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鱼人工繁殖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4
乌鱼的人工繁殖与饲养摘要:乌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
乌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人工养殖时间6~8个月,每尾重达0.5千克以上,亩产(1亩=667平方米)可达2500~3000千克。
1.鱼塘条件专养乌鱼的池塘面积大小一般以1~2亩为宜,以乌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
乌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人工养殖时间6~8个月,每尾重达0.5千克以上,亩产(1亩=667平方米)可达2500~3000千克。
1.鱼塘条件专养乌鱼的池塘面积大小一般以1~2亩为宜,以便管理,最大不超过3亩。
水深1~1.5米,池底最好为泥质。
水源充足,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
放养乌鱼苗前10~15天应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方法可分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常用药物为生石灰。
干法清塘消毒,一般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清塘消毒,水深1米为每亩125~150千克。
池塘中应有1/5左右的水面或利用池塘四周水面宜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以便夏季水温较高时,遮蔽阳光,既利于乌鱼避暑和躲藏,又可净化水质,有利于乌鱼生长。
2.鱼种放养一般可亩放健壮鱼种6000~8000尾。
苗种要求大小规格整齐一致,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正常,没有损伤。
3.投饵技术乌鱼为肉食性鱼类,饵料应以小杂鱼为主。
养殖初期,因乌鱼苗种规格较小,因此对规格较大的野杂鱼应经切碎后投喂以提高适口性。
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5%左右,并视摄食情况予以调整,一般料重比为1∶4左右。
投饵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每日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投喂时,将小杂鱼投放于吊在池水中的食台上,让鱼自由采食,以减少饵料浪费。
4.日常管理(1)巡池每天早晚巡池1次,细心观察鱼种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换水注意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以促进乌鱼的正常生长。
养殖黑鱼的人工催产方法人工催产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鲤、鳙、鳊的脑垂体进行注射。
珠江三角洲地区基本采用鲤、鳙、鳊脑垂体作催产剂,每0.5公斤体重的剂量是:雌鱼用鳙、鳊垂体7个(1个鲤垂体相当于2.7~3个鳙、鳊垂体),分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2个,隔12小时后注射5个。
在水温23~25℃下第二次注射后约18小时产卵。
雄鱼用鳙、鳊垂体1~2个,一般不作第二次注射。
注射时,将激素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直接溶解。
使用脑垂体,要将垂体放在研钵中研成粉末,再加生理盐水或蒸馏水,调和均匀后再使用,每尾注射1毫升。
注射用的针头,以6号针头为好,针刺深度为1厘米左右。
注射时,将针头向鱼体前呈45度角,刺入胸鳍基部无鳞处。
操作时手要稳,动作要快。
注射完后拔出针头,用手指压住注射处,防止药液顺针头流出。
乌鳢对产卵池条件要求不严,注射后的亲鱼可放入面积为1平方米、水深0.6~1米的水泥池或土池,甚至放入较大的水缸、木盆等容器里也能产卵。
每只产卵池(或容器)可放亲鱼一对(1雌1雄)。
产卵池或容器上面要加盖网,以防止亲鱼跳出,水面上再放些水草,以遮挡阳光,或将容器放在阴暗处,并保持环境安静。
这样在适宜的水温下,亲鱼便能自行产卵、受精,无须人工授精。
产过第一批卵的亲鱼,饲养1个月左右后,下一批又能成熟,还可以再次进行催产。
卵产出后,起初沉于水底,吸水后浮于水面,可用瓢或盘将其捞出,放在小水泥池或直径约l米的塑料大盆中进行孵化。
