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
- 格式:ppt
- 大小:451.00 KB
- 文档页数:21
·药物临床·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关清 金菡 李华平(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麻醉科 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 要 目的:比较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9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 组(n =45,行静吸复合麻醉)和B 组(n =45,行全凭静脉麻醉)。
比较两组心率(HR )、平均动脉压(MAP )、脑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S100B 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 )]、免疫指标[白介素(IL )-2、IL-13、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
结果:A 组切皮后30 min (T 2)时HR 、MAP 水平低于B 组,术后24 h 时S100B 蛋白、MBP 、NSE 、IL-13、IL-4水平低于B 组,IL-2、IFN-γ水平高于B 组(P <0.05)。
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可更有效地维持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术后免疫功能抑制与脑损伤。
关键词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中图分类号:R614; R68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17-0027-03引用本文 关清, 金菡, 李华平.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上海医药, 2023, 44(17): 27-29; 65.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an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patientsGUAN Qing, JIN Han, LI Huapi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Pingdingshan Medical District, the 989th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Joint Logistic Support Force,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an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Ninety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and group B (treated with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45 cases each. Heart rate (HR),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brain function indexes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S100B protein, and 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and immune indexes [interleukin (IL)-2, IL-13, IL-4, and interferon-γ (IFN-γ)]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vels of HR and MAP at 30 min (T 2) after skin incision were lower in group A than group B. The levels of S100B protein, MBP, NSE, IL-13, and IL-4 were lower but the levels of IL-2 and IFN-γ were higher in group A than group B 24 hour after surgery (P <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can more effectively maintain perioperative hemodynamic stability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immune function suppression and brain damage in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patients as compared with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KEY WORDS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intravenous inhala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作者简介:关清,住院医师。
500Vol.32 N o.4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 Apr2021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苏醒期两种体位的效果比较李璐[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苏醒期两种体位的效果及护理u方法分析11丨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U=53)给予拔管后取平卧位,试验组(n=58)给予拔 管后取半卧位。
比较两组患者的在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期间的恶心、呕吐、低血压、氧饱和度(Sp02)发生情 况及疼痛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入PACU后,试验组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头晕,V A S评分为(3.28 士0.56)分,均较对照组少。
但两组出现不适情况除恶心情况试验组显著较对照组少(P<0.05),其他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〇.05)。
两组患者入PACU后15 min、20 min时SP02情况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但入PACU后10 min及出PACU时Sp02情况比k(P>〇.〇5)。
PACU的停留时间试验组显 著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莩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苏醒期采用伴卧位,舒适 度更佳,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苏醒期;体位护理;平卧位;半卧位[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1434.2021.04.069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的现象是较 为多见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由于 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较多[n,对患者造成一定的 刺激与创伤,术后一段时间麻醉药物的作用未完全消退,仍有一部分残留,特别是老年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不利的影 响。
因此增强患者在麻醉恢复室麻醉间的护理尤为重 要。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是全麻还是腰麻髋部骨折,在医学领域被称为是老年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如果采取保守治疗的话,会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最关键的是死亡率也会升高,所以针对髋部骨折患者首选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
而针对此类手术最常见的麻醉方式就是腰麻或者是全麻;从以往大量相关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采用腰麻的方式,可以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术后谵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等,同时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而具体针对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式分析,以往有很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不同的麻醉类型结果差异进行探讨,但结果表明都存在一定问题或者是局限性,特别是针对两种麻醉方式的安全性以及对术后行走能力的影响,目前并没有较为明确的研究结果。
接下来,小编也主要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两种麻醉方式的选择做详细科普。
1.髋部骨折分析髋部骨折,属于一种临床疾病,主要是涉及到股骨位置并靠近骨皮附着处发生骨折的一种意外病症。
从临床诊疗数据和经验可以看出,基本上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髋部骨折患者都集中于五十岁或者五十岁以上的个体当中,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由于轻微创伤,比如骨质疏松症、慢性疾病、残疾时站立跌倒等因素所导致的骨折。
针对此病症的治疗,通过有效手术治疗方式,比如骨折部位固定、部分骨折固定、骨折位置全髋关节置换等,可以达到治疗目标,而且手术治疗的方式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髋关节骨折患者。
2.背景对于髋部骨折患者到底是选择腰麻还是全麻,有相关研究证实,相较于全麻来说,腰麻在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谵妄、并发症等方面有着比较理想的效果。
而且从以往RCT研究显示,根据不同的麻醉类型来判断的话,最终结果的差异性还是比较大,最关键的是有很多参与人员早在三十年前就投入研究,参与者数量少,或者不是为了评估住院期间以外的结果。
