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综合练习2
- 格式:docx
- 大小:78.57 KB
- 文档页数:8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试题(含答案)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常温下,Fe、Al在浓硫酸中钝化,浓硫酸表现了()A.难挥发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B.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D.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铁和稀硝酸反应:Fe + 2H+ = H 2↑+ Fe 2+B.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反应:Al3++ 3NH3·H2O = Al(OH)3↓+3NH4+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D.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 CO32- = CO2↑+ H2O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①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Na+、ClO-、CH3COO-、HCO3-②pH=1的溶液Mg2+、Na+、AlO2-、NO3-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④由水电离的C(OH-)= 10-13 mol/L的溶液中,Na+、Ba2+、Cl-、Br-⑤有较多的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⑥酸性溶液中Fe3+、Al3+、NO3-、I-、Cl-⑦K w/c(H+) =10-13 mol·L-1溶液中:Fe3+、NH4+、Mg2+、SO42-⑧NaHS溶液中:SO42-、K+、Cl-、Cu2+A.④⑦ B.①③④ C.①②⑦ D.③⑤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不是碱性氧化物②Mg、Al、Fe、Cu 都属于有色金属③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属于化学变化④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奖牌玉的化学成分多为含水钙镁硅酸盐,如:Ca2Mg5Si8O22(OH)2可用氧化物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⑤某胶体遇盐卤(MgCl2)或石膏水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不易发生聚沉,1 / 14则该胶体遇BaCl2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且说明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⑥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它具有漂白性⑦Fe(OH)3、FeCl2、SiH4都不能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A.①②④⑥ B.①②④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6.心脏起搏器一般是给心跳缓慢的病人使用。
苏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第四章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同步练习(含答案)苏教版必修1高中化学第四章硫、氮和可持续开展-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的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响历程如以下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X是N2B.上述历程的总反响为:2NH3+NO+NO2催化剂__2N2+3H2OC.NH4+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NH3、NH4+、H2O中的质子数、电子数均相同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鉴别SO2和CO2C.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D.少量SO2通过浓CaCl2的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3.以下溶液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品红溶液C.氢硫酸溶液D.Ba(OH)2溶液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以下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将废旧电池埋在地下,防止污染B.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减少SO2的排放C.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D.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叫可入肺颗粒物,与肺癌、哮喘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等,以下与PM2.5相关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大力开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B.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C.多环芳烃是强致癌物,能吸附在PM2.5的外表进入人体D.PM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发现红色消失,主要原因是〔〕A.有漂白性B.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C.有氧化性D.有复原性7.在探究SO2水溶液成分和性质的实验中,以下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向SO2水溶液中参加少量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呈酸性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中含有SO42-C.向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具有复原性D.向KMnO4溶液中滴加SO2水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水溶液具有漂白性8.将盛有1mol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满水的水槽中,再通入0.4molO2,充分反响后,整个试管充满水。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答案解析1.【答案】B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等);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是一种常用的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
2.【答案】D D项,SO2(或H2SO3)也可使KMnO4溶液褪色,对验证生成的Fe2+造成干扰。
3.【答案】B 液面仍在原来位置,说明NO已完全反应,试管中剩余气体为O2,且剩余O2的体积为V,消耗的氧气体积为(49 mL-V),由4NO+3O2+2H2O===4HNO3可知,反应消耗的NO体积为×(49 mL-V),即V=×(49 mL-V),解得V=28 mL。
4.【答案】A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溴水橙色褪去;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溶液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
5.【答案】A①大气固氮反应:N2+O22NO,氮元素被氧化②硝酸银分解:2AgNO3===2Ag+2NO2↑+O2↑,氮元素被还原。
