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港扩能改造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2.87 KB
- 文档页数:2
港口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1. 引言此文档旨在提供港口改造工程的施工方案和主要技术措施,以确保项目成功实施并满足相关要求。
2. 工程概述港口改造工程的目标是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吞吐能力,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
此工程的范围包括港口码头、泊位、堤坝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扩建。
3. 施工方案3.1 工程准备阶段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工程准备工作。
这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调查设计、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组织施工人员等。
3.2 基础设施改造港口码头、泊位和堤坝的改造是此工程的核心内容。
在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时,需要考虑以下技术措施:- 基础设施评估: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评估,确定需要改造的范围和重点。
- 结构加固:根据评估结果,对基础设施的结构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扩建设计:根据港口运营需求,对码头和泊位进行合理的扩建设计,以增加货物吞吐量。
- 设备更新:更新老旧设备,并引入先进的港口操作设备和技术。
3.3 施工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 安全设施:设置临时护栏、警示标识等安全设施,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 安全监测: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3.4 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生态和水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保护措施:- 水质保护:在施工期间控制废水排放量和质量,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
- 垃圾处理:合理处理施工产生的垃圾,防止垃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 生态保护:保护周边生态环境,避免对野生动植物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4. 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港口改造工程的施工方案和主要技术措施。
在实施工程时,务必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施工计划,并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港口码头软基加固施工技术浅议强夯法在港口码头、机场跑道、铁路和公路路基等工程广泛应用,是最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之一。
与其它处理软基方法相比,强夯法处理软基的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和操作都比较简单,适用土质范围广,加固效果显著,处理后可取得较高的承载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一般的地基强度可提高2~5倍,变形沉降量小,压缩性可降低2~10倍,加固影响深度可达6~10m,土粒结合紧密,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其工效高,施工速度快,节省加固材料,施工费用低。
1.软土的工程特性分析1.1含水量较高。
软土的成分主要是由粘土粒组和粉土粒组组成,并含少量的有机质,这类土的含水量比较高。
1.2透水性差。
软土在荷载作用下固结速度很慢。
当地基中有机质含量较大时,土中可能产生气泡,堵塞渗流通道而降低其渗透性。
所以在软土层上的建筑物基础的沉降拖延很长时间才能稳定,同样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强度增长也是很缓慢的。
1.3 压缩性较高。
天然状态的软土层大多数属于正常固结状态,但也有部分是属于超固结状态,近代海岸滩涂沉积为欠固结状态。
欠固结状态土在荷重作用下产生较大沉降。
超固结状态土,当应力未超过先期固结压力时,地基的沉降很小。
1.4.流变性强。
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主固结沉降完毕之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2.强夯法施工工艺2.1强夯加固机理强夯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巨大的冲击能量(一般而言此冲击能量不小于800kN-m),加荷历时约几十毫秒,对含水量较大的土层,加荷时间约100毫秒左右。
这种突然释放的巨大能量,将转化为各种波型传到地下。
首先到达某指定范围的波是压缩波,它使土体受压或受拉,能引起瞬时的孔隙水汇集,因而使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大为降低,据理论计算这种波以振动能量的7%传播出去,紧随压缩波之后的是剪切波,以振动能量26%传播出去,剪切波会导致土体结构的破坏。
滨海区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滨海新区是中国国家级新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的黄海海岸,是中国向开放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总面积约为2,270平方公里。
滨海新区长期以来得到了充足的各类资源的支持,包括了滨海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这也为该地区在城市化和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其中,道路软土地基问题是滨海新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由于该地区的地处黄海海岸带,自然条件复杂,其所在的土地地质情况比较特殊,地基软,土壤干燥等问题成为了一些公路建设和维护的阻碍。
本文选题就是围绕这一主要问题,对滨海新区的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研究,而研究的结果将对地区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的畅通等领域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文将主要围绕道路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的内容如下:1.道路软土地基的特征分析和问题研究。
分析滨海新区道路软土地基的特征,重点研究其问题及危害。
2.声波法测试土地基的完整性。
通过大量测试,掌握声波法测试土地基完整性的方法和技术。
3.常规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对于常规的处理技术,如加固法、挖方换土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后续处理方式的选择奠定基础。
4.新型处理技术的研究。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模型,模拟不同处理技术后地基的状态,评估其成效,为未来的处理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目标:1.深入掌握滨海新区道路软土地基的特征和问题,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2.掌握声波法测试土地基完整性的方法和技术。
3.优化常规处理技术,找到最适合滨海新区道路软土地基的方法。
4.开展新型处理技术,探究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卓越性。
三、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研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
