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保护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1
***乡大龙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设施建设
实 施 方 案
为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障群众饮用水源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县1000人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等有关规定,***乡***村大龙井划定为一级保护区。结合我乡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和清洁卫生为重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依据,遵循“集中整治、形成长效,分级负责、社会共建”的原则,强化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深入促进全乡环境保护工作。
二、工作目标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域功能一类的要求,确保大龙井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的目标,设施建设按时完成,达到全面保护。
三、建设内容
根据**县环保局要求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桩、界标、围网,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设施建设(见附件1)。 2 四、实施要求
1、完成时限:2019年3月14日至2019年4月15日;
2、界桩安装要求,坑的深度为0.5米;界标安装钢管深埋0.5米,基础尺寸为0.5米*0.5米*0.5米;围网安装,坑的规格为0.3米*0.3米*0.6米,钢管柱间距离为3米;均使用水泥混泥土浇灌,面上混泥土收拢磨平。
3、严格按照**县环保局要求和指导严格施工和完善竣工验收资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饮用水水源点为***村大龙井。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心、水利站和***村委会应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将责任具体落实到单位和个人,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经发办、水利站、***村等乡直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按照各自职责和工作任务抓好落实。
(三)广泛宣传,全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横幅,开辟专栏专题,宣传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重大意义,增强全社会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形成保护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强大舆论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 3 与和监督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提高全社会爱水、惜水、保护水的意识。
龙源期刊网
浅谈会同县饮用水源保护
作者:王婷仕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20期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会同县饮用水源现状以及导致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会同县饮用水源保护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饮用水源;保护;水质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一、会同县水资源概况
会同县地处湿润多雨地区,溪河密布,水系完整,地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因雨量充沛及地形地貌有利而具有较好径流交替和储存条件。全县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711×109m3,其中地表水资源1.623×109m3,地下水资源0.184×109m3。全县有河流和溪流725条,溪河总长2330Km,县境内主要水系是渠水水系和巫水水系,都是沅水的一级支流。渠水会同境内流程73Km,县境内流域109300公顷,河流平均宽150m,落差约200m,平均径流量101.80m3/s。巫水县境内流程79km,县境内流域86700公顷,河面平均宽度120m,总落差180m,平均径流量为89.62m3/s。总体特征为: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多于地下水,过境客水多于境内产水,水资源开发利用较低,大量水能资源可供开发。
二、会同县水资源利用情况
会同县境内有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22座、小(二)型水库77座,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2.24千瓦,可开发利用有250处17.55千瓦,目前已开发5.1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29.57%。水库多种经营仅局限于养鱼、灌溉等,缺欠深度开发。会同县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依赖于流经县城境内的渠水支流及巫水支流。县城饮用水源取水口设在流经县城的大桥处,年供水量232万t/a,供水总人口5.2万人。
三、会同县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分析
2010年,会同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对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六期跟踪监测。监测项目23个,取得有效数据138个,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进行评价。见表1,结果显示,23项指标中除总磷(超标率33.3%)和粪大肠菌群数(超标率33.3%)出现超标现象外,其它各项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岑松镇饮用水源保护制度
为进一步加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规定如下:
第一条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必须设有警示标志,标志范围内严禁闲人入内。
第二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第三条 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限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第四条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定时消毒,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 设立供水专管员,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系统档案。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环境管理状况(水源地管理及管理制度制定情况;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状况、面积;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起始时间等)、水源地水文地质状况(包括机井状况、建井时间、抽水量及供水情况、静水位、水质、供水人口),地理坐标测量、污染源分布状况(水源地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状况以及排放情况;养殖数量、种类、饲养畜禽量;水源地及周边工业污染源的排污情况、排污量;水源地及周边生活人口及排污情况等)。
第六条 供水管理人员要会同卫生防疫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监测信息公布制度。
第七条 供水管理人员要建立饮用水源地的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八条 发生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区域,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通知有关取水单位,并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卫生、水务等相关部门。
饮用水源保护目标责任状
1、认真落实饮用水源保护目标责任,成立饮用水源保护领导小组,实行村主任对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负总责。
2、在本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集中开展一次调查摸底,以村为单位,摸清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厂分布、水源水质状况及保护区划定情况;摸清全乡镇水污染源状况和排污总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点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摸清企业生产和排放“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学品)及恶臭、剧毒类化学品的情况;中山河沿线各村摸清中山河水系的环境容量。