③实验室制取氨气:2NH4Cl+2Ca(OH)2CaCl2+2NH3↑+2H2O,非氧化还原反应。
6.【答案】D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1.12 L÷22.4 L· mol-1=0.05 mol,生成硝酸铜的物质的量=2.56 g÷64 g·mol-1=0.04 mol,反应共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0.05 mol+0.04 mol×2=0.13 mol。
7.【答案】C 硝酸是一种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其浓度会不断减小;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生成的二氧化氮又溶于硝酸而呈黄色。
同步练习46 专题4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 B.酸雨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2.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NO2有关的是A.臭氧空洞 B.水体富营养化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3.有关亚硫酸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亚硫酸是SO2的水溶液,显酸性B.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水和SO2C.亚硫酸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D.亚硫酸对人体有害,所以用SO2漂白过的食品不能食用4.实验室中制取的下列气体中,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N2B.SO2C.CO D.NO5.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A.SO2 B.NO2 C.Cl2D.N26、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B.NO2与NO C.O2与N2D.NO与O27.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形成氧化膜而钝化8.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A.稀硝酸B.稀盐酸C.浓硝酸D.氢氧化钠9.下列储存药品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保存在橡胶塞试剂瓶中B.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C.金属钠保存在无水乙醇中D.纯碱溶液保存在玻璃塞试剂瓶中10.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A. CO2 B.NH3C. SO2D. HC11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B.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作喷泉实验C.氨极易溶解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溶解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12.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空气在雷电作用下所产生NO B.NO和O2生成NO2C.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 D.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NH3二、不定项选择题13.下列气体溶解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SO2溶解于水B.NO2溶解于水C.CO2溶解于水D.Cl2溶解于水14.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绝密★启用前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过关练习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A. SO2、O2、N2B. HCl、Cl2、CO2C. CH4、H2、COD. SO2、O2、Cl22.浓硫酸和2 mol·L-1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A. a升华、b冷凝B. a挥发、b吸水C. a蒸发、b潮解D. a冷凝、b吸水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下列不适合作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4.用于区别溴蒸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试剂是()A.淀粉碘化钾溶液B.氯化亚铁溶液C.硝酸银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5.已知C、D、E、F 4种物质均含同种元素,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一定为单质B. E一定为氧化物C. F一定为酸D. C、D、E、F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或16的倍数6.Zn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O4+SO2↑+2H2O。
向100 mL 18 mol·L-1H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2A.等于1.8 molB.小于0.9 molC.等于0.9 molD.在0.9 mol和1.8 mol之间7.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B.铜片与浓硫酸共热C.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D.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8.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A. 60 mLB. 45 mLC. 30 mLD. 15 mL9.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①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直接生成NO2②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③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变化④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固体,用碱石灰除氯化氢的方法制备氨气A.①③④B.①③C.①④D.①②③④10.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1节氮的氧化物1.下列关于NO的叙述正确的是()A. NO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 常温常压下, NO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 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NO和CO的物质的量相等D. NO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2.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NO和O2充入一试管,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A. 14B.34C.18D.383.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 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1节氮的氧化物1.C 2.C 3.B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①H2 (g) + Se (g) H2Se (g) +87.48kJ②Se (g) → Se (s) +102.17kJ;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H2 (g) + Se (s)的总能量对应图中线段bB.