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台湾不属于特别行政区。
台湾(T aiwan),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中国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台湾省人口约2350万,超过70%集中在台湾岛西部的5大都会区,其中以台北市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
扩展资料: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
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
台湾岛四面环海,孕育了各种海岸地形,可分为岬角与海湾相间的北部岩岸、海岸线平直单调的西部沙岸、珊瑚礁地形为主的南部珊瑚礁海岸、山地和海洋相邻的东部断层海岸。
台湾历史简介引言概述:台湾历史悠久且多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
从早期原住民社会到中国大陆与外国势力的接触和殖民化时代,再到二战后成为的一部分,台湾的历史充满着变革与挑战。
本文将以台湾的历史为线索,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台湾历史的重要节点和相关事件。
正文内容:一、早期台湾历史1.原住民社会:介绍台湾早期的原住民社会,包括族群分布、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2.十六世纪的荷兰统治:探讨荷兰人在台湾建立据点并进行贸易活动的历史。
3.清朝统治与移民潮:讨论清朝对台湾的统治和大规模移民的历史背景。
4.日治时期:详述殖民政府对台湾的统治和改革,以及台湾人民的反抗运动。
5.台湾回归中国:描述二战时期,中国政府宣告对台湾的主权,并阐述相关历史事件。
二、二战后台湾的发展1.国共内战与蒋介石时期:介绍中国内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的历史背景和蒋介石时期的政治措施。
2.反共战争与经济发展:分析蒋介石政府对共产党和台湾社会的镇压政策,并探讨经济发展成就和政治改革的领域。
3.台湾的国际地位和台海关系:讨论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及与的关系发展。
4.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探究台湾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转型和政治变革,并分析其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5.台湾现代民主化:详述台湾走向现代民主化的历程,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社会运动和人权保障等方面。
三、台湾的社会文化1.宗教多样性与民俗文化:介绍台湾丰富多元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民俗文化。
2.教育体制与学术研究:探讨台湾的教育制度和学术研究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3.文学艺术与传媒发展:详述台湾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传媒发展的历史,以及对文化产业的贡献。
4.台湾电影与流行文化传播:分析台湾电影和流行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5.社会福利与社会问题:描述台湾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和面临的社会问题,如老龄化、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
四、台湾与关系1.双方政治争议:介绍台湾与之间的政治争议,如“一国两制”、“九二共识”等问题。
台湾的故事科普:
1.台湾历史: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早的居民是南岛
语族的原住民。
自17世纪以来,台湾先后成为荷兰、西班牙、明朝、清朝、日本和中华民国的领地。
在二战期间,台湾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和美国盟军占领。
1945年,二战结束,台湾重回中国怀抱。
2.自然景观:台湾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海滩、湖泊、
温泉和热带雨林等。
其中,阿里山和日月潭是台湾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3.传统文化:台湾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包括传统音乐、
舞蹈、戏曲、雕刻和茶道等。
同时,台湾也有许多独特的民间故事和传统节日,如七夕节和妈祖诞辰等。
4.美食:台湾的美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台湾小吃和地方特色菜等。
其中,台湾小吃如卤肉饭、牛肉面、豆花和珍珠奶茶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5.经济发展:自1945年以来,台湾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台湾实施了进口替代战略,发展本土工业。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台湾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
自90年代以来,台湾的经济发展重点转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6.政治环境:台湾的政治环境比较复杂。
在1945年回归中国后,台
湾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变革。
目前,台湾实行的是半总统制或
半议会制政治体制,由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三个部分组成。
台湾的知识点【一】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据史书记载,台湾原是中国唐朝的一部分,后来先后被荷兰、西班牙、清朝等多国殖民统治。
1841年,台湾成为清朝的正式行省,直到1895年被日本侵占。
1945年,二战结束后,台湾又回归中国的怀抱,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二】台湾的地理特点台湾地处北纬23°26'~25°56',东经119°18'~124°34'之间,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
其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中央山脉横贯全岛,形成了独特的峰峦奇特景观。
台湾还拥有众多海湾和沿海平原,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河流和湖泊等。