产卵前一天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孵化池。
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1~2万粒。
孵化池上搭荫棚,以避免阳光直射。
孵化期间要保持一定水位和恒定的水温,以不相差2℃为宜。
要随时拣去死卵(白色、不透明)和捞去卵膜,以防恶化水质,并及时适量地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
一般2~3天就可孵出鱼苗。
刚孵出的鱼苗形似小蝌蚪,身体灰黑色,以本身卵黄囊为营养。
4~5天后卵黄囊被吸收完毕,需及时投喂活水蚤。
水蚤的投放量依鱼苗吃食量多少为准,以少量多次为宜。
金乌贼养殖技术在浩瀚的海洋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在今天节目中向大家介绍的是曾经和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并称为我国海洋的四大经济鱼类的一种海洋动物,它就是金乌贼。
金乌贼又叫乌鱼、板乌,属乌贼的一种。
它的体呈黄褐色,身体上有棕紫色与白色细斑相间。
由于躯干背侧皮下具有色素细胞,因此它的皮肤可以改变颜色的深浅。
中型的金乌贼呈卵圆形,一般腔长20厘米,长度为宽度的1.5倍。
金乌贼的身体可分为头、足和躯干三个部分。
金乌贼的头位于身体的前端,呈球形,头的顶端是口,在口的周围生有5对腕。
金乌贼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遇到危险时能够从体内喷出墨汁,所以有些地方又形象地称它为墨鱼。
金乌贼虽然属我国的四大经济鱼类之一,但是从生物分类学的角度上看,它又不属于鱼类。
生物学家、水产专家将它归属于贝类。
看到到这里,您不禁要问,它也不象通常我们所见的贝类呀?像泥蚶、缢蛏、文蛤、贻贝、鲍鱼、螺shi等,外边都有或单或双的贝壳,这些贝类的外貌与它差别太大了,它怎么会属于贝类呢?其实它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而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为了适应快速游动,它的身体逐渐变为卵圆形,背腹略扁,贝壳退化成一个石灰质的长椭圆形的石灰质骨胳,被越来越发达的外套膜所包裹。
金乌贼在水下作快速运动时,没有鱼类尾鳍的摆动功能,它利用的是液压原理,把吸进的海水经嘴巴下的漏斗喷射出一道水柱,来推动身体的前进,它的瞬间游动速度可超过普通鱼类。
金乌贼的产卵盛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每个亲体产卵量约为1000粒~1500粒,产卵时刻一般在午后至黄昏时段,产卵床通常选择在珊瑚礁或树枝上,形成串状或堆状结构,产卵后便离开产卵床,然后再回到产卵床产卵,它可以连续多次产卵,一般日最大产卵量在150粒左右。
金乌贼体形较大,可食部分约占92%。
它的肉洁白如玉,具有鲜、嫩、脆的特点,而且营养丰富,可鲜食也可干制,它的干制品为有名的海味,俗称金乌贼干或北鲞,雌金乌贼缠卵腺的腌制品,俗称乌贼蛋,更是海味中的珍品。
黑鱼苗培育技术黑鱼是乌鳢的俗称,又叫做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食用鱼,而且有很高的养殖价值和意义,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黑鱼苗哺育技术。
一、黑鱼的繁殖习性1、产卵时光:黑鱼的产卵时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在华南地区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区为5-7月,以6月较为集中,繁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0℃25℃。
2、性成熟期:黑鱼的性成熟年龄在不同的地区也略有差异,在华南地区通常体长为20厘米以上的1冬令鱼性腺已成熟,而长江流域一带则需要2冬令和体长30厘米左右才干产卵,能在池塘、河沟及水库等水域内自然繁殖,产卵场普通分布在水草茂密的浅水区。
3、排卵数量:黑鱼的怀卵量、产卵量与亲体个体大小有关,怀卵量通常每公斤体重约为2-3万粒,0.5公斤重斑鳢产卵量普通为0.8-1万粒,个别可达1.1-1.2万粒。
二、黑鱼的人工繁殖1、繁殖设备:黑鱼的繁殖设施是通过四大家鱼繁殖用的设备,产卵池为圆形,直径8米,深1.5米鱼苗孵化设备是抛水式孵化缸,每只缸盛水500千克左右,滤水缸罩为60目,鱼巢是棕片和蚌壳。
2、亲鱼选培:亲鱼尽量挑选附近的河沟、湖泊中的自然捕捉物,规格80克/尾以上,体形正常,无病无伤,在池塘中哺育,水温15℃以上时,投喂少量的小鱼虾、螺蚬肉、豆饼等,并常常巡塘观看,适当加注新水。
