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5 圆第2课时 圆的周长(2) (2)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的内容。
在前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难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圆的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和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有关系,并引导学生尝试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圆的周长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解决。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解题结果,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
2.让学生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圆的周长、直径变化,来进行圆周率不变的探索(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系绳的小球,直径为2cm、3cm、5cm的塑料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激发兴趣。
师:(屏幕动画显示)小黄狗和小灰狗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
小黄狗看到小灰狗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有的学生说公平,有的说不公平)师: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生:正方形的周长。
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生:围成正方形四条边长的总和叫做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
师:对,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那什么叫圆的周长,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2.认识圆的周长。
师:(动画显示)我们已经知道,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生:一条曲线。
(板书;曲线)师:这条曲线的长就是什么的长?生:圆的周长。
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板书)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们觉得可行吗?有没有别的方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呢?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思考片刻后举手)师: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把你们所用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听?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把圆片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课时圆的周长(2) 课时圆的周长(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关系,熟记r=d÷2、d=2r、C=2πr、C=πd等公式。
2.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熟记公式。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补评:一.引入1.启发提问: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必须知道什么?2.小黑板出示练习先问:要求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要求圆直径为5㎝呢?要求圆周长为18.84㎝呢?然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做好后,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
在学生讲思路的同时相应地在黑板上写出r=d÷2 r=C÷π÷2d=2r d=C÷πC=2πr C=πd等公式。
最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书面描、涂,只要选择其中一个圆。
)3.思考: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4.揭示课题。
二、展开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2.利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P11练一练4--6在练习中必须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所得到的数据基本上不是准确的,3、判断题。
(1)直径大的圆周长大,直径小的圆周长小。
(2)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π倍。
(3)圆的直径除以周长的商是圆周率。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宝龙城市广场某商铺计划开展购物满千元即可参加飞镖投奖的活动,工作人员用一个半径60厘米的圆形木板制作了一个镖盘。
(本题π取3)(1)如图1,这个镖盘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2)如图2,如果投中阴影部分获一等奖,投中空白部分获二等奖,如果没投中,可重新投掷,直至投中为止,求获一等奖的可能性大小是多少?(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3)如图3,已知扇形AOB的圆心角是90︒,四边形ABCD是商家打算增设的一块“双倍奖金”区域,求获得1000元奖金的可能性大小是多少?(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2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教案,这是关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5单元,第2课时——圆的周长。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7页至第99页的第2课时,即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圆的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并理解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1. 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3.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课堂上,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要围成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的草地,我们需要多长的绳子?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圆的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圆的周长3. 例题讲解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会给他们出示一些例题。
例如,如果一个圆的直径为8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我会引导学生们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亲自动手计算一些圆的周长。
这样可以巩固他们对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5. 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圆的周长= πd(其中d为直径)2. 圆的周长= 2πr(其中r为半径)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一个圆的直径为12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2.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答案:1. 圆的周长= πd = 3.14 × 12 = 37.68米2. 圆的周长= 2πr =3.14 × 2 × 5 = 31.4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圆的面积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周长、面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圆的周长,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讨论等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3.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巩固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绳子、直尺、圆规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以及相关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例引入圆的周长概念,如自行车轮胎的周长、操场的周长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如何计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教具,展示圆的周长计算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圆的周长公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不同半径的圆的周长,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圆的周长2.圆的周长第1课时圆的周长(1)课题圆的周长(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基础上学习圆的周长,对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关圆的知识体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画、摸、想的过程中,体会圆的周长的含义及特点,为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化曲为直的思想测算圆的周长做好准备。
2.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条件和时间,让学生在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了解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理解、推导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认识圆的周长,能运用滚动、绕绳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推理等活动探索直径和周长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难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学前准备PPT课件、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刀、钟表、计算器、一端系有小球的绳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情境引入(6分钟)1.出示一块钟表。
(1)提问:你能猜想秒针的尖尖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2)老师演示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2.操作感受圆的周长。
(1)组织学生在正方形纸板上画一个最大的圆。
(2)引导学生观察圆规走过的曲线,初步理解圆的周长。
(3)师生共同剪圆,明确什么是圆的周长。
1.(1)学生猜想,小组内交流。
(2)观看老师演示,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秒针走过的是个圆形。
2.(1)学生画圆。
(2)感受圆规走过的曲线,指出圆的周长。
(3)沿着圆的周长将圆剪下来,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
1.求出边长是4cm的正方形的周长。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2)》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深化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等。
2.教学课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如圆的模型和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的形状和特点。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吗?它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讲解圆的周长公式:C =2πr,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r表示圆的半径,π表示圆周率。
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使用绳子和直尺,测量一个给定圆的周长和半径,并记录数据。
第四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2课时圆的周长(2)教学目标:l.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一根细绳、直尺、一段圆木。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l、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2、说说圆周率π是什么意思?一般取值是多少?3、计算圆的周长。
l)d=3厘米2)r=8分米a.指定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各做一道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b.订正时注意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二、探究新知例1、铁环转60圈,铁环的直径为30厘米,它滚过的路程有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例2.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l7.27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米?(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师讲解方法1):所以正方形的边长12.56÷43.15(厘米)因为17.27÷π=直径所以圆的直径17.27÷3.1415(厘米)师讲解方法2):设圆的直径为x厘米。
3.l4×x=17.27谈谈你的收获并讨论交流。
l)已知圆的周长,怎样求直径?已知圆的周长,怎样求半径?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下面的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l)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3π=3.14()2.完成教材第46页练一练l、2、3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教材第46页练一练第4题4.老师手里有一根长12.56厘米的铁丝,如果把它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如果把它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多少厘米?5.测量一圆形实物直径,计算它的周长。
6、扩展练习(1)画一个周长12.56厘米的圆(2)思考题。
课件出示两只蜜蜂分别在一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上走一圈大圆的周长和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同样长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新知识?五、课时作业(一)填空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比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这个固定的倍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第2课时圆的周长(2)课题圆的周长(2)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圆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教学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和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学习目标
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运用渗透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际问题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解决要求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圆规学具准备:圆规、刻度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7分钟)1.
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圆的周长是( )cm。
2.
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cm。
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独立思考填
空,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1.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
C=3.14×8=25.12(cm)
C=2×3.14×3=18.84
(cm)
(一)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已知AB=120m,BC=60m(如下图),从A到C有2条不同的路线可走,请你判断哪条路线更短。
2.教师引导探究:要判断哪条路线更短,实质就是把直径为AC的半圆弧的长度与直径分别为AB、BC的半圆弧的长度的和进行比较。
3.全班交流解答方案。
4.教师引导总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二)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直径均为1dm的4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下图。
求金属带的长度。
2.教师引导探究。
3.教师小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可以把求金属带的长度转化成求一个圆的周长加上4条直径的长度和。
四、总结
收获(4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