相同物质的量的Se,Se(s)的能量高于Se(g)C.1mol Se (g)中通入1mol H2(g),反应放热87.48kJD.H2 (g) + S (g) H2S (g) +QkJ ,Q< 87.48kJ2.已知:CH3Cl为CH4的一氯代物,的一氯代物有A.1 种B.2 种C.3 种D.4 种3.Anammox法是一种新型的氨氮去除技术。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 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NH4+所含电子数为11N AB.30g N2H2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 N AC.过程II属于还原反应,过程IV属于氧化反应D.过程I中反应得到的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4.磺酰氯(SO2Cl2)在医药、染料行业有重要用途,其熔点为-54.1 C,沸点为69.2 °C,易水解。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SO 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 2排放量的是(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②使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 ③硫酸厂使用V 2O 5作催化剂,加快SO 2的转化速率 ④将块状煤粉碎,提高其燃烧效率 ⑤在煤中加入生石灰后燃用 ⑥循环处理吸收塔放出的尾气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⑥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⑥解析:①中天然气的成分是CH 4,所以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可以减少SO 2的排放;②中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 、H 2,干馏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H 4、H 2、CO 等,所以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也可以减少SO 2的排放;③中硫酸厂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并不能减少SO 2的排放;④中将煤粉碎,能提高燃烧效率,但不能减少SO 2的排放;⑤在煤中加入CaO,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CaO+SO 2高温CaSO 3、2CaSO 3+O 2高温2CaSO 4,可以减少SO 2的排放;⑥在硫酸工业中循环处理吸收塔中的尾气,可以提高SO 2的利用率,减少SO 2的排放。所以能够减少SO 2的排放的有①②⑤⑥,即C 项组合正确。答案:C2.有一瓶Na 2SO 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 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 2SO 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C.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是BaSO4和BaSO3混合物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解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SO2-3生成SO2-4,由于硝酸是足量的,白色沉淀则一定是BaSO4,而没加入HNO3前,得到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4。答案:D3.(2020·温州模拟)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C.湿润KI淀粉试纸未变蓝,说明I2的氧化性弱于SO2D.品红试纸、沾有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解析:浓硫酸进入注射器中与Na2SO3晶体反应:Na2SO3+H2SO4==Na2SO4+H2O+SO2↑,SO2不能使石蕊试纸褪色,A项错误;SO2使品红试纸褪色,是由于SO2的漂白性,SO2使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SO2的还原性,D项错误;SO2污染空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B项正确;SO2不与KI反应,说明氧化性I 2强于SO 2,C 项错误。答案:B4.将8 mL 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装满水的量筒,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为1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 2和O 2的体积比可能为( )A.7:5B.3:7C.7:1D.1:7解析:1 mL 剩余气体可能为NO 或O 2。(1)若为NO,则由3NO 2+H 2O==2HNO 3+NO,说明NO 2和O 2与水反应后剩余NO 2 3 mL,设原混合气体中O 2的体积为x,则有:4NO 2 + O 2 + 2H 2O==4HNO 34 18 mL-3 mL-x x8341mL mL x x --=,求得x=1 mLV(NO 2):V(O 2)=(8-1) mL:1 mL=7:1。(2)若为O 2,设原混合气体中NO 2的体积为y,则有:4NO 2 + O 2 + 2H 2O==4HNO 34 1y 8 mL-1 mL-y4811y mL mL y =--,求得y=5.6 mLV(NO 2):V(O 2)=5.6 mL:(8-5.6) mL=7:3。答案:C5.有a 、b 、c 、d 、e 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a 、b 、c,d 、e 依次可能是( )A.O 2、NO 、HCl 、NH 3、CO 2B.O 2、NO 、NH 3、HCl 、SO 3C.NO 、O 2、NH 3、HCl 、SO 2D.HCl 、CO 2、NH 3、H 2S 、CH 4解析:A 项,实验(3)两气体通入均不反应,不正确;B 项,实验(3)中,SO 3通入溴水中溴水不褪色,故不正确;C 项,正确;D 项,实验(1)两气体混合后不反应,不符合。答案:C6.红热的木炭与浓HNO 3反应产生的气体−−−→干燥气体xmL3NaHCO −−−−−−−→足量饱和溶液干燥气体y mL,假设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则x 和y 的关系是( )44..55..4A x yB y x xC x yD y ====解析:由方程式C+4HNO 3(浓)∆CO 2↑+4NO 2↑+2H 2O 、3NO 2+H 2O==2HNO 3+NO 、HNO 3+NaHCO 3==NaNO 3+H 2O+CO 2↑可知当产生3 mol NO 2时,最终生成1 mol NO 和2 mol CO 2,再加上原来产生的234molCO ,共154mol 气体,原气体总量为15.4mol 所以x=y 。 答案:C7.实验室常采用点滴板来完成部分实验,既可节约药品,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对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装有铜片的孔穴中溶液呈蓝色②装有胆矾的孔穴中固体的颜色变浅③装有铁片的孔穴中溶液呈浅绿色④装有铁片的孔穴中溶液呈浅黄色⑤装有蛋清溶液的孔穴中溶液呈黄色A.①④B.②③C.①⑤D.②⑤解析:胆矾与浓硫酸混合,浓硫酸使胆矾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铜;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答案:D8.酸性氧化物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一类物质,能够发生许多化学反应,下列有关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的过程中,二氧化硫表现出了漂白性B.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反应中,二氧化氮只表现出了氧化性C.二氧化硅和强碱的反应中,二氧化硅表现出了氧化性D.