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晋教版4.4气候-第2课时教学讲义ppt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41
气候【教学目标】1.阅读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认识气候的特点,体会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复杂多样。
2.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认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
2. 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知识如何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课前准备】1. 学生在课前分小组绘制好新加坡、阿斯旺、雅典、伦敦、莫斯科、雅库茨克等城市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收集一些这些城市的建筑、服饰、自然风景图片等。
2. 教学课件:展示教学过程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
前面我们学习了“多变的天气”这节内容,通过学习大家知道天气预报的作用,并养成了喜爱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的天气如何?二、新课学习(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2、气候类型的差异(1)、世界气候类型多样[ 过渡 ] 刚才大家说的很好,世界各地的气候不一样。
存在地区差异。
比如,在北京进入寒冷冬天的时候,有的地方刚要进入炎热的夏季。
而且类型也多样,比如,有的地方终年炎热,有的地方终年寒冷,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雨水充沛,有的地方久旱不雨,异常干燥。
大家看了课本提供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了解到世界气候类型多样,不下 10 种。
[ 引导深入 ] 世界气候类型是多样的,大家今后到国外留学、旅游、工作,那时你就不能按照北京的气候来安排生活了,所以为了以后出国作好准备,现在我们就来一次模拟出国活动。
了解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2)、世界气候的分布[ 活动设计 ] 活动内容是这样的:按小组抽签去国外留学或旅游(签上注明了什么时候去,逗留的时间,去的地方。
小组抽到签后进行讨论,首先弄清楚这个地方在哪个大洲,位于世界地图什么位置,对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判断是什么气候类型,再利用所给的降水、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然后从图中分析出气温、降水的特点,确定气候类型的特点,按照气候类型的特点,大致决定准备选取衣服、选取生活中与气候有关的日常必备物品,并想象出自然景观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从发给你的资料中挑选出来,如果材料上没有,自己写上。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4《气候》(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气候》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气候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气候变化和气候现象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像来进行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可能对气候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通过互动和探究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的定义、分类,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的定义、分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气候现象的形成机制,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候的概念和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导入新课。
2.气候的定义与分类:讲解气候的定义和分类,通过示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并通过地图和图像进行展示。
4.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5.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典型的气候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6.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挑战。
7.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20232024学年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单元思维强化一、单元思维导图二、重难点详解下图示意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该图等温线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20℃等温线大致穿过赤道一线2.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如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图(部分)。
读图,完成以下小题。
3.图示区域年降水量()C.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5.与图中丙地景观类似的是()A.①B.②C.③D.④2021年1月20日,郑州市污染攻坚办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宣布郑州圆满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超额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空气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家住郑州的小红同学记录了1月4日~8日的天气和空气质量状况。
读郑州市2021年1月4日~8日的天气和空气质量表,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哪种交通方式受影响最大()()B.推广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巴厘岛地处赤道附近,气候炎热而潮湿,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温度在21℃和33℃之间。
读巴厘岛位置图和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四幅气候资料图中,能反映巴厘岛气候特征的是()10.造成巴厘岛气候炎热的主要因素是()读气候资料表,完成下面小题。
12.这种气候主要分布的地区是()13.读我国某年3月10日的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A、B两地区的天气是_______,D地区的天气是_______。
产生这种降水形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C地的风向是_______,风力是_______级。
(3)E地区位于_______平原,这里的特殊天气是雾霾。
最近几年,这种天气在我国逐渐得到控制。
关于这种天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14.2022年极端高温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部分地区出现40℃以上高温,打破了当地气象观测记录。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4《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材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四节《气候》(第1课时)。
这一节主要介绍气候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概念,掌握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并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更深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能够认识到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对气候有一定的感知。
然而,他们对气候的分类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气候概念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的定义和分类,能够识别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气候变化现象。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定义和分类。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气候变化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3.通过实际观察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气候变化现象。
4.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图表,用于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准备一些实际观察和案例分析的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气候变化现象。
3.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气候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候。
2.呈现(10分钟)使用PPT展示气候的定义和分类,通过图片和图表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候的概念和分类。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复杂多样的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复杂多样的气候》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气候的类型、成因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理解气候形成的原理,认识气候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气候现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同时,本节课也是对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的拓展和加深,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气候知识体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气候形成的原理和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气候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理解气候形成的原理,认识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掌握分析气候问题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气候环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气候形成的原理,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候形成的原理,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气候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图片,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课堂讲解:a.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利用地图和图片,介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b.气候形成的原理:讲解气候形成的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