【三】台湾的自然奇观台湾是一个自然奇观频出的地方。
例如,台湾东部海岸的瑞穗牧草地是一片绵延的绿色草原,夏天时可以看到数不尽的金色稻浪;而在台湾西部的阳明山国家公园,每年春天都会迎来一片绚丽的樱花海。
此外,太鲁阁峡谷、阿里山、日月潭等地也是台湾著名的自然景点。
【四】台湾的文化传承台湾的文化兼容并蓄,汇集了中原文化、南洋文化、日本文化等多种元素。
台湾的历史受到了不同文明的影响,导致了独特的文化传承。
台湾曾经是莆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莆仙文化是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之一,至今在台湾的庙宇、建筑等文化遗产中仍有体现。
而台湾的本土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元,包括闽南话、布袋戏、台湾菜等等。
此外,台湾还保留了传统的中国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日子,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例如,中秋节是人们团圆的日子,家人们会共同品尝月饼、赏月、猜灯谜等,弘扬传统文化。
【五】台湾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指标之一。
台湾的经济起步较早,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工商业先进的地区。
台湾的经济实力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产业、信息技术业等领域。
台湾小知识Title: Taiwan: Small but Mighty正文:台湾,是中国华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
尽管它的地理面积相对较小,但是台湾以其丰富的历史遗产、独特的文化和美丽的风景而闻名于世。
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
早在公元前17世纪,台湾就是原住民部落波罗琉人的聚居地。
后来,荷兰、西班牙和清朝相继统治台湾。
20世纪初,日本对台湾实行了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这些历史因素深深影响了台湾的文化,使得台湾拥有独特而多元的文化传统。
台湾不仅以其传统文化而闻名,也是现代科技的重要发源地。
台湾在制造业、信息技术和半导体产业等领域具有卓越的创新能力。
世界知名的电子产品和半导体公司如联发科技、台积电、鸿海精密等纷纷在台湾落户。
此外,台湾也是美食之都。
从当地小吃到高级餐厅,台湾的美食多种多样,包括著名的夜市小吃、珍珠奶茶和小龙包。
不仅如此,台湾也以其丰富多样的水果而闻名,如芒果、番石榴和水蜜桃等。
无论是食品摊位还是高档餐厅,台湾的美食都会让您流连忘返。
台湾还以其壮丽的风景吸引着游客。
从云海弥漫的阿里山到清澈见底的石梯海滩,台湾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
此外,日月潭、太鲁阁、小琉球和澎湖等地也是台湾著名的旅游胜地。
无论您是喜欢登山徒步还是享受海滩度假,台湾都会给您带来难忘的体验。
总的来说,尽管台湾地处中国华南地区,但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使其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宝岛。
台湾的小小地方蕴藏着无限魅力,无论是其文化传统、科技创新还是壮丽景色,都值得世人去探索和欣赏。
引言概述: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台湾的历史:荷兰殖民时期、清朝统治时期、统治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台湾回归中国以及台湾的政治演变。
正文内容:一、荷兰殖民时期1.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世纪初来到台湾,开始了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
2.荷兰人在台湾进行了农业、商业和文化方面的开发,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3.荷兰统治期间,台湾人民积极抵抗荷兰殖民者,进行了多次起义。
二、清朝统治时期1.清朝在1662年收复台湾,并建立了台湾府,将台湾纳入中国的版图。
2.清朝统治期间,台湾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农业和商业中心,发展了水稻种植、盐业和渔业等产业。
3.台湾与福建、广东等地保持密切联系,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三、统治时期1.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取得台湾的统治权,并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2.在台湾实施了现代化的经济、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台湾的控制。
3.统治期间,台湾人民积极抵抗殖民者,进行了多次抗争与起义。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台湾回归中国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放弃对台湾的统治,台湾回归中国。
2.台湾回归后,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继续行使主权,并继承了统治时期的一些制度与设施。
3.在台湾回归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逐渐恢复。
五、台湾的政治演变1.1945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政策,推动了台湾的现代化进程。
2.1949年,中国内战结束,政府成立,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并在台湾继续行使主权。
3.台湾政治经历了从威权主义到民主自由的演变,并且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地区。
总结:本文从台湾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了台湾在荷兰殖民时期、清朝统治时期、统治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台湾回归中国以及台湾的政治演变五个方面的详细内容。
这些历史事件和政治变迁,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台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台湾有几个县台湾地区划分为2省、6直辖市,其中2省共设3市、13县。
2省:台湾省下辖11个县、3个市,“省会”位于南投县南投市中兴新村,台湾当局所设的“福建省”下辖2个县,“省会”位于金门县金城镇。
