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教案4、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
- 格式:docx
- 大小:143.58 KB
- 文档页数:8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减法关系》导学案【学习⽬标】1、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的关系。
【设问导读】1、⾃主阅读教材27、28页的内容,独⽴思考完成问题预设。
(1)求两个数的和⽤()法,求两个数的差⽤()法。
(2)观察⽐较:- 17 = 1818 +加数()35 - 18 = 17⽐较上⾯3个算式,我发现了。
⼀个加数等于(),减法是加法的()。
(3)总结:①在加法中:加数+()=和和-()=另⼀个加数②在减法中: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③减法和加法是()的,运⽤()可以验算加法计算对不对,运⽤()可以验算减法计算对不对。
2、想⼀想,说⼀说。
(1)()-56=120 上题,求(),因为()加()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2)330-()=150上题,求(),因为()减()等于(),所以,这个题应该这样算(()=()【⾃学检测】1、根据算式,说出另外两个相关的算式36+12=48 ()-()=();()-()=()57-30=27 ()+()=();()-()=()2、括号⾥填⼏?()-25=34 330-()=150()+23=58 56+()=120【巩固练习】1、(1)根据 60+110=170,直接写出下⾯算式的得数。
170-60 =() 170-110 =()(2)根据 150-80=70,直接写出下⾯算式的得数。
150-70 =() 70+80 =()2、填⼀填。
()+420=600 ()-105=95 600+( )=800 120-()=80 ( )+ 180=300 ( )-24=68 ()-2000=6000 ()+420=600()+452=1000 3、计算并验算。
256+78= 420-312= 189-27= 145+302=【拓展练习】1、两数相加和是340,甲数是162,⼄数是()2、⼀个数减去66得135,这个数是()3、两个数相加,如果⼀个加数减少9,要使和增加16,另⼀个加数应有什么变化?《加法运算律》导学案【学习⽬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字母来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教科书30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
难点: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抽象概括,并用含字母的等式表示。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低年级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是运算。
那么在算式30+20=50中,30、20、50在这个算式中他们分别叫什么?我们也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当中还有很多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1、探究加法交换律(1)教学例1师和学生交流:今天动物乐园非常热闹,老师带领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例1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不一会儿,小松鼠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松鼠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师质疑:小松鼠为什么算的快?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技巧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活动。
预设1: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预设2:算出12+25的和就等于算出了25+12的和。
预设3:加数相同的左边算式的结果就是右边算式的结果。
预设4: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学生动手写一写,汇报交流。
(2)发现规律师质疑: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预设: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师和学生交流: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呢?学生活动。
3、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33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计算对象(算式)的特点,是决定能否合理进行简便计算的首要前提。
减法性质其实是加法运算律的运用。
因此,在前面每一道例题的教学中,既要培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题中数据的一些特征,便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课件(例4)师和学生交流:情景图中出示了三个已知条件,问题:还剩多少套服装?这个月一共进了250套服装。
第1周卖了58套,第2周卖了42套。
师质疑:同学们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怎样列式?说出数量关系式。
预设:用购进的服装的总套数-第一周卖的-第二周卖的= 还剩多少套服装。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直接利用例题导入新课,开门见山。
(二)探究新知1、探究减法的运算性质师质疑:同学们,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在全班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1:我们先算第1周卖了58套后还剩多少套: 250-58=192(套),再算第2周卖了42套,还剩多少套: 192-42=150(套)。
综合算式:250-58-42预设2:我们这组的想法和他们不同,比他们更好,先算出第1、2周共卖了多少套:58+42=100(套),再算现在还剩多少套:250-100=150(套)。
综合算式:250-(58+42)师和学生交流:在小组之内讨论这两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2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第30~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探索并理解一个数加(或减)接近整百数的运算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加强自觉运用定律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懂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教师:森林王国举行智力大比拼,小松鼠参加了“开心口算”。
裁判长大象刚刚公布完比赛试题,小松鼠就跳着举起手,大声说:“我算好了!”参赛队员小狗疑惑不解地问:“小松鼠,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松鼠算得快的原因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律)二、互动新授1.自主探究,促进迁移。
(1)算一算。
①让学生独立算出例1中算式的结果。
②指名汇报。
(教师操作课件在算式后面呈现结果)(2)议一议。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①独立观察。
