鸭。
采集患病鸭的新鲜血液进行了黄病毒抗体水平监测,可以发现大多数患病鸭的抗体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但鸭群并没有免疫接种相应的疫苗,由此可以判定养殖场存在黄病毒感染。
在此基础上又对病死鸭的脏器组织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采集病料进行进一步的病原分离鉴定,能够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小杆菌,但是分离得到的杆菌不具备致病性不能够使小白鼠死亡。
由此可以判定黄病毒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随即对养殖场进行了封锁隔离,加强对鸭群的针对性治疗,短时间内控制的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鸭感染黄病毒后怎么办鸭黄病毒的危害
最近鸭子黄病毒有爆发的趋势,鸭黄病毒席卷中国所有养鸭地区,给养鸭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这一段明显感觉鸭子越来越难养。
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养殖朋友都遇到了鸭子黄病毒的问题
当鸭感染黄病毒病后,会出现不爱下水、产蛋量轻度下降、采食量减少等现象。
该病毒具有群内传播快(2-3天可扩散全群)、发病率高(产蛋下降30%-80%甚至停产)、成年鸭死亡率低(2%-5%)、雏鸭死亡率高(高达30%)的特点。
达龙腺黄安防治家禽黄病毒、腺病毒(安卡拉)、心包积液。
鸭黄病毒病是一种主要侵害产蛋鸭的新发传染病。
产蛋鸭感染后出现产蛋率骤降,产蛋率可从高峰的90%下降到20%,甚至停产。
该病自2010年春季在我国福建、浙江等鸭养殖区暴发后,陆续在全国各大鸭养殖区蔓延,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增强鸭的体质, 提高其抗病能力, 同时强化卫生、消毒等工作, 切断各类鸭病的传播途径, 以此保障鸭的健康养殖和鸭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鸭子得了黄病毒很严重怎么办教你一招防治黄病毒的方法
黄病毒可以感染肉鸭、麻鸭、蛋鸭等,从2019年开始肉鸭黄病毒发病率有抬头趋势,慢慢的进入养鸭朋友的视线当中,都做疫苗预防。
纳多利腺黄安快速防治鸭鹅安卡拉、心包积液、腺病毒、黄病毒。
在自然条件下,黄病毒属的成员主要经节肢动物传播。
库蚊是坦布苏病毒的传播媒介之一,但由于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特别是秋冬两季发病蚊子较少时依然发病严重,说明蚊子所起的传播作用有限。
由于鸟类特别是家禽是该病的储存宿主,因此鸟类在该病的传播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黄病毒科成员多可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器具、运输工具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此外,空气传播,以及可能存在的垂直传播也是该病传播的一种方式。
鸭黄病毒病病理变化
心包积液,心内外膜出血,多数包心而不包肝;脑膜水肿、出血;肺脏先是一侧出血发黑,后两侧出血发黑;肝脏肿大,颜色多数发黄发白,类似腺病毒,无纤维素覆盖;脾脏肿大、出血,似大理石样样花斑;肾脏肿大、出血,似花斑样;有的腺胃乳头出血;胰脏出血。
种鸭黄病毒怎么快速治疗鸭黄病毒的特点如何治疗鸭子黄病毒症
鸭黄病毒病的特点
1.发病率较高
鸭黄病毒病在各种鸭类传染病中属于高发病种,主要致病因素有季节变换、饲养条件改变以及管理清洁工作不到位等。
鸭黄病毒病属于急性传染病,一旦鸭群中出现一例病鸭,该病的传染率高达100%。
如果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隔离或救治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病鸭群的死亡率,如果错过最佳防治机会,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其死亡率也会明显增加,通常情况下致死率在10%~30%波动。
鸭子黄病毒症,摇头晃脑,肝脏有白点,用达龙腺黄安,强心醒脑,抗病毒,快速控制死亡。
2.传播速度快
目前,国内养鸭多以养殖小区为主,其优点在于实现公共资源的共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高养殖效益。
但是鸭黄病毒病的传播速度极快,养殖小区内有一户暴发该种传染病,并且没有采取严格的防控手段,在35天即可感染整个养殖小区内的鸭群。
同时,在鸭黄病毒病传染过程中,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鸭群交叉感染,还会使得疫病更加严重。
鸭黄病毒的症状与治疗鸭得了黄病毒摇头走路不稳怎么治疗吃什么药
