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刑法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65.50 KB
- 文档页数:4
上编刑法总论绪言一、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二、刑法学的研究体系(一)刑法总论通行: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二)刑法分论.通常与刑法分则体系一致三、刑法学的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第一章刑法概述: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任务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第三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任务(一)一、刑法的概念:我国刑法是指为了维护国家与人民利益,根据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及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刑法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又称附属刑法规范)。
狭义刑法即指刑法典。
二、刑法的性质(一)刑法的阶级性质。
刑法是由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根据自身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刑法规定的基本内容是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专政工具而存在。
(二)刑法的法律性质。
与其他部门法比较,刑法呈现两个显著的不同点:其一,调控范围的广泛性;其二,强制手段的严厉性三、刑法的任务(一)惩罚犯罪——手段(二)保护人民——目的具体四方面:1.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4.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安定的政治局面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一、我国刑法的创制。
新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于1979年7月1日通过,7月6日正式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它的诞生是我国刑法规范基本具备的标志,我国刑事法治从此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刑法典的完善。
刑法典全面修订工作自1982年决定研究修改刑法始,至1997年历经15年。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同日予以公布,新刑法典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刑法学概述•犯罪论•刑罚论•罪刑各论目录•刑事诉讼法与刑事证据制度•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探讨01刑法学概述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对象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犯罪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犯罪形态以及刑罚的适用原则、种类和执行等问题。
任务通过对犯罪和刑罚的研究,揭示犯罪的本质和规律,为立法机关提供制定和完善刑事法律的依据,为司法机关正确适用刑罚提供理论指导,以达到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刑法学的体系结构研究犯罪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和犯罪形态等问题。
研究刑事责任的根据、原则和实现方式等问题。
研究刑罚的本质、目的、种类和执行等问题。
研究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特征和刑罚适用等问题。
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刑罚论罪刑各论刑法学的历史与发展古代刑法学主要研究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强调刑罚的惩罚和威慑作用。
近现代刑法学随着启蒙运动和人权思想的兴起,刑法学开始关注犯罪人的权利保障和刑罚的人道化,强调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等原则。
当代刑法学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刑法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跨国犯罪和网络犯罪等问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体系。
同时,随着恢复性司法和社区矫正等制度的兴起,刑法学也开始关注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和被害人权益保障等问题。
02犯罪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的概念是指违反国家法律、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的构成要件01020304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说明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对犯罪客体进行侵害的。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对自己的罪行负刑事责任的人。
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的形态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第一章:刑法学的概念与地位1.1 刑法学的基本概念1.1.1 刑法: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1.1.2 刑法学:研究刑法及其适用规则的学科1.2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2.1 研究对象:刑法规范、犯罪行为、刑罚及其适用1.2.2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1.3 刑法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3.1 刑法: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3.2 刑法学:法律学科中的基础性与应用性学科第二章:刑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2.1 刑法的任务2.1.1 惩罚犯罪: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制裁2.1.2 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2.1.3 预防犯罪: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再犯2.2 刑法的适用范围2.2.1 空间适用范围: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2.2.2 主体适用范围:对本国公民和外国人犯罪的适用原则2.2.3 时间适用范围:新旧刑法对犯罪行为适用原则第三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规则3.1 刑法的基本原则3.1.1 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3.1.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适用不分性别、民族、身份、地位3.1.