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血毒丸与丹参酮联合治疗95例痤疮临床资料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3.23 KB
- 文档页数:1
丹参酮治疗痤疮47例临床疗效观察作者:杨爱琴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23期[摘要] 目的观察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8年10月门诊痤疮患者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
采用包括丹参酮治疗的不同的方法,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和68.7%。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关键词] 丹参酮胶囊; 罗红霉素胶囊; 痤疮; 疗效; 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758.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59-02痤疮作为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院皮肤科于2007年2月~2008年10月应用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4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均为门诊痤疮患者共95例,均符合痤疮诊断及分级标准[1]。
其中男45例,女50例;年龄19~34岁,平均(21.5±4.1)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2.8±1.7)年。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8例。
两组均表现为单纯颜面部皮疹,以炎性丘疹和脓疱为主,黑、白头粉刺及囊肿、结节均除外;既往未接受过治疗或已停药1个月以上。
过敏体质、系统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皮损糠秕孢子菌镜检阳性者皆不入选。
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两组年龄、病程、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制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g,3次/d,4周后0.75g,3次/d,8周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每次0.15g,2次/d,4周后为0.15g,1次/d,8周为一个疗程。
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2]痊愈:皮损消退90%或完全消失;显效:皮损消退60%~90%;有效:皮损消退20%~50%;无效:皮损消退少于20%,或增多。
丹参酮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62例袁艳丽【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痤疮患者随即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患者给予口服丹参酮胶囊,同时隔日一次红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58例患者给予口服罗红霉素胶囊及外用维胺酯维E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丹参酮联合红蓝光照射是目前临床治疗痤疮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41)008【总页数】3页(P1057-1059)【关键词】痤疮/治疗;丹参酮;红蓝光治疗【作者】袁艳丽【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铜川,72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顽固性皮肤病,以青春期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损容性,部分患者可出现自卑、焦虑、失眠等一系列心理障碍,影响其治疗并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均不甚理想。
我科采用丹参酮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取得明显而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共治疗135例痤疮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
诊疗期间除因工作等原因失访10例,不能坚持照射及用药不规律者5例,疗程结束时共完成治疗120例。
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13~40岁,平均年龄为23岁,病程半年至10年,平均3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寻常性痤疮诊断标准,按照Pillsbury分类法进行分类[1],分为I-IV 度,治疗组62例,男性3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为21岁,其中I度炎症粉刺20例,Ⅱ度炎性皮疹为主伴浅在性脓疱26例,Ⅲ度深在性炎性丘疹结节为主10例,IV度较多囊肿伴瘢痕6例;对照组58例,男性3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为25岁,其中I度23例,Ⅱ度22例,Ⅲ度8例,IV度5例。
入选患者要求在使用本方法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任何内服外用药物干预及治疗;无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变;并且无糖尿病、乙型肝炎、结缔组织病等慢性疾病史;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疾患者。
阿奇霉素、皮肤病血毒丸联合治疗痤疮20例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2-09-13T08:32:59.5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骆谷英骆惠萍骆曼[导读] 用阿奇霉素联合皮肤病血毒丸治疗痤疮既安全又经济,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
骆谷英骆惠萍骆曼(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皮肤病血毒丸联合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方法:将60例均来自我科门诊的患者分为阿奇霉素组20例,皮肤病血毒丸组20例,联合治疗组20例,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联合治疗组与阿奇霉素组(p<0.05)、与皮肤病血毒丸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与阿奇霉素组(P>0.05)、与皮肤病血毒丸组(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用阿奇霉素联合皮肤病血毒丸治疗痤疮既安全又经济,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
