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0.20 KB
- 文档页数:2
京津冀区域大气协同治理应用对策研究
京津冀区域大气协同治理是指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应对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
达到治理效果的研究。
大气污染是京津冀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人民的
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京津冀区域的大气协同治理应该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监管,推动跨部门、跨地区协同作战。
各级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制定治理目标和措施,确保各
方的合作配合。
应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污染治理的
效率和效果。
应加强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
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共同为改善空气质
量做出努力。
还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机制和体系。
通过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及时获
取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空气质量数据,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要建立评估体系,全面评估治
理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治理经验和技术。
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际合
作可以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也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治理经验和技术,加快解决京津冀地
区的大气污染问题。
京津冀区域大气协同治理需要政府的领导和监管、科技创新、宣传教育、监测评估以
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只有各方共同协作,才能够有效地治理京津冀地区的
大气污染问题,实现空气质量的提升。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09-13T18:27:18.24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郭宵琳[导读] 摘要: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不断增加,给大气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天津天滨瑞成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摘要: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不断增加,给大气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时,由于大气环流和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地方城市的持续发展以及污染扩散的速度,城市之间空气污染的相互牵连作用显而易见,受邻近城市影响趋势也非常明显。
控制和解决日益严重的区域间空气污染,需要全面考虑、综合规划,并引入协同治理的概念,从而探索和建立一个新的区域间环境联合治理系统。
基于此,文章展开分析,期望带来借鉴。
关键词: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措施1绪论1.1定义协同治理是指政府、公民、第三方组织等主体为解决某一问题,共同实现治理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则的集体行动过程。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一直受到公众的诟病和抱怨,使人们不能很好地出行和生活,造成了很多的麻烦。
同时,也抱怨政府在环境治理上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使得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成为现实。
因此,解决和控制许多与空气污染有关的问题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2重要作用空气污染一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衍生问题,也是全球关注的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对于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同时,当前政府治理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空气污染的社会问题、政府间合作和空气污染评估标准,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地方政府是上级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纽带,也是区域协调治理的重要支柱。
政府需要更多合作来解决环境问题,这大大提高了区域大气综合治理水平。
同时,它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支撑,理论基础需要实践力量的支持。
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对策研究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宜宾市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健康,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
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对策对于改善宜宾市的空气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宜宾市大气污染现状宜宾市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超标。
颗粒物主要包括PM2.5和PM10,其中PM2.5更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对健康造成危害。
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这些气体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1. 治理重点企业的排放重点企业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因此需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排放治理。
改造企业的生产工艺,提升设备的环保性能,实施在线监测和监控,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宜宾市可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逐步替代传统的高污染能源,例如煤炭和重油。
加强对清洁能源设施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达到环保要求。
3. 提升机动车排放标准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宜宾市可以逐步提升机动车的排放标准,鼓励更新更清洁的车辆,并加强对老旧车辆的淘汰和更新管理。
4. 加强扬尘治理城市建设和道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扬尘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扬尘产生,如覆盖、洒水等。
1. 增强环境意识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宜宾市可以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共同努力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2. 加强监管执法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严格惩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
3. 完善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体系,包括激励机制、处罚机制、政策支持等方面,提高环保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2015/12■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必将引领中国深刻变革。
为深化对五大理念的研究,本刊特别组织专题,从雾霾治理、中国制造业发展、城乡建设用地等方面,对五大理念的学理内涵、微观基础、实践价值与实现途径予以个案揭示。
我国雾霾治理中的合作机制任保平段雨晨摘要:近年来我国持续严重的雾霾污染,给民众的生活、身体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与其他环境污染不同的是,雾霾污染具有时间累加性、空间转移性和污染主体多样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传统污染治理的方法很难适用。
雾霾治理方式必须由原来地区间分散治理转向以中央政府统领、各区域间实行联防联控、企业施治以及全民参与监督雾霾治理的合作机制。
新合作机制的建立依赖于雾霾治理方式的改变、协调各地区间利益、转变政府绩效考核方式以及建立有效的法律约束。
为切实建立雾霾治理的高效的合作机制,应建立雾霾治理的规划与监测系统,引入受益者支付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污染主体行为;保护公民权利,完善公众参与治理机制。
