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类功能性食品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11
牡蛎多糖作用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牡蛎多糖的定义牡蛎多糖是一种来源于牡蛎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牡蛎多糖是一种复杂的多糖类化合物,包括多种单糖单元组成的聚糖,如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等。
牡蛎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医学、食品、生态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牡蛎多糖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极性基团和各种官能团的存在增强了其与生物体内相互作用的能力。
牡蛎多糖可作为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牡蛎多糖还可用于抗氧化防腐、促进伤口愈合、调节血糖血脂等方面。
在食品工业中,牡蛎多糖可用于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牡蛎多糖对水质净化、土壤改良等环境保护工作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1.2 研究背景牡蛎多糖是一种来源于牡蛎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牡蛎多糖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研究中,牡蛎多糖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极大的潜力用于医学和食品工业。
对于牡蛎多糖的起源、结构和生物活性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2. 正文2.1 牡蛎多糖的生物活性牡蛎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牡蛎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牡蛎多糖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发现,牡蛎多糖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牡蛎多糖还表现出抗肿瘤活性。
研究发现,牡蛎多糖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治疗作用。
2.2 牡蛎多糖在医学上的应用牡蛎多糖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在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
研究表明,牡蛎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生物多糖研究生物多糖是一类具有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巨大分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
它们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就生物多糖的特点、分类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生物多糖的特点生物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它们通常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多样性:生物多糖种类繁多,包括淀粉、纤维素、壳聚糖、甘露聚糖等。
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各不相同,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
2. 天然来源:生物多糖主要存在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天然材料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对环境几乎无害。
3. 生物活性:生物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
这些活性使得生物多糖在医药和健康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生物多糖的分类根据单糖单位的不同组成和连接方式,生物多糖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物多糖分类:1. 多糖类多糖类是由相同的单糖分子组成的多糖体,例如葡萄糖、果糖等。
多糖类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复杂的结构,广泛存在于淀粉、纤维素等天然物质中。
2. 多糖酯类多糖酯类是由多糖与酸类结合形成的酯键。
常见的多糖酯类有果胶酯、半乳糖酸酯等。
多糖酯类具有溶解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物领域。
3. 多糖胶类多糖胶类是由多糖与胶原蛋白等蛋白质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
多糖胶具有载药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备缓释药物和生物材料。
三、生物多糖的研究进展生物多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人们对生物多糖的活性成分、结构特点和应用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1. 活性成分的研究通过分离和纯化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成功提取了生物多糖的活性成分,并对其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进行了评估。
这些研究为生物多糖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结构特点的研究生物多糖的结构特点对其性质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对生物多糖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分子结构以及与其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功能性食品研究的最新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饮食健康和营养均衡。
在这种情况下,功能性食品作为一种新的食品类型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功能性食品是指通过特定的原料或者添加特定的营养成分或者生物活性物质,能够在保持正常饮食基础上,具有调节身体功能,预防疾病并增强人体健康的作用的食品。
与传统的食品相比,功能性食品具有更高的保健价值和营养价值。
目前,在功能性食品研究中,最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利用生物技术提高食品中的保健成分含量在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中,如何提高食品中保健成分的含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生物技术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人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某些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从而提高食品中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成分含量。
还有一些研究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普通食品通过发酵变成功能性食品,例如,在豆浆中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可以将普通的豆浆变成富含乳酸菌、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的保健豆浆。