3、雌雄鉴别:雌鱼个体显然小于雄鱼,雌鱼具有图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而松软,生殖孔微红外翻,雄鱼惟独一个泄殖孔,亲鱼的雄雄比例为1:1.2配组。
4、催产办法:池塘自然产卵没有注射催产药物,在4月上旬水温达18℃,发觉沙塘鳢在池边水体上层游转时,即在池边布设棕片和吊挂大的蚌壳若干,并注水使池水呈微流以刺激亲鱼发情,让其在棕片和蚌壳中自然产卵。
在产卵池中催产的亲鱼,注射促排卵素2号(LRHA)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2次注射,注射部位为胸绍基部,每年4月6日水温19℃时第一次注射LRHA,间隔12小时其次次注射LRHA 与HCG的混合药物,注射后放人产卵池中,用微流水刺激亲鱼发情,并布设棕片和大的蚌壳,让其自然产卵。
如何科学养殖和繁殖乌鳢乌鳢又名黑鱼、乌鱼,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喜生活在河、湖、池塘的水草丛生处,耐受力强,即便是缺水、缺氧,也能存活数小时,而且死后肌体不易腐烂。
我国曾盛产乌鳢,但近30年来随着天然乌鳢的大幅减少,乌鳢成了水产类中的稀有品。
乌鳢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
据测定,每100g乌鳢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
乌鳢作为药用,可去瘀生新、滋补调养;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鳢可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
因此,乌鳢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水产品之一。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人工养殖乌鳢的科研和实践,已初步取得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了推动我国乌鳢人工养殖及外贸出口业的发展,使乌鳢养殖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让广大渔民共同走养殖黑鱼致富的阳光大道,作者根据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毫不保留的、无私的将乌鳢的成鱼养殖、苗种繁育技术介绍如下,共大家参考借鉴:1成鱼养殖成鱼养殖有单养、混养,还有工厂集约化养殖,在我国广大农村的中小水塘、浅水池沼里也可养殖,但大多数养殖场宜采用混养形式。
1.1混养即在家鱼的成鱼或亲鱼池中进行少量搭养,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提高主养鱼类的生长率,减少池塘的饵料消耗量,最终达到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的目的,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同家鱼混养时,乌鳢的鱼种要有选择性,家鱼的鱼种要比乌鳢的体长大1倍以上,以免受到乌鳢的危害。
乌鳢的每亩投放量通常为30~40尾,选择体长10cm左右,比家鱼鱼种晚1个月(5~6月)下塘。
生产中一般不给乌鳢投饵。
到年底,乌鳢可长到0.4~0.5kg。
1.2单养采用家鱼的成鱼养殖池单养乌鳢,并在池塘周围添设拦网,以防乌鳢跳跃逃窜。
池水深1.5m,水面上种植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达到隐蔽、遮阳、改良水质的作用。
乌鱼人工繁殖技术一、催产乌鱼的选择一是从专池培育的亲乌鱼池中选择;二是从乌鱼养殖池中选择年龄二冬龄以上的性成熟乌鱼,但比较麻烦。
性成熟的雌性乌鱼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突出;雄性鸟鱼身体两侧呈美丽的紫红色,从背鳍开始自上而下有排列整齐的白色小圆班点,小圆班点越多表明性成熟度越好,生殖孔微红。
二、催产每年的4~7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便可开始催产,催产激素主要使用促黄体素释放素类似物(以下简称LR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下简称HCG)。
用药剂量:雌性乌鱼为每公斤用LRH-A33~6微克或HCG800~1200国际单位(单独使用);雄性乌鱼用量为雌性乌鱼的2/3。
催产前期(4~5月),两种激素混合使用比单一使用效果要好,用量多少,视乌鱼性成熟度而定,一般每公斤雌性乌鱼用LRH-A34~6微克加HCG600~800国际单位。