3、治理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一切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废水超标排放的工业企业,严禁新上不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标准的企业。
4、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禁止新上和生产使用“三致”、恶臭、剧毒类化学品,禁止新上“十五小”、“新五小”项目。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 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生活垃圾、粪便和其它废弃物。在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5、对本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产养殖污染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实施清理整顿,并制定出年度控制和削减计划,逐步减少农业面源和水产养殖对饮用水源水质的影响。
6、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国家已经明令淘汰的农药,推广生物防治,将农药使用量控制在每季每公顷3公斤之内。
7、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扩大测土施肥面积,化肥使用量控制在每季每公顷280公斤(折合纯氮)之内。
8、禁止向水体倾倒垃圾、抛弃死禽死畜和农作物秸秆。清除饮用水源取水河流两岸所有垃圾堆(场),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禁止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围网养殖,制定敏感水域水产养殖年度削减计划,逐年削减水产养殖面积。
第 1 页 & 共 1 页 饮用水源保护宣传标语
1、保护饮用水水源,让百姓喝上干净水
2、为了百姓生命健康,请您保护饮用水源
3、保护饮用水源就是保护人类生命
4、保护饮用水源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5、饮水关乎你我他,保护水源靠大家
6、保护饮用水源,造福遂昌人民
7、水源与生命时时相伴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
8、保护水源健康你我
9、保护饮用水源共建生态文明
10、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11、保我一库清水还你一生健康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总结
长期以来我县参照新的水源调查标准以及环境监测站对某河水质进行常年监测及评价,并适时调整优化监测断面,
XX年以来,分别对五汛渡口(即某河入境断面)、学尖渡口(取水口上游500米)、某河闸进行常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上游五汛渡口断面,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源地Ⅲ类水标准的比例逐年下降,XX年为0,XX年为%,XX年为%,XX年19月份为0;与此对应,取水口学尖渡口断面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源地Ⅲ类水标准的比例也呈下降趋势,XX年为%,XX年为%,XX年为%,XX年19月份为0。主要有机污染因子为: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等。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县不少时段饮用水源已接近Ⅳ类水。此外,每年七、八月份,由于水质恶化,某河鱼虾死亡事件频发,渔农损失严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河水源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面对严峻的形势,建议县政府将饮用水源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必须动用更严厉的管理手段,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标准,构建更广泛的管理网络,将某河打造成为清澈靓丽的“清水走廊”,
为此,特作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有关部门要按照环保法和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县规划建设部门对县城饮用水管理负总责,加强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在线监测,确保县城24小时安全、正常供水。县环保部门要强化饮用水源监管工作,加强对企业排污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定期报送饮用水源水质信息。县水利部门做好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规划、实施及运行管理,大力清理违章建设码头、砂石场和预制场,强化水域使用、组织开展村庄河道疏浚。县海洋渔业部门要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渔罾、渔簖、网箱养殖等,禁止在河流两边进行围网养殖,杜绝饮用水源养殖污染现象。县农林部门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大禁售农药查处力度,引导农民树立水源保护意识,推广使用低毒、生态农药。县交通(海事)部门加强船舶污染监管,大力清理河面杂船、沉船。县政府定期召开会办会,督查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泸州市兴泸水务(集团)合江水业有限公司
饮用水源保护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结合我司实际,制定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规定如下:
第一条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必须设有警示标志,标志范围内严禁闲人入内。
第二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第三条 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限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第四条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蓄水池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按规定消毒,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 我司人员要会同卫生防疫部门、环保部门每月至少一次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供水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限值。
第六条 供水管理人员要建立饮用水源地的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第七条 发生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区域,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停止取水、组织水质化验人员采取水样,查找污染源,并立即报告卫生、城环、水务等相关部门。
第九条 出现饮用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或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时,供水部门应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责令排污单位停止生产和消除污染,并报告上级相关部门。
泸州市兴泸水务(集团)合江水业有限公司
2015年2月
1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XXX乡地处三明市区东南部,位于戴云山脉南端,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全乡共有18个行政村,其中有16个行政村位于XXX流域水源保护区内,是XXX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地。XXX水库是XX唯一的饮用水源,配套XX和XX水厂,担负着市区近30万人生活用水的重任,保护好水源是XXX乡政府的重要任务。现将近年来有关保护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1.抓污染源治理。XXX乡虽然是一个农业乡镇,但农村污染源对水源保护的影响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此,我乡坚持从大到小、从易到难原则,对农村污染源实行逐步治理。一是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自XXX饮用水资源保护区建立以来,我乡已先后关停、拆除及依法取缔如杜水乌油厂、XXX加油站、XX加油站等数十家有污染或存在污染隐患的企业。近两年,我们又拆除了芦桥养猪场,关停了牛岭和丰工贸加工厂和杜水罐头厂等一批可能存在对水源影响的企业或项目,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保护区内进行规模化养殖,针对部分农户散养家禽的问题,通过加大宣传,要求农户采取圈养方式饲养畜禽,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同时,积极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全乡共修建624座沼气池对畜禽粪便进行沼化处理,确保养殖废弃物达标排放。针对农业生产污染问题,则是通过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结合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的耕作施肥用药习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使之大幅度地降低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覆盖率达80%以上。