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产物为氧化镁和碳,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表现出了氧化性解析:二氧化硫与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并不是漂白过程;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了硝酸和一氧化氮,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还原性;二氧化硅与碱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时产物中有碳,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二氧化碳表现出了氧化性。答案:D9.(2020·上海)下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解析:本题考查氯气和氨气的性质,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烧瓶中发生反应:3Cl2+8NH3==6NH4Cl+N2,A项正确,B项错误;反应中NH3作为还原剂,说明常温下氨气具有还原性,C项正确;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Cl2、HCl等有害气体,D项正确。答案:B10.(2020·长春调研)元素X的单质及X与Y形成的化合物能按下图所示的关系发生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可能是金属B.X可能是非金属C.n可以等于2或3D.XY m与XY n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解析:X元素可以是铁:Fe+2HCl==FeCl2+H2↑、2FeCl2+Cl2==2FeCl3、2FeCl3+Fe==3FeCl2、2Fe+3Cl2点燃2FeCl3,A对;X元素可以是碳:C+H2O(g)CO+H2、2CO+O2点燃2CO2、CO2+C高温2CO、C+O2点燃CO2,B对;n可以等于2或3,C对;XY m与XY n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D错。答案:D11.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B.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C.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SO2-4D.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解析:B项Cl2氧化KI生成的I2遇淀粉变蓝,C项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D项铜与冷的浓H2SO4不反应。答案:A12.(2020·郑州)X、Y、Z是中学常见的三种单质,M、N是中学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其中M 在常温下为液态,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所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当X单质为金属时,可能是Na或FeC.当X单质为非金属时,可能是F2或CD.反应①可能在常温下进行,也可能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发生解析:当X为Fe时,N为Fe3O4,而Fe3O4可由Fe与O2反应得到,O2与H2反应也可转变为H2O;若X为Na,Na与水反应生成的是NaOH,而Na与O2反应生成的则是Na2O2或Na2O,所以,B项错误。答案:B13.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C.B和Cl2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解析:F是强酸,结合单质C能发生连续氧化判断可知,F为H2SO4或HNO3,又A是正盐,当X是强酸时,B应为H2S,C为单质硫,A正确,D错误。当X是强碱时,B为NH3,C为N2,所以A是(NH4)2S,B、C项均正确。答案:D14.在含2 mol H2SO4的浓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推断中有错误的是( )①放出的气体除SO2外还有H2②只放出SO2气体,其物质的量为1 mol③反应结束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A.①B.②C.②③D.①②解析:Zn与浓硫酸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反应将变为:Zn+H2SO4(稀)==ZnSO4+H2↑,由于硫酸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综合这两个反应可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应该介于2 mol到4 mol之间。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可以借助Zn思考:结合这两个反应方程式,由于硫酸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因而消耗的Zn的物质的量应该大于1 mol,小于2 mol。答案:C15.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Cl、H2S、SO2、HBr、NO2、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将该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析出白色沉淀,另一份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原气体中肯定有SO2气体;②原气体中可能有SO2气体;③原气体中肯定无H2S、HBr、NO2;④不能肯定是否含有HCl;⑤原气体中肯定不含CO2;⑥原气体中肯定含HCl。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③⑥D.①③⑤解析:气体无色,排除NO2;将其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排除H2S和HBr;向无色透明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析出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2-4,则原混合气体中必有SO2,向无色透明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Cl-,但是氯水本身就含有Cl-,因此不能判断原气体中是否有HCl;此外也不能判断是否有CO2。答案:A16.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混合酸中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C.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c(H2SO4)为5 mol/L解析:A项,由于混合液中有稀硫酸,硝酸根离子反应完全,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2NO-3==3Cu2++2NO↑+4H2O,溶解19.2 g Cu,即0.3 mol,求得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正确;B项,刚开始是HNO3与铁反应,BC段产生的是氢气,正确;C项,虽然刚开始生成的是Fe2(SO4)3,但最终加入铁粉后转变为FeSO4,正确;D项,根据加入铁粉的质量22.4 g即0.4 mol,最终生成FeSO4,可知硫酸也为0.4 mol,则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4/0.1molmol LL,故不正确。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17.(10分)(2020·石家庄质检一)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氮化合物的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按上图连接好各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无色气体通过后面装置。片刻后可观察到F中Cu片慢慢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制取气体时只使用一种药品,它可以是________(填字母);a.NH4HCO3固体b.NH4Cl固体c.NaHCO3固体d.浓氨水在以上几种情况下A装置中均适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a.