6直辖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普通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
13县:宜兰县,新竹县,苗栗县,彰化县,南投县,嘉义县,云林县,屏东县,台东县,花莲县,澎湖县,金门县,连江县。
一、台湾省市级行政区划:1、台北市下辖12区:内湖区、南港区、中正区、万华区、大同区、中山区、松山区、大安区、信义区、文山区、士林区、北投区。
2、新北市下辖29区:板桥区、汐止区、新店区、永和区、中和区、土城区、树林区、三重区、新庄区、芦洲区、瑞芳区、三峡区、莺歌区、淡水区、万里区、金山区、深坑区、石碇区、平溪区、双溪区、贡寮区、坪林区、乌来区、泰山区、林口区、五股区、八里区、三芝区、石门区。
3、桃园市下辖13区:桃园区、中坜区、平镇区、八德区、杨梅区、芦竹区、大溪区、龙潭区、龟山区、大园区、观音区、新屋区、复兴区。
4、台中市下辖29区:中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北屯区、西屯区、南屯区、太平区、大里区、雾峰区、乌日区、丰原区、后里区、潭子区、大雅区、神冈区、石冈区、东势区、新社区、和平区、大肚区、沙鹿区、龙井区、梧栖区、清水区、大甲区、外埔区、大安区。
5、高雄市下辖37区:中西区、东区、南区、北区、安平区、安南区、永康区、归仁区、新化区、左镇区、玉井区、楠西区、南化区、仁德区、关庙区。
龙崎区、官田区、麻豆区、佳里区、西港区、七股区、将军区、学甲区、北门区、新营区、后壁区、白河区、东山区、六甲区、下营区、柳营区、盐水区、善化区、大内区、山上区、新市区、安定区。
6、基隆市下辖7个区:中正区、信义区、仁爱区、中山区、安乐区、暖暖区、七堵区。
8、新竹市下辖3个区:东区、北区、香山区。
9、嘉义市下辖2个区:东区和西区。
台湾知识点梳理台湾是一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岛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梳理台湾的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台湾的发展和特点。
政治1.台湾地位: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在政治上有自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
2.政治体制:台湾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民进党和国民党。
选举普遍通过公开投票进行,并有独立的选举委员会监督。
3.国际地位:由于历史原因,台湾未能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但仍与许多国家保持着贸易和文化交流。
经济1.经济发展:台湾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以制造业和电子业为主要支柱。
台湾的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半导体和电子产品领域。
2.跨国公司:许多跨国公司在台湾设有生产基地或办事处,如台积电、鸿海精密等。
台湾还是全球电子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3.贸易伙伴:台湾与许多国家和地区保持紧密的贸易关系,特别是与中国大陆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文化1.语言:台湾人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中文,但有一定差异。
台湾的中文受到闽南语等方言的影响,常用词汇和发音与中国大陆有所不同。
2.饮食文化:台湾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著名的台湾小吃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如臭豆腐、卤肉饭、珍珠奶茶等。
3.传统节日:台湾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在台湾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
以上是对台湾知识点的简要梳理,希望能帮助读者初步了解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台湾作为一个岛屿地区,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其具备与众不同的发展和特色。
台湾组织机构和分区
1、台湾的行政区划和层级:中国台湾地区,是指台湾当局实际控制下的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与兰屿、绿岛等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以及福建省的金门、马祖、乌丘等岛屿,陆地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2、台澎金马地区行政区划包括: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6个行政管理机构“直辖市”,基隆、新竹市、嘉义市3省辖市,新竹县、苗栗、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县、屏东、台东、花莲、宜兰、澎湖、金门、连江县(马祖)13个县。
3、市、乡镇、区:
台北市作为台湾的行政中心,在1967年就升格成“直辖市”;高雄市在1979年改制为“直辖市”;新北市、台中市和台南市则在2010年晋升,当时为“五都”,同一年台中县市、台南县市和高雄县市也合并;桃园市2014年也成了“直辖市”。
共有153乡、41镇、17县辖市、157区。
乡、镇、县辖市为县下辖的行政单位,均设置公所及民代表会,其中乡级市为县辖市。
依照“地方制度法“”规定,乡镇人口超过十五万经核准得成立县辖市。
区为“直辖市”与“省辖市”下辖的行政单位,以公所为行政机关。
在台湾地方制度中,区并非地方自治法人,不设民意机关。
《台湾》
剖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1、《台湾》
《台湾》这一课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从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来讲述自古以来它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主要讲述台湾的美丽、富饶以及台湾省的发展状况。
《台湾》的教学目标围绕着以上的内容而定。
(以下的教学目标只出示,不读)
i.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
点,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ii.使学生认识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iii.使学生初步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台湾》的教学目标主要放在“祖国的”、“宝岛”。