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行与刑罚相适应,轻罪轻刑,重罪重刑3.2 刑法的适用规则3.2.1 刑法适用解释规则:依法解释刑法,确保刑法适用的正确性3.2.2 刑法适用程序规则: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3.2.3 刑法适用时效规则:刑法对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期限第四章:犯罪与刑事责任4.1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4.1.1 犯罪: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4.1.2 犯罪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4.2 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4.2.1 刑事责任: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4.2.2 刑事责任特征:法律性、道德性、惩罚性4.3 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4.3.1 刑事责任年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4.3.2 刑事责任能力: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五章:刑法的种类与刑罚适用5.1 刑法的种类5.1.1 主刑: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或生命的刑罚5.1.2 附加刑:剥夺犯罪分子财产或其他权利的刑罚5.1.3 刑罚的种类与适用原则:刑罚适用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区别对待5.2 刑罚适用5.2.1 刑罚的适用原则:依法适用刑罚,公平公正5.2.2 刑罚的适用程序: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5.2.3 刑罚的适用期限:刑罚执行的起始与终止时间第六章:刑法分则与犯罪分类6.1 刑法分则概述6.1.1 刑法分则的作用与地位6.1.2 刑法分则的编制与结构6.2 犯罪分类6.2.1 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的犯罪6.2.2 侵犯财产的犯罪6.2.3 侵犯国家利益的犯罪6.2.4 侵犯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6.2.5 侵犯公共安全的犯罪第七章:犯罪形态与犯罪过程7.1 犯罪形态概述7.1.1 犯罪预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7.1.2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因意志以外原因未得逞的行为7.1.3 犯罪既遂:行为人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7.1.4 犯罪中止: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7.2 犯罪过程7.2.1 犯罪实施阶段:犯罪行为实际实施的过程7.2.2 犯罪结果阶段:犯罪行为对客体造成损害的过程7.2.3 犯罪完成阶段:犯罪行为达到既遂的状态第八章:犯罪责任与犯罪竞合8.1 犯罪责任概述8.1.1 犯罪责任的构成要件8.1.2 犯罪责任的形式与内容8.2 犯罪竞合8.2.1 概念与特征8.2.2 犯罪竞合的处理原则与方法8.2.3 犯罪竞合的类型及处理规则第九章:刑罚执行与刑罚变更9.1 刑罚执行概述9.1.1 刑罚执行的原则与程序9.1.2 刑罚执行的方式与方法9.2 刑罚变更9.2.1 减刑:对罪犯减轻刑罚的制度9.2.2 假释:对罪犯提前释放的制度9.2.3 刑罚变更的程序与条件第十章:刑法适用与国际刑法10.1 刑法适用概述10.1.1 国内刑法适用与国际刑法适用的关系10.1.2 刑法适用解释与刑法适用冲突解决10.2 国际刑法概述10.2.1 国际刑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0.2.2 国际刑法的制定与实施10.3 我国参与国际刑法的实践与展望10.3.1 我国参与国际刑法的现状10.3.2 我国参与国际刑法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1. 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地位2. 刑法的任务与适用范围3.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规则4. 犯罪与刑事责任5. 刑法的种类与刑罚适用6. 刑法分则与犯罪分类7. 犯罪形态与犯罪过程8. 犯罪责任与犯罪竞合9. 刑罚执行与刑罚变更10. 刑法适用与国际刑法对于每个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刑法的基本概念与地位: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适用规则的学科。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第一章:刑法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法的作用。
3. 理解犯罪和刑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解释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如犯罪、刑罚、刑事责任等。
介绍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即刑法规范及其适用。
2. 刑法的基本原则阐述刑法的基本原则,如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等。
3. 刑法的作用分析刑法的作用,包括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以及其实现途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刑法的作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犯罪和刑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学生对刑法基本原则和刑法作用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布置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犯罪和刑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犯罪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犯罪的概念和成立要件。
2. 理解犯罪论的基本体系和分类。
3. 掌握犯罪论中常用的法律术语和理论。
二、教学内容1. 犯罪的概念和成立要件解释犯罪的概念,探讨犯罪的成立要件,如行为、结果、犯罪意图等。
2. 犯罪论的基本体系和分类介绍犯罪论的基本体系,包括犯罪构成、犯罪形态、犯罪责任等。
探讨犯罪分类,如刑法上的犯罪与道德上的犯罪、犯罪与违法行为的区别等。
3. 犯罪论中的法律术语和理论解释犯罪论中常用的法律术语,如犯罪构成要素、犯罪形态转化等。
介绍犯罪论中的重要理论,如犯罪行为论、犯罪责任论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犯罪的概念、成立要件和犯罪论的基本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犯罪分类和犯罪论中的法律术语和理论。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学生对犯罪概念和成立要件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布置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犯罪分类和犯罪论中的法律术语和理论的理解。
《刑法学》课件•刑法概述•犯罪论•刑罚论目录•刑事责任•刑法分则•刑法程序01刑法概述刑法定义与特点刑法体系与分类010203刑法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和刑罚必须预先由法律明文规定,不得随意定罪和量刑。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刑法功能与作用保护功能惩罚功能威慑功能教育功能02犯罪论犯罪概念与特征犯罪概念犯罪特征犯罪构成要件01020304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形态与阶段犯罪形态犯罪阶段犯罪类型与分类犯罪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犯罪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自然犯与法定犯、国事犯与普通犯等。