关键词:雾霾污染;雾霾治理;合作机制;联防联控作者简介:任保平,博士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段雨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陕西西安,71012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012);“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HSSTP201401);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YZZ14061)①Yuyu Chen ,Avraham Ebenstein ,Michael Greenstone ,and Hongbin Li,“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Sustained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on Life Ex-pectancy from China ’s Huai River Polic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uly 2013.②张庆丰、罗伯特·克鲁克斯:《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1.关于大气污染的研究 (1)2.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 (2)(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4)1.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 (4)2.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 (5)(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对大气污染及其治理的研究国外学者较国内学者要早,主要研究导致大气污染的因素、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与危害、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跨域治理等方面,相关的学术理论也较为丰富。
1.关于大气污染的研究(1)关于大气污染的影响与危害研究:Vadillo-Ortega Felipe等人(2014)1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会导致人体炎症的发病率上升,而且会影响孕妇妊娠时间,通过评估和假设,证明了空气污染是孕妇早产的一个潜在因素;Sara D.Adar(2015)2等人研究发现大气污染与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突发疾病有莫大的关系,大气污染程度越重,造成突发疾病的概率就会越高;Donald R. Mc Cubbin,MarkA. Delucchi(2015)3研究指出,依靠燃料产生动力的交通工具在行驶中排放的尾气不仅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而且还会提高人类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关于导致大气污染的因素研究:Celic, J.等人(2014)4发现港口和沿海城市大气污染的源头之一是海运,海上交通工具需要消耗大量燃料,燃烧会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硫以及氮氧化物,从而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Mieczyslaw和Jan ZIMNOL(2014)5举例说明了造成大气污染的自然1Vadillo-Ortega Felipe.Osornio-Vargas Alvaro.Buxton Miatta A.Air pollution,inflammation and preterm birth:a potential mechanistic link[J].Medical hypotheses,2014,PAGES:219-24.2张云权,吴凯,朱慈华,邓芷晴,谭晓东,马露.武汉大气污染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关系季节差异[J].中国公共卫生.2015(07):926-929.3Donald R. Mc Cubbin,Mark A.Delueehi.The Health Costs of Moto—Vehicle Related Air pollution [J].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2015:253-286.4Celic.J.Valcic.S.Bistrovic,M.Air pollution from cruise ships[C].International Symposium,2014. 5Mieczyslaw LESNIOK,Jan ZIMNOL.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the area of the Goczalkowice Reservoir changes based on wet and dry deposition.GEOREVIEW:Scientific Annals of Stefan cel Mare University of Suceava[J].Geography Series, 2014,PAGES:95-96.因素,认为干湿沉降的变化是造成戈恰科维茨水库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干湿污染沉积的问题是水库管理和大气综合保护的重要方面。
大气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近年来,大气污染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峻问题。
作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建立联防联控的机制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联防联控是指通过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共同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一种机制。
通过多元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首先,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要建立起清晰的责任分工和合作机制。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责,形成明确的合作模式。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制定和法规执行,推动企业减少排放并制定行业标准;科研机构可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
通过建立起紧密的合作机制,各方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要注重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
大气污染治理需要密切关注各类数据和信息,包括污染源监测数据、排放清单、环境监测数据等。
各方应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机制,及时交流和共享所掌握的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加准确地掌握大气污染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协同管理是指在治理过程中,各方要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治理工作的进展。
例如,在大气污染源点附近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相关专家可以组成工作群组,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议和协同治理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另外,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还要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只有加强监督和执法,才能确保联防联控机制的有效执行。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各类治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推动其依法履职,切实落实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同时,社会组织和公众也要积极参与到监督工作中,通过举报和舆论监督,促使治理工作的公开透明和规范有序。
联防联控机制构建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协调。
大气污染不仅是国内问题,也是区域和全球问题。
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地方政府协作研究梁星;张智芳【摘要】政府高度重视雾霾问题并采取措施积极防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雾霾扩散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大气污染的易流动性决定了雾霾的防治是一个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加强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地方政府的协作。
本文在深刻意识到跨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必要性的前提下,对我国地方政府大气污染跨域协作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名称】《河北企业》【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2页(P88-88,89)【关键词】地方政府;跨域协作治理;大气污染【作者】梁星;张智芳【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5跨地区的雾霾天气,破坏了人居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构建。