烧瓶b.试管c.烧杯d.锥形瓶e.酒精灯(2)E装置可防止F中溶液倒吸进入D,请在右图画出装置E中的导气管。(3)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加热片刻后撤去酒精灯,铂丝网仍保持红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进入装置F的物质成分和质量一定,可向F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字母)使Cu片溶解的质量增多。a.Na2CO3b.NaClc.CuSO4d.H2SO4(5)指导老师认为他们设计的这套实验装置还存在一处明显的缺陷,改进建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d be(2)(3)4NH3+5O2催化剂4NO+6H2O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4)d(5)应在F后面加上尾气处理装置18.(10分)(2020·西城抽样)某小组同学欲研究SO2的性质。(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分为如下表所示的3组,第2组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第1组第2组第3组S(单质) SO2、X、Na2SO3、NaHSO3SO3、H2SO4、Na2SO4、NaHSO4(2)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SO2的性质:(熔点:SO2 -76.1℃,SO3 16.8℃;沸点:SO2 -10℃,SO3 45℃)①甲同学按Ⅰ、Ⅱ、Ⅲ、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Ⅲ中溶液逐渐褪色,生成Mn2+,同时pH降低,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乙同学按Ⅰ、Ⅱ、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若装置Ⅳ中有40 mL 2.5 mol·L -1 NaOH 溶液,反应后增重 4.8 g,则装置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表格中物质,第3组的物质为第2组的物质氧化的产物,因此X 为H 2SO 3。(2)①装置Ⅰ中SO 2催化氧化为SO 3,装置Ⅱ的作用是冷凝SO 3,将SO 3与SO 2、O 2分离;装置Ⅲ中为SO 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②装置Ⅳ增重的质量为SO 2的质量,则214.8()0.07564g n SO mol g mol -==g ,而n(NaOH)=2.5 mo l·L -1×0.04 L=0.1 mol,n(NaOH):n(SO 2)=4:3,该反应为3SO 2+4NaOH==Na 2SO 3+2NaHSO 3+H 2O 。答案:(1)H 2SO 3(2)①使SO 3凝结成固体与SO 2、O 2分离 5SO 2+2H 2O+2MnO -4==5SO 2-4+2Mn 2++4H +②3SO 2+4NaOH==Na 2SO 3+2NaHSO 3+H 2O19.(10分)(2020·山东潍坊抽样)中学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C+D+H 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A 是铁,B 是稀硝酸(过量),且A 可溶于C 溶液中。则A 与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C 、D 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C 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呈弱碱性。C 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若D 为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C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铁和过量稀硝酸反应得到Fe(NO 3)3、NO 和H 2O,因此A 为Fe 、C 为Fe(NO 3)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3++Fe==3Fe 2+。(2)C 、D 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为CO2、SO2,该反应为C和浓硫酸的反应。(3)C为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溶液呈弱碱性,则C为NH3,NH3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3+5O2高温催化剂4NO+6H2O。(4)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为NaCl,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CO2,因此该反应可以是Na2CO3或NaHCO3与盐酸的反应。答案:(1)2Fe3++Fe==3Fe2+(2)C+2H2SO4(浓)CO2↑+2SO2↑+2H2O(3)4NH3+5O2高温催化剂4NO+6H2O(4)2HCl+Na2CO3==2NaCl+CO2↑+H2O或HCl+NaHCO3==NaCl+CO2↑+H2O20.(12分)图中A~G均是中学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略去),已知B为一种气体,E、F、G三种化合物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M,且价态互不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M元素为________。(2)B是________或________,写出鉴别它们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A与G反应也能制B,且反应中n(A):n(G)=1:2,则此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B与F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和一种气态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或氮 (2)SO2 CO2将B通入品红溶液,如溶液褪色,则为SO2,如不褪色,则为CO2将B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如褪色,则为SO2,如不褪色,则为CO2(3)2H++CO2-3==CO2↑+H2O(4)2NO2+4SO2==N2+4SO321.(10分)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气体共A mol,将这些气体通入足量烧碱溶液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共消耗NaOH B mol。(1)此过程涉及有关反应的方程式:①N2O4⇌2NO2;②NO+NO2+2NaOH==2NaNO2+H2O;③写出NO2被NaOH溶液吸收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A=0.8,B=1.0时,原混合气体恰好被完全吸收,则0.8 mol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N2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3)求A=0.8时,气体与碱反应所得溶液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解析:(1)N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可看作是NO2先与水反应生成HNO3与NO,HNO3再与NaOH 反应生成NaNO3,另一部分NO2与生成的NO发生②中的反应,即N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2)51.2 g Cu是0.8 mol Cu,反应中失去1.6 mol e-。设混合气体中NO 、N 2O 4、NO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b 、c,设0.8320.82(),2()N a b c mol a b c mol a b c Bmol Na ++=⎧⎪++=⎨⎪++=⎩⨯电子转移守恒元素与元素守恒 解方程式可得a=(0.8-0.5B)mol,b=(B-0.8)mol,c=(0.8-0.5B)mol 。(3)因为0.8 mol 混合气体中n(NO)=n(NO 2)=(0.8-0.5B)mol 。由(2)得,因发生反应NO+NO 2+2NaOH==2NaNO 2+H 2O 而消耗完了NO 和NO 2,故生成的NaNO 3只能由N 2O 4[(B-0.8)mol,相当于2(B-0.8)mol NO 2]与NaOH 反应而得;故NaNO 3的量决定于N 2O 4的量。由2NO 2+2NaOH==NaNO 2+NaNO 3+H 2O 可得关系式N 2O 4 ~ 2NO 2 ~ NaNO 3(B-0.8) 2(B-0.8) (B-0.8)所以NaNO 3的物质的量为(B-0.8)mol 。答案:(1)2NO 2+2NaOH==NaNO 2+NaNO 3+H 2O(2)0.3 mol 0.2 mol 0.3 mol(3)(B-0.8)mol。
