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专题引导(精品) (7)
- 格式:pdf
- 大小:7.50 MB
- 文档页数:3
专题七语言文字运用(一)【真题回顾】(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
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
照相而入“馆”,①,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②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
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
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
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
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③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
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
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
“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
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
“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①。
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
2022版新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名篇名句默写—专题检测—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周《逍遥游》中认为路程远近不同,所用的时日和所做的准备也不同:“”,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而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得“”。
(2)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答案(1)适莽苍者三月聚粮(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解析易错字词:莽苍、蜉蝣、渺、沧海、粟。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
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 ”,则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2)屈原《离骚》一诗中“, ”两句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
(3)苏轼《赤壁赋》用高超的手法描写了动人的音乐,“, ”两句,通过蛟龙和寡妇的反应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答案(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解析易错字:邃、壑、嫠。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韩愈在《师说》中说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强的原因是“, ”。
(2)屈原在《离骚》中说到自己经常感叹流泪,是因为“”,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举世皆浊,可屈原就是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而选择“”。
(3)当形容一个人被任命来挽救危局时,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名句是:“, 。
”答案(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哀民生之多艰宁溘死以流亡兮(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易错字:术、溘、兮、际。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精炼2018年7月专题七文言文专题精炼(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标*为本考点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卫平侯薨,子嗣君立。
卫有胥靡[注]亡之.魏,因为魏王之后治病。
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
五反.,魏不与.,乃以左氏易之。
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可乎?”嗣君曰:“非子所知也。
夫治无小,乱无大。
法不立,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
法立,诛必,失十左氏,无害也。
”魏王闻之曰:“人主之欲,不听之不祥.。
”因.载而往,徒献之。
(有删改) [注] 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刑徒。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五反.,魏不与反:往返,此处为“反复协商”B. 左右..谏曰左右:身边的大臣C. 法不立,诛不必.必:坚决D. 不听之不祥.祥: 通“详”,详细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卫有胥靡亡之魏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五反 魏不与相如闻 不肯与会C. 夫以一都买一胥靡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D. 因载而往 徒献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非子所知也B. 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C.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D.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第05讲鉴赏诗歌情感价值观(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谢寺①双桧②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③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
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
②桧:一种常绿乔木。
③龙象界:佛界。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①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安石父王益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
此诗是作者寒食节为父亲扫墓时所写。
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爵禄。
★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七)第一篇: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七)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七)选择题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共24分,每题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B A、堤坝题跋提纲挈领 B、沦落抡拳论资排辈 C、晦涩侮慢诲人不倦 D、哄动拱卫烘云托月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攀缘陌路万马齐喑 B、嘉许徒劳扑朔弥离 C、收敛较勘大智若愚 D、附庸拘泥绵里藏真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D这个群岛位于地中海西部一个的自然环境之中,虽然岛屿之间自然风景相似,但都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
自十九世纪以来,众多的作家、画家和音乐家来这里灵感,他们的艺术创作也给群岛带来了国际声誉。
A、巧夺天工流行捕捉 B、巧夺天工保留发现 C、得天独厚流行发现 D、得天独厚保留捕捉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新设备十分复杂,了解其结构原理有助于在维修保养中有的放矢,避免盲目。
B、这家刚开业的公司的业绩连续十个月保持增长,真可谓江河日下、一日千里。
C、一些食品加工小作坊不顾有关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仍然我行我素、违规生产。
D、主管部门应该一视同仁,让民营剧团享受到国有剧团的政策补贴和优惠待遇。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收入的增速放缓没有影响财政支出,这是上半年数据统计中呈现出的一大特点。
B、与老式手机和个人电脑相比,新一代智能手机操作使用的难易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C、根据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之中,他所能看到的就只是非常狭窄。
D、声明称,这种细菌病不依靠砷存活,而是“能在高砷环境中生存的极端微生物”。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 我常常认为,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
山是,海是,沙漠是,河流是一种寻求,一种机制,一种被辖制的自由。
A、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B、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C、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D、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等待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天姿刘醒龙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
将武汉街头的尘嚣丢在汽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愁闷藏起残花的平常道路,远望大别山,伫对大别水,抢在偌大的北风到来之前,寻一寻温顺过往。
直到那些像细沙一样多的传闻,变成天堂寨下坚冰般纯情的巨石。
那些名叫九资河的田畈,那些名叫圣人堂的山冲,那些名叫千基坪的老垸,还有那个名叫罗田的小县,凡此种种微小的地理,春风拂过时,大小犹如一朵花苞;此刻,因为秋已深,因为霜已近,又变得犹如一片向着天空瑟瑟的红叶。
不是没有对乡村新意的渴望,更加埋没不了的是从头到脚的骨缝与肌腱中,那些作为神经的古朴实诚。
无论如何,乡村该是这样,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
清风缕缕拂过,丝丝情意分不清是微寒或者稍暖,悄然颤抖只在心中,谁让她变成参天大树摇摆?留下落叶漫天飘散,绿叶飞天幻化险峰莽然。
青山座座扑来,重重喟叹想必是为着前世与来生,环顾求索才上眉梢,恍惚流泉飞溅白云横渡,任凭薄雾浓霞搂去,丰腴山坳伸展高挑峰峦。
五角枫红,刺毛栗红,鸡爪槭红,茅草葛藤灌木林,一丛丛,一片片,明丽到极致。
小树迷人,大树惊天的却是山山之间,道道田埂上,到处土岸边,用一棵棵孤独聚集而成的乌桕林海。
奔着秋色而来,可是为了追究人生某个元素?是少年用竹筢将太多太多的乌桕红叶收拢来,铺在自家门前晒成过日子的薪火?是青春将太艳太艳的木梓叶铺陈开来,沉醉成对全部岁月的倾情浪漫?那样的红叶,是一棵树平平经常从年头劳累到年尾,突然爆发的火热之心。
那样的红叶,是一个人摸摸索索从黄昏奔波到黎明,最终点燃的蜡烛青灯。
那样的红叶是藏得太久的痴心在轮回,那样的红叶是爱意太多的秀目在凝眸。
是昨日晚霞的宿醉,还是今朝晨露的浓妆?或者是二者合谋将天堂迷倒,摔落银河里的很多星斗,暂且栖身乌桕树梢。
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题审显隐要求,仿写形神兼备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知识运用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愿播进你肥沃的土地,萌发一片葱郁的生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个音符,我愿谱进你甜美的歌里,鸣奏一曲动人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滴春雨,我愿洒进你干涸的心田,滋润一段诗意的人生。
2.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
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
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种在胸膛里。
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在江河湖海,是;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答案(示例)一棵向上的春苗一朵奔腾的浪花二、比拟:变个脸(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
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
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