二、研究新的功能性成分传统的功能性成分主要包括膳食纤维、蛋白质、胆碱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功能性成分,例如,虾青素、角鲨烷、芦丁等,这些成分大多来源于植物、水果和海洋生物。
这些新的功能性成分具有更加明显的保健效果,例如,虾青素可以预防肿瘤、保护眼睛,角鲨烷则可以抗氧化、抗发炎等。
三、发展多功能性食品传统的功能性食品只具有单一的功能,如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等。
而多功能性食品则可以同时具备多种功能。
如绿茶蛋白质饮料,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同时,还能够保持肌肉的健康、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等。
四、研究新的形式和配方随着人们对于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研究人员也开始探索新的功能性食品形式和配方,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特殊的蔬菜果汁、坚果、酸奶等,不仅具有保健功效,还在口感和美味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总之,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升级,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浅谈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
而在这其中,功能性食品因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预防的重要作用备受瞩目。
功能性食品的主要特点是含有一定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对人体产生特殊的生理作用。
因此,随着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也日趋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一、生物活性成分的定义生物活性成分是指功能性食品中具有某种生物学和营养学功能,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元素,如多糖、活性肽、生物碱等。
它们能在人体内起到一定的生理作用,如增强免疫力、降低血糖、降血压等。
目前,人们还在不断发掘新的生物活性成分,并研究其生理作用。
二、生物活性成分的鉴定方法对于功能性食品来说,生物活性成分的鉴定是十分关键的。
因为只有对这些成分的结构和性质有准确的认识,才能有效控制其质量,保证其效果。
目前,常用的生物活性成分鉴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功能性食品中鉴定生物活性成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分离和检测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其结构和性质信息。
(2)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能够直接检测分子的质量和结构的化学分析方法。
通过对生物活性成分的质谱分析,可以得到其分子量、分子结构、分子式等信息。
(3)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如动物实验等)检测生物活性成分的活性,从而确定其生物学效价和生物学机制的一种方法。
三、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随着功能性食品市场的日益壮大,对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也得到了更多关注。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研究机构对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下面就介绍一下近年来研究比较热门的几种生物活性成分。
(1)多糖类多糖类是一种由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高分子物质,广泛存在于天然界中。
多糖类成分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如增强免疫力、抗肿瘤、降血脂等。
食物中多糖组分的结构表征与活性功能研究进展聂少平黄丹菲殷军艺谢明勇*(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7)摘要多糖作为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及微生物细胞壁组成部分的天然大分子物质,与诸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糖在生物体中参与了生物合成反应以及多种生命现象和生理过程。
多糖研究已成为继蛋白质、核酸研究之后探索生命奥秘的又一个重大前沿课题。
多糖的生物学研究非常复杂,其活性功能的分子基础和机理尚不清楚。
本文综述了多糖研究的历史,食物中多糖组分的结构表征方法与研究现状,食物中多糖的活性功能研究方法与现状,并对未来食物中多糖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物;多糖;结构表征;活性功能文章编号1009-7848(2011)09-0046-12多糖(polysaccharides )为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及微生物细胞壁组成部分的天然大分子物质,是由醛基和酮基通过苷键连接的高分子聚合物,也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1]。
糖类的生命科学几乎与蛋白质的生命科学同时诞生。
然而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多糖的研究始终滞后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
早在100多年前,德国著名科学家E.Fischer 就开始糖类物质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对多糖的研究仅限于化学组成和一般结构测定;从70年代开始,糖化学和生物化学两个传统专业的结合使多糖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成为可能,多糖的研究也得以复兴。
1988年牛津大学R.A.Dwek 教授首先提出了“糖生物学(Glycobiology )”这一概念,标志着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诞生,即以生物大分子组成部分糖链或(寡、多)糖本身为对象,以糖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多糖或糖链作为“生物信息分子”在多细胞高层次生命中的功能的科学[2]。
而将糖生物学推向生命科学前沿的重大事件发生于1990年,有3家实验室同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白血球粘附分子I ,后来改称为E-选凝素。
多糖类生物活性研究进展——香菇摘要:香菇多糖(lentinan ,LNT) 是从伞菌科真菌香菇(lentinusedodes) 的子实体中分离到的一种β- 1 ,3 葡聚糖,是一种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香菇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香菇多糖的临床应用等生物活性及其研究前沿。
关键字:香菇多糖;免疫调节活性;抗感染;抗肿瘤;应用;展望多糖的来源大致分为植物来源多糖、动物来源多糖、海藻来源多糖和微生物来源多糖即细菌产生的多糖和真菌产生的多糖,这是至今研究得比较详尽的一类多糖。
迄今为止,几百种天然多糖的发现,已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聚体宝库。
真菌多糖作为药物研究始于50 年代,在60年代以后成为免疫促进剂而引起人们兴趣。
