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构建协调保障机制
- 格式:pdf
- 大小:198.25 KB
- 文档页数:3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14•【字号】冀政字〔2022〕23号•【施行日期】2022.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扶贫、救灾、慈善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2022年4月14日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为深入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根据《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
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
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先后出台《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河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积极推进《河北省养老服务条例》立法。
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发《河北省老年人优待办法》《河北省“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基本构建起养老服务发展法规政策体系。
兜底养老服务长足发展。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改造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218家,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水平。
高龄津贴和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制度全面建立,惠及142.9万余名老年人。
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省级70%以上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有养老机构1671家,城镇社区建有养老服务设施3474个,不断探索农村互助性养老模式,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正文:----------------------------------------------------------------------------------------------------------------------------------------------------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廊政发〔2017〕6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意见》和《廊坊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将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快美丽中国建设。
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打造“京津冀休闲目的地”总体定位,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依托旅发大会平台,大力推进旅游综合改革,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旅游综合营销,构建“全景打造、全时供给、全业融合、全民共享”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廊坊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其中,过夜游客占游客总量60%以上;全市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5万;休闲度假产品在整个旅游产品结构中的比重达到70%以上,游客人均消费额度比2015年增长30%以上,旅游业总收入超过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全市年度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0%以上,实现旅游效应最大化。
二、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根据《廊坊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突破点、贯穿线、整合面”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将廊坊旅游空间格局优化为“一核两带八廊八坊”,构建起由景观“廊”串联产业“坊”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文章编号:1001-148X (2009 07-0151-03CO MMERCI AL RESEARC H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对策建议马德生, 王丽芹12(1.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2; 2. 河北大学马列教研部, 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目前, 休闲旅游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和旅游发展的新时尚。
河北省具有环京津的区位与资源优势, 应把全力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作为全省旅游重点, 采取综合措施, 积极推进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转型升级, 探索建设沿海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定位和实现途径, 实现河北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休闲旅游; 环京津产业带; 战略定位中图分料号:F592 7 文献标识码:ACounter m 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Buildi n g Leisure Touris m Industrial Belt aroundBeijing and T ianji n MA De-sheng , WANG L i-q i n(1. Schoo l o f H um anities , H ebei University , Baoding 071002, Ch i n a;2. M arxis m -L eninis m T eaching and R esearch Depart m ent , H ebei University , Baoding 071002, Ch i n aAbstract :A t presen t , the leisure tour is m has g raduall y becom e a new bright spo t o f tour is m consu m pti on and new fash i on of t our i s m deve l op m ent. A round Beijing and T i anji n , H ebe i prov i nce has the advantage o f l oca tion and resources , so it should take trave l around Be iji ng and T i anji n as t our i s m i ndustry focus, adoptco m prehensive m easures to acti ve ly promo te transfor m a tion and upgrad i ng of le i sure touris m i ndustry around B eiji ng and T i anji n , explore the strateg i c posi tion i ng and w ays o f constructi ng coasta l tourist econo m y strong prov i nce in o rder to ach i eve great-leap-f o r w ard deve l opment o f the touris m industry . K ey words :leisure trave; li ndustria l belt around Be iji ng and T ian ji n ;strateg ic positi on i ng1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3.11.01•【文号】文旅市场发〔2023〕118号•【施行日期】2023.1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其他规定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旅市场发〔2023〕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部研究制定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11月1日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旅游消费需求,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提升国内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品质为重点,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提振旅游消费信心,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质量第一。