还有就是缺乏麻醉技术对术后独立行走恢复的研究,这种情况在于,有很多患者认为髋部骨折术后独立行走的恢复情况是首要任务,但是对这方面的麻醉技术评估研究或者是证明结果不是很好。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例,盲选15例作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其余15例作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
比较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优(P<0.05)。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显著,可推行。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具有矫正髋关节畸形、减轻关节疼痛、恢复关节运动功能的特点,深受临床青睐。
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功能不断衰退,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风险较高,所以合理麻醉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1]。
目前,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期间,临床常用的麻醉手段有两种,即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为研究这两种麻醉手法的效果,选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我院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展本项研究。
3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取自本院,时间2020年01月~2020年12月。
盲选15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66~80[均值(74.36±3.58)]岁;剩余15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65~78[均值(74.33±3.57)]岁。
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高(P>0.05)。
上述患者均知情同意,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方法每位患者在术前未使用任何药物,送至手术室,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生命体征监测。
对照组:侧卧,L2~3硬膜外穿刺,头端置管3cm,平卧,注射3ml 1.5%盐酸利多卡因,静待5min,未见脊麻,分次小剂量注射8~12ml 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调节麻醉平面至T10。
观察组:同对照组穿刺,硬膜外针缓慢插入腰椎穿刺针,流出脑脊液,注入2~3ml 0..5%盐酸罗哌卡因,速度0.2ml/s,然后退出腰椎穿刺针,硬膜外腔向患者头端置管3cm,对麻醉平面进行调节,直至T10。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其中对照组实施手术的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麻醉护理,最后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及其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结果:根据术后收集的数据,研究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及髋关节康复率分别为98.8%和85.9%,对照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及髋关节康复率分别为71.3%和65.3%,研究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实施麻醉护理的服务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且可进一步提高髋关节术后康复率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普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护理髋关节置换手术是针对临床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由于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因此成为广大中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1]。
然而,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护理的质量将极大地影响置换手术疗效。
为了给临床麻醉护理的实施提供参考,进一步探究麻醉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我院9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通过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护理服务,研究分析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恢复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集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90例老年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其中对照组包括2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67-83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74.2±2.8)岁,12例患者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8例患者为股骨头骨折、10 例股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5例其他;观察组包括22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66-85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73.8±3.6)岁,17例患者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患者为股骨头骨折、9 例股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6例其他情况。
ERAS理念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管理的应用【摘要】目的:此研究旨在探索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麻醉管理的影响和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1—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THA手术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了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有28例。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较对照组长,而手术时间、复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在术后不良并发症方面的比对P>0.05。
结论:ERAS理念的加入更适合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建议进一步地推广。
【关键词】:髋关节置管术;ERAS理念;麻醉管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目前临床上十分常用的治疗手段,对患有不同终末期髋关节疾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更能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促进其生活质量和日常行动能力的改善[1]。
下文纳入了本院56例接受TH治疗的老年患者,通过对照研究探索ERAS理念在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过程与结果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纳入了56例择期接受THA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21.1-2023.1月)。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的老年患者分成两个小组,每组28例患者。
对照组内,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13例。
该组的年龄上限值为78岁,年龄下限值是61岁,均值(70.33±2.20)岁;在对照组中,共有男性和女性患者各16例、12例。
组内患者的年龄范围为60~77岁,平均年龄为(70.22±2.26)岁。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的一般数据相比,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有对比价值。
入组标准:①患者的年龄在60岁及以上;②临床资料完整、详细,对研究知情、了解;③可以耐受麻醉和手术;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痴呆者;②同时接纳其他位置手术,会延长麻醉用时和手术时间;③合并其他急性期疾病④同时服用麻醉药品、精神类药物。
骨科手术麻醉的方法与注意事项1.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失血量多、创面大等,大多数接受该种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在行手术治疗期间需要使用骨粘合剂,进而增加了患者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
全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髋关节强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疾病中。
1.1麻醉方法给予患者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在对患者实施神经阻滞期间,主要是使用神经刺激仪对患者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要求患者需保持患侧在上的侧卧位姿势,并保持屈膝及屈髋状态,神经阻滞穿刺点选取在各棘突正中线及两侧为髂嵴最高点连线相交处旁4.5-5.0cm部位处,消毒铺巾,之后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治疗,使用Stimuplex-DIC神经刺激仪及Stimuplex A100穿刺针,将刺激脉冲频率控制在1-2Hz,在刚开始阶段电流的强度应控制在1.0mA,一直到电流的强度下降至0.3-0.4mA位置,以确保能够成功将股四头肌收缩引出,从而对膝盖颤动起到带动作用,将进针的深度控制在8cm。