局限于传统的管理体制,单个政府无法跨越行政区域的界限,一系列跨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相继出现。
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发展,只在乎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牺牲公共环境资源为代价,导致跨区域污染不断恶化。
因此,绝不能仅仅依靠单个政府、单个区域,必须建立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有效的协作机制,走地方政府协作共赢的道路。
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在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区域性复合大气污染。
依据行政区划实施区域性复合大气污染防治已然不能解决问题,发达国家大气防治的经验表明,对大气污染实施跨行政区联合防治是治理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大气污染防治是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等多个政府在内的系统问题,不是一个城市或省份能单独解决的问题,需要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间协同治理。
同时大气污染的防治也不是一个行政部门能完成的,它需要不同层级和部门的协调监管,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
我国行政区划碎片化,大气系统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等特征,但流动的大气污染是可以有效防治的,这需要构建一套完善有效的跨行政区大气污染防治制度体系。
陕西省作为西北五省的代表,已率先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早在2010年,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交通运输厅、陕西省商务厅等部门就联合印发了《陕西省贯彻环境保护部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2012年,陕西省环境保护厅成立了陕西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这些行动为陕西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基础,保证了此后大范围持续性的实践活动相对顺利地展开。
2013年,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向省委省政府递交《关于召开关中城市群“治污减霾保卫蓝天”动员大会的请示》(陕环发〔2013〕53号),这份文件的出现,意味着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被列入陕西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一个重要议程。
关中城市群是包括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杨凌、渭南在内的几个在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影响力上都比较突出的大中型城市,是陕西省最为重要的城市群落,研究关中城市群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将为其他城市群落的此项工作提供重要的范本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关中城市群为例 近些年来,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国内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遭遇雾霾侵袭。
雾霾是大气污染的一种状态,但并非一般大气污染,它直接对公众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1952年伦敦大雾中,据官方统计就有逾4 000人丧生,有环保专家分析,雾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
雾霾天气的成因虽有一定的气象因素,但最主要还是粗放式无序发展带来的恶果。
为此,我国逐步在宏观战略中加大降低经济发展速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利国利民的决策的比重。
相应地,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防治大气污染的具体规划和法律制度,大气环境随之有了一定的改善。
京津冀协同治理下的沧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研究引言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也面临着严峻的大气污染挑战。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城市之一,沧州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京津冀协同治理下的沧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沧州市大气污染问题现状1.1 污染源沧州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不断增加,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
主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生活垃圾焚烧等。
1.2 污染物浓度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沧州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特别是PM2.5和PM10浓度居高不下,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1.3 污染天数沧州市的雾霾天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冬季,雾霾天气几乎成为了常态,这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沧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2.1 加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法制意识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法制意识。
加强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
2.2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燃煤污染沧州市要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污染。
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从根本上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3 加强工业排放治理,提高排放标准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放治理力度,强化排放标准和监测,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违规企业要给予严厉处罚。
2.4 优化交通管理,减少机动车污染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减少机动车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5 提高环境治理技术水平提高环境治理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环境治理技术水平和能力。
2.6 加强京津冀协同治理合作沧州市要与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加强协同治理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区域大气污染协同减排补偿机制研究作者:唐湘博陈晓红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09期摘要在环境规制逐步从污染排放控制向环境质量管理转型的背景下,现行的单一行政区属地治理和管理模式对区域性流动性的大气污染已力不从心,导致减排目标与环境质量改善不对应,因此,跨行政区域的合作治理亟需管理手段和机制的创新。
本文基于大气环境质量目标视角,构建了区域上层管理部门(如国家或区域)和下层所辖各区的双层博弈模型,明确了大气污染减排成本与减排量的函数关系,利用定量分析方法模拟计算出区域减排总成本最小化状况下的污染协同减排补偿标准及各辖区所承担的污染物减排量,提出对实际减排量低于(超过)责任减排量的辖区给予补偿费的征收(奖励)的管理机制,通过市场调节手段实现区域内大气污染协同减排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2004—2015年的统计面版数据,对区域内所辖各区二氧化硫减排量和协同减排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测算。
计算结果表明:为达到国家设定的2030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目标,长株潭区域二氧化硫协同减排的补偿费标准为1 506元/t,以该补偿标准作为区域层面二氧化硫协同减排调控手段,可在区域污染治理总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实现域内各辖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文章最后就区域污染协同减排补偿机制提出了实施思路及保障措施。