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质量责任意识,推动建立全员、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
引导经营主体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旅游市场规模实现合理增长。
——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统筹规范和发展需要,一体推进国内旅游提升工作。
河北省旅游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摘要]推进区域旅游创新能力是支撑区域旅游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通过对河北省区域旅游创新存在问题的深入透视,指出河北省区域旅游创新能力的提升,应充分利用京津冀城市群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健全河北省区域旅游创新投入体系,完善河北省区域旅游创新产出能力,优化河北省区域旅游创新管理体系,构建河北省区域旅游创新平台支撑体系。
[关键词]区域旅游创新能力城市群提升路径旅游业是个创新型的产业,改革开放和观念创新催生了中国现代旅游业,政府引导和体制改革创造了国内旅游辉煌。
“十一五”以来,河北省旅游业保持了年均17.2%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速4个百分点。
2009年,尽管受金融危机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旅游业仍逆势上扬,接待游客1.22亿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总收入710亿元、增长28%,旅游业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与先进省区市相比、与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相比、与河北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相比,我省旅游业在发展速度、产业规模、产品层次、管理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经济贡献度还比较低。
2009年,我省旅游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3.96%,低于辽宁10.8个百分点、山西8.2个百分点、河南4个百分点,落后于周边兄弟省区;旅游业收入仅为江苏的 18.7%、广东的23.1%、浙江的26.8%、山东的28.9%,明显低于旅游先进省市。
一、河北省区域旅游创新存在的问题 1.知识创造能力较差,理论创新滞后于实践创新根据200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9年河北省知识创造能力的排名与2008年相同。
河北省研究与实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增长率、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政府科技投入增长率3项指标的全国排名分别为29位、27位、27位,处于全国落后水平,知识创造能力较差。
对于旅游业而言,知识创造能力与先进省份相比,亦存在较大差距,理论创新滞后于实践创新。
主要表现在旅游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专利拥有量明显不足,与全省经济总量规模不相称,旅游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全国熟知、国际上叫得响的强势品牌较少,知识产权保护能力还不强,对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第33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Vol. 33 No. 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1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003238) 收稿日期:2010-08-27作者简介:王淑娟(1971-)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唐山师范学院资源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与区域旅游。
-110-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构建协调保障机制王淑娟(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摘 要: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较早开始区域合作的地区之一,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均衡,京津冀旅游区域合作还停留在理论层面。
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挥市场、政府、企业在合作中的不同作用,建立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合作与保障机制,全面推动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构建。
关键词:区域合作;政府合作;协调机制;经济手段 中图分类号: F 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1-0110-03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for Leisure Tourism Belt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WANG Shu-juan(Department of Resource Management,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Abstract: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tarted regional cooperation early in China. But due to im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ditional conception, their cooperation in tourism remains theoretical.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market operation”, different roles of market,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e played in cooperation. Therefore, a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Leisure Tourism Belt to promote its development.Key words: regional cooperation; government cooperation; coordination mechanism; economic method一、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构建主要障碍1. 旅游区域合作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宣传提倡层面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较早开始区域合作的地区之一,从1985年的“京东旅游区”到2009年的“环渤海‘16+1’旅游博览会”,20多年的发展并未真正使京津冀区域合作从理论层面走向合作操作层面,政府、旅游企业对旅游合作还存在种种偏差和误区,“共赢”或“多赢”的观念尚未真正形成,表现在操作层面上依然是区域之间、企业之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其后发地区产品严重受到先发地区产品的屏蔽,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资源浪费,经济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
2. 贫困带存在影响京津冀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与京津两大城市不同,环京津休闲产业带所涵盖的区域是中小城市和广大的农村,经济、文化都落后于京津,据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中国的贫困标准,环京津地区存在大规模的贫困带,河北省与京津接壤的6个设区市中,32个贫困县的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总面积的63.3%,贫困村多达3 798个,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贫困标准为每年625元,2004年环京津31个县县均GDP 仅为京津县郊15县区的16.3%,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北京市的30.2%、16%、1.9%,为天津市的33.1%、18.7%、2.3%[1]。