②集体汇报、交流。
学生1:同一行的两个算式的和相等。
学生2:这两个加法算式加数一样,只是加数的位置不一样。
学生3:我发现在这些加法算式中,把加数的位置交换了,但是和不变。
……追问:谁能够用一句话把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概括一下呢?(任意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教师说明: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其实聪明的小松鼠就是掌握了这一规律,才算得这么快。
(3)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师:如果我们用a和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可以怎样表示?①学生独立思考,把表示方法写在答题纸上。
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适时点拨。
②指名上前展示,并说说理由。
(a+b=b+a。
因为a和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这两个数相加,加数的位置交换,但它们的和不变,因此这样表示。
)教师小结: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4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认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3.经历探索加减法关系和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感悟数学的规律性,提升观察、抽象、总结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重、难点: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教师:学了这一单元,你们有哪些收获?2.直接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学生1:加减法的关系。
学生2: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
学生3:减法的性质。
学生4:我会用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能分别用字母表示吗?学生1:a+b=b+a学生2:(a+b)+c=a+(b+c)学生3:a-b-c=a-(b+c)教师:那能不能把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整理一下,让大家更加清晰、明了?教师:请以小组为单位,用你喜欢的方法把知识整理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抽生代表小组讲解自己小组整理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37页第1题。
填一填,再说一说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生独立完成并请生说出思考过程。
学生1:第一个式子中括号里是一个加数,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所以用100-96=4,括号里面填4。
学生2:第二个式子中括号里是减数,根据减数=被减数-差,所以用890-780=110,所以括号里面填110。
2.教材第37页第2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并抽生展示计算结果,讲解计算过程。
学生1:第一题,267+109+33,先观察因为267+33能凑整,所以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先加267+33再加109。
学生2:第二题,287-68-32,因为287连续减去68、32,而68和32合起来是100,所以可以运用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287-(68+32),这样计算简便。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加法运算律》这一单元的第二节课,属于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加法运算律,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
2.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和运用。
3. 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不够熟悉。
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记忆困难或理解困难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些加法算式,如:2 + 4、5 + 3、6 + 1,让学生回顾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数字的顺序是否会改变结果?为什么?第二环节:引入交换律1. 老师出示一个例子:3 + 5 = 5 + 3,并解释这是加法的交换律。
2. 让学生观察例子,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3.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出加法的交换律的定义。
老师可以说:“交换律告诉我们,在加法中,我们可以改变数字的顺序,但结果不会改变。
例如,3 + 5和5 + 3的结果都是8。
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第三环节:引入结合律1. 老师出示一个例子:(2 + 3) + 4 = 2 + (3 + 4),并解释这是加法的结合律。
2. 让学生观察例子,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3.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出加法的结合律的定义。
老师可以说:“结合律告诉我们,在加法中,无论我们先计算哪两个数,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2 + 3) + 4和2 + (3 + 4)的结果都是9。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加减法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理解。
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能根据题目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算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和交流,加深加减法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的理解,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79、598、21、279)同学们,请看屏幕,这里有四个数,如果从它们中任意选两个数出来配对进行计算,你准备怎么配?2、(三个算式)我们来口算一下答案,为什么这么配对呢?(这样配对可以把两个数凑成整十、整百数)。
3、小结:这样的过程叫做凑整。
(板书:凑整)4、现在老师将你们配对好的第一个算式进行扩充,看谁最快口算出答案来?可以站起来抢答。
5、先变出:2657921,你为什么这么快?你怎样算的?(计算过程),原来你是简便计算的,你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加法结合律)。
6、小结:同学们对数的感觉真好,不但观察到数据可以凑整(板书:数据),还从算式的结构特点(板书:结构)发现它们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进行简算。
(板书:定律)7、(先写好:加减法的关系与加法运算律)。
