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胆囊结石的详细分类及治疗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38.21 KB
- 文档页数:2
胆结石的症状与治疗原则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
胆结石形成于胆囊或胆管中,由于体内胆汁中溶解物质的不平衡,导致胆固醇、钙盐等沉积形成硬块。
本文将重点介绍胆结石的常见症状以及目前常用的治疗原则。
一、胆结石的常见症状1. 上腹部剧烈绞痛:这是最典型且最常见的胆结石表现。
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而间歇性的上腹绞痛,可以放射至右肩膀或右侧肋下部位。
这种绞痛多数发生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2. 恶心和呕吐:由于结石堵塞了胰液与消化液流入十二指肠的通道,使得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和吸收。
这会引起恶心、呕吐以及对油腻食物的厌恶感。
3. 食欲不振:患者往往会因为食欲不振而出现体重下降和疲倦乏力等情况。
这是由于结石堵塞了胆汁分泌和排空导致胆汁淤积,影响了消化功能。
4. 胆绞痛发作后若伴有发热,说明可能已合并胆囊感染、化脓性胆管炎或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二、胆结石的治疗原则对于胆结石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临床表现或只有偶尔轻微上腹隐约不适感、大小近10mm内无合并其他并发证据胆囊结肠息肉、沙粒样鬼剑士或大杜仲剑士;经措施后未刺激合同反应的计划体胆固醇结石;有针对其它合并症(慢性心脏病,先天性血液疾病等)的主要治疗;其中较重要方法是以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习惯及饮食为主,尤以限制脂肪和胆甾负荷减轻胆囊不适感为重点的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首发绞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持续时间超过3-5h。
出现急性化脓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肝炎或多次继发的急诊绞肉可能导致感染引起败血粒仔型GST增高和休克的手术指征。
3.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人们通常会在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中进行选择。
目前,微创介入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胆结石的首选方法。
胆石症的健康教育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它是由于胆固醇、胆色素或钙盐等物质在胆囊或胆道中沉积形成结石而引起的。
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开展胆石症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胆石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胆石症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胆汁成分异常、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胆囊、胆道感染等。
胆囊内胆汁成分异常是胆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胆固醇结石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主要由于胆固醇饱和度升高、胆固醇结晶形成和胆固醇结晶生长过程中的异常等因素引起。
二、胆石症的分类和临床表现根据胆石的成分和形态特征,胆石症可以分为胆固醇结石、黑色素结石、钙盐结石等。
胆石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
胆石症的症状轻重和持续时间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异,严重者可能出现胆囊炎、胆道感染等并发症。
三、胆石症的诊断和治疗胆石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等。
一旦确诊,治疗策略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要治疗;对于有症状的胆石症,可以采取药物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术、内镜下胆道镜取石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胆石症的预防和保健1. 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预防胆石形成。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有助于预防胆石症的发生。
3. 控制体重:肥胖是胆石症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4. 饮食禁忌: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习惯会增加胆石症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胆石症的早期症状,有助于及时治疗和干预。
五、胆石症的护理和康复对于已经患有胆石症的患者,护理和康复工作也非常重要。
护理工作包括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控制疼痛等。
康复工作包括术后康复指导、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改善等,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和恢复正常生活。
胆囊结石诊断一旦明确,应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为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另一种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优点: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2)适应证:同一般的胆囊切除术,包括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
(3)禁忌证1)疑有胆囊癌变。
2)合并有原发性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者。
3)腹腔内严重感染及腹膜炎。
4)疑有腹腔广泛粘连。
5)合并妊娠。
6)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7)有严重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而难以耐受全身麻醉及手术者。
(4)常见并发症: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
有血管损伤、胆总管损伤和肠管损伤等并发症。
对年老、体弱并有全身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给予低脂肪饮食。
服用胆汁酸和利胆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胆石症的健康教育指导胆石症的健康教育指导胆石症是一种常见胆道疾病,患者常常面临慢性胆绞痛和其他不适。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胆石症,本文为您提供了详细的健康教育指导。
一、胆石症概述1.胆石症的定义和病因:胆石症是指胆道中结石的形成,其主要病因包括胆固醇超饱和、胆汁分泌、胆固醇结晶成核等。
