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突破口巧解2018广东省考行测必然性推理题型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2018国考行测判断推理《朴素逻辑提升大法:代入排除法》【导读】朴素逻辑属于必然性推理,但其是必然性推理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因为其他的必然性推理题目主要以公式为主,只要把公式熟练记忆,并灵活运用,其实难度并不大;而朴素逻辑没有公式和固定的模式可循,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对题干的分析确定解题方法,找到突破口,用最快的时间确定正确答案。
带入排除法就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解题方法,这一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较大的提升解题速度。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1】甲、乙、丙、丁是思维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
已知:(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经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的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C.甲是画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1.题干分析:代入排除法在朴素逻辑中一般使用于题干和选项信息丰富且比较确定的题目,在本题目中,甲乙丙丁对应四种艺术家的类型,而ABCD四个选项也分别是甲乙丙丁所对应的艺术家身份,所以首先应该考虑看是否可以应用代入排除法。
2.解题思路:这道题目主要应用代入排除法中的排除法,根据四个条件去逐一排除选项。
【中公解析】B:根据题干所列四个条件,第(1)个条件,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根据这个条件,可知甲和丙都不会是歌唱家。
那么检查选项,A 项提到“甲是歌唱家”,C项则提到“丙是歌唱家”所以可以排除AC选项,第(2)个条件,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可知乙不是画家,乙也不是作家。
D项提到“乙是画家”可以排除D,答案只能选择B项。
拿到这道题目的时候,由于我们惯性思维,很多同学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从题干往选项推,即便是运用列表法去做题目,也是比较费时间的,而如果可以应用带人排除法,这道题可以在20秒左右解决,所以带入排除法的应用非常重要。
2018年广东省考《行测》试题及解析第一部分言语理解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前所未有地( )出来,推动我国( )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A.迸发日新月异B.激发气象万千C.涌现千变万化D.呈现一日千里【答案】A【解析】第一空首先排除“激发”,因为“激发”一般使用其被动形式,即“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被前所未有地激发”。
另外根据“前所未有”,说明第一空应填入一个程度更强的词,因此剩下三个词中“迸发”最为恰当。
再验证第二空的成语。
对应前文的“创造精神”,应该在后文出现和以前不一样的新生事物,因此填入“日新月异”恰当。
综上所述,A项正确。
【考点】实词+成语辨析2.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质量第一、( )质量变革、( )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 )高质量发展。
A.发动增强追求B.提倡增加达到C.推动增强实现D.倡导增加完成【答案】C【解析】第一空对应动态的“变革”使用“推动”最为恰当;第二空对于抽象的“优势”使用“增强”最为恰当;最后一空用“实现”对应文段最开始的“要”,即体现尚未完成,是未来的目标。
综上所述C项正确。
【考点】实词辨析3.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 ),不正之风得以扭转,可以说作风建设改变了中国,在全面从严治党历史进程中写下了( )的一笔。
A.遏制铿锵有力B.遏止入木三分C.遏止掷地有声D.遏制浓墨重彩【答案】D【解析】本题突破口在第二空,虽然四个成语都能表示在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上留下了很重要的影响,但对应最后的“一笔”,选择“浓墨重彩”最为贴切。
综上所述,D项正确。
【考点】实词+成语辨析4.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 ),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 ),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A.规范呈现B.章法展现C.章程体现D.标准表现【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 ...”其中的“总”体现了宪法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因此描述“根本性规章制度”最恰当的词语是“章程”。