实地调研分析:通过对滨海新区道路软土地基的实地考察,结合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研究该地区的路基工程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分析发表时间:2020-10-30T07:00:11.296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0期作者:王新宇[导读] 水利工程施工会涉及很多施工内容,其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是近年来施工单位比较重视的内容。
天津市水政监察总队摘要:水利工程施工会涉及很多施工内容,其中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是近年来施工单位比较重视的内容。
水利基础工程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同时由于工程结构的不同导致水利工程的耗能存在很大的区别。
因此,水利基础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仔细区分施工类别,从而选择合适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
水利基础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比较多,施工需要多个步骤才可以顺利完成,这就要求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必须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
不良地基的处理技术有很多种,为了保证水利基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工程实际选择处理技术。
关键词:水利;基础工程;不良地基;处理技术引言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保证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分析相关技术手段,有效保证施工效率。
1软基基础处理1.1软基的特点软基的主要成分为软土,由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组成。
与其他地基种类相比,这种地基的土质硬度较低,所以其压缩性较大,承载力较小,但可塑性较高,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具有较强的流变性特征。
软基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实施地基挖掘时,由于水分流失速度较快,因此会大幅降低基地的硬度。
软基的特征较为明显:一是沉降速度快。
该类型的地基降速明显高于其他种类,且硬度较低,整体土质呈现较为柔软的状态。
二是透水效果不佳。
软土的主要部分为黏性土壤,自身的渗水效果不佳,土壤中的水分较难排除。
三是土质不均。
由于软土地基中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密度、强度等参数指标,所以表现在施工过程中的承载力也不同,这会增加塌陷等事故的发生几率,需要引起技术人员的注意。
活性粉末混凝土铁路桥简支T梁应用分析摘要活性粉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超高强度、超高耐久性、高韧性、良好的体积稳定性。
本文以蓟港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中使用的预应力rpc简支t梁为实例介绍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主要特性和该型梁的主要性能。
关键词高强度耐久应用发展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蓟港铁路北塘西至东大沽扩能改造工程,位于天津铁路枢纽东南部,线路所经地区分属天津市东丽区、津南区和塘沽区,正线全长47.664km。
该工程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即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铁路桥简支t梁19孔,其中32m单线rpc梁14孔,24m单线rpc梁5孔。
32mrpc梁是目前国内已经应用的最大跨度的铁路简支rpc梁。
设计抗压强度120mpa、极限抗拉强度14mpa、弹性模量43.8gpa。
rpc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不仅有超高的抗压强度,而且具有30~60mpa的抗折强度,有效的克服了普通高性能混凝土的高脆性。
rpc材料的优越性在土木、石油、核电、市政、海洋及军事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rpc基本配制原则rpc具有超高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依据此原理配制rpc需要注意以下原则:(1)提高匀质性:用细骨料代替粗骨料以提高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消除骨料与水泥界面的过渡,提高基质匀质性;(2)提高密实度: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措施提高密实度:采用平均颗粒尺寸在0.1um~1mm的原材料,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间距。
优化颗粒级配。
采用高效减水剂。
(3)提高韧性:掺入超细钢纤维以提高韧性。
蓟港扩能改造工程中使用的rpc梁掺入的钢纤维长度约为12.96mm,直径约为0.21mm,掺量为6.45%。
(4)热养护:凝固以后通过热养护使rpc的热反应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改善微结构。
前两条原则是使rpc有很高的抗压强度,第三条原则不但可以提高抗拉弯强度同时也可以获得高韧性和延性。
天津滨海绕城高速津港段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研究[摘要] 本文章介绍了S31天津滨海新区绕城高速公路津港高速段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研究了采用PTC管桩加固桥头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对复合地基进行了优化设计,为类似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软土地基地基处理管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1 概述天津滨海新区绕城高速S31,于2011年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部分段落已实现开通试运营。
其中,津港高速段起于西外环高速,止于秦滨高速,总长约9.5km,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
全线均为软土地基,广泛分布有淤泥质土,淤泥质土厚度3~9m不等,90%路段穿越大片的盐池,为不影响盐场正常生产,沿线共设置28道横向过水涵洞。
如何控制涵洞两侧以及桥头路基不均匀沉降是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 涵洞地基处理方案工程沿线横向过水构筑物较密,平均间距300m左右一道横向过水涵洞。
经过地基沉降计算,在不进行软基处理的情况下,涵洞处路基沉降大于20cm,不满足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涵洞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为排水固结法和复合地基法。
但是排水固结法要求的施工时间长,再加上临时排水构筑物的实施,对路基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很不利,影响路基施工质量;而复合地基法的应用上,考虑到处理方式的经济性,一般采用加固土桩处理软土地基。
采用加固土桩复合地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控制了涵洞下地基固结变形,但造成了涵洞与两侧路基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差,从现状盐场的几条道路通车情况看,行车舒适性很差,涵洞处的跳跃感受非常明显。
前期研究阶段,充分重视基础形式的选择和设计,经过大量周密的计算分析后,规避了打桩的传统基础处理形式,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板的整体基础形式:首先山皮土换填淤泥,碾压山皮土成型并细料填缝整平,浇筑素砼垫层后整体浇筑40cm厚钢筋混凝土基础,最后,在此基础上施工涵洞结构,基础宽出涵洞结构2m。
管涵采用预制成品管节,而箱涵可以不分节,与基础同时受力,实际应用时,涵洞底高程需考虑沉降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