一、病原:鸭黄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蚊媒病毒的恩塔亚病毒群,和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暂定为该病毒的一个分离株。
鸭子得了黄病毒,摇头晃脑,肝脏有白点,用达龙腺黄安,强心醒脑,抗病毒,快速控制死亡。
2000只鸭今天又出现6只,突然出现体温升高,采食量骤减,精神沉郁,不爱下水或下水后浮在水面不动,迅速消瘦,站立不稳甚至软脚, 有腿瘫、个别有仰卧、摇头和转圈等神经症状, 个别有呼吸道症状,排灰白色或青绿色稀粪,病鹅发病后1~5天出现死亡,整个鹅群的发病率达30%,病死率为8%。
解剖症状:被毛无光,眼睛凹陷,心冠脂肪和心内膜有出血点,心包积有黄色液体,脑膜充血和出血,肝脏、肺脏、脾脏和肾脏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胰腺充血、出血或有灰白色坏死点,小肠、盲肠扁桃体和泄殖腔充血出血。
怎么有效治疗鸭子黄病毒鸭子黄病毒防控方法
鸭黄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鸭黄病毒病主要危害蛋鸭、肉种鸭,受感染鸭群几乎全部发病。
饲养粗放、养殖条件差的鸭场,死亡率较高,且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达龙独立健(5联抗体)特异性针对新流行病副粘、流感、黄病毒、腺病毒,一举五得。
当前养殖环境复杂,禽病日益增加,准确的禽病诊断是降低风险的一大关键,想要诊断准确,需要精密的仪器和多年临床经验,诊断鸡鸭鹅病就来江苏徐州禽病诊断中心,高德地图导航徐州禽病诊断中心
1、加强饲养:鸭黄病毒病主要发生于鸭子身上,但是也具有传染给人体的几率,因为人畜共患的可能,所以不能排除其感染人类的可能性,需要根据每个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严格做好基础防疫工作,出现患有鸭黄病毒病的鸭子需要及时
处理,避免传染给其他鸭子或者传染到人体的情况。
2、药物治疗:因为化学药物通常在杀灭病毒时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可以选择中草药进行治疗。
可以通过祛邪、扶正达到抑杀病毒的效果。
怎么治疗鸭黄病毒鸭黄病毒怎么治疗?怎么治疗鸭黄病毒?鸭黄病毒的防治?黄病毒的预防?早在2010年6月份开始,鸭病就已在全国大范围内发生,就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看,高达50亿元。
为什么开始会有人把鸭黄病毒病怀疑为禽流感呢?既然鸭黄病毒病与禽流感如此相似,那么为何采取注射不同禽流感亚型疫苗的防控措施,效果还是不佳?鸭黄病毒病带来的危害如此严重,使得我们不得不深思鸭黄病毒病是不是真的不能控制?现今已是鸭黄病毒病的高发时期,如何快速控制其发展,如何治疗鸭黄病毒病,这是目前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新型鸭病——鸭黄病毒病由于其临床症状与禽流感极为相似,因此,在很多时候,兽医工作者往往会把其怀疑为禽流感,从而忽视了对鸭黄病毒病的治疗,给蛋鸡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延误了治疗时机,致使后期想要使用鸭黄病毒病特效药治疗也已经是无能为力。
或许您对鸭黄病毒病还没有足够的认识,鸭黄病毒病其实是隶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蚊媒病毒的恩塔亚病毒群。
由于鸭群感染鸭黄病毒病通常会引起产蛋减少和卵巢发炎的现象,因此该病又可称为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传染性卵巢炎,鸭黄病毒感染,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等。
这种鸭黄病毒病的流行范围较广,包括华东、华北、华中、华南等蛋鸭和种鸭养殖场等都曾有过鸭黄病毒病的存在,但因性能好点的鸭黄病毒病特效药未能及时出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鸭黄病毒病一般从发生到感染一个养殖小区或者聚养区的所有鸭群仅需一周左右。
可以说,只要有一户的鸭群感染鸭黄病毒病,随后就会以点为中心,快速向周边区域扩散,几天之内便可传遍周边区域,特别是鸭棚密集区传播更迅速,发病更严重。
可以说鸭黄病毒病可引起鸭群中100%个体感染和发病,而且发病鸭会出现产蛋率低于10%,多数低于5%的现象。
因此说,鸭黄病毒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相当之大的。
对于鸭黄病毒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还要告诉大家一点,鸭黄病毒病之所以现在高发,主要是因为其与发病季节、养殖场的管理等都有很大的关系;部分养殖场的青年鸭和雏鸭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可达20%。
2020.12作者简介:朱志刚(1974.9-),男,江苏省连云港市人,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及动物疫病防控。