催产中后期,水温逐渐升高,用药量相应减少,单一或混合使用均可。
配药根据催产时间、催产乌鱼的总体重确定药量,然后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配成注射液,每尾乌鱼注射量视直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尾鱼用量1~3毫升,激素现备现用。
注射药物时,把选择好的乌鱼置于塑料盆内.左手用毛布蒙盖乌鱼头部,右手持针,针头迅速朝头部方向与鱼体成45~60度角,从胸鳍基部凹处进针,推进注射液。
进针深度0.8~1.5厘米。
催产中前期一般采取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雌性乌鱼时;用药量的1/3.间隔12~16小时后,再注射剩余的药量。
雄性乌鱼注射一次即可,且在第二次注射雌性乌鱼时进行,催产后期乌鱼成熟好,一次注射即可。
三、产卵因为乌鱼产卵前争夺配偶,而影响产卵和排精,所以采取小格网箱作’产卵池:比大池多组乌鱼混合产卵受精率要高得多。
小格网箱用聚乙烯网片制成。
规格正方形,面积1平方米、网衣高度1~1.5米,有盖,这是因为乌鱼跳跃能力强,能跃离水面1.5米以上。
将制好的小网箱设置在池塘中,箱底离水面深度0.5~1米。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养殖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来自:CCTV农广天地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20221017):曼氏无针乌贼曾经是浙江渔场四大支柱渔业之一。
营养丰富,全身是宝,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水产养殖品种。
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条件的恶化,我国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本片就将向观众朋友们介绍: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的过程、生长发育特点、设施的准备、产卵系统的建造、亲体的捕捞、日常管理、受精卵孵化期间的日常管理、运输、幼体培育、出苗放流等内容,其中重点介绍了亲体捕捞及管理、受精卵孵化期的管理、幼体培育期的管理这几部分内容。
相关知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mainindroni)俗称墨鱼、墨斗鱼、海猫等,其干品又称螟脯鲞,隶属头足纲、二鳃亚纲、十腕目、乌贼科,曾是全国渔场四大渔业产品之一。
2004年,笔者采捕到海区亲体,成功地培育出了规格为体长0.8cm曼氏无针乌贼苗种7300多只,试验塘放养苗种3788只,起捕1008只,平均个体重量为250g,养殖成活率为26.7%;2005年,又全人工培育出苗种7万余只,其中人工放流3.5万只,试验塘放养1130只,起捕536只,养殖成活率为47.4%,最大规格为体重400g,曼氏无针乌贼围塘养殖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为了使曼氏无针乌贼养殖早日产业化,本文就曼氏无针乌贼围塘养殖技术作一介绍。
一、养殖围塘的条件围塘面积为几亩至几十亩皆可,以大为佳;围塘深为2m~3m,水深为1.5m~2m;围塘最好用水泥板、尼龙薄膜或混凝土等护坡,坡度为45°~60°,同时既保持塘水清洁又可当饲料台。
若养殖塘为水深较浅的旧围塘,需进行改造,可全塘挖深,也可挖成2m~3m 深、7m~10m宽的几条深沟或环沟。
围塘进、排水方便,每潮均能纳水或泵水,进、排水口应设立相应目的拦,水源水质符合养殖标准;若高温期水温易超过33℃,需在围塘较深处插杆,顶部铺拉遮阳,以避免高温和强光,周围环境尽量保持安静。
黑鱼人工繁殖的孵化管理黑鱼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常食用的鱼,它是餐桌上一道比较常见的美味,而且它的营养价值极其的丰富,黑鱼蛋白质的含量很高,多吃黑鱼对人体的伤口消炎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生活中很多女性剖腹产后都会买黑鱼食用。
黑鱼人工繁殖的孵化管理受精率高低,水质条件好坏,能否及时清除死卵死胎和死苗,将直接影响到孵化率。
因此,在生产性孵化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各点:1、操作动作要轻:防止损伤鱼卵。
操作处理鱼卵时,用盆、瓢、碗等带水移动。
2、保持水质清新:使水体维持嫩绿色为好,使水中含有适量的浮游植物。
止水式孵化每天要换去水体的1/3~1/2,最好采取边排边进的方式,保持原来的水位。