绝密★启用前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3.0分,共45分)1.下列溶液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①澄清石灰水②H2S溶液③酸性KMnO4溶液④氯水⑤品红溶液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硝酸工业尾气中含有高浓度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它们都是大气的重要污染物。
已知某厂排放的尾气中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体积比为1∶1,该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该尾气,处理后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含氮的钠盐。
则该含氮的钠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B.+1C.+3D.+53.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a和b分别是()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4.关于二氧化硫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B.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再褪色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能使溴水褪色5.宁夏的硒砂瓜现今已享誉区内外,西瓜富含硒元素,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因之得名“硒砂瓜”。
二氧化硒(SeO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硒以回收硒。
在回收过程当中涉及到如下化学反应:①SeO2+4KI+4HNO3===Se+2I2+4KNO3+2H2O;②Se+2H2SO4(浓)===2SO2↑+SeO2+2H2O。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二氧化硒、浓硫酸、碘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浓硫酸>二氧化硒>碘B.①中硒是氧化产物,碘是还原产物C.反应①中碘化钾是氧化剂,二氧化硒是还原剂D.反应①中每有0.6 mol 碘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2.4N A6.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①铜与浓硝酸反应;②铜与稀硝酸反应;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硝酸反应。
绝密★启用前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检测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把少量的二氧化氮气体通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 O2B. NO2C. NO2和O2D. CO2和NO2.关于二氧化硫性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是无色无毒气体B.有刺激性气味C.能溶于水D.水溶液能导电3.利用如图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铜与稀盐酸B.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钙与稀硫酸D.碳酸氢铵与稀盐酸4.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少量电离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发生电离D.氨本身的碱性弱5.相同状况下,在体积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盛NH3、HCl和NO2气体,并分别倒立在水槽里,充分溶解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设烧瓶内液体未扩散到水槽里)()A. 1∶1∶1B. 2∶2∶3C. 3∶3∶2D. 2∶2∶16.下列过程没有起到氮的固定作用的是()A.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B.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C.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D.豆科植物根瘤菌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7.下列化合物既与硫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①NaHCO3②NaHSO4③(NH4)2CO3④NaNO3⑤Al(OH)3A.只有①B.只有③C.①②③D.①③⑤8.常温下不能溶于浓硝酸的金属是()A.银B.铝C.铜D.镁9.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氨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只能升高,氨具有还原性B.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C.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中若氧气过量则有红棕色气体生成D.氨的催化氧化属于人工氮的固定10.在下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A.苹果块会干瘪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 pH试纸变红二、双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6.0分,共30分)11.不能直接使用观察法得出结论是()A.二氧化硫是无色的气体B.二氧化硫有强烈的刺激性C.二氧化硫有毒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12.实验室常用硫酸铜溶液吸收气体中的硫化氢:CuSO4+H2S===CuS↓+H2SO4,据此反应可以推测()A. CuS不溶于硫酸B. CuS不溶于硝酸C.相同温度下氢硫酸饱和溶液中硫离子(S2-)浓度比CuS饱和溶液中大D.强酸可以制取弱酸13.在生产硫酸的过程中,常用浓硫酸而不用水吸收是因为()A.易溶于浓硫酸而不易溶于水B.用浓硫酸吸收,吸收的速率会加快C.用水吸收时,易形成酸雾而阻碍再吸收D.用水吸收时得不到纯净的硫酸14.下列有关浓硫酸和亚硫酸钠混合放出的气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与氧气接触即转变为三氧化硫B.亚硫酸钙能溶解于它的水溶液中C.它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易液化D.它的水溶液是酸性,且能被强氧化剂氧化15.在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或浓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A.Cu―→CuSO4[Cu(NO3)2]B.C―→CO2C.FeO―→Fe2(SO4)3[Fe(NO3)3]D. Fe2O3―→Fe2(SO4)3[Fe(NO3)3]第Ⅱ卷三、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16.据记载:某年2月,美国某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烟雾经久不散,大气中SO2的含量高达3.8 mg·m-3。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硫和氮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硫和氮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不是以游离态存在的。