【关键词】阿奇霉素皮肤病血毒丸痤疮【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142-01 痤疮是美容皮肤科的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多发于青春期,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痤疮。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阿奇霉素与皮肤病血毒丸联合用药治疗痤疮20例患者,疗效显著,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中、重度痤疮的诊断。
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4~35岁,平均24.5岁。
病程2个月~3年。
患者均身体健康,无心、肺、肝、肾等疾病史。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入选。
1个月内未系统用过抗生素及维A酸类药物,1周内未使用外用药物治疗。
将患者分为阿奇霉素组20例,皮肤病血毒丸组20例,联合治疗组20例。
三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及皮损的严重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丹参酮治疗痤疮50例修复观察发表时间:2009-06-23T13:03:21.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盖永梅[导读] 痤疮是常见病,患者以青年男女居多。
痤疮是常见病,患者以青年男女居多。
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多不满意。
我们从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使用参酮治疗痤疮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1.1入选标准具有典型痤疮的皮疹,近1个月内未服过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近2周内未外用过其它治疗痤疮的药物,能配合治疗,密切合作,定期复诊者。
1.2排除标准面部合并过敏性皮炎或有严重心、肝、肾等内脏系统疾病或肿瘤、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痤疮的患者,不纳入观察对象。
1.3病情分度标准按皮损形态、数目多少、发生部位分为四度。
轻度:炎性丘疹较少(<25个),散发,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中度:炎性丘疹较多(<25个)或有群集,或在轻度基础上出现脓疱者;重度:中度+炎性结节,发生于颜面、颈部、胸背部:极重度:重度+囊肿,或形成瘢痕,发生于上半身。
1.4一般资料门诊病人50例,男26例,女24例。
年龄14~35岁,病程1~20年。
皮损分度:轻15例,中20例,重8例,极重7例。
2 方法丹参酮0.75g,3次/d,共服8周,以后逐渐减量。
3 结果3.1观察项目要求患者1 2周复诊,共观察6~12周。
皮疹变化情况。
炎性丘疹、脓疱、结节等炎症有无改善或另加重,皮疹数日的增减或消退情况。
3.2疗效标准基本痊愈炎性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皮疹;显效:炎性皮疹消退70%以上,无新皮疹;好转:炎性皮疹消退70%以上,无新皮疹或有少许但炎症轻微;无效:炎性皮疹消退不足20%或无变化。
有效病例均在用药2周左右起效,炎性丘疹减轻,其后丘疹、脓疱逐渐变平,以至消失。
疗程结束后,痊愈率为30%,有效率为90%。
(见表1)表1 丹参酮治疗痤疮50例修复观察例数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痊愈率(%) 有效率(%)50 15 20 10 5 30 90治疗病例中,皮损轻、中、重度均有较好疗效,尢以炎症明显的丘疹或具有脓疱疹的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皮炎、湿疹、痤疮的治疗——皮肤病血毒丸皮肤病血毒丸——皮炎、湿疹、痤疮的治疗来源:好点了吗 2010-01-29 15:10:59 点击次数:俗话说“病在皮肤,根在血毒”。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血毒就是指进入血液中的邪气,也是引起皮肤病最为关键的诱因之一。
皮肤病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内因、外因两类。
外因是指有害物质通过肺鼻呼吸、皮肤接触、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等等。
科学研究表明,各种大气污染、化学污染、农药残留以及各类病毒细菌、毒虫叮咬等等外界毒素,无时无刻不在通过人类的口、鼻及皮肤进入体内。
另外由于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蕴积在体内也会产生毒素。
这些都会使人患上皮肤病。
年轻人脸上的痤疮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病。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皮脂腺最大、最多、最活跃的部位,如面部、胸部、背部,可以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多种损害。
痤疮在临床上初起时常表现为粉刺,分白头和黑头两种。
黑头粉刺亦称为开放性粉刺,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的小黑点,用手可挤出1mm左右的乳白色脂栓,顶端为黑色;白头粉刺亦称封闭性粉刺,为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丘疹,不易挤出脂栓。
粉刺可进一步发展成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和瘢痕。
中医认为,素体阳热偏生,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而致;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烛津液,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发。
同仁堂制药公司生产的“皮肤病血毒丸”具有清血解毒、消肿止痒的功效。
针对皮肤病病因,用当归、赤芍达到活血、凉血、消瘀之效,配以连翘等清热解毒,配以蝉蜕、紫草来散风、除热。
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止痒之功,用于治疗痤疮粉刺,则通过通泄三焦实火,荡涤脏腑之热,泻火通便,调整机体的功能,来恢复皮肤的健康。
还有很多人到了夏天经常会受到皮炎、湿疹的困扰。
皮肤病血毒丸的药物组成的道理
皮肤病血毒丸是一种广泛用于皮肤疾病治疗的中药。
它由多种中药组成,包括黄芪、人参、黄连、地黄、车前草、丹参等,每一种都发挥着特殊的功效,以达到治疗皮肤疾病的目的。
皮肤病血毒丸的主要组成是黄芪和人参。
这两种中药都具有极强的免疫调节和祛湿作用,能够加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同时,黄芪和人参还有清热解毒、抗炎和抗菌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皮肤的炎症和过敏反应,帮助皮肤恢复健康。
另外,皮肤病血毒丸还包括黄连、地黄等中药。
黄连具有消炎解毒的作用,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缓解皮肤炎症和出血等症状。