香菇多糖就是研究得较透彻的多糖之一, 香菇是侧耳科的担子菌,世界名贵食用兼药用菌之一,它含有多种有效药用组分,尤其是它含有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和刺激干扰素形成等功能的香菇多糖(lentinan简称LNT) 和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水溶性木质素这2 种药用生理活性物质,而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LNT 的药理作用是它并非直接攻击致病源,而是通过刺激免疫细胞成熟、分化和增殖,改善宿主机体平衡,达到恢复和提高宿主细胞对淋巴因子、激素及其它生理活性因子的反应性。
因此,人们常称LNT为生物反应修饰剂 。
1 香菇多糖免疫调节活性香菇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是其生物活性的重要基础。
香菇多糖是典型的T 细胞激活剂,体内外均能促进细胞毒T 淋巴细胞(CTL) 的产生,提高CTL 的杀伤活力,增强正常或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提高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细胞(ADDC) 活性。
香菇多糖在体内首先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急相蛋自诱导因子(APPIF) ,随后血清中出现血管膨胀出血诱导因子(VDHIF) 、白细胞介素1 诱导因子( IL1PF) 、IL3(CSF) 等。
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受到关注。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的营养成分或生物活性成分,能够对机体产生一定的生理、营养、保健和治疗作用的食品。
因此,对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研究十分重要。
一、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1. 抗氧化活性:从食物中摄取的许多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其对机体的伤害。
例如,茶多酚、类黄酮等。
2. 抗炎活性:抗炎作用是许多功能性食品的重要生物活性,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和程度,减少疾病的发生。
例如,姜黄素、芦荟多糖等。
3. 调节免疫功能:一些特定的营养成分或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有效地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例如,硒、锌、乳酸菌等。
4. 促进消化:一些食物中的特定成分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和吸收。
例如,大豆异黄酮、果胶等。
二、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研究方法要研究食品的生物活性,首先需要找到一些生物活性指标,以反映食品中含有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生物活性指标。
1. 自由基清除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是评价食品中抗氧化活性的常用指标。
常用的自由基清除试验有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等。
2. 细胞毒性评价:细胞毒性评价是评价食品中生物活性物质对细胞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可以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细胞存活率检测来评价食品的细胞毒性。
3. 酶活力测定:许多功能性食品中含有一些酶,如SOD、POD 等,这些酶可以中和自由基,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因此,测定食品中的酶活力是评价抗氧化能力的一种方法。
4. 免疫活性测定:许多功能性食品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免疫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免疫活性。
三、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得到了深入研究。
1. 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蔬菜、水果和小麦等植物中的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活性。
人参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在了解人参多糖来源的前提下,对人参多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概括总结,最后阐述了人参多糖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人参多糖,来源,生物活性,进展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产珍贵药材之一,被誉为百草之王,中国东北三宝之首,以前入药部分主要为人参的根和茎,现在也有人把人参叶做药用的,据说人参叶可以润燥、生津止渴,而人参具有更多的功效。
人参中含有皂苷、多糖、挥发油、生物碱、氨基酸、多肽等多种化学成分。
从1980年开始,先后确定人参果胶具有药理活性[1-4]。
其中人参多糖是研究比较早的多糖类生物活性成分,但其对增强或改善人体的强壮作用无法与人参皂苷相比,其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抗氧化活性方面[5]。
作为人参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主要是由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组成的多糖混合物,其中约80%为人参淀粉,20%为人参果胶。
人参多糖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抗肿瘤等生理功能。
基于人参多糖多种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临床效果,多年来在国内外己成为中药提取及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6]。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人参多糖的来源,接着对人参多糖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叙述,最后讨论了人参多糖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
1人参多糖的来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手段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对于人参多糖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尤其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人参的地上部分,先后系统地从人参的茎、叶、果中提出水溶性多糖[7-10]。
2人参多糖的生物活性人参是我国常用珍贵的中药之一,有多神药效,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
我们考虑人参的生物活性成分除人参皂苷以外,其他成分亦不能勿视,就以人参多糖为例,其生物活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2.1人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11]人参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各多糖含量为:地下多糖的含量均高于地上多糖含量,其中地下部分:总粗多糖高于中性多糖高于酸性多糖;地上部分:总粗多糖高于中性多糖高于酸性多糖。
功能性食品的制备与研究进展功能性食品是指富含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成分,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保健功效的食品。