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与加法运算律》(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二、寻找联系。
1、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的加法运算律,除了有加法结合律之外,还有什么?(加法交换律)其实还顺带学习了减法的性质。
2、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三个运算律,从等号的左边到右边,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现在请小组交流一下。
3、哪个组来汇报一下?(1)加法交换律:位置改变、符号不变、数据不变、结果不变(2)加法结合律:顺序改变、符号不变、位置不变、数据不变、结果不变(3)减法的性质:顺序改变、符号改变、位置不变、数据不变、结果不变4、它们三个的不变的是什么?(数据不变、结果不变)变了的是什么?(位置改变、顺序改变、符号改变)如果位置改变就用了交换律,如果顺序改变就用了结合律,如果顺序和符号都改变就用了减法的性质。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由于《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过多的强化。
只是在目标中提出了“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互逆关系”。
所以,教科书在这里也没有安排过多的内容,只是以熊猫宝宝一家为题材,结合学生的讨论把这几方面的知识一并进行学习,然后安排1个课堂活动和1个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和运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为学习求等式中的未知数x及解方程作一定的准备,同时把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图上看,根据3个对话框中的信息,可以列出3个算式,即18+17 = 35,35-17 = 18,35-18 = 17。
从这个问题情境和引出的问题看,它已经包含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为下一步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了感性材料。
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应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索加减法的关系。
因此,在通过上面的问题情境引出18+17=35,35-17=18,35-18=17这3个算式后,教科书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自主发现并归纳出加减法中的这些关系。
从图上分析,对话框中的内容,正体现了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这是用对话框呈现这些知识,有3种意图:一是表明是学生在探索中的一种自我感受和理解;二是体现了让学生经历自我探索发现的过程,不是教师把结论直接灌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三是体现了对学习方式的引导。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对运算定律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教学加法交换律。
为了让学生产生探索加法运算律的需要,让学生能主动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教科书首先通过一幅具有童话色彩的主题图来创设情境。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案设计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对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探索知识联系的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加减法之间的互逆运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教师:动物园里新运来一些熊猫,想去看看吗?(生:想)2.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情境图。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1:成年熊猫有17只。
学生2:大熊猫宝宝有18只。
学生3:一共有大熊猫35只。
教师:从这些信息中,你能选择其中两条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吗?学生1:成年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熊猫和大熊猫宝宝一共有多少只?17+18=35(只)学生2:一共有大熊猫35只,成年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35-17=18(只)学生3:一共有大熊猫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熊猫有多少只?35-18=17(只)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1.理解每道题里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真不错,利用前面已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并能自己解决。
教师: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还记得吗?学生1:在加法算式中,17,18叫加数,35叫和。
学生2:在减法算式中,35叫被减数,17在第一道算式里叫减数,在第二道算式里叫差;18在第一道算式里叫差,在第二道算式里叫减数。
教师在生回答时板书各部分名称。
2.找出上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教师:从整体上看这3个算式,有关系吗?学生:有教师:现在小组讨论,观察这3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们能比较发现吗?讨论后抽生汇报。
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教案「西师版」第一章:认识四则混合运算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
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
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
1.3 教学步骤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四则混合运算。
讲解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练习一些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整数的乘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的乘法运算。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的定义。
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整数乘法的例子。
2.3 教学步骤引入整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整数乘法。
讲解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练习一些整数乘法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整数的除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的除法运算。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整数除法的定义。
