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概况电子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65
教学章节第2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2.1 双极型三极管课型理论课对象教学目标1.掌握:双极型三极管的电流分配方程和输入、输出曲线(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的特点);2.理解:双极型三极管的放大条件和放大原理,三极管的直流参数和交流参数;3.了解:双极型三极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特殊三极管。
教学重点1.双极型三极管的电流分配方程;2.双极型三极管的输入、输出曲线(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3.双极型三极管的放大条件和放大原理;4.三极管的直流参数和交流参数。
教学难点1.双极型三极管的放大原理;2.双极型三极管输入、输出曲线(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2.1 双极型三极管半导体三极管有两大类型,一是双极型三极管,二是单极型场效应管。
由于它有空穴和自由电子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故称为双极型。
本讲讨论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通常用BJT表示,以下简称三极管。
双极型三极管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按结构分——NPN管和PNP管(2)按功率大小分——大、中、小功率管(3)按材料分——硅管和锗管(4)按频率分——高频管和低频管2.1.1 三极管的结构和符号通过工艺的方法,把两个二极管背靠背的连接起来级组成了三极管。
按PN结的组合方式有PNP型和NPN型,它们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图分别为:如图2.1所示。
(a)NPN管的结构及符号(b)PNP管的结构及符号图2.1 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和符号不管是什麽样的三极管,它们均包含三个区:发射区,基区,集电区,同时相应的引出三个电极: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同时又在两两交界区形成PN结,分别是发射结和集电结。
双极型晶体管的常见外形如图2.2所示。
图2.2 三极管的外型和管脚排列2.1.2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这一问题是重点)1.三极管的结构特点(1)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很低;(2)发射区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和集电区掺杂浓度;(3)集电结的结面积很大。
半导体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2.掌握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参数计算方法;3.能够分析并设计基本的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
二、教学内容:1.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及参数;3.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电路结构(共发射极、共基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4.放大电路的基本参数计算方法;5.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现代电子设备中使用的重要元器件:半导体三极管。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理论讲解(20分钟)(1)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分别解释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的作用;并讲解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2)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及参数。
介绍半导体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重要参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3.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分析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详细讲解共发射极、共基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4.计算实验(30分钟)(1)根据给定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参数,如放大倍数、输入电阻等。
(2)设计一个指定功能的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
5.实践操作(20分钟)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选取合适的电路元件进行组装。
通过实验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让学生观察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变化。
6.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仪器;3.实验元器件:电阻、电容、半导体三极管等;4.计算器。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计算实验,测试学生对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基本参数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实践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观察学生对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操作和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