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全国及各省市区:2019年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 格式:xlsx
- 大小:14.05 KB
- 文档页数:3
年诊疗87.2亿⼈次,卫⽣总费⽤6.5万亿2019卫⽣健康公报来源:IVD资讯前⾔6⽉6⽇,国家卫⽣健康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新医改⼗年后,我国卫⽣健康事业都有哪些变化?⼀起来看看吧!⼀、居民⼈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及婴⼉死亡率均有改善近三年的《公报》中,居民⼈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及婴⼉死亡率,都在报告⾸段被提及。
通过对⽐发现,从2016年到2019年,这3项数据都有所改善。
2016年,我国居民⼈均预期寿命为76.5岁;2019年,该指标已上升⾄77.3岁。
孕产妇死亡率从2016年的19.9/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死亡率也从7.5‰下降到5.6‰。
表1:全国居民⼈均预期寿命、孕产妇、婴⼉死亡率制图:医学界⼆、医疗卫⽣机构总数上升,公共卫⽣机构数量逐年下降据《公报》数据显⽰,截⾄2019年末,我国医疗卫⽣机构总数为1007545个,⽐去年增加10112个。
2016年,我国医疗卫⽣机构总数⽐上⼀年减少了134个,从2017年开始,这项指标实现了正增长,且逐年增加,2017年增加了3255个,2018年的增长量破万——10785个。
2019年,我国医疗卫⽣机构中,医院34354个,基层医疗卫⽣机构954390个,专业公共卫⽣机构15924个。
与去年相⽐,医院增加1345个,基层医疗卫⽣机构增加10751个。
相较于前两项数据,从2016年⾄2019年,专业公共卫⽣机构数量逐年下降,⼏年间,共减少了8942个。
具体数据可参见下图。
表2:全国医疗卫⽣机构及床位数制图:医学界图1:全国医疗卫⽣机构数图⽚来源:国家卫健委三、每千⼈⼝床位数达6.3张《公报》显⽰,我国医疗卫⽣机构床位已达880.7万张,其中,医院686.7万张(占78.0%),基层医疗卫⽣机构163.1万张(占18.5%),专业公共卫⽣机构28.5万张(占3.2%)。
构28.5万张(占3.2%)。
医疗卫生机构历年统计数据1. 引言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数据对于了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历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有关卫生健康事业的参考。
2. 数据来源医疗卫生机构的历年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各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相关报告以及医疗机构自身的数据报告。
其中包括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床位数、职工数量、就诊患者人次等详细数据。
3. 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变化趋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以2010年为基准,到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增加了近50%。
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并推动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4. 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变化趋势与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相比,床位数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增加了约30%。
这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床位的规划和管理相对谨慎,避免了过度扩张而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5. 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变化趋势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是衡量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其中,医生和护士的编制增长较快,这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6. 就诊患者人次的增长趋势就诊患者人次是衡量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负荷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患者人次逐年增加。
这与人口的增长、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疗服务的改善有关。
7. 结论通过对医疗卫生机构历年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床位数、人员编制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的增长。
同时,就诊患者人次的增长也表明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服务质量的差异等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事业的管理和规划。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V1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实力和民生福祉,还关系到全球卫生治理的进程。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呈现如下亮眼的发展态势:一、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1.医疗资源丰富:截至2019年底,全国医疗卫生单位总数为115.3万个,床位数为8.01亿张,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同比增长4.6%。
2.医疗技术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859项,医疗机构院士、陈垚团队和医学专家技术共同攻关和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均有显著的成果。
3.医生和护士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拥有执业医师306.5万人,执业护士336.3万人,人均医生和护士数分别为2.22人和2.42人,分别同比增长3.8%和3.9%。
二、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全面实现1.基本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19年底,全国参保人数13.7亿人,占人口总数的98.8%,参保率位居全球前列。
2.大病保险筹资金额稳步增长:2019年,全国城镇职工大病保险筹资总额为548.5亿元,覆盖范围扩大到了全国所有省份。
3.新农合投入不断加大:2019年,全国新农合经费达到398.3亿元,较上年增长5.1%,覆盖面同比扩大2.2个百分点。
三、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拓展1.由政府财政投入资金的卫生计生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国设立监测点位1.67万个,监测对象34.2亿人,准确检测出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3大疾病和6个流行性疾病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等监测指标。
2.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共发生公共卫生紧急事件1097起,发生重大事件109起,发生较大事件210起,各类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并在短期内得到控制。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和提升。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继续解决和完善,如诊疗流程优化、用药安全保障、医疗费用控制等。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主要指标解释一、医疗卫生机构简要说明医疗卫生机构分类1、机构类别: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四类。
2、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公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和集团办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疗卫生机构。
3、按主办单位分为政府办、社会办和私人办。
政府办包括卫生健康(原卫生计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等行政部门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4、按分类管理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5、按城乡分,城市包括直辖市区和地级市辖区,农村包括县及县级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计入农村。
按市县分,市包括直辖市区、地级市区和县级市,县包括自治县和旗。
主要指标解释医疗卫生机构:指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中医医院:指中医(结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医院。
民营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为的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
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统筹推进卫生健康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稳步实施,深化医改持续发力,疾病防治成效巩固拓展,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提升,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效落实,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2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22922个,比上年增加15377个。
其中:医院3539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003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4492个。
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0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5646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1870个,民营医院23524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2996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580个),二级医院10404个,一级医院12252个,未定级医院9742个(见表1)。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以下床位医院21246个,100-199张床位医院5297个,200-499张床位医院4761个,500-799张床位医院2005个,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2085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365个,乡镇卫生院35762个,诊所和医务室259833个,村卫生室608828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84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3个、县(区、县级市)级2762个。
卫生监督机构2934个,其中:省级25个、市(地)级387个、县(区、县级市)级2459个。
妇幼保健机构3052个,其中:省级29个、市(地)级376个、县(区、县级市)级2563个。
表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机构类别机构数(个)床位数(张)2019202020192020总计1007545102292288069569100700医院343543539468665467131186公立医院119301187049756335090558民营医院224242352418909132040628医院中:三级医院2749299627779323002503二级医院96871040426659742718116一级医院112641225265104571273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439097003616311321649384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01335365237445238343 #政府办1737417330169887179967乡镇卫生院361123576213699141390325 #政府办356553525913531991370674村卫生室616094608828--诊所(医务室)24099325983340056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92414492285018296063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033384--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12810484107742323妇幼保健机构30713052243232252920卫生监督所(中心)2835293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42752810--其他机构287730002426024067注:#系其中数。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主要指标解释一、医疗卫生机构简要说明医疗卫生机构分类1、机构类别: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四类。
2、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公立、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为国有和集团办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疗卫生机构。
3、按主办单位分为政府办、社会办和私人办。
政府办包括卫生健康(原卫生计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等行政部门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办的医疗卫生机构。
4、按分类管理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5、按城乡分,城市包括直辖市区和地级市辖区,农村包括县及县级市,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计入农村。
按市县分,市包括直辖市区、地级市区和县级市,县包括自治县和旗。
主要指标解释医疗卫生机构:指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中医医院:指中医(结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医院。
民营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以为的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