B.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气体,但不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C. 硝酸和亚硝酸是常见的氧化性酸,但在自然界中不能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D. 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减少硫和氮化合物的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2、下列关于氮元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氮气在常温下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B、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气体,约占78%C、氮肥主要用于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D、氮气在常温常压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3、下列关于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氮气在自然界中可以自由循环,无需其他生物参与B、氮循环主要通过生物固氮、工业固氮和硝酸盐还原三个过程C、氮循环对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导致环境问题D、氮循环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不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4、下列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不会引发环境污染的是()。
A. NO2B. NOC. N2O5D. N2O5、下列关于氮循环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占大气总体积的78%,对生物氮的转化没有直接作用。
B、氮肥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源。
C、工业固氮技术可以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供农业生产使用。
D、植物通过根瘤菌等微生物固定氮气,进而合成含氮有机物。
6、下列关于氮的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氮气在自然界的循环中不参与任何化学反应B、硝酸盐和铵盐都是植物吸收氮的主要形式C、大气中的氮气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D、氮的循环过程中,氮气是唯一的氮源7、(3分)下列关于氮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闪电和工业合成氨都是固氮过程B、硝化细菌可以将氨转变为硝酸盐,这是一个还原过程C、含氮废水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生态环境D、适当的使用硝酸盐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8、以下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描述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地球温度下降C.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不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D.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能量9、下列关于氮的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A. 氮气在自然界中不能被生物利用,需要通过固氮作用转化为氨才能被植物吸收B. 硝酸型硝酸盐的还原产物是氨,而铵型硝酸盐的还原产物是氮气C. 氮循环过程中,硝酸盐还原菌可以将硝酸盐还原成氨D. 氮气在植物体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氨10、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综合练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N:14 O:16 H:1 S:32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氮的固定是指:()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B.豆科植物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变为植物蛋白质;C.将氨转变成硝酸及其它氮的化合物;D.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
2.氨与重水(D2O)形成的碱与盐酸反应,这一反应生成的盐中阳离子的化学式是A.NH3D+ B.NH2D2+ C.ND3H+ D.NH4+3.吸进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副产物,如·∙∙∙∙O·等,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含硒化合物Na2SeO3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在消除活性氧时,Na2SeO3的作用是()A.还原剂B.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以上均不是4.下列物质均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 )①过氧化钠②次氯酸③二氧化硫④活性炭⑤臭氧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5.(2004年上海高考题)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6.相同质量的四份铜片,分别置于足量的下列酸中,所得到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D.稀硝酸7.用接触法制5t98%的浓硫酸,在理论上需要含FeS270%(杂质不含硫元素)的硫铁矿为()A.86t B.8.6t C.4.3t D.43t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8.盛有氯化钡稀溶液甲乙两试管分别通入SO2至饱和,若向甲试管中加入足量硝酸,乙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试管都有白色沉淀生成B.甲、乙两试管都没有白色沉淀生成C.甲试管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有D.甲试管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乙试管没有9.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绿色化学主张在通过化学转换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因此它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够防止污染。