这些功能性成分可以来自于天然原料,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或改造微生物而得到。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制备已经成为当前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等领域。
首先,在制备功能性食品时,需要从原料中提取目标化合物或酶源。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解提取等。
这些方法可以使目标化合物从原料中转移到溶液中,便于后续的纯化与鉴定。
其次,提取得到的溶液需要经过纯化与鉴定步骤,以获得纯度较高的目标化合物。
纯化方法包括滤过、渗析、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去除杂质,提高目标化合物的纯度。
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性质进行分析和鉴定。
最后,通过目标化合物的制备与成型,将其制备成符合功能性食品的要求。
制备方法包括喷雾干燥、冻干法、球磨法、超声辅助制备等。
成型方法主要包括制成片剂、胶囊、口服液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目标化合物转换成各种形态的功能性食品,方便人们的食用和服用。
目前,功能性食品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性食品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中富含的一些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蛋白质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保健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从天然食物中提取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了其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2.功能性食品的微生物发酵研究。
发酵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实现了对食物中一些不易消化或吸收的成分的转化,从而提高了功能性食品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
3.功能性食品的基因工程研究。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改造和调控食物中的基因,实现对功能性成分的增加或减少。
香菇多糖生物活性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香菇多糖;生物活性;应用;展望论文摘要香菇多糖是一种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
综述了香菇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期望能对今后香菇多糖的应用有所帮助。
香菇是侧耳科的担子菌,世界名贵食用兼药用菌之一。
它含有多种有效药用组分,如香菇多糖、木质素等,而引起人们广泛地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香菇多糖的药理作用做了大量研究,香菇中的多糖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血栓、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1香菇多糖的生物活性1、1香菇多糖的抗肿瘤活性香菇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它没有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香菇多糖进入抗体后诱导产生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因子,在这些细胞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起防御与杀伤作用[1]。
香菇多糖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诱导的细胞毒(ADDC),发挥抗肿瘤活性;此外,香菇多糖还能使肿瘤部位的血管扩张和出血,导致肿瘤出血坏死和完全退化[2]。
这与免疫监视学说观点一致,后者认为,机体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细胞免疫机制杀灭肿瘤,组成防治肿瘤的强大细胞免疫体系。
它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或影响一些关键酶的活性,来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的敏感性。
同时,香菇多糖能改善癌症病人的恶病体质。
一般化疗放疗均导致血细胞的功能损伤和机体造血功能障碍,香菇多糖能改善造血功能。
香菇多糖与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胃癌,经三期临床跟踪统计,50%患者的生命得以延长,10。
4%延长2年以上[3]。
1、2香菇多糖的免疫调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糖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多糖及糖复合物参与了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免疫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与感受[4]。
香菇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其生物活性的重要基础。
香菇多糖是典型的T细胞激活剂,促进白细胞介素的产生,还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免疫增强剂。
其免疫作用特点在于它能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因子(LAE)的产生,释放各种辅助性T细胞因子,增强宿主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恢复或刺激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2021,29(3):196~201食用菌多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马传贵1张志秀1鲍文辉2*(1.北京京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2600;2.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浙江丽水323000)摘要在当前代谢综合征病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营养膳食补充剂和无副作用的疗法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而食用菌多糖显示出巨大的功效和前景,已有许多研究从抗氧化、抗炎、抗癌、降糖、抗菌、降脂到免疫调节等方面,评估了其与食用菌多糖的生物学相关性。
将这些研究的关键成果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免疫调节剂的开发是体现食用菌多糖功效的重要途径。
