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摘要】由于当前我国《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受案范围存在着许多缺陷,难以全面有效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确定方式上的局限性以及受案范围的狭窄性,并且结合了最新的行政诉讼法修订草案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建议,以求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规定。

【关键词】行政诉讼 , 受案范围 , 立法缺陷 , 完善

Abstract:The accepting scope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p rocedure law have many defects,which is difficult to fully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and exposes many problems in judicial practice.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cope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in the manner of determine and the narrow scope of the case.Moreover,this paper also give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combined to the latest revised draft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which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scope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cepting scope; legislative defects; perfection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我国第一部“民告官”的法律,自颁布施行以来在保障我国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进程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自1989年颁布至今却从未修改过,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系列缺陷。一方面,由于当时立法者的立法观念、立法理论、立法技术不完善以及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该法本身就不是完美无缺的;另一方面,法律必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法律从产生之初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不断地完善。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即人民法院所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简单来说就是哪些行政纠纷可以由人民法院受理裁决。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看似简单,实际上是行政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不仅决定了我国司法机关对行政主体所做出的行政行为的监督范围,而且关系到国家对于广大行政相对人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的实现与保护,因此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立法部门以及行政法学界所极其重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依法治国”原则的确立、保护行政相对人利益和诉权观念的增强,司法机关在行政诉讼方面办案经验的积累,以及法学界行政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当前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在立法、司法实践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修改和完善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并使

之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缺陷

(一)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规定

在制定现行的行政诉讼法时,我国立法机关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对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条文中,即第2、11、12条。其中第2条以概括式确立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界限,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①”;第 11 条以肯定列举式列出了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八类具体行政行为并在第二款中以概括的方式规定了除上述列举之外的其他行政行为若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受理;第 12 条以否定列举式对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事项作出排除规定。

(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确定方式的局限性

从上述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来看,我国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确定方式问题上采用概括与列举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严重限制了司法机关对于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范围,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即这一混合模式在总体概括之内,将应受理的案件与不应受理的事项各自作出具体划分,但这一划分之后,各自的边界却未能紧密对接,形成了一些既不属明确规定应受理、又不属明确规定不应受理的空白处,在这一空白处出现的行政纠纷显然是法律未作调整的。②列举式规定存在着无法囊括和穷尽所有行政行为的明显弊端, 导致肯定性列举和否定性列举之间存在广泛灰色地带, 某一案件能否进入行政诉讼可能成为盲区。③

简而言之,这种混合的方式容易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对于广大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救济空白,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若该合法权益既未被肯定列举所规定也未被否定列举所排除,且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也尚未出台,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时往往会将其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则行政相对人受行政机关所侵害的合法权益一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这显然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背道而驰。

(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于狭窄

1.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外

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没有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这就会使一些行政机关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被排除在司法审查的范围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②方世荣:《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局限性及其改进》,载《行政法学研究》2012年第2期,第16页。

③王麟:《重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问题》, 载《法律科学》2004 年第4 期,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