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思湖畔”历练——上海师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纪实
- 格式:pdf
- 大小:105.92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将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网络何以构成社会、网络思维、大数据思维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与社会网络思维大数据思维,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网络的途径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传播、教育、调查与研究,促进人们思想道德品德的发展,达到社会预期的思想道德水平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的引导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将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网络何以构成社会、网络思维、大数据思维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与社会网络思维大数据思维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二、网络何以构成社会网络何以构成社会?互联网络要发展成社会,要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一定空间环境中有人的存在,这是形成社会的必要条件;(二)是在这个空间环境中的人,不是以单子式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群居的方式存在,即人与人相互之间通过活动结成比较稳定的相互联系和关系,这是形成社会的充分条件。
互联网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构成了一网络交流为形式的社会,这个虚拟而真实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等各个方面与人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互联网思维(一)互联网思维的概念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网络的途径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传播、教育、调查与研究,促进人们思想道德品德的发展,达到社会预期的思想道德水平。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更加凸显出来。
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方式、内容、挑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借助新媒体手段,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互联网上虚假信息泛滥、网络暴力等问题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为了有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网络监管机制,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意义、方式、内容、挑战、对策、加强、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网络环境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信息的快速传播、多样性和普遍性。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使得人们可以迅速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
网络上的信息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用户可以轻易地获得来自不同领域和角度的观点和信息,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资源。
网络环境的普遍性意味着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和使用网络,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
网络环境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和关注如何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并利用网络,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念,明确目标,不轻言放弃,旨在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思想自觉性和理论自觉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篇:
网络免费电话让人们不再需要担心长距离通话费用或是
国际漫游费用和通话时间限制。
它是一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应用程序,允许用户使用计算机或手机打电话到任何地方。
使用网络免费电话,您只需连接到互联网,键入您想要打电话的人的号码,并使用耳机和麦克风进行通话。
网络免费电话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可以省钱,
而且提供更高质量的通话体验。
网络免费电话的主要好处是免费或比普通电话更便宜,这让它成为许多人的首选通信方式。
此外,网络免费电话还可以让您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朋友和家人保持更好的联系。
网络免费电话与传统电话相比,有更多的追求普及和智
能化。
它提供了更高的音质和更广泛的服务,例如视频通话、在线聊天和分享照片和视频等。
它还可以支持多方通话、跨
平台支持和不受地理地点的限制。
总的来说,网络免费电话是一种值得探索的通信方式,
特别是对那些需要频繁长距离通讯或跨国通话的人来说。
它不仅方便,而且经济实惠,是一种可行的替代传统电话的通讯方式,更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路径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路径进行探析,提出相关观点和建议。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网络环境下的大量信息涌入,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网络也成为一种新型的思想传播途径,更容易引发学生群体性思想情绪波动。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网络上存在大量信息交错并存,真假难辨,这给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网络环境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更加灵活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丰富的资源引入到教育工作中,扩大教育的范围和深度,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针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我们应该构建以下实施路径:1. 优化网络平台,拓展教育资源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包括校园网、教学平台、社交平台等,积极挖掘和整合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电子书籍等,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
高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和交流。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获取教育资源,进行主题讨论和交流,从而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 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图像、视频等元素,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我看来,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媒体素养和网络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首先,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互联网上的信息繁杂多样,一些虚假的信息和谣言往往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误导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因此,大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辨信息真伪的能力。
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让大学生学习哲学、逻辑学等基础学科,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大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运用多种思维工具,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同时,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评估信息价值的能力。
媒体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让大学生学习新闻学、传媒学等专业课程,让他们了解媒体的运作机制和新闻报道的规范。
同时,通过让大学生参与媒体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媒体素养,大学生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
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需要具备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
网络素养的培养应该包括网络信息搜索、网络信息评估、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
大学生应该学会正确选择搜索引擎,运用正确的搜索策略,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
同时,他们应该具备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学会自我保护,警惕网络欺诈和网络陷阱。
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势在必行。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发展,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在这个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科技手段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和生活方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移动设备等,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推出思想政治课程的网络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可以利用移动App开发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小工具,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二、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活动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可以在线上举办一些网络直播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和政治理论工作者为大学生讲解一些热点问题和理论知识,以拓宽学生的思想视野。
也可以通过线下的方式组织一些实地参观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融入互联网元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更加喜欢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