全面综述食用菌多糖的结构、提取、纯化,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食用菌多糖;结构;生物活性;提取;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2095-0934(2021)03-196-06 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and bio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from edible mushroomsMa Chuangui1Zhang Zhixiu1Bao Wenhui2*(1.Beijing Jingcheng Bio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Beijing102600,China;2.Lis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Lishui,Zhejiang3230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current increasing cases of metabolic syndrome,nutritional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therapies without side effects have begu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And edible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 show great efficacy and prospects.Many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ir biological relevance to edible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aspects of anti-oxidation,anti-inflammatory,anti-cancer,hypoglycemic,antibacterial,lipid-lowering to immune regulation,etc.Sex.Applying the key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and immunomodulator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flect the efficacy of edible mushoom polysaccharides.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tructure,extraction,purification,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edible mushrooms.Key words edible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tructure;biological activity;extraction;research progress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木耳等食用菌经常出现在帝王的宴席上。
大枣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者:杨玥吕德鹏来源:《中国食品》2022年第05期红枣也被称为大棗,枣树原产于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理区位等优势,我国大枣资源丰富,在国际红枣贸易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红枣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具有养血安神、补气益气、保健等功能。
红枣具有较强的抗肿瘤、降血糖、清除自由基、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较强的药理功效以及应用价值。
当前针对大枣多糖的研究工作不断推进,已经形成了多项系统性的研究体系,为促进大枣应用价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向。
本文分析了大枣多糖的构成组分,研究了大枣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方法,以期充分发挥大枣多糖的应用价值。
一、大枣多糖的组成研究红枣中具有多种糖类物质,与具体的枣类品种相结合,使得红枣中的糖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干枣的总体糖含量为51.40%-66.50%。
多糖是一种研究价值较大的成分,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和较为复杂的分子结构,大枣多糖的主要构成成分是酸性多糖、中性多糖,均为葡萄糖的构成要素之一。
张恒瑞、王思凝、李金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枣多糖成分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红枣中的单糖构成成分包括D-半乳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中性多糖平均分子量为23100;酸性多糖的构成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构成成分包括D-甘露糖、L-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L-鼠李糖、D-半乳糖等。
二、大枣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1.抗氧化活性。
人体在正常状态下会代谢出各种活性氧自由基,必须及时予以清除,否则容易打破人体内部的自由基平衡状态,对机体组织产生损伤,从而引发一些疾病。
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人体内部自由基含量明显增加,显著加剧了人体的衰老速度,对机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威胁,而红枣在自由基清除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苑妞妞、王义翠、温梅兰选取小鼠为研究对象,检测注射大枣多糖粗品与正常喂养小鼠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等的差异性。
功能性食品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功能性食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功能性食品指具有某种特定的生理功能,能够改善人体健康或降低患病风险的食品。
而生物活性成分是功能性食品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重要组分。
本文将对功能性食品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生物活性成分的定义和分类生物活性成分指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可以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
根据其来源和作用方式,可以将生物活性成分分为天然产物和合成产物两种。
1. 天然产物: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自然界的物质,如多酚类、多糖类、蛋白质、胺基酸等。
2. 合成产物: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得到的成分,如人工合成的维生素、氨基酸等。
二、功能性食品中常见的生物活性成分1. 多酚类物质多酚类物质是功能性食品中最常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
例如,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作用;葡萄皮中的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炎等功效。
2. 多糖类物质多糖类物质在保健食品和药物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枸杞中的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和抗衰老等作用;灵芝中的多糖则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抗炎等功效。
3. 益生菌益生菌是功能性食品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等作用。
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4. 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和氨基酸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成分。
一些功能性食品中添加了富含特定氨基酸的鱼肉或鱼类提取物,具有降低血压、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作用。