2018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之相似图形图形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题型,不管是在国考还是省考的考试中都会占到10道题目比例,是考生必须拿下的一个类型的题目。
但是有些考生反映这一类题目比较难,感觉有很多规律,很难想到会考到那个规律,在备考的过程中也是盲目的不知从何抓起。
其实,图形推理只要大家能把握做题的原则—先宏观再微观。
图推的题目无非就是两大类:相似图形和相异图形,不同类型的图形考察的规律也不尽相同,所以大家要养成拿到图推的题目现将图形归类,是属于相似图形的题目还是相异图形的题目,这样才能提高做题效率。
为了更好的帮助各位考生做好图推的题目,今天中公教育辅导专家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相似图形会考察到的规律。
一. 相似图形之元素完全相同如果图形属于相似图形,并且组成图形的元素完全相同,那各位考生可以重点从位置关系去考虑,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例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答案】A【中公解析】图形的平移。
观察图形会发现,每一个图形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均是由一个白色的小三角、一个黑色的小三角和一个小星型组成,差别只是在各元素的位置不同,所以重点从位置关系考虑。
观察之后发现,每一个元素在发生平移,白色的小三角每次逆时针平移两格,黑色的小三角每次向上平移一格,小星型每次向下平移一格,故正确答案为A。
【例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答案】A【中公解析】图形的平移。
观察图形会发现,每一个图形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均是由一个白色的小三角、一个黑色的小三角和一个小星型组成,差别只是在各元素的位置不同,所以重点从位置关系考虑。
观察之后发现,每一个元素在发生平移,白色的小三角每次逆时针平移两格,黑色的小三角每次向上平移一格,小星型每次向下平移一格,故正确答案为A。
【例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答案】D【中公解析】图形的旋转。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在行测中有个专项叫判断推理,里面包括: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图形推理四个章节的知识点。
而第一个逻辑判断里又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必然性推理,另一个是可能性推理。
下面我们讲的相似结构,实际上是可能性推理中评价型的一种。
既然是可能性推理中评价型的一种,怎么去判定是相似结构的题型呢?又怎么去解决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进行讲解。
一、题型判定提问方式:以下哪项与题干推理形式/论证方式/思维方式相同/相似/类似?这类题目的问法特点经常会出现,类似、相似、一致、相同等字眼,解题的关键是提炼逻辑结构,即我们不注重推理内容,而注重推理形式。
提到逻辑结构就涉及到我们之前学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推理,必然性我们学了三段论、直言命题、复言命题。
可能性推理我们学习了类比推理、枚举归纳、因果论证、共变论证,接下来我们主要来了解必然性推理中的三段论在相似结构题型中的体现以及怎么解决。
二、解题方法必然性推理三段论这种题怎么做呢?就是要考虑以下几点在题干与选项中是否是一致的:1.概念的位置2.量项(有些所有)3.可能必然4.肯定否定5.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例,凡金属都是导电的,铜是导电的,所有铜是金属。
下面哪项与上述推理结构最相似?A.所有的鸟都是卵生动物,蝙蝠不是卵生动物,所以,蝙蝠不是鸟。
B.所有的鸟都是卵生动物,天鹅是鸟,所以天鹅是卵生动物。
C.所有从事工商管理的都要学习企业管理,老陈是学习企业管理的,所以,老陈是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
D.华山险于黄山,黄山险于泰山,所以华山险于泰山。
【中公解析】题干可以转化为所有A是B,C是B,C是A,依据概念顺序排除B、D,依据肯定否定排除A。
故答案为C。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这一类题目在于多做题,多总结,注重客观,注重推理形式,在考试中出现,是一定会做对题目的。
在广东省公务员行测考试当中,所有的题目都是四选一单项选择题,也就是说,选项也是我们题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解题的一个切入点。