2.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XXX乡依靠市政府下拨的水源保护专项资金,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
2 入,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环境,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治理和保护饮用水源的目的。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我乡累计投入水源保护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建成了一批有成效、实用性强的环保基础设施:如XXX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项目,回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回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项目,张坑、居阳、XXX本点河岸防洪堤建设项目,XXXXXX河段4.5公里围网建设项目,306省道旁新设置6块水源地保护宣传牌,杜水、XXX等乡村公路新建300米防撞墙,XXX本集镇主街道两侧绿化带建设,全乡新建或改建29座无害化标准公厕建设项目及10座垃圾中转站。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减少了生活污水对XXX的污染。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现状与对策
摘要:湖北省当阳市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饮用水源保护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全市饮用水源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加强全市生态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 饮用水源 对策
一、饮用水源保护现状
2000年以来,当阳市陆续划定了1个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巩河水库)和8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苏沟水库、燎原水库、刘冲水库、玉泉水库、清溪寺水库、松垭湾水库、双莲饮水堰、马河水库)。
1、库容及供水量
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巩河水库库容1.73亿立方米,是一座大型水库,供城区15万人饮水,年供水量1500万吨左右;8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均为小型水库,库容在8—640万立方米之间,每个水源供3000—10000人饮水,年供水量约50万吨。
2、环境现状
巩河、松垭湾、刘冲、苏沟、马河等5座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环境良好。木店、清溪寺、玉泉水库在一级保护区内有污水排入。清溪寺水库被天峡公司承包养殖鲟鱼,现已解决周边居民的饮水问题,市政府正着手进行调整,拟不再作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燎原水库上游有400亩精养渔池,在清塘放水时,污水
全部流入库中,影响了水库水质。
3、水质现状
2010年,当阳市环境监测站对巩河水库监测12次,所有指标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对8座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库监测2次,所有水库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主要污染因子依次是石油类、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二、饮用水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来不断开展专项检查,目前全市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整体上存在着认识不足。长期以来,环保工作重点一直放在工业环境污染防治和城市环保上,农村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各地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导致农村污染控制问题没得到足够重视。各水库管理单位对水库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农村水库水源管理长期被排除在环境管理以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饮用水源保护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酸草村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结合我村实际,制定中元村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规定如下:
第一条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必须设有警示标志,标志范围内严禁闲人入内。
第二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第三条 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限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第四条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定时消毒,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 设立供水专管员,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系统档案。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环境管理状况(水源地管理及管理制度制定情况;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状况、面积;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起始时间等)、水源地水文地质状况(包括机井状况、建井时间、抽水量及供水情况、静水位、水质、供水人口),地理坐标测量、污染源分布状况(水源地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状况以及排放情况;养殖数量、种类、饲养畜禽量;水源地及周边工业污染源的排污情况、排污量;水源地及周边生活人口及排污情况等)。
第六条 供水管理人员要会同卫生防疫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监测信息公布制度。
第七条 供水管理人员要建立饮用水源地的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八条 发生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区域,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通知有关取水单位,并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卫生、水务等相关部门。
2008年第3期 环保科技 V01.14 NO.3
国外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木 蓝 楠 (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 因世界性饮用水源紧缺和污染所导致的饮用水源危机,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健康并口生存,而且随时可能引发国际政治问题。因此,饮用水源的保护被提上了世界各国的议 事日程,并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文中对国外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制度进行评介,对 我国现行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进行反思,以期对完善或创新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的理 论并口实践提供依据和思路。 关键词 国外饮用水源保护 法律制度启示 法律制度因其在部门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既是从整个社会的结构和习惯自下而上发展 而来,又是从社会的统治者们的政策和价值自上而 下移动”;既是法律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反 映立法的指导思想,又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具 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因而对此进行 研究尤为必要。我国现行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制度 主要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应急制度、法律责任 制度等,但现行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大多缺少针 对性、制度间相互分割甚至抵触、操作性不强以及 存在诸多的法律空白,不能满足饮用水源保护现状 的需要。国外在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方面起步较 早,相应的法律制度比较完善,因此,借鉴相关的 规定,反思与改进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成为 当务之急。 