三、功能性食品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1. 提高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效率研究人员利用超声波、微波等物理方法以及酶解、酸解等化学方法,提高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效率,并减少提取过程中的损失。
2. 优化制备工艺通过不同的制备工艺,可以改变生物活性成分的性质和稳定性,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如利用微胶囊技术制备功能性食品,可以有效保护生物活性成分,延长其释放时间。
多糖类物质的研究进展李自明 1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111304023摘要多糖是由10个以上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糖,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在高等植物、藻类、菌类及动物体内均有存在,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人们对多糖的认识首先是把它看作食物中的能量来源。
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发现多糖在抗肿瘤、肝炎、心血管疾病、衰老等方面有独特的生物活性,且细胞毒性极低。
近年来,由于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糖分析手段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研究发现,多糖可作为生命活动中核心作用的遗传物质,它能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等多种复杂的功能。
本文将对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组分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等研究内容做一综述。
关键词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生物活性1多糖的研究概况多糖是除了蛋白质和核酸以外的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虽然糖类的研究并不比蛋白质和核酸晚, 但其研究层次与水平还远远落后于蛋白质和核酸。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免疫物质、生物膜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表明, 糖类在生物体内具有各种关键的生物学功能, 因此糖类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量的药理实验表明,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增强与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凝血、抗放射、抗衰老等作用。
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已有数种多糖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日本及欧美学者引进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加强对中药多糖活性决定簇等化学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并在柴胡、当归等中药的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
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 虽然已在云芝糖肽、银耳多糖等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药用多糖的研究仍多偏重于提取、分离、精制、化学组成等方面, 大多数品种尚处于实验阶段或仅用于滋补品和饮料,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2多糖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2.1 多糖的提取分离与纯化多糖是极性大分子化合物,大多采用不同温度的水、稀碱或稀盐溶液提取,尽量避免在酸性条件下提取,以防引起糖苷键的断裂。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ofAnhuiAgfi.Sci.2010.38(19):10255—10258,10261责任编辑朱新秀责任校对傅真治功能性多糖的研究进展彭述辉1,曾援2(1.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05;2.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对功能性多糖研究的发展历史、结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功能性多糖;结构;纯化;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0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0)19—10255—04ResearchProgressofFunctionalPolysaccharosePENGShu-huietal(GuangzhouCityPolytechnic,Guangzhou,Guangdong510405)AbstractThegeneralsituationofresearchaboutfunctionalpolysaccharosedevelopment,structure,extraction,isolationandpurification,aswellbioactivitywereoverviewed.KeywordsFunctionalpolysaceharide;Structure;Purification;Bioactivity多糖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它不仅为生物提供骨架结构和能量来源,还广泛参与细胞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
近年来,对糖及糖复合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大量实验证明,多糖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
迄今,已有近300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被分离提取出来,各种多糖类保健食品也应运而生,多糖时代即将来临。
l功能性多糖研究进展1.1功能性多糖研究的发展历史100多年前德国著名科学家E.Fisher开始研究糖类。
1923年,M.Heidelbexger和T.Oswld提出细菌的抗原由糖类物质组成而不是蛋白质。
多糖化学改性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摘要多糖的化学修饰是一种重要的多糖结构修饰方法,是增强多糖生物活性、降低其副作用的有效途径。
文中综述了几种目前多糖化学改性常用的无机酸酯化方法,以及目前国内外对于化学改性多糖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多糖,化学改性,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多糖是存在于众多有机体中一类具有丰富结构多样性的特殊生物高分子,多糖作为某些生物转化识别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已被人们深入地认识,天然多糖已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如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抗氧化、抗诱变等,多糖这些生物活性的发挥与其结构有关,利用糖残基上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对多糖进行分子表面修饰,可以进一步改善多糖的诸多性能,甚至获得具有特定结构的功能新材料。
多糖衍生物的强抗病毒活性已经在临床应用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而对多糖结构进行适当修饰是多糖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