犯罪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犯罪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等。
03刑罚论刑罚概念与目的刑罚概念刑罚目的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特殊预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一般预防是指防止社会上的一般人犯罪。
刑罚体系与种类刑罚体系刑罚种类刑罚裁量与执行刑罚裁量刑罚执行刑罚消灭刑罚消灭是指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使犯罪人应受刑罚处罚的权利归于消灭。
刑罚消灭的事由包括:超过追诉时效、经特赦令免除刑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等。
要点一要点二复权复权是指对于因犯罪而被判刑的人,在其服刑期满或者提前释放后,根据其在服刑期间的表现和释放后的生活、工作情况,经过一定时期的考察,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就恢复其原有的某些权利或者资格。
例如,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经过一定时期的考察,如果确有悔改表现,可以恢复其政治权利。
刑罚消灭与复权04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是犯罪与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专属性、严厉性和法定性01 02 03刑事责任认定是指司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犯罪事实、证据和刑事责任进行审查判断的过程。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第一章:刑法学导论1.1 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刑法:国家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学:研究刑法规范的学科。
1.2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刑法规范的制定、适用和遵守。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历史分析、逻辑分析等。
1.3 刑法学的历史发展刑法的产生与发展:古代刑法、近现代刑法。
刑法学的形成与发展:刑法学派、刑法典的制定。
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2.1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刑法基本原则:刑法规范制定和适用的指导思想。
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保障人权、限制国家刑罚权、维护社会秩序。
2.2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刑法条文的明确性、法官的自由心证。
2.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不分身份、地位、财富,依法平等适用刑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刑法适用的公平性、法官的独立审判。
第三章:刑法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3.1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概念: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犯罪行为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3.2 犯罪种类犯罪种类: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分为不同的犯罪类型。
3.3 刑罚概念与刑罚种类刑罚概念:国家对犯罪行为给予的法律制裁。
刑罚种类:主刑(如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与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第四章:犯罪论4.1 犯罪论体系犯罪论体系:犯罪成立要件、犯罪构成、犯罪排除事由。
4.2 犯罪成立要件犯罪成立要件: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因果关系、犯罪故意或犯罪过失。
4.3 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素:犯罪行为、犯罪对象、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第五章:刑罚论5.1 刑罚适用原则刑罚适用原则:罪与罚相适应原则、教育改造原则、人道主义原则。
5.2 刑罚的裁量与执行刑罚裁量:法官根据犯罪情节、犯罪人情况等因素决定刑罚。
刑罚执行:对犯罪人实施刑罚的过程。
目录•刑法学概述•犯罪论•刑罚论•犯罪各论•程序法相关内容在刑法学中应用•国际视野下中国刑法学发展趋势与挑战刑法学概述刑法学定义与研究对象刑法学定义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学科,是法学的重要分支。
研究对象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刑事责任、刑罚制度及其适用等。
刑法学体系及分支学科刑法学体系包括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研究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分论研究具体犯罪的构成和刑罚适用。
分支学科包括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国际刑法学等。
刑法学研究方法与意义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
研究意义有助于揭示犯罪的本质和规律,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法律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指导司法实践,提高司法公正和效率;有助于推动刑事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犯罪论犯罪概念及特征犯罪的概念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犯罪构成理论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的种类包括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其中修正的犯罪构成包括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和共同犯罪等形态。
包括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其中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
犯罪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根据犯罪客体可分为侵犯个人法益的犯罪、侵犯社会法益的犯罪和侵犯国家法益的犯罪;根据犯罪主体可分为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等。
犯罪形态犯罪形态与分类VS刑罚论刑罚概念及功能刑罚的概念刑罚是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刑罚的功能刑罚具有惩罚、威慑、改造、安抚等功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权。
刑罚种类与适用原则刑罚种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刑罚适用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