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 SO2+NH3+H2O=(NH4)2SO3B.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 NO2+NO+NaOH=2NaNO2+H2OC.制CuSO4 Cu+2H2SO4(浓)=CuSO4+SO2↑+2H2OD.制CuSO4 2Cu+O2=2CuO, CuO+H2SO4(稀)=CuSO4+H2O10.设法把NO2和O2按4:1体积比充满一干燥的真空烧瓶中,然后把烧瓶置于水中,瓶内液面会逐渐上升,则最终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①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测定②烧瓶中溶液不向外扩散)()A.1/14mol /L B.1/22.4mol/L C.1/28mol/L D.1/42mol/L11.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四组气体:①NO2+NO;②NO2+O2;③HCl+N2;④NO+N2,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于水槽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H4,其中高度关系是:()A.H2>H3>H1>H4; B.H3>H2>H1>H4;C.H1=H2=H3=H4D.H1>H2>H3>H412.将充满20mLNO的试管倒置于盛有蒸镏水的烧杯中,然后向试管里通入纯氧气,当试管内液面稳定在试管容积的4/5时,则通入O2为()A.12 mL B.3mL C.19mL D.31mL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三、(本题包括5小题,共41分)13.(6分)某次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pH,得到数据如下:时间开始8小时16小时24小时32小时40小时48小时pH 5.0 4.8 4.5 4.3 4.2 4.0 4.0(1)放置时,雨水样品pH变化的主要原因。
(2)pH变化的离子方程式:14.(7分)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
冶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
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1) 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 控制城市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扣分)A. 开发氢能源B. 使用电动车C. 植树造林D. 戴上呼吸面具15.(6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NH4+、K+、Na +、Mg2+、Ba2+、 Al3+、 Fe3+、SO42-、CO32-、NO3-、Cl-、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⑴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⑵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⑶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 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⑷取部分上述呈碱性的溶液,加Na 2C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⑸将⑶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并回答: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肯定不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
16.(8分)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常见的单质,且组成它们的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35;A-G 是七种常见化合物:上述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和其它生成物略)。
试回答:(1)B 的化学式是:______ ,D 的名称是_________ ;(2) 写出①、②两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17.(14分)欲用浓硝酸法(测定反应后生成气体的量)测定某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资料表明:①反应中除生成NO 2气体外还有少量的NO 生成;②常温下N02与N 2O 4混合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N 2O 4液体或晶体存在。
为完成测定并验证有NO 生成,有人设计下图实验装置。
(1)实验开始前要先打开A 部分的活塞K 1,持续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再关闭K 1,这样做的目的是甲BE丙乙CFADG H 2O ②丙丙B丙丙 ①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反应停止后,打开D中的活塞K2并通人氧气,若反应中确有NO产生,则D中应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发现,通人氧气温度的高低对实验现象有较大影响,则为了便于观察应通人_______________(填“冷”或“热”)的氧气。
(4)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在A中反应完成和D中出现现象后,还应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测得下列数据:所用铜银合金质量为15.0 g,浓硝酸的体积为40 mL,浓度为13.5mol·L-1。
实验后:A中溶液体积为40mL,H+浓度为1.0mol·L-1。
若设反应中硝酸既无挥发也无分解,则:①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②若已测出反应后E装置的生成物含氮元素的质量,则为确定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
(6)实验中只测定铜的质量分数,不验证NO的产生,则在铜银合金与硝酸反应后,只需简单的实验操作就可以达到目的,请简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11分)18.(11分)工业上利用氨催化氧化法可制取硝酸,加入脱水剂后制得较高浓度的硝酸。
现以17吨氨作为原料,假设NH3全部转化为HNO3。
(1)写出NH3完全转化为HNO3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2)生产过程中需加水吸收,如果加入脱水剂后脱去水的量相等,则所得硝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如果生产中同时制得50%的硝酸m1吨和90%的硝酸m2吨(脱去的水可循环使用,制得教低浓度的稀硝酸),若共加入27吨水,则m1与m2的质量比为多少?参考答案1.D[说明]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2.A[说明]N H3+D2O= NH3D++OD-3.A[说明]亚硒酸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在这个反应中只表现出还原性。
4.A[说明]漂白原理大致分为三种:(1)强氧化性,如:过氧化钠、次氯酸、臭氧等;(2)与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如:二氧化硫;(3)吸附有色物质,如:活性炭。
5.C[说明] 由于CuS和Cu2S与硝酸反应时生成物相同,所以A、B不对;由于CuS和Cu2S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所以D不对;由于CuS和Cu2S的摩尔质量不同,在等质量的情况下进行高温灼烧,得到的残留固体的质量也不同,所以答案为C6.C[说明] 还原等量的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浓硝酸所需铜最少;反之,当铜片质量相同时,被还原的浓硝酸最多。
7.C[全解]设需硫铁矿的质量为x。
FeS2 ~~~ 2H2SO4×120 196 70%x 5t ×98% x=4.3t8.A [说明]甲中SO2被硝酸氧化为硫酸从而得到沉淀硫酸钡;乙中SO2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
9.C10.C[全解]设烧瓶体积为1L。
4NO2 + O2+ 2H2O == 4HNO34mol 4mol由于反应后烧瓶中充满溶液,所以溶液的体积为1L。
11.A [说明]讨论混合气体与水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12.AC[全解]剩余气体有两种可能分别为NO和O2。
若剩余NO,则参加反应的NO为16mL ,根据方程式4NO + 3O 2 + 2H 2O == 4HNO 3可求得氧气体积为12 mL ;若剩余O 2,则参加反应的NO 为20mL ,根据方程式4NO + 3O 2 + 2H 2O == 4HNO 3可求得参加反应的氧气体积为15 mL ,通入的氧气总体积为15mL +4mL=19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