多糖醚化和酯化反应是最具多样性的多糖改性方法,因为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很容易获得各种性能优异具有生物来源的新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多糖无机酸酯化方法及其生物活性,将新颖的酯化方法、全面的结构解析和明确的的构效关系相结合必将推动多糖在生物工程、医药等诸多领域的应用。
1多糖结构表征方法及部分多糖结构多糖含有易于发生酯化反应的伯羟基、仲羟基和羧基,以及可以转化为氨基化合物的-NH2。
要了解衍生化过程中多糖骨架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构变化,需在改性前尽可能全面地对多糖结构进行分析。
因为即使多糖类型相同,多糖的化学结构包括分支、糖原连接顺序、链中的氧化部分(如葡聚糖中的醛基、酮基和羧基)和残余的天然杂质均可能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真菌和植物多糖中。
1. 1多糖结构表征方法要完全阐明一个糖的结构一般需要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信息:⑴分子量及组成单糖的种类与摩尔比;⑵各糖环的构象(呋喃型或吡喃型)与异头碳的构型;⑶各糖残基间的连接方式;⑷糖残基的连接顺序;⑸二级结构及空间构象等;以及常用到的方法(见表1)。
多糖类功能性食品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active polysaccharide functional food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饮食健康。
但随着生活结构的改变和环境恶化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的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降低了人们生活质量,从而对于供能食品来调节机体有了确切的渴望。
本文通过阐述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功能性食品现状,多糖的功能特性以及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功能性食品。
关键词:多糖;功能性食品;前景ABSTRACTAlong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peopl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healthy diet. But with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and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lead to people's body appear all sorts of chronic disease,affected the people healthy body,the lower the quality of life,thus to supply food to regulate the body had a definite desir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functional food and functional food current situation,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olysaccharides are introduced in several aspects,such as functional food.Key words:Polysaccharide;Functional food;Outlook1.前言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不仅仅满足对新陈代谢和营养物质的需求,而是更加关注健康,调节机体的作用。
当今,健康长寿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食品的功能成分、营养成分,为人群提供科学性食品预防疾病的发生;为疾病人群提供恢复性食品、辅助治疗,这已成为目前食品科学的任务。
开发功能性食品已成为我国食品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多糖作为来自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和微生物细胞壁中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的一类分子结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
多糖的研究虽然较生命中其他三大类物质蛋白质、核酸和脂类起步为晚,且对于糖类的早期研究只注意到其作为能源物质的重要性和细胞的组成成分,但由于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及广泛的应用被不断挖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
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1],目前人们已成功地从近百种植物中提取出了多糖,这些多糖具有非常重要与特殊的生理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参与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疲劳、抗衰老等功能特性。
1 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功能性食品在我国也称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在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其基本特征和要求。
(1)功能食品必须是食品,具备食品的法定特征;(2)功能食品必须要有特有的营养保健功效;(3)功能食品必须要有明确的适用人群对象;(4)功能食品必须与药品相区别;(5)功能性食品配方组成和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6)功能性食品必须具有法规依据[2]。
2 功能性食品的现状总体上来说功能性食品发展经历了初级起步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和规范提高三个阶段,开发和生产的功能性食品大致分为以下三代。
[3]第一代功能食品:为初级功能食品,仅根据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来推断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过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
该类产品主要为各类强化食品和滋补产品。
第二代功能食品: 要求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明其具有某种生理调节功能的食品,强调了科学性和真实性。
目前我国市场上大多为该类功能性食品,第二代功能食品比第一代产品有了较大的进步,其特定的功能有了科学依据。
第三代功能食品: 在第二代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在功能性食品中起作用的功能因子以及产生的作用机理,了解功能因子的结构,稳定性等。
该类产品在我国市场尚不多见,也是我国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3 多糖的功能特性3.1 抗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仍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但存在术后并发症、癌细胞转移及放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杀伤而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多糖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可以与手术、放疗及化疗药物配合使用,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癌症。