代入排除法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题干提取条件,再把选项带入条件当中,不符合题干条件的选项则排除掉,符合题干条件的即为正确选项。
正因为原理简单操作性强,给了我们代入排除法的用武之地,在此列举一些优先使用代入排除法的固定题型和例题。
1、多位数问题多位数问题一般是指一个多位数中各个位数字之间的关系,优先使用代入排除法,可以快速的确定正确选项。
【例1】一个五位数,左边三位数是右边两位数的5倍,如果把右边的两位数移到前面,则所得新的五位数要比原来的五位数的2倍还多75,则原来的五位数是()。
A. 12525B. 13527C. 17535D. 22545【解析】A。
把A选项代入到题干当中,125=25×5,25125=2×12525+75,符合题干当中的条件,B、C、D都不符合,所以选A。
2、不定方程不定方程是指未知数的个数大于方程的个数,解不是唯一确定的,使用代入排除法可以快速锁定正确选项。
【例2】办公室工作人员使用红、蓝两种颜色的文件袋装29份相同的文件。
每个红色文件袋可以装7份文件,每个蓝色文件袋可以装4份文件。
要使每个文件袋都恰好装满,需要红色、蓝色文件袋的数量分别为()个。
A. 1、6B. 2、4C. 3、2D. 4、1【解析】C。
设红色、蓝色文件袋的数量分别为x和y。
根据题意可得7x+4y=29,是一个不定方程,依次代入A、B、C、D选项,只有C选项使得等式成立,所以选C。
3、星期日期问题星期日期问题是指和星期或者日期相关的一类问题,通常使用代入排除法,加快解题速度。
【例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某年8月份有22个工作日,那么当年的8月1日可能是()。
A. 周一或周三B. 周三或周日C. 周一或周四D. 周四或周日【解析】D。
观察选项,A、B都有周三,如果8月1日是周三,那么8月2日、3日都是工作日,剩下的28天一定有20个工作日,则共有23个工作日,与题干矛盾,排除A、B。
2018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之相似图形图形推理是行测考试屮的必考题型,不管是在国考还是省考的考试中都会占到10道题目比例,是考生必须拿下的一个类型的题目。
但是有些考生反映这一类题冃比较难,感觉有很多规律,很难想到会考到那个规律,在备考的过程中也是盲目的不知从何抓起。
其实,图形推理只要大家能把握做题的原则一先宏观再微观。
图推的题目无非就是两大类:相似图形和相异图形,不同类型的图形考察的规律也不尽相同,所以大家要养成拿到图推的题目现将图形归类,是属于相似图形的题目还是相异图形的题目,这样才能提高做题效率。
为了更好的帮助各位考生做好图推的题目,今天屮公教育辅导专家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相似图形会考察到的规律。
一.相似图形之元素完全相同如果图形属于相似图形,并且组成图形的元素完全相同,那各位考生可以重点从位置关系去考虑,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例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A B (: 1) oFPcn【答案】A【中公解析】图形的平移。
观察图形会发现,每一个图形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均是由一个白色的小三角、一个黑色的小三角和一个小星型组成,差别只是在各元素的位置不同,所以重点从位置关系考虑。
观察Z后发现, 每一个元素在发生平移,白色的小三角每次逆时针平移两格,黑色的小三角每次向上平移一格,小星型每次向下平移--格,故正确答案为A。
【例2】从所给的艸个选项屮,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答案】A【中公解析】图形的平移。
观察图形会发现,每一个图形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均是由一个白色的小三角、一个黑色的小三角和一个小星型纽成,差别只是在各元素的位置不同,所以重点从位置关系考虑。
观察之后发现, 每一个元素在发生平移,白色的小三角每次逆时针平移两格,黑色的小三角每次向上平移一格,小星型每次向下平移一格,故正确答案为A。
【例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答案】D【中公解析】图形的旋转。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逻辑填空在行测中是一个分量比较重的题目,最近几年一直都很稳定地考查20个题,但却是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如何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分析。
逻辑填空这类题目看上去是一种很简单的题目,都是很普通的词句,几乎不会出现太过生僻的词语,正是因为考生觉得看似简单,平时不太重视,做题时却会发现看哪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出现答题时选不对的状况。
这个和大多数人的思维形式有一定关联,需要转变思维和思考习惯,才能找到窍门。
逻辑填空一般考查的能力有两方面,一是对于普通沟通过程中语言的理解能力,二是对常用但是容易用错的实词及成语的掌握。
言语的理解能力大多数考生都是没有问题的,基本都能看的明白句子意思,但是答案却选不正确,主要是由于词汇问题。