2.胆石症的分类:胆石症可分为胆固醇结石、黑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等几种类型。
3.胆石症的症状:胆石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胆绞痛、消化不良、黄疸等症状。
二、胆石症的预防和控制1.饮食调控:合理饮食可以预防胆石症的发生和复发。
建议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2.注意体重控制:肥胖是胆石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胆石症的发生。
3.饮水和运动:适量饮水和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胆汁稀释和胆道顺畅,可以减少结石的形成。
三、胆石症的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胆石症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观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溶解结石、调节胆汁分泌,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内镜手术:内镜取石术是目前常用的胆石症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内镜操作取出胆道内的结石。
4.腹腔镜手术:对于大部分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和结石清除。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胆石症患者日常饮食指南2.胆石症治疗常用药物介绍3.胆石症手术后护理指导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纠纷:指由医患双方因医疗行为产生的争议,包括医疗事故纠纷、医疗合同纠纷等。
2.药品管理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制定的法律,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进行了规范。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凌晓锋一、胆囊结石的概况胆囊结石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成分是糖蛋白基质将大量的胆固醇结晶微粒和很少量的胆红素钙微粒团聚在一起组成的高聚物。
(一)胆囊结石的成因:人体内有成石因素和防石因素,成石因素包括胆汁中胆固醇超饱和、胆红素钙微粒以及糖蛋白;防石因素是胆汁酸盐和磷脂,当成石和防石因素发生了失衡时,即成石的因素多余防石因素时,就会形成胆囊结石。
此外前列腺素直接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因为它可促使糖蛋白的合成增加,故临床上可利用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防石。
(二)病理生理多数胆囊结石致病是通过胆囊管梗阻,如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时或者病人在夜间平卧位时移行到胆囊管,造成胆囊管的梗阻,胆囊内部的压力升高,进一步形成了胆囊的扩张和水肿。
胆囊的扩张和水肿可造成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的障碍,加上炎症细胞的浸润,就形成了胆囊炎。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胆囊壁的张力进一步增高,可促使动脉闭塞,从而导致胆囊壁的缺血、坏死,甚至是穿孔。
若在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或者肠球菌,或者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会进一步加重炎症的产生。
此外,胰液返流入胆囊,或者是胃液或者是浓缩的胆汁都可刺激引起胆囊炎。
(三)病理胆囊炎有单纯性的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
若炎症波及到胆囊周围,则形成胆囊周围炎,如Mirizzi综合症,它是由于结石梗阻在胆囊管,进一步压迫肝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者胆管炎。
胆囊的结石通过胆囊管掉至胆总管里可引起胆管炎、急性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
化脓的胆囊穿孔破溃到附近的肝组织则形成肝脓肿。
此外,它还可以造成对消化道的侵蚀,形成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内瘘。
胆囊的结石移行到胆总管后若进一步移行到胆道下段,则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
有的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尤其是结石>2cm 的胆囊炎容易诱发胆囊癌。
在临床上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肺疾病,如心衰、糖尿病、心梗等,则这些病人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胆石症胆道的解剖:胆道系统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大系统。
包括肝内、肝外胆管、胆囊以及oddi括约肌等。
胆道系统肝内毛细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胆石病是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胆石的成因主要是胆道感染,代谢异常、致石基因等。
1.胆道感染胆汁淤积、细菌或寄生虫入侵等引起的感染时2.胆管异物虫卵或成虫的尸体可成为结石的核心可促发结石的形成。
3.胆道梗阻弹道梗阻引起胆汁滞留,滞留于胆汁中胆色素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形成胆色素结石。
4.代谢因素主要与脂类代谢有关脂类代谢异常可引起胆汁成和分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使胆汁中的胆固醇成过饱和状态沉淀结晶形成结石。
5.胆囊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囊内胆汁瘀滞又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6.致石基因和其他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生由多种未确定的基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致。
胆石的分类1.胆固醇结石2.胆色素结石3.混合型结石一.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和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主要鉴于成年人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1:3 。
病因胆囊结石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与脂类代谢异常,胆囊的细菌感染和收缩排空功能减退有关。
病理生理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引起胆囊收缩,或睡眠时体位改变,导致结石移位,并嵌顿于胆囊颈部而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强烈收缩发生胆绞痛。
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表现为突发的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可将右肩部肩胛部或背部放射。
常发生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时。
