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102019102980A1】环境管理规定的程序和规定【专利】
- 格式:pdf
- 大小:280.48 KB
- 文档页数:20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程序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程序,以强调组织在环境方面的责任,并确保合规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管理制度环境政策- 组织应制定明确的环境政策,包括承诺减少环境污染、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经营。
- 环境政策应公开,并在组织内外进行传达和培训。
环境目标- 组织应确立可衡量且具体的环境目标,以实现环境政策中的承诺。
- 环境目标应定期评估和修订,并要求员工积极参与和贡献。
环境管理计划- 组织应制定环境管理计划,详细规划环境改善措施和相关程序。
- 环境管理计划应包括资源利用、废物管理、污染防控等方面。
程序环境评估- 任何新项目或变更应进行环境评估,以评估其潜在环境影响。
- 环境评估应包括项目影响评估、环境风险评估等。
环境许可- 组织应遵守相关法规,及时申请和更新必要的环境许可。
- 环境许可应被妥善保管,并定期监测和报告相关数据。
废物管理- 组织应制定废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废物分类、处理和处置。
- 废物管理应遵守环境法规,确保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污染防控- 组织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
- 污染防控包括工艺改进、设备更新、有效监测和持续改善等方面。
责任与监督环境培训- 组织应提供环境培训,确保员工理解环境政策和程序,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 环境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的内容和参与情况。
环境监督- 组织应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监控和评估环境绩效。
- 监督结果应进行记录,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改进环境管理。
内部沟通- 组织应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促进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环境信息交流和反馈。
- 内部沟通应不断改进,确保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结论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程序,旨在提供组织在环境方面的指导和规范。
通过遵守本制度,组织将能够履行环境责任,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安全卫生政策管制程序
是为了保护环境安全和卫生,防止污染和危害健康而制定的一套程序和规定。
该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相关环境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2. 监测和评估环境状况: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
3. 审批和证照管理:对环境污染源的建设和运营进行严格审批和管理,确保其符合环境安全和卫生要求。
4. 教育和培训:开展环境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5. 环境风险管理:对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确保环境安全和卫生。
6. 监督和执法:建立监督和执法机构,对违反环境安全卫生规定的行为进行惩处,维护环境安全和卫生。
7. 沟通和合作: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环境安全卫生政策的实施。
以上是一般性的环境安全卫生政策管制程序,具体的程序和规定可能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 1 页共 1 页。
环保管理制度流程一、环保管理制度的建立1.确定管理层在建立环保管理制度之前,组织或企业需要确定一个负责环保管理的管理层,该管理层应具备环保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环保管理工作。
2.明确环保目标在确定管理层之后,组织或企业需要明确环保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这些目标和要求应该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组织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3.编制环境政策环境政策是组织或企业对环保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指导,它应该明确组织或企业对环保事务的立场和承诺,为环保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指导和支持。
4.制定环保管理制度在确定环保目标和编制环境政策之后,组织或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环保管理制度,包括管理体系、责任制度、程序文件、监测计划和风险评估等内容,以确保环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5.培训和教育一旦环保管理制度建立完毕,组织或企业需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包括管理人员、员工和供应商等,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遵守环保管理制度的要求。
二、环保管理制度的实施1.系统运行一旦环保管理制度建立完毕并进行了培训和教育,组织或企业需要确保环保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行,包括监督、审查、改进和持续改进等工作。
2.监测与评估组织或企业需要建立和实施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以检测和评估环保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环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内外审查组织或企业需要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环保管理审查,以确保环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并且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外部环保评估机构的审核结果。
4.改进与持续改进对于发现的环保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组织或企业需要及时进行改进和持续改进,以提高环保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确保达到环保管理制度的目标和要求。
5.信息公开与沟通在环保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组织或企业需要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与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环保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良好的环保管理形象。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一条:公司应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二条:公司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环境标准,保证生产过程不产生或最低限度产生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和废弃物排放。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环境保护人员,负责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四条:公司应定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新项目、新设备投产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条: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遵守环境保护规定。
第六条:公司应定期进行环境检测,监测环境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废物管理制度,合法处理废物,对危险废物和有害废物采取特殊处理措施。
第八条:公司应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九条:公司应建立环境紧急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做好应急预案,确保在环境紧急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第十条:公司应定期向上级环保部门报告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人员,将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二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程序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管理程序⒈介绍⑴目的本管理程序旨在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以满足组织的质量和环境目标,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⑵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所有与质量和环境相关的活动和过程,并包括所有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⒉质量环境政策⑴政策制定组织应制定和维护一份质量环境政策,以确保其质量和环境目标与组织战略的一致性。
