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质量成本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737.00 KB
- 文档页数:52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质量成本管理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而产生的费用。
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组织监控和控制与质量相关的费用。
本文将从成本管理管理制度的角度探讨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和实施步骤,以及它对组织的益处。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有助于组织避免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通过有效管理质量成本,组织可以降低不合格产品的产生率,减少重工和返工的费用,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增强竞争力。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方法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为了预防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而产生的费用。
它包括培训员工、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计划、进行质量评估等活动。
通过投入适当的资源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2. 评估成本:评估成本是用于检测和测量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费用。
它包括实施质量检测、测试、检验和质量审查等活动。
通过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可以减少后续的成本损失。
3. 内部故障成本:内部故障成本是由于质量问题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它包括废品处理、重工、返工、停产等成本。
减少内部故障成本可以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提高员工技能和加强质量控制来实现。
4. 外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是由于质量问题而对外部客户产生的费用。
它包括售后服务、召回产品、赔偿等成本。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售后问题,可以降低外部故障成本。
三、质量成本管理的实施步骤1. 明确目标:根据组织的需求和战略目标,明确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和范围。
确定目标有助于为实施过程提供指导。
2. 收集数据:收集与质量相关的数据,包括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3.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查找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确定造成质量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
4.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第五章质量成本控制第一节质量成本的构成内容一、质量概述1、质量的含义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特性满足顾客需求和符合设计标准的程度。
它既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产品;既包括产品内在的特性、也包括产品外在的特性。
即包括了产品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内涵。
根据质量的含义,产品质量包括设计质量和合格质量两个层次。
设计质量是指在产品设计时设计的产品性能符合顾客需求的程度。
好的设计质量不仅要求产品性能要满足顾客的现实需要,而且要反映顾客的未来需要趋向。
合格质量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性能符合设计标准的程度。
顾客需要的质量设计的质量实际质量设计质量失败合格质量失败质量关系图2、工作质量的概念工作质量指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工作质量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和人员,也就是说企业中每个科室、车间、班组,每个工作岗位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其中领导者的素质最为重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广大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基础。
工作质量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为保证产品质量,必须首先抓好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3、质量改善的意义⑴减少废品损失,降低成本⑵避免产品压库,减少积压损失⑶优质优价,增加销售收入⑷扩大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⑸提升口碑和品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质量管理概述(一)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使其产品质量能满足不断更新的市场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管理活动的总和。
质量管理是企业中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其具体实施涉及企业内的所有职工,但必须由企业最高管理者领导。
由于市场的多变性和对企业发展的导向性,企业的全部质量管理活动都必须围绕着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质量目标来进行,全面有效地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井讲求质量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使企业.顾客.社会三方的利益都得到满足。
(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采购、生产、检验、销售、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出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第一章质量成本1.质量成本概念表述:(1)概念: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
(2)质量成本与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关系的比较。
a.联系:①质量成本的显见成本(账面成本)寓于产品成本之中,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②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都是一种劳动耗费,三者之间不存在耗费方面的本质差别b.区别:①构成内容②补偿方式③核算的目的、方法不同2.质量成本的分类:(1)按照质量成本的经济用途分类:①预防成本②鉴定成本③内部损失成本④外损⑤外部质量保证成本(2)按照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密切程度:①直接质量成本(工作质量成本)②间接质量成本(3)从质量成本的价值补偿上分类:①显见性质量成本②隐含性质量成本3.质量成本发展和形式:(1)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第一次将企业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与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损失,并形成质量成本报告。
(2)科学管理之父泰罗,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
(3)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菲根堡姆首次将质量与企业效益结合在一起。
(4)1951年朱兰博士“矿中黄金”。
4.(1)传统质量观点:质量昂贵、生产高质量产品需花高成本;检验是必要的,检验室保证质量的一个途径;操作人员造成缺陷,缺陷一定是由工人失误造成的;标准定额及目标是设定的,公司必须不断满足标准;从最低价格供应商那里购买生产原材料成本必须最小化;高收入减去低成本等于高利润,最大化收入和最小化成本支出,即使产品是低质量的。
(2)现代质量观点:质量降低成本,返工的低质量产品成本和保修费用是昂贵的;无缺陷产品不需要检验,质量必须建立在检验之前,系统引起缺陷,缺陷一定由于质量全过程缺陷;标准定额及目标应该取消;质量过程总是可以改进的;以最低的总成本依据购买包括检验、返工及不良的客户关系费用;考虑购买低质量原材料的后果;忠诚的客户等于较高的利润,高质量早就客户的忠诚度,这样可以长期利润最大化。
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全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保证我公司产品在质量、成本和效益三者之间取得最佳的结合,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中所产生的一切质量成本的管理。
第三条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是指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费用,它包括确保满意质量所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满意质量而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第四条职责(一)质量技术部1.负责收集、核算、汇总质量成本数据,并编制质量成本月报表。
2.负责对质量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根据质量成本综合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成本改进措施。
3.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分析报告和有关资料。
(二)其他部门每月根据要求提供本部门的有关质量成本数据,定期上报质量技术部。
第二章质量成本预测与计划第五条质量成本预测是制订质量成本计划的主要依据。
质量成本预测分长期、中期和短期质量成本预测。
第六条质量成本预测工作程序(一)收集信息资料(二)根据信息资料和质量方针目标,确定质量成本的目标值。
(三)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值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预测改进后能获得的结果。
第七条质量成本预测方法(一)长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经验判断法,依据已掌握的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由品管和财务组织人员对预测期内质量成本有关项目进行预测和推测。
(二)中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比例测算法,由财务部根据质量成本的历史资料,预测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等比例来预测质量成本。
(三)短期质量成本预测采用计算分析法,由财务部负责品管部协助采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对质量成本进行计算和分析预测。
第八条质量成本计划质量成本计划是在预测的基础上,为满足质量要求所需的费用计划。
第九条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的步骤(一)收集资料进行预测;(二)确定质量成本总额及降低率;(三)编制质量成本计划;(四)将质量成本计划目标和措施,按项目、部门展开落实。
第三章质量成本项目第十条预防成本(一)质量计划工作费,即为制定质量政策、目标,质量计划而开展一系列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二)设计评审费;(三)工序能力研究费(工序能力研究包括直接产品和间接产品);(四)质量审核费;(五)质量情报信息费;(六)质量培训费(内部质量审核员培训费、专题培训费,与设计开发产品或提高产品质量有关的国内、外考察,为培训的实施所提供的培训设施、培训资料费等等);(七)质量改进措施费;(八)其他。
质量成本管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还需要有效地控制成本。
而质量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质量成本呢?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它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四个部分。
预防成本是为了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而投入的费用,比如质量管理培训、质量规划、质量改进项目等。
这些投入虽然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效益,但从长远来看,能够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降低后续的成本。
鉴定成本则是用于检验和测试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费用,包括检验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检验人员的工资、检验试验费用等。
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可以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避免其流入市场,从而减少外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前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损失,比如废品损失、返工损失、停工损失等。
如果企业能够加强内部质量管理,降低内部损失成本,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提升产品质量。
外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在交付后因质量问题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如客户投诉处理费用、产品召回成本、保修费用、声誉损失等。
外部损失成本往往是巨大的,而且会对企业的形象和市场份额造成严重的影响。
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质量成本观念。
不能片面地认为高质量就意味着高成本,或者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质量。
质量和成本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达到平衡。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明确质量成本的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和核算流程,确保质量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通过准确的核算,企业才能清楚地了解质量成本的构成和分布,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质量成本分析方面,企业需要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找出质量成本的关键控制点和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