(2)消化道症状常伴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
2.体征有时可在右上腹部触及肿大的胆囊。
可有右上腹部压痛,若激发感染右上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病人右肋部拇指置于右腹直肌外援与肋弓交界处,嘱病人缓慢深呼吸,是肝脏下移,若病人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
正确选择胆石症的治疗方案发表时间:2019-07-01T10:06:44.4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5期作者:黄振华[导读] 胆结石在临床上又称为胆石症,指的是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者胆管内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胆道感染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合江县大桥中心卫生院四川泸州 646203胆结石在临床上又称为胆石症,指的是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者胆管内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胆道感染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按照发病的部位可以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两种类型。
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将会进一步刺激胆囊黏膜,久而久之将会引发胆囊慢性炎症,当结石嵌顿在胆囊管后或者胆囊颈部时,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继发感染,进而导致胆囊急性炎症的发生。
除此之外,由于结石对于胆囊黏膜的慢性影响和刺激,将会导致胆囊癌疾病的发生,有关数据结果显示,由于这一原因引发胆囊癌的几率可达1~2%,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于胆石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胆石症的发生原因遗传因素对于胆结石患者的危险系数相对较高,胆石症在近亲中的发生十分常见。
对于平时饮食摄入大量高糖类、高脂肪饮品或者零食的患者而言,脂肪的大量堆积导致的肥胖,将会导致胆结石的发生。
对于部分患者而言,由于平时的运动和锻炼相对较少,加之常年工作在办公室,体力劳动的机会相对更少,长此以往导致胆囊肌的收缩能力逐渐降低,进而使得胆汁的排空逐渐延迟,最终导致胆汁的大量淤积,胆固醇结晶的析出,进而形成了胆结石。
当一部分人呈现蜷曲体位的过程中,由于腹腔内的压力逐渐增高,导致胃肠道蠕动范围受限,此时,并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以及胆汁的排泄。
此外,饭后久坐也将会严重影响胆汁酸的吸收,此时,将会导致胆固醇以及胆汁酸的比例严重失衡,进而容易导致胆固醇大量沉积。
对于目前人群而言,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加之需要早起赶公交、地铁等,将会忽略了早餐的摄入,长时间不吃早餐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胆汁的浓度,为细菌的大量滋生和繁殖提供有利的条件,更加容易形成结石。
关于胆结石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在医学领域中,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症状。
了解这些症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胆结石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胆结石的症状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胆结石的症状胆结石是胆囊或胆道中形成的固体物质,其症状可因结石的大小和位置而异。
以下是常见的胆结石症状:1. 腹部疼痛:腹部疼痛是胆结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感受到剧烈的右上腹疼痛,有时也会向肩膀、背部或胸部扩散。
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进食油腻食物或夜间,并可能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
2. 消化不良:胆结石也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的问题,如恶心、呕吐和胃灼热感。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食欲不振,腹胀或嗳气。
3. 黄疸:当结石堵塞胆道时,黄疸可能会出现。
黄疸会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变深,大便变浅。
4. 发烧与寒战:胆结石患者在发生胆囊炎或胆管感染时,可能会出现发烧和寒战的症状。
这是因为结石导致了胆汁淤积,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当被诊断出患有胆结石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用的胆结石治疗方法:1. 观察与改变饮食:对于无症状的小型结石,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定期观察并改变饮食习惯。
这包括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2. 药物治疗: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分解结石或减少结石形成。
例如,胆汁酸药物可以溶解胆固醇结石,利用体内胆囊收缩的机制排出结石。
但是,药物治疗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效。
3.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最常见的胆结石治疗方法之一。
这种手术通过切除胆囊来根除结石问题。
现代医学技术使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为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选择。
这种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较短。
4. 非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结石或无法手术的患者,非手术治疗也可以考虑。
例如,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可以通过皮肤上的小切口来放置引流管,以减轻胆道梗阻。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严密监测,并且具有一定风险。
几种胆结石的治疗方法胆固醇类结石、胆色素类结石及混合类结石;胆石症对人体有那些危害?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时,可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急性炎症。
结石会对胆囊黏膜造成慢性刺激,导致胆囊癌。
胆管结石还会引起胆管炎和胰腺炎,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怎样发现胆结石?病人常有胆绞痛发作史,发作部位多在上腹部或右上腹部,一般持续15分钟以上,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常伴恶心或呕吐。
多数胆囊结石可通过腹腔B超、CT、超声内镜或MRCP等手段明确诊断。
如休治疗胆结石?胆囊结石只能通过手术治愈,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愈结石。