之后对患者实施坐骨神经阻滞治疗,穿刺点选在uguke3hou上棘和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及垂直线及骶裂孔连线交点部位处,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之后垂直于患者的皮肤进针,指导能够将足背伸及跖屈成功引出,并将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注入到此两点部位处,在腰丛穿刺点注入25-35mL,在坐骨神经穿刺点注入15-20mL,当以上处理完毕之后,将患者的姿势更改为平卧位姿势,并对患者实施全麻诱导插管治疗,经静脉为患者注入全麻诱导药物,药物包括3-5μg/kg的芬太尼,0.02-0.04mg/kg的咪达唑仑,0.07-0.15mg/kg的维库溴铵,2-2.5mg/kg的丙泊酚,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之后连接呼吸机。
在手术期间,为患者静脉维持泵注维库溴铵、丙泊酚和芬太尼。
1.2注意事项在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变化、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以此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任何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结合患者的麻醉情况适当补充剂量,以此来保证患者的心、脑供氧量,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情况时,需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价值,为手术麻醉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实验组4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4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过程心率、血压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优占比高于对照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稳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
麻醉前、麻醉后组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利于患者血压、心率平稳,具有实施价值。
标签:麻醉方式;髋关节置换术;血压情况;心率;腰-硬联合麻醉当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患者临床比例有明显递增表现,其中以老年人为主,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针对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治疗上以髋关节置换术为主,但是手术治疗刺激大、出血多且创伤大等问题明显,加上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增加了各种并发症问题[2]。
所以,为了保证手术效果,对麻醉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有效的麻醉方式是提高治疗效果、预后的关键,也增加了麻醉工作的难度[3]。
基于此,本文就我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例,进行不同麻醉方式以及麻醉效果对比,为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
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合并症情况,综合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52~82岁,均值(71.20±3.30)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患者28例,陈旧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0例,粗隆间骨折患者7例。
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54~83岁,均值(71.30±3.60)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患者27例,陈旧性股骨头坏死、粗隆间骨折患者患者各9例。
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临床效果,为更好的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60例老年患者在行使髋关节置换术时应用csea,观察麻醉效果、阻滞平面、术中术后麻醉并发症,记录手术前(基础值)、麻醉诱导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及30分钟的hr、sbp、dbp和sp(o2)的改变。
结果:在向蛛网膜下隙注入药物后5分钟后出现麻醉平面,20分钟后麻醉平面固定,无呼吸抑制,麻醉时长1—1.5小时。
csea 起效时间短暂,镇痛效果良好。
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csea,应当注意应用规范,可以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图分类号】r6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22-01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老年患者中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数量逐年增多,而老年人通常伴有各种心血管疾病给手术也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而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方式又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所以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方式,有着更高的要求。
以下是我院近些年来6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csea 的情况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65—85岁,体重45—70kg,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ⅲ~ⅳ级,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冠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糖尿病8例。
心电图:伴有st-t不同程度改变的23例,频发房性早搏5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完善检查并控制病情。
1.2 麻醉方法患者术前半小时肌注咪唑安定1-2mg,东莨菪碱0.3mg。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6%羟乙基淀粉300ml输注,检测中心静脉压及桡动脉压。
常规面罩吸氧3-5l/min,监测hr、ecg、sp(o2)等生命体征为麻醉前的基础值。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是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
对于老年患者来讲,因为其身体机能退化等原因,手术后康复过程相对复杂。
因此,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麻醉护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1. 安全性优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对脆弱,面临手术风险也更大。
在选择麻醉方法时,医生需要考虑到患者个人身体条件,如基础疾病情况,代谢能力等,以确保麻醉方式的安全性。
2. 全面评估在制定麻醉计划前,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药物过敏史、心血管疾病史、肺部疾病史等。
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人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期间麻醉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3. 术前麻醉准备为了保证手术中麻醉效果的质量,医护人员必须在手术前做好麻醉准备工作,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和药物使用等。
在手术前30分钟,患者需要用口呼吸机进行气体通气,为麻醉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4. 在麻醉操作中认真观察在手术期间,麻醉师应当保持警觉,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5. 术后监护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继续接受一段时间的监护。
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等指标,及时处理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在患者情况稳定后,还需要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和物理治疗等,协助患者尽早恢复。
6. 疼痛控制手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疼痛,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采用全面的疼痛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疼痛缓解。
对于老年患者来讲,因为体质较为脆弱,疼痛控制更应注重患者个人情况和特殊需求。
总之,对于老年人的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护理配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护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特点,制定个人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时的安全和效果。
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执行,并在患者恢复过程中严密关注患者的状态和进展情况,更好地协助患者完成手术,达到最佳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