进排水速度缓慢些,防止进水过急而冲击振动受精卵而影响胚胎发育。
微流水孵化同样进水速度要慢,每天坚持排污,水面污物一般采用捞海捞,底层污物用虹吸管吸。
鱼苗出膜后要及时清除卵膜,防止卵膜沉积腐败而引起水质恶化。
在孵化池或留在原产卵池中孵化的卵,一般每天应换水一次,排除一部分旧水,注入一部分新水,并保持原水位。
值得注意的是,孵出开始后,不宜过多换水,以避免水温变动过大,使鱼苗不适应而患病。
一般仔鱼孵出当天,孵化池换水量占总水量的60%~70%;第2天到第5天,换水量可占80%。
3、控制水霉病发生:在鱼卵孵化期间,控制水霉菌感染是极为重要的。
在最适孵化水温时,也是水霉病高发期。
一般未受精的坏卵约10多小时就呈白色,必须及时用人工剔除死卵或发霉卵。
在孵化过程中发生水霉病时,如感染数量少,可将病卵捞除;如发白的坏卵占多数,感染数量多,危害大时,已能向下转游。
4、防止水温突变:换水时换入的新水和池内的水温不宜温差过大,一般控制换水后孵化池的温差不超过2℃。
为此,刚孵出的鱼苗池不宜换水量过大;孵化设施最好加盖遮荫棚,防止太阳直晒和阵雨注入,致使池水温差剧变以及雨点打击受精卵。
5、防止缺氧:孵化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孵化用水中有机物过多,这些有机物腐败时,致使有机耗氧量大而导致缺氧。
2023-11-09CATALOGUE 目录•乌鱼人工繁殖•乌鱼苗种培育•乌鱼成鱼饲养•乌鱼饲养管理•乌鱼人工繁殖与饲养实例01乌鱼人工繁殖亲鱼选择选择健康的、性成熟的乌鱼作为亲鱼,优先选择野生或自繁的个体,以保持基因的多样性。
培育方法将选定的亲鱼放入繁殖池中,进行至少6个月的培育,期间要提供充足的饲料和良好的水质管理。
亲鱼选择与培育使用适当的催产剂,如鱼类催产素等,以诱导亲鱼产卵或配对。
催产剂选择将雌雄亲鱼按适当的比例放入繁殖池中,以便它们自然配对或人工配对。
配对方法催产与配对产卵过程在催产剂的作用下,亲鱼会开始产卵,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小时到数天。
孵化管理将产出的鱼卵收集起来,放入孵化池中,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一般经过2-4周的孵化,小鱼苗就会出膜。
产卵与孵化02乌鱼苗种培育在乌鱼苗开口时,需要为其提供适当的开口饵料,如小型浮游生物、轮虫等。
这些饵料可以促进乌鱼苗的生长发育。
开口苗种培育开口饵料开口苗种培育期间,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并采取措施如换水、调节酸碱度等,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和适宜。
水质管理乌鱼苗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因此需要控制好水温和水质,以利于乌鱼苗的生长和发育。
温度控制科学投喂选择优质的饲料,根据乌鱼苗的生长阶段和摄食量进行合理投喂,同时注意控制投喂量和频率,以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合理放养根据乌鱼苗的规格和数量,选择适宜的养殖池和放养密度,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和水质。
预防疾病定期检查乌鱼苗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同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消毒、保持水质清洁等,以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乌鱼苗种培育技术要点苗种培育管理日常管理定期观察乌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摄食量、生长速度等数据,以便及时调整养殖措施。
记录存档建立乌鱼苗培育档案,记录苗种来源、培育过程、生长数据等信息,为后续养殖和管理提供参考。
03乌鱼成鱼饲养池塘养殖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场地建设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利于管理。
黑鱼人工繁殖方法与步骤
1.亲鱼选择
每年的5月中旬是黑鱼的繁殖季节,应选择成熟、健壮的雌雄性黑鱼以1∶1的比例做为亲鱼。
雌雄分辨的方法是,雌性黑鱼腹部膨大且松软,呈黑白色,卵巢轮廓明显,中央出现凹沟,生殖孔外突,呈粉红色;雄性黑鱼体色呈紫红色,背鳍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齐的透明白色小圆斑,腹部发暗,生殖孔稍有扩大,微凹,呈三角形,淡粉红色。