⑵政策内容质量环境政策应包括以下内容:- 组织对质量和环境的承诺。
- 遵守质量和环境相关法规及其他要求。
- 持续改进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
- 沟通质量环境政策和目标给员工和其他相关方。
⒊质量环境目标⑴目标制定组织应制定可衡量的质量和环境目标,以满足其质量环境政策和战略要求。
⑵目标实施组织应确定负责实施目标的责任人,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
⒋质量环境方案⑴方案制定组织应制定质量环境方案,包括实施质量和环境政策以及实现质量和环境目标的措施。
⑵方案实施组织应按照质量环境方案的要求,执行相关措施,并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⒌责任与权限⑴责任分配组织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质量和环境职责,并确保其理解和履行相应的责任。
⑵权限授予组织应授予合适的权限给负责人员,以便其能够有效地履行相关职责。
⒍培训与监督⑴培训计划组织应制定符合质量环境管理要求的培训计划,并确保员工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⑵监督与审核组织应建立监督和审核程序,以确保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并提供持续改进的机会。
⒎报告与记录⑴数据收集与分析组织应收集和分析与质量和环境相关的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评估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⑵记录保存组织应建立记录保存程序,以确保质量和环境相关的记录得到适当保存和保护。
附件:⒈质量环境政策⒉质量和环境目标设定记录⒊质量环境方案执行记录⒋培训记录⒌监督和审核记录⒍数据分析报告⒎记录保存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质量管理体系:指组织在组织结构、职责、程序、流程和资源等方面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要求。
环境管理流程环境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识别、评价、控制和监测的过程。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流程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套完整的环境管理流程,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环境影响。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明确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管理程序。
环境管理体系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企业应当制定环境管理手册,详细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程序,以便员工和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其次,企业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新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阶段,企业应当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包括大气、水、土壤、噪音、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评价结果应当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
接着,企业应当建立环境管理计划。
环境管理计划是企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控制措施的具体方案。
环境管理计划应当包括环境目标、环境管理措施、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环境影响。
随后,企业需要实施环境管理措施。
环境管理措施是企业根据环境管理计划制定的具体行动,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措施。
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档案,记录环境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
最后,企业需要进行环境管理绩效评估。
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是企业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企业应当建立环境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对环境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环境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推动环境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总之,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流程对于企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环境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环境保护管理程序1. 目的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履行治理环境和减少污染排放的义务和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 依据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性条例。
2.2 环境保护的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3.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集团内部的环境管理工作。
4. 职责4.1 集团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总裁担任组长,生产副总裁担任副组长。
4.2 技术研发部制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4.3 生产管理部负责集团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
4.4 各工厂负责本单位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5.工作过程和方法5.1 环境管理组织5.1.1 集团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总裁担任组长,生产副总裁担任副组长。
5.1.2 各工厂成立各自的管理机构。
5.2 环境管理规划5.2.1生产副总裁组织制订集团环境保护和改善的系统规划,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5.2.2集团要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及污染事故的发生。
5.2.3建设工业生态,加强厂区环境绿化改造和小区合理布局,完善和提高区域性环境质量。
5.3 标准制定技术研发部根据环境污染因子科目、量值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组织好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制定公司《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5.4 教育宣传生产管理部组织开展全员性环境教育和环境宣传,提高员工对环境的价值和环境污染的认识,激发员工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5.5 环境监控5.5.1生产管理部坚持项目管理“三同时”的制度,组织采用“三新”技术,采用无污染生产工艺,结合综合技术改造,控制和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5.5.2生产管理部组织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5.5.3集团各工厂污染治理设施必须确保完好和随机运行,以达到设计目标和治理效果。
5.5.4集团各工厂要杜绝超标粉尘排放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污染事故地发生。
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为了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来约束和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这些法律法规和要求是指导和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工具,其目的是保障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法律法规1.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国家层面设计的一项基本法律,它规定了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原则、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措施的权限和责任,以及环境事故的应急处理和责任追究等内容。
2.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制定的法律,它规定了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监测和治理要求,以及大气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等内容。