什么状况需要手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手术治疗。
无症状的结石较大,或结石较小但有临床症状,如腹痛等;胆石症伴胆囊息肉,息肉>1cm;胆囊壁钙化或瓷质胆囊;胆囊结石10年以上;胆囊炎反复发作;偏远或交通不便地区,野外工,预防性治疗;胆道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反复发热,腹痛。
手术有什么方法?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常规开腹手术创伤严重,术后恢复缓慢。
腹部胆囊镜下切除术其中包括三孔法和四孔法,以及单孔法,其中单孔法术后几乎没有疤痕,美观;会阴法无疤痕,术后不会留下疤痕,真正做到术后无疤痕。
保胆手术。
研究表明,腹腔镜保胆(三孔或四孔)和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术后腹泻、消化不良的患者比例大大降低。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对于部分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症状危重,年老体弱,或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不能耐受上述手术。
ERCP操作胆总管的结石可以像胃镜一样通过口腔取出。
pts手术肝内胆管结石也可通过经皮肝穿刺、窦扩大、胆道镜等方法取出。
腹部外科手术胆总管结石的清除可以同时进行。
胆石症的诊断及治疗胆石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按结石所在位置分成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国内胆石症的发病率约为7%,并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男女比例约为1:2,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胆石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饮食和肥胖,基因遗传亦为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胆石症行腹部B超、CT或磁共振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肝功能受损和胆囊癌。
最常见的胆石症为胆囊结石,主要症状有:①反复发作的右上腹、剑突下隐痛、胀痛或右背部不适,可伴恶心呕吐,返酸等,常误诊为“胃病”。
②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
③可有或无胆绞痛史,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发作,放射至右肩背部,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④也可无任何症状,仅在B超检查时发现。
体征:无炎症急性发作时可无体征,或仅有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结石嵌顿或伴有急性炎症时可有胆绞痛症状,右上腹可有肌紧张和反跳痛。
胆囊肿大时可在右肋缘下触及,并可伴有寒战、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及肝区叩击痛。
治疗原则: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一经确诊,均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胆管结石的治疗以取除结石,解除梗阻,通畅引流为原则。
手术方式:不但要考虑手术的彻底性,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病人手术的安全性。
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有同样的疗效,但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适用于大部分病人。
合并急性胆囊炎时应慎重,合并胆囊穿孔,胆囊内瘘及怀疑胆囊癌时不宜采用。
②开腹胆囊切除术:仍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
③如胆囊坏疽或粘连严重,切除困难,或病人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应行胆囊取石造瘘术。
④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年龄较轻,胆囊收缩功能正常,胆管通畅等,可考虑采取保留胆囊的取石手术。
⑤如并发胆管结石或胆管炎应行胆管切开取石、胆管引流或内镜下的取石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指抗炎解痉治疗,目的是使伴有急性炎症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以后择期手术。
胆石症(cholelithiasis)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由于胆道感染可致胆囊炎或者胆管炎、各种原因所致胆道梗阻、胆中结石发生的部位不同等,胆石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同,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有的患者则无明显症状。
据报道,胆结石多半没有明显症状,80%以上的患者有胆结石却不自知,通常是定期体检或接受腹部超声检查时无意中发现。
胆结石的分类
按结石的化学成分可分:
❖胆固醇结石——单纯性胆固醇结石,呈皂白色或者黄色,胆固醇含量>98%;
❖混合性胆固醇结石,表面褐绿色,可有花纹,胆固醇含量>60%;
❖胆色素结石——呈红褐色或者黑褐色,以胆色素为主,胆固醇含量<45%。
按结石所在部位可分: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类结石,胆绞痛是典型的临床首发症状,通常在进食油腻或者改变体位时症状加剧;肝外胆管结石又称胆总管结石,多为胆色素混合结石,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夏柯三联征(Charcot triad)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肝内胆管
结石,大多数为多发,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多见于肝左叶,当结石位于I、II级肝胆管或者肝内胆管充满结石,则为肝区胀痛,常无胆绞痛,一般无黄疸。
治疗原则
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原则是:胆管切开取石、胆道引流和去除感染病灶,术后注意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加强对肝脏的保护使用保肝药,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防止堵管和胆瘘的发生。
在拔除T管时胆漏发生率较高需要注意,1、保护T管,防止T管脱出。
2、术后2周可试行夹闭T管,并严密观察有无黄疸出现、有无发烧或其他不适。
3、过早拔除T管窦道未完全形成易致胆汁性腹膜炎。
现代人饮食精致,三餐无规律,工作压力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胆石症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发病日趋年轻化。
因此,荤素搭配合理,正确的饮食摄入,保持每日吃蔬果的习惯,尽量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是最重要的法则。
此外,倘若本身有慢性的胆结石或胆管结石的患者,也不能因为症状比较轻,就不注意饮食原则,暴饮暴食,胡吃海喝。
所以建议大家最好每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以防胆囊病变和预防引起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