一般我们在使用成语和实词时都主要考虑的是这些词语的大致语义,而在考试题目中恰恰是把这些平时用起来没有太大差别的词语放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对于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进行区分,它是要用到一个微观辨析的过程。
比如省考中有一道题目:那些在今天看起来新奇鲜活的历史,在当时却是______的。
四个选项分别是:司空见惯,街谈巷议、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四个词语均可以表达大家都熟悉的意思,但是放在题目例如何去区分。
大多数人都是非中文专业的,一般词语积累的量都是有所欠缺的,临近考试时,都不太可能也没有精力去大量背词,这就需要学会对词语有一定的分析猜测能力。
一般而言,考试时所用到的词语都是形近或近义的,我们第一反应都是去思考这个词用来比喻什么,或者是怎么去用,而忽略了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都是从本意发展而来的,任何词语的含义都不可能凭空产生,所以引申义也好,比喻义也好,都是从本意而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来猜,把每一个成语拆成几个语素,知晓每个语素的意思,拼起来基本就是这个成语的意思,从而帮助我们了解成语之间的差别,如上述成语:司空见惯,见是看见,惯是习惯,看习惯了就会见怪不怪,表示一个人对他不陌生,不感到稀奇;街谈巷议,大街小巷的人都在谈论某个事,那么多人谈论而不是某个人,所以表示大家都说,都知道的事情,可表示消息传播的范围很广;耳熟能详,耳朵熟悉,能够详细,可以表示听多了对其知道的详细;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那其他人就更知道了,大家都知道,即众所周知,结合题干表示新奇的反义词,不稀奇,那么就可以明确,选择答案应该是司空见惯。
1. (单项选择题)
2. (单项选择题)下题中的四个图形呈现必然的规律性,请依照这种规律,从右边所给出的备选答案当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正确答案:
3. (单项选择题)上面4个图形呈现必然的规律性。
依照这种规律,在所给出的备选答案当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使之呈现必然的规律性:
4. (单项选择题)所给的四个图形呈现必然的规律性,依照这种规律在所给出的备选答案当选出一个最合理的正确答案:
5. (单项选择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必然的规律性。
6. (单项选择题)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使之呈现必然的规律性:
7. (单项选择题)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在问号处,使之呈现必然的规律性:
8. (单项选择题)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必然的规律性。
9. (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项填在问号处,使右边图形的转变规律与左侧图形一致:
10. (单项选择题)
试题答案:。
在上一次关于分析推理题目技巧详解之中曾给大家讲过,对一道分析推理的题目优先使用排除法以及在其他特定的题目上面可以使用最大信息优先原则或者确定信息原则,但对于我们的分析推理题目,我们到底还有什么样的方法来快速解题呢,所以这里给大家讲解最后一种方法:代入法。
所以接下来广东华图将为各位考生来详解一下针对分析推理的题目如何使用这个代入法。
一、方法详解对于分析推理类的题目,我们之前也已经跟大家说过,是一种非常耗费时间的题型,部分复杂题目,如果真的要把它个中的关系全部都推出来,往往非常浪费时间,所以在考试中我们往往只需要把答案做出来即可,所以除了我们之前所给大家讲到的使用优先排除法,不需要进行推理之外,另外我们也会发现使用代入法其实也可以起到同样的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代入法到底如何来使用呢,代入法只需要将我们的选项一个一个代入到原题之中,如果发现跟题目是自相矛盾的即可排除,如果发现完全符合题目答案的,即为正确答案。
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在题目中的使用方法吧。
二、例题详解针对一块园地,园艺师们提出了如下建议:(1)牡丹、芍药至多种植一种;(2)如果种植芍药,则不能种植蝴蝶兰或者玫瑰;(3)牡丹、玫瑰至少种植一种。
实际种植时,上述三条建议只有一条被采纳。
根据以上陈述,一下最可能符合实际种植情况的是:A.牡丹、芍药和玫瑰均种B.种植芍药,但不种植蝴蝶兰、玫瑰C.芍药、蝴蝶兰和玫瑰均种D.种植蝴蝶兰,但不种植玫瑰、芍药【广东华图解析】看到此题会发现题目情况涉及比较复杂的情况,所以就意味着如果要将题目中的所有情况,都推算出来会非常非常复杂,所以为了更快速的解决题目,可以使用我们刚才所提到的代入法,题干要求的是一种建议被采纳,所以就可以代入后查看哪个选项是仅且只符合上述一个建议的。
A 代入后发现(1)不符合,(2)不符合,(3)符合,所以A仅且只有一个符合上述建议,与题目要求符合即为正确答案。
再看B 代入后发现(1)符合,(2)符合,(3)不符合,B符合了两条建议,所以不符合题目要求,错误。