多糖的抗肿瘤活性除了体现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外,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4,6]。
3.1.1 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从茯苓(Poria cocos,Fu-ling)中提取的中性多糖组分PC−PS,分子量近似为160 kDa。
PC−PS对U937和HL−60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佳浓度为15μg/mL,继续增加浓度抑制生长效果基本保持不变。
PC−PS (15μg/mL)和人血浆单核细胞共培养5d 配成培养基PC−PS−MNC−CM5,该培养基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U937和HL−60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7.3%和74.7%,同时可使66.6﹪的U937细胞和49.4%的HL−60细胞分化成为成熟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这些细胞显著地表达表面抗原CD11b,CD14和CD68,同时,干扰素和细胞坏死因子浓度水平分别增长41和10倍[7]。
从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中提取纯化的6种多糖组分GTM1∼6,对小鼠S180 肿瘤的抑制效果表明,GTM1,GTM2,GTM3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抑制率都超过50﹪,GTM2的浓度为16 mg/kg 时,抑制率最高达73﹪。
前3种多糖的抑制效果比其他多糖好,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它们中的半乳糖含量相对较多,且分子量也相对较小[8]。
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 L.)多糖对小鼠,S180肿瘤处理30d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最适宜的浓度为1 mg/kg。
其抗癌活性可能与其β−(1,3)的葡聚糖有关[9]。
香菇多糖作为已经投入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亦能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激活巨噬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0]。
3.1.2 改变肿瘤细胞膜的生长特性多糖对肿瘤细胞膜的影响主要与唾液酸(SA)与磷脂(PI)转换有关。
SA 位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和糖脂的聚糖链末端,具有阻碍病原体附着在细胞上及使细胞产生免疫抗体的作用。
PI 转换指存在于细胞膜与内质网上的磷脂酸肌醇在其激酶催化下发生磷酸化反应的过程。
牛膝多糖ABP对S180细胞膜的影响如下表1所示。
20μg/mL 的ABP 与S180 细胞接触24h,细胞膜唾液酸(SA)含量升高,磷脂(PI)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
对胆固醇(Ch)含量和反映膜流动性的Ch/PI 比值无明显影响。
唾液酸增多影响细胞表面电荷特性、膜的物质转运过程、抗原决定簇的暴露、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化、膜表面受体功能等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因素。
胆固醇和磷脂是组成细胞膜脂质双层的重要成分,两者的比值(Ch/PI)是表示细胞膜流动性大小的一个常用参数,与膜流动性呈反比。
ABP对S180细胞增殖的抑制主要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生化特性来实现的,同时ABP也可以降低细胞膜的流动性,但不是非常明显[11]。
表1 牛膝多糖ABP对S180细胞膜的影响3.2 抗氧化羟基自由基是一种重要的活性氧,具有极强的的电子能力也就是氧化能力,化学性质活泼,可使各种生物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形成过氧化脂质,这些产物会造成核酸交联错误或无法分裂和蛋白质分解等结果。
许多研究表明,自由基损伤与衰老密切相关,通过对羟自由基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体的生命过程及肌体衰老、肿瘤的形成,因此对寻找清除羟自由基及降解有毒物质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满红等[9]对野甘草多糖、芦荟多糖、凤尾茶多糖三种植物活性多糖与抗坏血栓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三种植物多糖所具有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均比抗坏血酸强。
植物多糖的这种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可以防止自由基损害肌体,因而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杨辉[12]等人用自制竹节参多糖予衰老小鼠模型灌胃,发现其具有提高脑组织过氧化青酶(CAT)活性及降低丙二醛(MDA)含量的作用;同时能提高血液中SOD活性,阻断自由基连锁反应,最终发挥抗衰老作用。
3.3免疫调节人的免疫系统包括器官和血液,免疫系统的紊乱不仅会产生多种疾病,而且与人体衰老及老年人多发病有关。
多糖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包括增强免疫器官、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以及促进细胞因子释放、活化补体等特异性免疫功能,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发挥强大的机体整体免疫网络功能,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
3.3.1 增加免疫器官功能灵芝、鲨鱼软骨、猪苓等多糖能改善骨髓、胸腺等中枢淋巴器官及脾脏和外周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功能,刺激并促进脾脏和胸腺免疫器官的生长,显著升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有效防止因免疫功能低下或抗癌药物引起的免疫器官萎缩与功能减退,显著增加免疫器官抗体分泌细胞及细胞因子数量,显著增加免疫器官抗体分泌细胞及细胞因子数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3.2 增加T 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在外周血液中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70﹪左右。
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可转化为淋巴细胞,再分化为具有免疫效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Raveendran等[13]的研究证实,从心叶青牛胆(Tinospora cordifolia)中提取的具有1∼6分支的1∼4主链α−D−葡聚糖RR1,分支度为0.15。
用凝胶色谱柱分析分子量大于550kDa。
其结构和真菌类细胞细胞壁上的β型葡聚糖结构非常类似,使RR1可较容易地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RR1可使T细胞数量增加1倍左右。
在RR1的刺激下,IL−1,IL−12,IL−18及IFN−γ的合成速度都相应增加,引起T细胞的TH1途径的激活,而TH1途径的抑制因子IL−1 和IL−12的抑制因子IL−10的分泌则减少,最终使机体免疫力加强。
通过特异玫瑰花环形成实验(SRFC)、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脾细胞及胸腺细胞的增殖反应(MTT法),检测对照组和2个实验组钝顶螺旋藻多糖对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证实钝顶螺旋藻多糖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为T淋巴母细胞的作用,能明显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