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__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66
高考历史复习与增分策略中国古代史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信息管理越来越规范。
说明:汉代设官员管理唐朝设市舶司到了两宋不仅设市舶司还有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
理论提升:丝绸之路的繁荣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扩大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国际地位。
返回解析高宗想破例封御医为“武功大夫”但未成功与“机构重叠效率低下”不符故A项错误“高宗想封”但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说明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故B项正确“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表明从根本上是维护皇权而不是构成威胁故C项错误“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恰恰不能说明高宗遵法守纪故D项错误。
(·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考点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模块结合本阶段贯通性热考问题考向预测原创押题·热点追踪()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公元~年)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分工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步步高】(江苏专用)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三省体制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1)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1)分工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①相权三分: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4)评价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度(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3)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4)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5)影响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专题二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讲义【考纲要求】: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商业的发展3、宋明理学4、文学成就1、三条主线定论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宋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
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宋元商品经济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文化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文人画开始出现,绘画理论形成,唐诗繁荣;佛道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又呈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基础知识】:学生自学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政治:制度:九品中正制,三省制逐渐形成2、经济:农业: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江南经济发展手工业: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商业: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草市形成3、文化:思想: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科技:东晋葛洪《抱朴子·仙药》中提到“仙药”艺术:东晋王羲之“书圣”(擅长草书和行书)四、隋唐时期(581~907年)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道州县;羁縻府州(管辖民族地区)2、经济:农业:曲辕犁,隋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手工业: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釉下彩绘商业:夜市繁荣,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市署管理财货交易和度量衡器;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五大商业大都会政策:重农抑商:表现为汉代“一入市籍,不得为官”仍在延续3、文化:思想: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局面;儒学复兴运动科技: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文学:隋唐时期,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艺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时段特征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宋元在继承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的同时,君主专制也进一步加强。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上: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儒学复兴,经过融合产生新的儒学思想,即理学体系的产生。
三大发明领先世界,文学艺术体现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向一唐宋时期的政治文明1.门阀政治的形成与衰落(1)形成概况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②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
(3)形成原因及评价①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②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