在行测考试中,中公教育专家发现二难推理作为一种复杂的推理形式偶有出现,二难推理是一个选言假言推理,由两个假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组成,其特点是会令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二难推理也因此得名。
著名的埃及妇人与鳄鱼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二难推理:埃及的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在河边散步,一只鳄鱼将妇人怀中的孩子抢走,妇人苦苦哀求,鳄鱼洋洋得意地对妇人说:“我是只诚信又智慧的鳄鱼,只要你答对我的问题我便把孩子还给你,答不对我就把孩子吃掉!我的问题是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孩子?”妇人想了一会答道:“我想你一定会吃掉我的孩子。
”妇人的答案只有两种情况,答对或者答错。
如果妇人答对,那么依照约定鳄鱼要放了孩子;如果妇人答错,那么说明鳄鱼并不想吃掉孩子,鳄鱼会放了孩子。
依照这个思路我们发现妇人的回答非常有智慧,孩子一定会被放回来。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其中包含着一个命题组:1.妇人答对→鳄鱼放了孩子2.妇人答错→鳄鱼不想吃孩子3.妇人答对或者答错结论:总之鳄鱼会放了孩子也即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1.A→B2.非A→B3.A或非A所以,B理顺清楚了二难推理论证方式,解题就会更顺畅。
类似的题目我们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也经常看到,如要是不学习二胡演奏,徐平就做不了民乐理论研究。
如果他喜欢民族乐器,那么他会选择学习二胡演奏作为专业。
如果他不喜欢民族乐器,那么他会做民乐理论研究。
由此可推出徐平将:A.研究民乐理论B.学习二胡演奏C.不学二胡演奏D.不研究民乐理论答案:B中公解析:题目中出现的命题有 1.不学二胡→不做民乐理研究;2.喜欢乐器→学习二胡;3.不喜欢乐器→做民乐理研究;观察发现2和3两个推理可以构成一个二难推理的形式:喜欢乐器→学习二胡,不喜欢乐器→做民乐理研究,喜欢乐器或者不喜欢乐器。
可以得到徐平学习二胡或者做民乐理研究。
在结合命题1的逆否命题做民乐理研究→学二胡,可以得到徐平一定会学二胡。
所以本题选B。
寻找突破口巧解2018广东省考行测必然性推理题型最近掀起的互联网学习热潮,相信很多人都参与了。
答对瓜分100万的游戏让我们觉得人生又有了机会,知识改变命运的时候到了。
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你的面前,能够让我们平凡的人生由此变得不平凡,因为2018年公务员省考即将到来了!赶紧抓住这次机会一举成“公”,当上CEO,迎娶白富美,各位英雄,请接题。
要想通过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是我们必须要拿下的两座城,有些学生会很头疼,觉得自己不会做题怎么办,各位同学不要怕,我们来了!针对行测中出现的各种题型,我们有详细的理论体系和解题技巧来帮助大家成功拿下公务员考试,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面对考试的一些题型,我们如何更快更好的去应对,在短时间内拿到高分。
在每年的考试的行政能力测验考试当中,必然性推理作为必考题型,而且是判断推理部分的基础,而对于必然性推理的常考题型中的真假话问题,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矛盾法和假设法。
我们大多数考生虽然对于知识点是掌握到了,但是时常会忽略这些题型,今天我们把这一部分解题技巧给大家梳理一下。
【例题】有家珠宝店失窃,五个职员涉嫌偷窃被拘审。
我们假设在这五个职员当中,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无辜者说的都是真话。
这五个职员分别有以下供述:张说:“王说过是他作的案,那他一定是作案者。
”
王说:“李是作案者。
”
李说:“是赵作的案。
”
赵说:“是孙作的案。
”
孙没有说一句话。
依据以上的叙述,能推断出以下哪项结论?
A. 张作案,孙作案,李作案,赵没作案,王没有作案
B. 王作案,赵作案,李没作案,孙没作案,张没作案
C. 五个职员都参与了作案
D. 五个职员都没有参与作案
【答案】A。
【中公解析】:根据张、王、李、赵、孙五个人的话,我们采用假设法去解决,假设张说的话为真,那么王作案,根据题干中“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所以王不可能说是自己作案。
所以张说假话。
那么王没作案,推出张作案。
现在已经知道王没作案,王说的就是真话,所以可推出李作案,因此李说假话,推出赵没作案。
则赵说真话,推出孙作案。
故正确答案为 A。
【思路点拨】对于运用假设法解决真假话问题,基本的解题思路是:第一步:寻找突破口进行假设。
第二步:根据假设的情况推出与题干意思矛盾的情况,得出正确的情况。
第三步:根据正确的情况,找到正确选项。
相信我们每位同学在掌握了这样的技巧之后,不仅做题速度会加快,而且准确率也会高,那么在面对公务员考试的时候也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在此预祝各位考生能够顺利进面,成功上岸,拿到自己心仪的岗位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