我们可以融入一些互联网元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可以通过制作一些有趣的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来宣传和解释一些重大的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国家重大政策的实施情况,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也可以组织一些学生自主参与的网络辩论和主题讨论,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社区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社区,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这样的网络社区可以由学校、教育机构、政府等共同运营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交流学习环境。
如何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网络在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思想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探索出一条适应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道路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和困难。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
[1]中国网民的数量从100万发展到1亿用了7年半时间,从1亿到3亿用了将近4年时间,从3亿到今年年底的超5亿则不到两年,令中国稳居世界第一网民大国的位置。
大学生网民是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影响和推动着大学校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大学生们正以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敏锐性热情拥抱着互联网。
由于目前正确的网络使用规范和健康的网络文化还未成型,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对我国大学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种新的教育环境所具有的特点,即开放性、交互性和自由性,在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的开放性是指网络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界限。
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超越空间和时间,是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它带来了网络环境的多元化。
这种特性打破了许多在传统环境下的行为。
如:黑龙江大学允许学生跨校选课;上海筑就高考“立交桥”,放开“三校生”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类高等院校的报考资格。
[2]如此等等,许多传统的行为,都将会在互联网时代被打破。
网络的交互性,指的是网络用户可以实时参与,这种参与可以是有意识的询问,也可以是随机的、无意识的点击等行为。
与交互性相对应的是单向性传播。
网络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部分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
然而,网络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必须要面对网络这个新的环境,开展专门的工作。
首先,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和知识变得极其丰富和多元化,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内容十分广泛,其影响也更加深入。
网上社交平台、网络游戏、新闻资讯、音乐影视等广泛存在的网上文化形式,无疑都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网络上开展,做好网上的宣传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伸到学生的网络空间。
其次,网络舆论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
在网络上,大量的言论和观点随意流传,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可能引发学生们的恐慌和悲观情绪,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还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判断力和辨别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地评估和分析网络舆论的真伪。
再次,网络社交也成为了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一个关键因素。
大学生们经常通过网络交往,建立他们的社交关系,其在网络社交中接受的信息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注重网络社交的发展,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从而强化大学生们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意识。
最后,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大学生的思想也更容易受到网络的侵蚀。
他们可能随时上网看电影、玩游戏,同时还可能上极端网站和群组,受到诸如歪曲事实、煽动极端情绪等极端思想的影响。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素质,在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对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
总之,在当今网络化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结合大学生的网络特点,寻找切入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并转化为行为习惯。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和正在广泛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高校师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主体,其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大学生是网络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为此,有必要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高校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截止21世纪初我国的网民人数已逾千万,网民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达到60%左右;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的上网人数增长尤为迅速。
网络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网络学习成为学习的重要途径目前,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得信息、了解社会、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开始更多地依赖网络搜索功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学习的形式、渠道也因为新媒体的无限拓展性而变得更加灵活、多元。
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比如通过网络零散的学习,使学习缺乏系统性;另外,互联网信息庞杂,如何去伪寻真,如何探查本质,如何形成知识的储备积累,这些都是利用网络学习而带来的困惑。
(二)网络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主要工具在网络环境下,有更多的载体和方式来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大学生更喜欢以QQ、E-MAIL、BBS、博客等方式进行人际间的沟通。
他们在网络环境下可以真实地表达情感、展示个性风格、甚至进行自我宣泄。
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表达观点的随意与偏激。
大学生在网络沟通的过程中,追求平等、注重自我意识日益突显。
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往来,是大学生对网络技术认可的重要基础。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1世纪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世纪,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高等院校中,由于网络具有信息的丰富性、快捷性及信息传播的同时性和交互性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产生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开展?本文将从方式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开展方式1. 优化教育资源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思政教育资源库,整合在线课程、在线阅读、网络讲座、数字图书馆等各种优质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通过互联网平台,高校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将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覆盖到更多的师生群体中。
2. 创新教学方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集中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助。
利用网络直播、微课、在线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提高教学的活跃性和趣味性,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拓展宣传渠道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政教育的宣传渠道。
通过新媒体平台,高校可以及时发布最新的思政教育政策、活动信息,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内容,增加思政教育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提高师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4. 建设在线学习社区高校可以建立思政教育在线学习社区,通过社区平台搭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桥梁,开展网络讨论、主题沙龙等活动,鼓励师生在网络社区上就思政教育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增进学生对思政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其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1. 强化网络教学高校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学科的师资力量,开发线上思政教育课程,建设思政教育网络平台,通过网络教学缩小课程资源不均衡,提高教学的覆盖面和灵活性。
高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工具开展线上作业、考试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
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注重创新教学内容,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政策、社会现实,提高他们的思政素养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