基于此研究,区域环境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项的协同减排基金,专门用于区域大气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一方面用于激励大气污染实际减排量超出本行政区域责任减排量的辖区,目的是为区域空气质量比预期目标更高、对居民健康产生的正向外部性买单;另一方面用于对历史包袱重、减排压力大、治理能力弱的辖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或扶持;同时,区域环境管理部门还应从组织机构、交易平台、法律法规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确保协同减排补偿机制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双层博弈模型;协同减排;补偿机制;合作治理中图分类号 X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7)09-0076-07DOI:10.12062/cpre.20170367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明确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国家环保部在2013年提出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时间表, 2030年力争全国所有城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这标志着我国的环境管理重心由指令控制向质量管理转型升级。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and Policy on Regional Air
Quality Management
作者: 张世秋[1] 万薇[2] 何平[3]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 [2]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办公
室,北京100022 [3]能源基金会中国,北京100004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环境管理
页码: 44-50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 区域管理 跨界污染 大气污染 合作机制
摘要:区域环境管理与合作有助于从区域的角度出发解决由于跨界污染引发的利益冲突和纠纷;同时由于有效的区域管理和合作有可能基于区域间污染治理成本的差异,制定最小成本的污染防治战略,可以因此推动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2010年以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已经开始向区域管理转化,并开始步入跨地区合作的新阶段。
但这种转型,尚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手段的支撑。
已有的区域环境管理合作实践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障碍主要源于缺乏不同主体进行有效合作的激励机制,一方面由于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地方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往往很难促成真正的整合管理与合作;另一方面体现在相应的责任-利益协调机制缺失,致使跨地区合作难以常规化和长效化。
因此,构建合理的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与合作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区域环境管理与合作中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区域环境管理与合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差异与协同治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然而,这些标准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面临着如何实现协同治理的挑战。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背景和意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由各国政府制定的限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法规和政策。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限制排放浓度和数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以减少污染物进入大气层的总量,从而降低空气质量的恶化程度,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差异由于各地的经济、地理和气候等因素不同,各地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例如欧盟在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方面的排放标准就较为严格。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相对较低。
这种区域差异导致了大气污染物跨区域传输和共享的问题。
三、区域差异导致的挑战与问题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差异给协同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首先,不同地区的标准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和不可比性。
这种差异使得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变得困难,阻碍了大气污染问题的综合治理。
其次,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实施统一的排放标准可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在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解决区域差异并实现协同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四、实现区域协同治理的建议为了实现区域协同治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统一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通过磋商和协商制定统一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实现跨区域的协同治理。
这需要各国政府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机制,共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2. 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不同地区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上存在差异,通过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技术的共享和创新,提高大气治理的效果。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一、背景介绍: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和复杂的治理体系。
为了有效应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各地区普遍采取了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机制,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协作,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协同治理的基本原则:全面协调:各相关方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进行全面协调,形成合力。
科学决策:依据科学数据和专业评估,制定环境治理方案和政策措施。
依法治理:严格依法治理,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
公开透明:保障信息公开和社会参与,增强治理的公众信任和合法性。
三、协同治理的主要参与方: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协调各方资源,推动环境治理工作。
企业单位:承担环保责任,推动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社会组织:发挥监督作用,推动公众参与,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科研院所:开展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解决方案。
四、协同治理的主要实施内容: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情况。
污染防治措施:制定和实施污染防治规划,推动污染源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
资源循环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
应急响应与处置:建立应急预案,提升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处置污染事故。
五、成功案例分析:某市区环境改善:政府与企业联合实施了空气质量提升计划,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和减少工业排放,显著改善了市区空气质量。
跨境水体治理:多个地区共同开展跨境水体污染治理,通过建立联合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有效减少了水体污染的影响。
生态保护项目:多方合作开展生态保护与恢复项目,如湿地修复和森林保护,恢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六、未来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推动环境监测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提高治理效率和成本效益。