连云港鸭黄病毒病流行病学及综合防控措施朱志刚孙田蒋向君(江苏省连云港市畜牧兽医站222001)摘要:鸭黄病毒病是一种急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在鸭类传染病中是高发病种。
近几年连云港地区鸭黄病毒病高发,尤其在每年5~11月高发,在肉鸭、青年鸭、产蛋鸭中普遍发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鸭养殖业中一直有“要养鸭先扫黄”的说法。
近期连云港地区肉鸭黄病毒病的严重流行,如果没有有效控制,短期内会在鸭群内散播开来,严重影响养殖户和经销商的上苗积极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经笔者多地调查了解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以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苗免疫等综合防控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从而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鸭黄病毒病;预防;治疗;综合防控1发病历史与现状河北邯郸、石家庄等一些区域在1995年出现鸭群产蛋下降,还会摇头、转圈,经过实验室分离病毒,最终得到一种有囊膜的RNA 病毒,当时初步定义为病毒性脑炎[1]。
后来在2010年我国浙江发病,并在之后的半年时间内迅速扩散开来,到江苏、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此次鸭场爆发严重的产蛋下降甚至停产,传播很快,给我国鸭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之后的5年时间里,全国多省份依然有该病发生。
现阶段,随着黄病毒疫苗的问世,发病开始减少。
但是,连云港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潮湿多雨,因季节变化、饲养管理特别是清洁不到位,容易滋生病毒,近几年发病率开始上升。
2流行病学鸭黄病毒病是由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 Virus,DTV)引起的,以鸭产蛋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2],每年5~11月高发。
各日龄和各品种的鸭均可发病,雏鸭10日龄可发病,多数鸭在20~40日龄发病,蛋鸭和肉鸭均可发病、死亡。
该病发病率较高,可达100%。
什么季节易引发鸭黄病毒怎么预防鸭黄病毒的发生
目前,随着养鸭规模的不断扩大,鸭病也是变得多而杂。
鸭黄病毒,该病又可称为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传染性卵巢炎,鸭黄病毒感染,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等,目前倾向于使用“鸭黄病毒病”这一名称。
黄病毒主要严侵害心脏及血液,表现为心脏感染,心肌损伤,心包、胸膛积液,续而引发败血症等症状,肺、脾、肝有出血点,卵泡充血、出血和变性,有时伴有肾红肿及尿酸盐沉积。
那么怎么预防鸭黄病毒的发生呢,达龙腺黄安防治家禽黄病
毒、腺病毒(安卡拉)、心包积液。
日常的喂养、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相关作业标准,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例如本次喂养之前要先清空饮食槽,将饮食槽中剩余的饲料残渣清理干净,再换用新饲料,防止鸭群吃剩余、过期、变质的饲料。
鸭黄病毒怎么防治鸭子瘫痪翻个有什么办法治
鸭黄病毒是近两年来危害较大的鸭病,多种肉鸭、蛋鸭都能被感染。
这种病症在肉鸭和蛋鸭上的表现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达龙独立健(5联抗体)特异性针对新流行病副粘、流感、黄病毒、腺病毒,一举五得。
商品鸭感染,以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表现站立不稳,倒地不起和行走不稳,受惊吓易死亡,病鸭仍有食欲,但多数因采食饮水困难衰竭死亡。
肉鸭一般15~35日龄开始发病,以神经症状为主,表现为发热、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倒地不起、拉草绿色稀便、双腿瘫痪、向后或侧面伸展。
采食量大幅下降甚至食欲废绝,死亡率一般在30%左右,高的达55%。
流行后期有神经症状,表现瘫痪、行走不稳等。
流行后期多伴有继发感染。
耐过肉鸭通常生长发育不良。
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加强消毒防疫及现场卫生管理工作。
对发病鸭场进行封闭管理,严防人、物交叉感染。
对发病鸭场要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并加大消毒力度,对场地和循环使用的蛋筐也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