1 国外饮用水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评介 综观国外关于饮用水源保护的立法,饮用水源 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主要有: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制 度、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制度、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 和法律责任制度。 1.1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 饮用水源保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水源的制 度,它是各国为了保护饮用水源而采取的一种预防 措施,各国法律一般对此都有专门规定。 国外有关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的规定比较多且 措施比较有效。如美国国会1986年对《饮用水法》增 补一项关于水源保护区的规定。所谓“水源保护区” 是指作为公共水系统水源的水井和井区周围地面和 地下的、污染物可能通过其到达水井或井区的区域。 《饮用水法》要求各州在1986年修订法案生效后3年 之内制定水源保护区计划。州的水源保护区计划须 经联邦环保局审批。如联邦环保局不同意州的计划, 须在收到州计划9个月内对州以书面说明理由。州 可在收到书面通知6个月内修改计划,再报审批。 同时,《饮用水法》还规定联邦各部门对水源保护区的 管辖权让位于水源保护区当局的管辖权,联邦实体 必须遵守州水源保护区计划…。 法国条例不规定排放点,但规定非排放点。在 这种非排放点区域内,或者禁止排放或者严格控制 排放,这种区域叫作保护区。1964年水法提出设 立“特别水域管理区”,对该区内的水流状况进行 严格管理。同时,为确保水体质量,法国将提取生 活用水工程确定为公用事业的法令,在取水点周围 划定1个直接保护区和1个临近保护区,必要时, 1个远外保护区。 德国《水管理法》也明确规定:从公共福利事 业出发,为了现有的或将来的公共供水利益,保护 某些水源免受有害影响,可以建立水源保护区。此 外,卢森堡、丹麦、俄罗斯、捷克、波兰等都有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重点项目:“饮用水源安全法律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蓝楠。项目 编号:CUGQNW0701。 收稿日期:2007—10-22;2007—1O一31修回 作者简介:蓝楠,女,1978年生,湖北京山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环境资源法。E—mail:lannan7534@sins.t
第8卷第3期 2014年6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V l_8 No.3 Jun.2014
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探析
曾佳,成凤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立法滞后、重城轻衣、公众参与制度缺位、责任制度缺乏力度等方 面的缺陷,严重地威胁了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借鉴发达国家从不同角度、阶段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的 经验,可以从饮用水源优先保护、城市与农村并重保护、公众充分参与和严格法律责任制度四个方面来完善我国饮 用水源法律制度。 [关键词]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272(2014)03.0099.05
目前,我国饮用水源安全状况不容乐观。饮用
水源污染呈工业点源污染、生活废水和农村点面结
合污染三者相结合的趋势发展,使得我国治理饮用
水源污染工作复杂化、任务量加大。而我国饮用水
源保护法律制度由于存在立法滞后、重城轻农、公
众参与制度的缺位、责任制度缺乏力度等缺陷,致
使现行的法律制度无法对饮用水源污染现状作出及
时、准确的指导与保护。为了更好的保护饮用水源、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我国应该从饮用水源保护指
导思想、相应具体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现行的饮用
水源保护法律制度。
一、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现状
(一)我国饮用水源现状
近2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
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
突出。目前全国有2/3的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0多
亿m ,近50%的河段、90%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
度的污染[1]。我国的饮用水源有三个特点:第一,
总量多、人均量少。我国境内多河流、湖泊,水资
2014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总结
2014年,我镇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大力宣传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环境管理工作,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我镇的水环境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镇2014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葛兰镇饮用水源基本情况
一共有八个饮用水源地(分别是:葛兰村土地湾、天台村杨家湾、黄家坝村廖家大湾、冯庄村磨子石、罗岩村白水沱、烟坡村龙前洞、老龙洞、新民水库)。其中以新民水库情况最复杂(新民水库为属于长江系桃花溪河流域,水源类型为小(一)型水库,100万立方,目前为我镇场镇主要水源,是自来水有限公司的取水源之一。自来水有限公司设计供水能力为8000吨/天,可解决葛兰场镇30000余人的正常饮水问题。一级水源地为整个水库,另洪水期正常水位库岸四周水平纵深300米也为一级保护区)。
二、各部门积极配合,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管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镇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日常工作。部门各司其责:水保站负责饮水源日常管理;城管对水厂监测;环保部门总体监管。
(二)依法履职,强化监管 1、制定了长寿区葛兰镇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人在监督、政府负责、环保部门全面监督、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负责制,制定了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将饮用水资源保护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兑现,形成层层负责、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格局。
2、环保、水保部门严格执行了《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监督管理,建立每月至少一次的巡查制度。
3、在合理的位置设置维护了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碑、警示牌和宣传牌以及安装了水位界碑。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水源质量、数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源的保护是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四创两争”各项要求,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区”管委会的部署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围绕保护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目标,加强和规范水源区保护和管理,规范水事活动、强化生态建设、治理水环境、增强涵养水源功能,在保障水资源质量和可持续利用的同时,推进我镇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参与。
2.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属地村委会负责制,建立乡、村联动机制,层层分解落实明确责任。
3.坚持规划定位,依法保护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稳定的原则,保护优先,疏导结合,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5.坚持远近结合的原则,实施近期综合整治与远期长效机制建立相结合。