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整数除法的例子。
3.3 教学步骤引入整数除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整数除法。
讲解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运算。
练习一些整数除法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混合运算的顺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不同运算顺序下的结果。
4.3 教学步骤引入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讲解不同运算顺序下的结果,让学生能够正确确定运算顺序。
练习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实际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实际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
5.3 教学步骤引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计算对象(算式)的特点,是决定能否合理进展简便计算的首要前提。
因此,在前面每一道例题的教学中,既要培养运用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计算的意识,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擅长发现题中数据的一些特征,便于选择适宜的方法进展简便计算。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的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中使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凑成整百数进展计算时,加法利用多加少减的方法,减法利用少加多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敏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计算数据的特点,对一些数进展拆分,把一些数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从而使计算简便。
难点:凑成整百数进展计算时,加法利用多加少减的方法,减法利用少加多减的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课件〔例5〕师和学生交流:谁来说一说这个情景图中出现呈现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预设:条件:何叔叔已收电费 867元,张阿姨应缴电费98元。
问题:张阿姨收电费后他共收电费多少元?师质疑:求共收电费多少元,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应该怎样列式?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用加法计算。
列式:867+98师质疑:同学们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这道题除了列竖式计算,还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直接利用例题导入新课,开门见山。
〔二〕探究新知1、一个数加接近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例5〕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867+98中的第2个加数98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98接近100。
师和学生交流:这道题能不能简便计算,请同学们在小组进展研究。
学生分组讨论并在答题板上写出计算过程。
预设:方法一:867+98=867+100=967。
20秋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案)4、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计算对象(算式)的特点,是决定能否合理进行简便计算的首要前提。
因此,在前面每一道例题的教学中,既要培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题中数据的一些特征,便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的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凑成整百数进行计算时,加法利用多加少减的方法,减法利用少加多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计算数据的特点,对一些数进行拆分,把一些数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从而使计算简便。
难点:凑成整百数进行计算时,加法利用多加少减的方法,减法利用少加多减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课件(例5)师和学生交流:谁来说一说这个情景图中出现呈现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预设:已知条件:何叔叔已收电费 867元,张阿姨应缴电费98元。
问题:张阿姨收电费后他共收电费多少元?师质疑:求共收电费多少元,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应该怎样列式?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预设:用加法计算。
列式:867+98师质疑:同学们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这道题除了列竖式计算,还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直接利用例题导入新课,开门见山。
(二)探究新知1、一个数加接近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例5)师和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867+98中的第2个加数98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98接近100。
师和学生交流:这道题能不能简便计算,请同学们在小组进行研究。
学生分组讨论并在答题板上写出计算过程。
预设:方法一:867+98=867+100=967。
理由:98接近100,我们把867+98看成867+100,这样很快就算出得数了。
方法二:867+98=867+100=967,967-2=965。
理由:把98看成100,但是100比98多了2,所以867+100以后要用得数减2才正确。
方法三:867+98=867+100-2=967-2=965。
理由:既然98只是接近100,它并不能等于100,所以像方法一那样写成867+98=867+100是不对……板书: 867+98=867+100-2=967-2=965(元)答:张阿姨收电费后他共收电费965元。
师小结:把加98看成加100,多加了2,所以要减2。
一个数加接近整百的数时,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加整百数,但要注意多加了几就要再减几,少加了几就要加几。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教学注意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迫切想探究计算方法的心理需要。