催产前将雌雄鱼分别放入网箱中静养一天,不要投喂饲料,这样更有利于产卵。
2.亲鱼催产
雌鱼分两次注射,第一针为全剂量的1/3,相隔18~26小时,剩余剂量一次注入,雄鱼剂量为雌鱼一半,在雌鱼第二针时注入。
鱼体大多采用胸腔注射,与鱼体呈45°注射,进针的深度约为1厘米,常用的激素种类有鲤、鲫脑垂体,剂量为雌鱼4~8个/千克,雄性减半;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鱼为16000~24000国际单位/千克,雄鱼减半。
3.鱼卵孵化
(1)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孵化:注射催产剂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池中,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孵化。
鱼苗孵出后,利用黑鱼的护仔习性让其自由照管。
此方法省工、省时,缺点是鱼苗成活率低,生长发育不一致。
1。
2019.11金乌贼俗名墨鱼、乌鱼、乌子等,暖温带浅海性底栖种类,是世界乌贼科中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海域中经济价值最大的头足类。
金乌贼具有随季节变化进行生殖洄游的特性且其生殖洄游具有局部性、地区性,在金乌贼生殖洄游期间利用拖网捕捞怀卵亲体的捕捞强度的加大及金乌贼繁殖区海域环境的不断恶化,使金乌贼资源严重不足,因此,除了加大力度改善海域环境、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外,开展人工增养殖放流,促进自然资源修复必不可少。
笔者根据多年金乌贼室内人工育苗生产技术经验积累,浅谈金乌贼人工繁殖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一、准备工作选用池底有坡度,池中央是排水口的圆形水泥池或圆形玻璃钢池,面积20~30米2,池水深度0.8~1.0米,池底、池壁要求平滑(可使用水产养殖专用漆均匀涂抹池底、池壁)。
用漂白粉溶液彻底消毒育苗池、金乌贼附着基(附着基可以用外径6~8毫米的白色PVC 硬细管,做成立体三角形,外部覆以聚乙烯网衣)及全部育苗生产用具并冲洗干净,把冲洗干净的附着基及育苗工具放到暂时用不到的空池里。
金乌贼亲体入池的前几天再用高锰酸钾消毒一遍育苗池,金乌贼的呼吸系统对高锰酸钾特别敏感,特别容易因为池中残留的高锰酸钾溶液而死亡,所以须彻底冲刷干净育苗池后再把池中加满水浸泡半天,然后再把池水全部放掉,重新加满新水。
保持室内通风,光线不宜过强。
育苗车间顶棚拉上黑色遮阳网遮光,车间内拉上白色厚窗帘,使车间内光照强度在晴天中午保持在500勒克斯左右即可。
车间内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
使用二级砂滤海水,加水口处使用1000目过滤袋,以清除过多的悬浮物及一些敌害生物,整个亲体培育期间及育苗生产期间必须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
二、金乌贼亲体来源、选择及暂养4月底5月初开始选种培育,日照市岚山头是金乌贼最集中的产卵场,利用春季捕捞旺汛期金乌贼生殖集群时,用拖网捕获野生金乌贼亲体。
优质生殖亲体是产卵量及孵化率的保证,选择胴长17厘米以上、个体重≥500克、性腺成熟度高、肢体完整无损伤、游动活力强、色泽正常的健康生殖亲体。
繁殖乌鱼过程,这些知识点必须懂,新人不妨看一看乌鱼肉质嫩细,口感细腻,更是人们餐桌上喜爱的菜肴之一。
乌鱼对外界环境要求不严格,生活适应能力较强,即使在浴氧不足的水域中仍能生存,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乌鱼的两种繁殖方式。
(一)自然繁殖在天然环境中,当繁殖季节来临,成熟的乌鱼习惯于在江河边水草丛生的浅水处,筑巢自然产卵、受精、解化。
在此时,将天然水域中捕获的性成熟乌鱼,集中在类似于天然繁殖环境条件的场所,让其自然繁殖。
供繁殖用的池塘面积以0.1~0.3亩为宜。
池深分为深、浅两部分:近池边和中心部分可为深处,其余均系浅处。
深处水深1m,浅处为0.3m。
池内应种植水草、水浮莲等,以便乌鱼筑巢之用,也可在池内浅水处放置几个人工鱼巢供用。
池堤须用竹、砖等材料或用塑料网片围成30~40cm的防逃设施,以防乌鱼跳起逃逸。
由于乌鱼在繁殖期间易出现雄负争雌现象,因此雌、雄配比以1:1为好,密度以每平方米放一组为宜。
在池内投放适量的饲料鱼。
乌鱼习惯于在环境安静、水草茂盛的浅水处产卵。
因此繁殖池忌设置于环境嘈杂场所,以免亲鱼繁殖时受惊。
如亲鱼产卵受精时环境受干扰,亲鱼会立即停止牛殖。
乌鱼在自然条件下,亲鱼的成熟度一般仅为40%~50%,且鱼苗成活率偏低,规格亦易造成不一。
因此,凡须大规模生产苗种时,通常采取将亲鱼放在专池中培育,用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规格基本一致、质优量多的乌苗,以供养殖生产之需。