(三)总体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两区”管委会[2011(111)]号文件的要求,坚持“两手抓”,标本兼治,继续实施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人口转移四大工程,虽然2011年我镇的饮用水资源质量有了明显好转;预计到2012年底,争取让木戛利水库的水质稳定在ⅱ类水(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下同),村委会,自然村的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水功能区饮用水源地下水质标准。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工作,决定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务科,由水务科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督促和协调村委会、村组饮用水源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农村饮用水源的状况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发展,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时代,如何保障农民的生命健康权、饮水权和环境权,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只能说是从大体上保证了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的供给平衡。由于大多数的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时间较早,部分内容已在立法理念、立法技术、法律体系、规范内容、水源监管、执法力度等方面存在缺陷,不能保障农民的各项法律权利,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显得格格不入,无法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为此,笔者将文章分为四部分,系统地研究了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具体而言: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从基本理论着手,阐述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基本问题,对其内涵做出了界定,区分了水源、饮用水与饮用水源之间的异同;在环境法的视野下,介绍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即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水源质量保障制度、应急预警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方面;并详细地说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体现了对农民生命健康权、饮水权、环境权的重视,且也与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息息相关;最后,说明了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的两点重要意义,一是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二是深化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本文的第二部介绍了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且对我国在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中具体存在的六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如农村饮用水源
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饮用水源的保护区划分不合理、缺乏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等等问题。这就说明了我国农村的饮用水普遍存在隐患,例如,在攀枝花市仁和区的农村饮用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中就指出,仁和区14个乡镇的农村人口总数为近14万,全区约有5万人的饮用水存在安全问题,占居了全区农村人口的37%。其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饮用水水质不符合国家的标准、饮用水水量不充足、水资源短缺,按照人口比例计算,水质不达标的人口占居近总人数的一半。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类似的情形,从根本上予以解决。本文的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四个国家对饮用水源的法律保护,并总结了借鉴意义。如在应急预警制度方面,我们就应该做好水污染预防管理工作,对各种污染源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控制污染源进入饮用水之中,有效地防止和减少饮用水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第四部分针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六点建议,如建立完善的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的法律体系、科学划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等等措施,以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浙江省就要求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中的生态补偿的力度;强化对水资源的生态补偿;注重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整合与治理,加强对水资源的税费征收。总之,在法治社会的环境中,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已经成了我国保护水资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源饮水权健康权完善建议
岑松镇饮用水源保护制度
为进一步加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规定如下:
第一条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必须设有警示标志,标志范围内严禁闲人入内。
第二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第三条 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限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第四条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定时消毒,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 设立供水专管员,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系统档案。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环境管理状况(水源地管理及管理制度制定情况;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状况、面积;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起始时间等)、水源地水文地质状况(包括机井状况、建井时间、抽水量及供水情况、静水位、水质、供水人口),地理坐标测量、污染源分布状况(水源地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状况以及排放情况;养殖数量、种类、饲养畜禽量;水源地及周边工业污染源的排污情况、排污量;水源地及周边生活人口及排污情况等)。
第六条 供水管理人员要会同卫生防疫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监测信息公布制度。
第七条 供水管理人员要建立饮用水源地的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八条 发生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区域,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通知有关取水单位,并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卫生、水务等相关部门。
第 1 页 共 2 页 饮用水源保护制度
是指针对饮用水源地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其目的是保障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饮用水源保护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和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进行规范。这些法规和政策可以包括饮用水源地的划定和保护范围、禁止或限制在饮用水源地进行某些活动、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宣传等。
2. 环境监测:建立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测体系,对水质、水量和水生态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状况。
3. 水源地保护区划:根据饮用水源地的特点和敏感度,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限制非必要的开发和利用活动。
4. 污染源控制: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周边各类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污染物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5. 应急处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饮用水源地的突发事件和重大污染事故进行应急响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保障饮用水的供应和安全。 第 2 页 共 2 页 6.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饮用水源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加强整个社会对饮用水源的保护。
以上是饮用水源保护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措施,其目的是保护饮用水源,维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