2、一个数减接近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出示:389-98师质疑:观察一下这个算式,看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预设:减数接近整百数。
师质疑:根据例5的启示,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怎样计算比较简便?预设:389-98=389-(100-2)=389-100+2。
理由:把98看成100,但是100比98多了2,所以389-100就比实际的得数多减了2,所以得数再加2才正确。
板书:389-98=389-(100-2)=389-100+2=289+2=291师小结:一个数减接近整百的数时,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减整百数,但要注意多减了几就要再加几,少减了几就要减几。
板书:减法利用少加多减的方法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发现问题,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巩固新知教科书第34页算一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利用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达标反馈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12+94=112+□-□ 321-98=321-(□-□)=321-□()□667+105 =667+□+□ 322-198=322-(□-□)334+96=334+(□-□ ) 225-106=225-(□+□)=225-□()□2、得数相等的算式后面画“√”,不相等的后面画“?”。
(1)566+98=566+100+2……………………………………………………………( )(2)154+98=154+100-2…………………………………………………………………( )(3)a-98=a-100+2………………………………………………………………( )(4)456-103=456-100+3………………………………………………………………( ) 3、用简便方法计算341+95 663+97 325-98 403+102302-103 353-96 235+105 672-98答案:1、100 6 100 2 100 + 2 100 5 200 2 100 4 100 6 100 - 6 2、(1)×(2)√(3)√(4)×3、341+95 663+97 325-98 403+102=341+(100-5) =663+(100-3) =325-(100-2) =403+(100+2)=341+100-5 =663+100-3 =325-100+2 =403+100+2=241-5 =763-3 =225+2 =503+2=239 =760 =227 =505302-103 353-96 235+105 672-98=302-(100+3) =353-(100-4) =235+(100+5) =672-(100-2)=302-100-3 =353-100+4 =235+100+5 =672-100+2=202-3 =253+4 =335+5 =572+2=199 =257 =340 =574(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说一下吧!预设1:一个数加接近整百的数时,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加整百数。
预设2:但要注意多加了几就要再减几,少加了几就要加几。
预设3:多减了几就要再加几,少减了几就要减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体现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态度。
通过对整节课重点知识的回忆,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六)布置作业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542+332+68=542+(□+68)(157+46)+54=157+(□+□)721-98=721-□+□C+D=□+□425+98=425+□-□2、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75+281=281+175 ()452+364+136=452+(364+136)()23+351+177=(23+177)+351 ()44+68+36+32=(44+36)+(68+32)()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21+(54+79)○(121+79)+54 (211+56)+44○211+(56+44)657-98○657-100-2 321+98○321+100+24、聪明的小法官。
(对的画“√”,错的画“×”。
)(1)245+984+55=(245+55)+98应用加法交换律。
………………………………^ ()(2)456-97=456-97+3。
………………………………………………………………()(3)178+36+72=178+100…………………………………………………………………()(4)134-75+25=134-(75+25)………………………………………………………()5、用简便方法计算。
540-98 422+99 708-196355+78+45 566-117-83 355+260+140+245632-134-66 670-547-53 671-145-556、分别算出超市第一季度售出的三种蔬菜的合计数,填在表里。
名称合计/千克一月/千克二月/千克三月/千克黄瓜345 231 355西红柿267 287 213土豆508 375 4927、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
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答案: 1、332 46 54 100 2 D C 100 22、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3、= = ><4、(1)√(2)√(3)×(4)×5、540-98 422+99 708-196=540-(100-2) =422+(100-1) =708-(200-4)=540-100+2 =422+100-1 =708-200+4=440+2 =522-1 =508+4=442 =521 =512355+78+45 566-117-83 355+260+140+245=355+45+78 =566-(117+83) =(355+245)+(260+140)=400+78 =566-200 =600+400=478 =366 =1000632-134-66 670-547-53 671-145-55=632-(134+66) =670-(547+53) =671-(145+55)=632-200 =670-600 =671-200=432 =70 =4716、931 767 13757、269+67+331+233=(269+331)+(67+233)=600+300=900(台)答: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900台。
⏹板书设计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一个数减接近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出示:389-98师:观察一下这个算式,看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生:减数接近整百数。
师:根据例5的启示,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生:389-98=389-(100-2)=389-100+2。
理由:把98看成100,但是100比98多了2,所以389-100就比实际的得数多减了2,所以得数再加2才正确。
板书:389-98=389-(100-2)=389-100+2=289+2=291师小结:一个数减接近整百的数时,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减整百数,但要注意多减了几就要再加几,少减了几就要减几。
板书:减法利用少加多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