3.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保护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它规定了水污染排放标准、水体质量监测和治理方法,以及水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处罚措施等要求。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为了规范固体废物的产生、运输、利用和处置等行为而制定的法律,它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置和治理方法,以及相关责任和处罚措施等要求。
二、其他要求1.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新建项目或改建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序,它要求项目申请人在项目启动前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包括项目对大气、水、土壤、生态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
2.排放许可制度:排放许可制度要求涉及大气、水和固体废物排放的企业必须申请排放许可证,该证书规定了企业允许排放的物质种类和数量,以及排放标准和监测要求等内容。
3.资源税和碳排放税:为了鼓励资源节约和减排行为,一些国家实行了资源税和碳排放税,对消耗大量资源或产生大量碳排放的企业征收税费,从而促使企业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降低环境压力。
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评估和认证,以确保企业合规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防止环境污染和事故的发生。
企业环保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一、总则1. 本工作程序旨在规范企业环保管理,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 企业应建立环保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环保职责。
二、环保管理组织结构1. 成立环保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环保政策,监督环保工作的实施。
2. 设立环保管理部,负责日常环保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三、环保管理制度1. 制定和实施环保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建立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发布企业环保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四、污染预防与控制1. 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减排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五、环境监测与报告1.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并记录数据。
2. 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保工作进展。
六、环境风险管理1. 识别和评估企业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2. 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演练。
七、环保设施管理1. 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对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进行规划,以适应环保法规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八、合规性审查1. 定期对企业的环保活动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
2. 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并采取纠正措施。
九、持续改进1. 根据环保法规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环保管理制度。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环保管理的建议,持续提升环保管理水平。
十、附则1. 本工作程序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环保管理部负责解释。
2. 对本工作程序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环保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环保管理制度及流程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环保管理,确保生产活动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环保管理的部门和个人。
二、环保管理组织结构1. 成立环保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环保政策和监督执行。
2. 设立环保管理部,负责日常环保管理和技术支持。
三、环保责任制度1.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环保责任。
2. 定期对员工进行环保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环境影响评估与监测1.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2.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污染物排放。
五、污染物排放管理1.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2. 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六、废弃物处理与回收1. 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安全存储和合法处置。
2. 鼓励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七、环境风险应急管理1. 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包括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和处理。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八、环保信息公开与沟通1. 定期发布环保信息,包括污染物排放数据、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等。
2. 建立与政府、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机制。
九、环保激励与考核1. 对环保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2. 将环保绩效纳入员工和部门的考核体系。
十、环保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1. 定期对环保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修订。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环保管理流程。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环保管理部负责解释。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19)*DE102019102980A120190814*(10)DE 10 2019 102 980 A1 2019.08.14(12)Offenlegungsschrift(21)Aktenzeichen: 10 2019 102 980.5(22)Anmeldetag: 06.02.2019(43)Offenlegungstag: 14.08.2019(51) Int Cl.:B60W 40/02 (2006.01)B60W 30/10 (2006.01)(30)Unionspriorität:15/895,67513.02.2018US(71)Anmelder: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arborn, Mich.,US (74)Vertreter:Bonsmann · Bonsmann · Frank Patentanwälte,41063 Mönchengladbach, DE(72)Erfinder:Diedrich, Jonathan, Carleton, Mich., US; Reed,Eric L., Livonia, Mich., US; Siddiqui, Adil Nizam,Farmington Hills, Mich., US; Gehrke, Mark,Ypsilanti, Mich., USDie folgenden Angaben sind den vom Anmelder eingereichten Unterlagen entnommen.