地黄则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改善机体的内分泌失调,加速细胞的更新和代谢,促进皮肤的恢复和修复。
车前草和丹参也是皮肤病血毒丸的重要成分。
车前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抗炎作用,可以促进机体的废物排泄和血液循环,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缓解脓肿和肿胀等症状,帮助皮肤恢复健康。
丹参则含有丹参酮、丹参素、丹酚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凝、降脂等多种作用,可以改善皮肤的微循环和代谢,促进毛细血管的营养供应和氧气输送。
综上所述,皮肤病血毒丸由多种中药组成,每一种中药都具有自己的特殊功效,可以从多个方面促进皮肤的恢复和修复,加快皮肤疾病的痊愈和康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皮肤病血毒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丹参酮治疗痤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皮肤科王定邦痤疮是青年人的常见病,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中药丹参酮治疗20例痤疮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32例痤疮患者未加选择分成二组,第一组(丹参酮组)20例,给丹参酮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第二组(对照组)12例,只给安慰剂、作为对照。
此二组人均不再给予其他治疗。
丹参酮是中草药丹参提取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制作,每粒含0.25克丹参酮。
安慰剂为与丹参酮外观等同的胶囊。
∙疗效标准显效:痤疮(包括寻常痤疮和脓胞痤疮)消退80%以上,残留或新生痤疮少于5个。
好转:痤疮消退70—80%,残留或新生痤疮少于10个,无效:痤疮消退70%以下,残留或新生痤疮多于10个。
∙治疗结果丹参酮组经过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而对照组的疗效其差,见附表。
附表丹参酮治疗痤疮的疗效结果注:同一患者可同时患有寻常痤疮,脓胞性痤疮及囊肿性痤疮。
附表显示丹参酮治疗组对寻常痤疮20例的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15例,占80%,好转4例,占20%;而在对照组12例中,显效1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仅为25%。
两组疗效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X2=22.29, P<0.001)丹参酮组脓胞性痤疮18例的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显效15例,占83.3%,好转3例,占16.7%;而在对照组8例中 7例无效,占87.5%。
两组疗效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别, (X2=21.6, P<0.001)。
在丹参酮组8例囊肿性痤疮中,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5%;而对照组2例均无效。
本组患者平均服药2周后痤疮即开始好转,约6—8周痤疮数目显著减少,有3例服药10周始见疗效,平均疗程为6—8周,以后可以逐步减量,经过一般时间的维持量(一般为每日3—4粒)才可停药,服药期间未见病人出现副作用。
∙小结痤疮的发生是由于皮脂毛囊的皮脂腺分泌过度,使其管腔被过多的脂肪和角化物所阻塞,再加上痤疮棒状杆菌的作用而引起的,因此治疗痤疮的理想药物应该具有抑制痤疮棒状杆菌的生长、减少皮脂的分泌、减少毛囊管腔的角化堆积以及消散炎症的作用。
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的临床观察
李红毅;马万里;林欢儿;朱铭华;许荣煌;王帅帅;杨志波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卷),期】2024(23)2
【摘要】目的观察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120例中度寻常痤疮患者给予皮肤病血毒丸单药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皮损程度、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研究者整体评估(IGA)、Cardiff痤疮伤残指数(CADI)、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基线降低(P<0.001);疗程结束后随访第4周患者GAGS、DLQI、IGA、CADI、中医证候评
分持续降低,相比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皮肤病血毒丸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毒证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总页数】4页(P138-141)
【作者】李红毅;马万里;林欢儿;朱铭华;许荣煌;王帅帅;杨志波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特一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海博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733
【相关文献】
1.中西药联合治疗寻常痤疮湿热夹瘀证的临床观察
2.糖尿病3味饮治疗2型糖尿病湿热夹瘀证的临床观察
3.连花平痤饮治疗寻常痤疮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
4.壮药湿毒清洗剂治疗湿疮(湿热浸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病血毒丸治疗痤疮的临床体会目的:探究皮肤病血毒丸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2013-2014年11月我院接诊的79例痤疮患者,分为40例研究组和39例参照组,研究组给与皮肤病血毒丸,参照组给与排毒养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好转率、痤疮改善情况、副作用的发生率分别为97.5%、82.5%、5.0%显著优于参照组87.2%、64.1%、12.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皮肤病血毒丸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痤疮情况,治疗好转率高,副作用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皮肤病血毒丸;痤疮;排毒养颜胶囊;疗效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生于头面部、颈部、胸背部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以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囊肿,易形成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甚至瘢痕等皮损为主[1]。