生活尚且维持在贫困线上,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更无从谈起,为了生计,砍柴取暖、烧饭,割草放牧、挖长城砖建自家房等等行为导致植被被破坏、春季多沙尘暴等自然环境的恶劣,大量贫困带的长期存在必然影响王淑娟: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构建协调保障机制-111-京津冀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3. 经济发展水平的悬殊难以产生良好的合作共赢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区域合作后难以产生“强强合作”,而在很大程度和很长一个时期必然是“富帮穷”,合作后的利益分配难以均衡[2,p118],合作动力弱于“强强合作”区域。
环京津贫困带32个贫困县全部位于河北省境内,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由于经济上发展水平的低下,缺乏开发与建设,较成熟和强势的北京而言层次低、吸引力差。
虽然对周边城市游客有一定吸引力,但由于旅游交通网络的不健全、可进入性差,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和服务层次偏低,旅游精品线路难以形成,更难以吸引政府和企业与之合作。
二、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构建协调机制1. 政府的合作是实现区域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和保障 根据郑耀星对区域旅游合作类型的划分,区域旅游合作一是跨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二是跨省(区)的旅游合作,三是跨县(市)的区域旅游合作。
环京津休闲旅游带建设包括跨省(区)的旅游合作和跨县(市)区域旅游合作,而跨县(市)区域旅游合作可以更多地借助一些行政手段来实现,运作相对容易,通过政府的主导作用帮助各级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观念,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主体,无论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交通建设、旅游市场促销、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合作,都要政府的安排来进行的。
政府是地方整体利益的代表和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特别是在现行“垂直控制、财政分权、地方问责”的制度框架中,在旅游市场激烈而复杂的竞争形势和强大的外部压力下,旅游业由行政区划分割所导致的区域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制度障碍仍需要通过政府制度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各级政府通过增进相互间的合作来共享区域旅游发展的收益,已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3]。
政府又是区域经济中最有效的调控主体,政府的决策和调控不仅对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也直接关系到跨行政区划、跨行政层级的利益协调。
政府还是规范旅游市场和竞争秩序的主体,区域性制度障碍的清除,区域性旅游竞争行为的监管,区域性旅游发展环境的改善等,均有赖于各地政府的合作与联动。
对旅游休闲带建设进行科学定位,统一规划,尽快编制出台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专项规划,并制定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措施。
政府还要给予旅游企业以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协调、引导、监督和服务等职能,以旅游休闲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平台,提升休闲旅游开发档次和运营水平。
2.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推动区域旅游企业合作 目前,京津冀三地旅游合作还停留在“探讨”阶段,至多是旅游企业在某些方面给合作伙伴一些让利或优惠,重大项目开发合作与区域联合促销,实质旅游一体化的良好合作局面并未形成。
三要经济水平发展悬殊,北京在资金、人才、项目开发、服务水平、市场等方面与河北相比是绝对的强势,加强与北京、天津两地的旅游区域合作,对河北旅游而言可以“借势”,就我国现阶段旅游业发展阶段,仅仅依靠市场完成资源配置和优化还存在诸多困难,政府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中必须发挥引导作用,突破狭隘的地方主义,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放眼长远的旅游合作,并要从宣传和理论研究层面落实到行动中。
政府的引导作用不等于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合作的各层面,政府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依托行业协会等组织尽快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3. 建立利益协调、行业市场和服务质量监管评估机制 由于现行体制环境中一些合作屏障、合作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合作导向,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不健全,协调内容不明确,合作主体及分工不清楚等等,合作各方的利益关系始终未得到合理、有效整合,导致区域旅游合作的无效率或低效率,制约旅游合作向深层次推进[4]。
利益协调机制是指妥善处理合作各方利益关系,化解合作中的利益冲突,实现合作有序、良性运转的机制。
为规范旅游市场,提高合作效率,区域合作中要建立旅游企业注册绿色通道、搭建旅游消费维权服务平台、构筑旅游广告监管网络、实行旅游市场监管目标管理,实行经济户口属地管理制度,及时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认真建立和规范旅游市场经营户档案,对旅游经营企业注册情况、经营状况、守法诚信情况、违法违规情况、奖励惩罚情况、授予称号情况等信息进行汇总,最后确定A 、B 、C 、D 四类监管级别,按不同监管级别实施监管,实行旅游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有利于科学配置旅游市场,提高对旅游市场秩序的控制力。
为确保旅游商品安全,实行旅游重点商品准入制度。
根据国家对旅游行业的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质量的行业标准制定并细化区域内旅游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对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统一进行规范,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环京津休闲旅游带构建保障措施 1. 树立“大旅游”观念尽管旅游区域合作产生的共赢效果在国内外实践中已得到证明,而对于京津唐三地政府及旅游企业多抱观望态度,一方面面对旅游区域合作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不可抗拒感到了发展的压力与冲击,另一方面又担心一旦合作会失去在合作中的优势、原有的品牌和市场。
因此长期以来,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闻名世界的旅游资源、广阔的国内外旅游市场,加之河北贫困带的存在及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成熟、旅游企业竞争力差等因素,北京作为三方绝第33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112-对的强势在合作中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但北京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主,文化旅游和观光旅游的特点决定了游客重游率低。
而河北和天津则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现实和潜在的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不仅可以满足北京1 700万市民的休闲旅游需求,还可为来京观光、文化、商务旅游的游客提供休闲场所,三地资源互补,三地政府应尽快转变观念,立足区域合作与共同发展,树立“大旅游”观念,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利用政策为旅游企业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积极搭建旅游产品开发、联合促销等方面的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