(54)Bezeichnun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VEREINFACHEN EINERUMGEBUNGSSICHTVERHÄLTNISBESTIMMUNG(57) Zusammenfassung: Es werd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Vereinfachen einer Umgebungssichtverhältnis-bestimmung offenbart. Ein beispielhaftes Fahrzeug umfasst einen Sensor und einen Prozessor und einen Speicher. Der Sensor dient zum Generieren von Straßenbildinformatio-nen. Der Prozessor und der Speicher stehen mit dem Sen-sor in Kommunikation und sind zu Folgendem konfiguriert:Detektieren von Fluchtpunkten von Fahrspurmarkierungen in den Straßenbildinformationen, Umwandeln eines durch-schnittlichen Pixelreihenwerts der Fluchtpunkte in einen Ent-fernungswert und, wenn der Entfernungswert unterhalb ei-nes Schwellenwerts liegt, Beenden der Ausführung mindes-tens eines Merkmals zum Überwachen von Straßenbedin-gungen.DE 10 2019 102 980 A1 2019.08.142/20Beschreibung TECHNISCHES GEBIET[0001] Die vorliegende Offenbarung betrifft im All-gemeinen Fahrzeugmerkmale zum Überwachen von Straßenbedingungen und insbesondere eine Umge-bungssichtverhältnisbestimmung.ALLGEMEINER STAND DER TECHNIK [0002] In den letzten Jahren wurden Fahrzeuge mit Fahrzeugmerkmalen zum Überwachen von Straßen-bedingungen ausgestattet, wie etwa Front- und Rück-kameras, Ultraschallsensoren, Regensensoren usw.Fahrzeugmerkmale zum Überwachen von Straßen-bedingungen machen Fahrzeuge oft angenehmer zu fahren, weisen Fahrer auf potentielle Hindernisse auf der Straße hin und/oder betätigen Scheibenwischer von Fahrzeugen. Informationen von den Fahrzeug-merkmalen zum Überwachen von Straßenbedingun-gen werden einem Fahrer häufig über eine Schnitt-stelle eines Fahrzeugs dargeboten.KURZDARSTELLUNG[0003] Die beigefügten Patentansprüche definieren diese Anmeldung. Die vorliegende Offenbarung fasst Aspekte der Ausführungsformen zusammen und soll-te nicht zum Einschränken der Patentansprüche ver-wendet werden. Andere Umsetzungen werden in Übereinstimmung mit den hier beschriebenen Tech-niken in Betracht gezogen, wie dem Durchschnitts-fachmann bei der Durchsicht der folgenden Zeich-nungen und detaillierten Beschreibung ersichtlich wird, und es ist beabsichtigt, dass diese Umsetzun-gen innerhalb des Schutzumfangs dieser Anmeldung liegen.[0004] Es wird ein beispielhaftes Fahrzeug offen-bart. Das Fahrzeug umfasst einen Sensor und einen Prozessor und einen Speicher. Der Sensor dient zum Generieren von Straßenbildinformationen. Der Pro-zessor und der Speicher stehen mit dem Sensor in Kommunikation und sind zu Folgendem konfiguriert:Detektieren von Fluchtpunkten von Fahrspurmarkie-rungen in den Straßenbildinformationen, Umwandeln eines durchschnittlichen Pixelreihenwerts der Flucht-punkte in einen Entfernungswert und, wenn der Ent-fernungswert unterhalb eines Schwellenwerts liegt,Beenden der Ausführung mindestens eines Merk-mals zum Überwachen von Straßenbedingungen.[0005] Es wird ein beispielhaftes Verfahren offen-bart. Das Verfahren umfasst Folgendes: Generieren von Straßenbildinformationen mithilfe eines Sensors;und Detektieren von Fluchtpunkten von Fahrspur-markierungen in den Straßenbildinformationen mithil-fe des Prozessors; Umwandeln eines durchschnitt-lichen Pixelreihenwerts der Fluchtpunkte in einenEntfernungswert mithilfe des Prozessors; und Been-den der Ausführung mindestens eines Merkmals zum Überwachen von Straßenbedingungen mithilfe des Prozessors, wenn der Entfernungswert unterhalb ei-nes Schwellenwerts liegt.[0006] Es wird ein beispielhaftes System offenbart.Das System umfasst eine zentrale Einrichtung, ei-nen Sendeempfänger für dedizierte Nahbereichs-kommunikation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 DSRC), einen Sensor, einen Empfänger für ein globales Positionsbestimmungssystem (GPS) und ei-nen Prozessor. Die zentrale Einrichtung weist eine Datenbank mit Sichtverhältnisinformationen auf. Der DSRC-Sendeempfänger ist in einem Fahrzeug an-geordnet und steht mit der Datenbank in Kommuni-kation. Der Sensor ist in dem Fahrzeug angeordnet und generiert Straßenbildinformationen. Der GPS-Empfänger ist in dem Fahrzeug angeordnet und ge-neriert Positionsinformationen des Fahrzeugs. Der Prozessor steht mit dem DSRC-Sendeempfänger,dem Sensor und dem GPS-Empfänger in Kommu-nikation. Der Prozessor und der Speicher sind zu Folgendem konfiguriert: Detektieren von Fluchtpunk-ten von Fahrspurmarkierungen in den Straßenbild-informationen, Umwandeln eines durchschnittlichen Pixelreihenwerts der Fluchtpunkte in einen Entfer-nungswert und, wenn der Entfernungswert unterhalb eines Schwellenwerts liegt, Beenden der Ausführung mindestens eines Merkmals zum Überwachen von Straßenbedingungen.Figurenliste[0007] Zum besseren Verständnis der Erfindung kann auf Ausführungsformen Bezug genommen wer-den, die in den folgenden Zeichnungen gezeigt sind.Die Komponenten in den Zeichnungen sind nicht zwingend maßstabsgetreu und zugehörige Elemen-te können weggelassen sein oder in einigen Fällen können Proportionen vergrößert dargestellt sein, um die in dieser Schrift beschriebenen neuartigen Merk-male hervorzuheben und eindeutig zu veranschauli-chen. Darüber hinaus können Systemkomponenten verschiedenartig angeordnet sein, wie im Fach be-kannt. Außerdem kennzeichnen in den Zeichnungen gleiche Bezugszeichen entsprechende Teile in den verschiedenen Ansichten.Fig. 1 veranschaulicht ein Fahrzeug, das in Übereinstimmung mit den Lehren dieser Offen-barung in einer Umgebung betrieben wird.Fig. 2 ist ein Bild einer Fahrbahn aus Fig. 1, das durch einen Sensor des Fahrzeugs aus Fig. 1aufgezeichnet wurde.Fig. 3 ist ein weiteres Bild der Fahrbahn, das durch den Sensor des Fahrzeugs aufgezeichnet wur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