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如何推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区域,其影响更为显著。
重点区域通常包括工业集中区、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等,这些地方由于人口密集、工业活动频繁、交通流量大等原因,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那么,如何推动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呢?首先,要加强对污染源的严格管控。
在重点区域,工业污染源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对于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必须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标准。
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一旦发现超标排放,立即责令整改并予以重罚。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例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
交通污染源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大城市,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加强对机动车的管理。
一方面,提高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加快老旧车辆的淘汰更新,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另一方面,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怠速时间,从而降低尾气排放。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如工程机械、船舶等,要求其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其次,强化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至关重要。
在重点区域,应当建立更加密集和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不仅要监测常规的污染物指标,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还要关注一些新型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为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监测和分析,还要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研发和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投入,研发更加高效、经济、适用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
例如,开发新型的废气处理技术,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研究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再者,加强区域间的协同治理是推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研究作者:邢华邢普耀姚洋涛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01期摘要: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存在较高的代理成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导致地方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激励不足、参与协同治理的意愿不强、协同治理实施难度较大。
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变地方官员激励机制以降低内部代理成本,建立区域大气污染利益协商机制以降低外部代理成本,设定区域大气污染任务清单以降低信息成本,明确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分工以降低谈判成本,加强监测和巡查以降低监督成本等。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为例,指出攻坚行动计划具有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的特征,但缺乏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需要通过制度、法律和组织机构等方面的改革对治理机制加以完善。
关键词: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纵向嵌入式治理;交易成本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9)01—0003—09一、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概况(一)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现状京津冀是我国首都所在区域,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
首都地区的战略地位使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要求更为迫切。
但是,由于京津冀各地政治地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地方政府之间横向协同治理面临的困难也更加突出。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介入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逐步建立,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逐步显现。
自2017年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以来,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然而,随着行动计划接近尾声,空气质量问题又有所显现。
2018年3月至5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53%,较行动计划期间下降12.8%①,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
当前,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采取的是地方政府与国家部委共同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
环境污染治理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环境污染一直是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环境污染治理成为各国相关部门和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环境污染治理与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的方式,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当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垃圾固体废物等方面。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造成雾霾等严重问题。
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村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严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
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积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健康。
垃圾固体废物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面对环境污染问题,各国相关部门和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进行治理。
例如,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统计,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等。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质量,但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
二、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环境污染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企业责任意识不强、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等方面。
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绝,企业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环保投诉和举报渠道不畅通,公众参与环保事务的积极性不高。
这些问题制约了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监管、强化企业责任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此外,环境污染治理还存在技术装备不足、经济财政支持不均衡、跨区域合作不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