本文选自2013-2014年11月我院接诊的79例痤疮患者,分为40例研究组和39例参照组,研究组给与皮肤病血毒丸,参照组给与排毒养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临床信息选自2013-2014年11月我院接诊的79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研究组和39例参照组。
入选条件:年龄在18-39岁之间,病程1-10年,有黑头粉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囊肿等临床表现。
排除标准:排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皮肤癌患者、光敏感患者、免疫缺陷、6个月内使用过维A酸类药物等患者[2]。
详细数据见表1。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地检查,明确痤疮的发生部位、情况、临床表现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与皮肤病血毒丸进行治疗,皮肤病血毒丸(国药准字Z20083091,广东国医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15g/粒)20粒/次,2次/d。
参照组给与排毒养颜胶囊进行治疗,排毒养颜胶囊(国药准字Z53020685,云南盘龙云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4g/粒),3-5粒/次,2次/d。
丹参酮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究丹参酮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22.1~2023.10收治的40例痤疮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丹参酮联合常规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85.00%(17/20)>65.00%(13/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痤疮治疗中采用丹参酮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丹参酮;常规药物治疗;痤疮;疗效观察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群体较为高发,好发在面部及背部,对患者外观形象造成较大影响[1]。
在西医中认为,痤疮的发生与雄性激素分泌有关,当雄性激素过量分泌,或皮脂分泌较为旺盛,即会产生痤疮。
在中医中认为,痤疮的发生是患者外感湿热疫毒,肝肾阴虚所致。
在西医治疗中,通常选择抗生素与激素药物治疗,但是一旦停药会产生复发的情况,在中医治疗中虽然效果良好,但是缺乏系统性及规范性的治疗策略。
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都具有一定局限性,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基于此,本文以4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丹参酮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共40例,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34岁之间,均值(25.43±1.45)岁;病程12-120个月,平均病程(28.58±1.27)个月。
观察组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集中在19-35岁之间,均值(25.46±1.47)岁;病程15-120个月,平均病程(28.56±1.28)个月。
中药复方丹参酮祛痘制剂配合血液净化等疗效观察作者:任波朱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5期痤疮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痤疮课题研究组用中药复方丹参酮祛痘制剂配合血液净化、中药蒸汽等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25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应用于痤疮局部的外用胶霜制剂,本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原则,对大多数寻常型痤疮患者都有明显的疗效,尤其是肺、胃蕴热型的患者多数可治愈,但是对于血瘀型和痰郁结聚型需要结合血液净化、中药蒸汽疗法等方法,即可达到满意的疗效[1]。
中药复方丹参酮祛痘胶外用和血液净化、中药蒸汽疗法等方法的应用,避免了化学药物和外用品治疗痤疮同时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和引起的不容忽视的皮肤问题的弊端。
中药复方丹参酮祛痘胶配合血液净化、中药蒸汽疗法等方法治疗寻常型痤疮,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56例门诊痤疮患者中男119例、女13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0岁。
中医分型:肺、胃蕴热型109例;血瘀型92例;痰郁结聚型40例;混合型15例。
1. 2 治疗方法1. 2. 1 中药复方丹参酮祛痘胶外用每日洁面后,在痤疮上和易发部位涂中药胶适量,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1~2个月。
1. 2. 2 血液净化疗法血液净化技术是通过血液回输,产生超氧来诱导、激活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成分,并通过血液的流动来激发人体免疫应答反应,产生各种免疫细胞和抗病毒因子,从而提高自身免疫细胞。
①将特制的多种免疫超氧离子有机结合并作用血液,使血液渗透到皮肤内毛细血管、直接渗透到痤疮病灶处。
②秒杀痤疮杆菌,平和净化机体内环境。
③对皮肤受损细胞进行靶向修复,改善微循环深层调理,使机体免疫系统和皮肤血液循环两者之间得到平衡,达到高效祛痘。
操作步骤:①打开氧气,调节氧流量2 ml/min,连接自血净化仪器,调节臭氧浓度为47%。
②开启生理盐水250 ml连接输血器,并排空气体,连接血袋。
丹参酮在皮肤科的应用丹参酮是中药丹参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抗菌、免疫调节、激素样作用、抗氧化作用[1],并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抑制β-葡萄糖醛酸释放而起到抗炎作用[2]。
近年来,丹参酮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日益扩大,并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就近年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痤疮丹参酮能杀灭痤疮棒状杆茵,抑制皮脂过多分泌,有抗雄激素的作用。
刘晓红等[3]将治疗组64例痤疮患者口服丹参酮胶囊每日3次,每次4片,对照组58例患者口服甲硝唑片每日3次,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1.3%,对照组总有效率62.0%,两组统计学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史秀玲[4]、郑海雁[5]、韦金欣[6]等的研究结果也基本一致。
2.银屑病丹参酮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激素样作用等多方面作用。