●祖国的——通过学习“台湾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这一部分的内
容,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从而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宝岛——通过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美丽富饶的宝岛”使学生认识
宝岛台湾的美丽、富饶,初步了解台湾省的发展状况。
2、《香港和澳门》
《香港和澳门》这一课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以及它们回归的时间和特别行政区
的特别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
澳门是个旅游城市,旅游业的收入是澳门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课文还简单的介绍了港、澳与祖国大陆的关系。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围绕着以上的内容而定。
(以下的教学目标只出示,不读)
●使学生知道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和澳
门回归祖国的时间,以及分别设立了特别行政区。
●使学生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交通中心、国际金
融中心和信息中心;知道澳门的旅游业收入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使学生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香港、澳门有祖国作靠
山,维持了繁荣与稳定,同时又对祖国大陆的现代化建设起着桥梁作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我确定了教学设计思路供大家参考。
1、《台湾》
由于台湾尚未回归祖国的怀抱,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台湾的了解甚少。
所以我设想请学生自我组成小记者团通过学习课文和查访多方面的资料对课文要讲述的内容进行较深入地了解。
课上,学生通过初步自学课文,确定自己想重点了解的内容,教师帮助学生归成几大类。
●台湾的概况
结合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讲讲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
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的自然风光
通过教师和学生课前查找的有关台湾自然风光的图片、自然风光影像资料及文字资料了解台湾。
●台湾的物产
通过学生们的学习,从而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说台湾是“东方糖库”,是“樟脑之国”,是“水果之乡”,进一步了解台湾物产丰富。
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台湾的风俗
通过了解台湾主要的少数民族的情况了解台湾的风俗。
根据学生的需求分成不同的小“记者团”。
各“记者团”分别将自己查阅的资料在团内交流、理清介绍的层次,整合后制成小报。
在小报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小报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多少可出一版或多版,要有报名,主体明确,重点内容突出、层次清楚,尽量图文并茂。
小报上还可出一些趣味题,留设留言栏。
课上,各“小记者团”简要介绍自己团编制的小报。
此后,各团自由阅览小报,阅览中可将质疑或建议填写在留言栏处。
最后,请各“小记者团”进行解疑总结。
2、《香港和澳门》
由于香港、澳门以回归祖国,绝大多数学生已从电视、杂志、报刊等途径对香港和澳门有了部分了解,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到哪里旅游过。
因此,我想组织“导游训练团”。
课前请同学查找有关香港、澳门的有关资料。
在课上,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所介绍的有关内容,并制定出“导游团”的介绍内容。
内容包括:
●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香港、澳门的回归以及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香港的经济情况。
(从而了解为什么香港是世界上著名的自
由贸易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
)
●澳门的旅游业。
(从而了解澳门旅游业的收入是澳门的主要
经济来源之一。
)
●香港和澳门与祖国的关系怎样?(从而了解强大的社会主义
祖国是港、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强有力的支柱;香港是
祖国大陆商品走向世界的桥梁,港澳同胞来祖国大陆投资,
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
学生根据自定的要介绍的内容、自己以查阅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喜好来自选要参加的“导游训练小组”。
小组组成后,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已有的课内外资料,进行整合。
各“导游小组”准备就绪后,进行“导游”比赛。
比赛形式不限。
比赛标准由师生共同商定,如:介绍
的内容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语言清楚、形式新颖。
课上当堂评出单项评比最佳“导游组”。
四、教学建议:
●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比赛形式,但可以在比赛前进行检查并提一些好的建议。
●教师在课前除请学生准备有关资料外,要好好阅读教参上所提供的资料,最好能给学生提供一些重要的资料。
●在指导学生整合资料的时候,要请学生交流资料查询的途径,教会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筛选资料的方法以及有层次的组合资料。
教会学生合理分工。
●教师除重视学生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学习以外,还要重视课后的
延伸。
例如:课后继续收集台湾、香港、澳门的有关图片、文章,收在资料夹中。
与此同时也增进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六年级的学生,我们除完成学习任务外还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多培养一些能力。
例如:自己归纳笔记的能力。
上学年,我在六年进行了归纳笔记的训练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