商干伟等[7]报道对照组52例口服阿维A;治疗组54例在口服阿维A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丹参酮,4周、 8周、12周时总显效率分别为41.59%、74.07%、85.19%,其8周和12周疗效与阿维A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商干伟等[8]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资料分析也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
3.郁积性皮下硬化症丹参酮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病变部位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抑制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在促进炎症消退的同时,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少血栓形成,并能加速受损组织的愈,改善和消除由静脉曲张淤血和缺氧所致的下肢渗出、肿胀、疼痛等症状及因蛋白质和红细胞渗出所致的纤维增生和皮肤色沉着。
杨克力等[9]报道郁积性皮下硬化症患者26例,予以口服丹参酮1.0g,3次/日,连用8周。
在口服丹参酮的同时,配合抬高患肢、包扎弹力绷带、局部频谱理疗等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为92.3%。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4.糖尿病足丹参酮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的功能。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 d Hea lth D ig e stM edica l Peri odica l病例分析皮肤病血毒丸与氯霉素擦剂联合治疗200例痤疮■朱 辉(大庆油田总院集团脑血管医院 163255)【摘要】目的是观察用皮肤病血毒丸与氯霉素擦剂等联合治疗痤疮的结果。
方法:口服皮肤病血毒丸,外用氯霉素擦剂等。
结果:有效率达96167%。
结论:用皮肤病血毒丸与氯霉素擦剂等联合治疗痤疮疗效较好,副作用少,为治疗痤疮的好方法。
【关键词】痤疮;皮肤病血毒丸;治疗【中图分类号】R24617 【文献标识码】A 【Ab stra ct】The observati on and so on unites the treat ment acne with ski n disease bl ood op i u m p ill and t he chloro mycetin lini m ent the result1 M ethod ora l ad m inistration s kin dis ea se bl ood opiu m pill,exte rna l use chl o r omycetin lini m ent and so on1Finall y effec tivene ss reaches 96167%1The conc l usi on and so on unit e s the trea t m ent acne curative effect with s kin dis ea se bl ood op iu m p ill and the chl oro m yce tin lini ment t o be g ood,the side effec t a re few,for trea t m ent acne g ood m ethod1【Key wor ds】Acne,ski n disease blo od opiu m p ill,treat ment痤疮在临床中是青年人最常见的皮肤附属器疾病,我们用皮肤病血毒丸与氯霉素擦剂等联合治疗痤疮20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120 例痤疮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丹参酮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罗红霉素胶囊治疗组),各60例。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起效时间均为治疗后第2周,观察组1例出现面部皮肤干燥,对照组7例出现不同程度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
结论: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丹参酮;痤疮;中药;临床疗效痤疮是一种常见于青年人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疾病[1],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面容,从而对其自信心、生活、工作等多方面产生影响。
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缺乏特效药物。
本文采用丹参酮胶囊对痤疮加以治疗,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本院门诊痤疮患者120例。
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丹参酮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罗红霉素胶囊治疗组),各60例。
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8~34岁,平均(21.5±3.4)岁;病程2~120个月,平均(24.2±8.4)个月。
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9~33岁,平均(22.4±3.6)岁;病程2~124个月,平均(25.6±8.8)个月。
两组均为单纯面部皮疹;既往1个月内未曾接受过治疗。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排除:①过敏体质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心、肺、肝、肾功能损害;④皮损糠秕孢子菌镜检阳性者;⑤1个月内接受过治疗者[2]。
1.3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丹参酮治疗方案:丹参酮胶囊1 g/次,3次/d,4周后改为0.75 g/次,3次/d,共8周为1个疗程。
对照组罗红霉素治疗方案:罗红霉素胶囊0.15 g/次,2次/d,4周后改为0.15 g/次,1次/d,共8周为1个疗程。
丹参酮联合痤疮霜治疗痤疮205例
万静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8(0)13
【摘要】丹参酮联合痤疮霜通过调节体内激素的水平,抑制痤疮棒状杆菌的生长,促进上皮细胞的分化和脱落及角质促成等作用,达到表里合一,是治疗痤疮的理想药物。
【总页数】1页(P450-450)
【关键词】丹参酮;联合痤疮霜;痤疮
【作者】万静
【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
【相关文献】
1.丹参酮胶囊联合自制痤疮霜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J], 王万久;王德辉
2.丹参酮联合0.025%维A酸霜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观察 [J], 莫家亮;马
福生;聂金汉;谭以和
3.丹参酮联合痤疮霜治疗痤疮182例 [J], 贾玉芝
4.丹参酮与复方益康唑霜联合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J], 江国荣;戴晖;刘少文
5.丹参酮胶囊联合自制痤疮霜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J], 王万久;王德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