(二)人工繁殖1.亲鱼的选择和培育当冬季降临,收集野生的或人工饲养的乌鱼,从中挑选个体健壮、无伤无病、已达性成熟年龄、体重达0.5kg以上的个体作为亲鱼。
雌鱼以选择个体较大的为好,因为个体愈大,怀卵量愈多。
亲鱼培育池面积以0.3~0.5亩为宜,水深0.7~1m,池内种有水草、水浮莲等水生植物。
每亩面积可放养l00尾体重为0.5~0.7kg的亲鱼。
培育期间投喂小杂鱼、小虾等饵料,也可投喂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并保持池水良好的水质,适时注入新水。
黑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一)亲鱼选择亲鱼的质量是人工繁殖的关键因素。
黑鱼选择的年龄在2龄以上,体重为500克-1500克的个体较适合。
应当选择已达到性成熟的,身体无病无伤,个体大而生长性能好的亲鱼。
(二)雌雄亲鱼鉴别黑鱼雌雄个体无明显的第二性征差异,在外形上有时难于鉴别。
在生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松软,生殖孔微红稍突出,腹部为灰白色;雄鱼腹部较小,不如雌鱼松软,生殖孔略凹。
(三)人工催产亲鱼按1:1比例配对,将亲鱼直接放到产卵池中等待自然产卵,也可以进行人工催产。
产卵池面积以0.1-3亩为适宜,最好池底深浅两部分深1米,浅0.3米,池内栽草或投草,透明度较大瘦水为好。
也可在亲鱼培育池中产卵。
人工催产要选择性腺到Ⅳ期末发育程度,水温在25-28℃,大体时间在5月下旬-6月中旬。
人工催产药物,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鲤鱼脑垂体效果较好。
脑垂体4-6个/公斤,绒毛膜性腺激素1600-2400国际单位,♂减半。
成熟差的可注射两次,时间间隔24小时。
注射部位为体腔注射。
在23-30℃经18-25个小时,亲鱼可自动产卵受精。
(四)人工孵化亲鱼在产卵池产卵受精后,即可用鱼盘小捞网将其捞出,集中放入孵化池或其它容器中孵化。
一般面盆放500粒,塑料大盆5000-8000粒,小网箱1-2万粒/平方米。
一般2-3天后即可孵化出鱼苗,形似小蝌蚪,身体灰白色,以本身卵黄为营养。
4-5天后卵黄吸收完毕,要立即投喂活水蚤。
水蚤的投放量依鱼苗吃食量为准,以少量多次为宜。
喂养5-6天鱼体变黄,全长1.5厘米左右。
即可移到小池塘中培育。
孵化应注意的问题:1、随时拣出死卵,控制水霉感染。
10小时后发现呈白色卵即未受精卵,拣出。
2、孵化器放卵前用0.1ppm孔雀石绿池水消毒。
待24小时后使用。
3、保持水质清洁,注意换水。
每天一次,防止缺氧。
4、刚孵出后不宜过多换水,以防止温度变化过大。
卵出的当天,换水量占总水量的60-70%,第二到第五天换水量占80%,水温变化温度不宜超过2℃。
乌鱼及其养殖技术乌鱼及其养殖技术2006-10-06浏览次数: 15568一、经济价值乌鱼又名黑鱼、生鱼、斑鱼、才鱼、七星鱼,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
其肉厚刺少,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9.8%,脂肪含量1.4%。
据古医书记载:乌鱼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的功效和生肌补血的作用,外科手术病人食之可加速伤口愈合。
乌鱼是人们所喜食的佳肴,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畅销产品,被港澳誉为鱼中珍品。
其价格比普通鱼高4~6倍,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宾馆、酒家,每公斤高达150~190元,而且是有价无货。
二、放养环境无论是浅水河湾、沟渠,还是池塘,都能进行养殖。
专养乌鱼的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但一般以1~2亩为宜,以便于管理,但最大不超过3亩为好。
水深1~1.5米,池底部最好为泥质,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
养殖前池塘应进行彻底消毒,一般是在放养乌鱼种前10~15天进行清塘消毒。
同时在池塘中还应需有1/5左右的水面或在池塘四周水面植养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
以便在夏季水温较高时供遮挡阳光,便于乌鱼避署和躲藏,同时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乌鱼的生长。
三、苗种来源在湖泊、河沟、水塘较多的地区,天然苗种都比较丰富。
在乌鱼繁殖季节,可在夜晚用密眼抄网捞取天然苗种,也可将成熟的雌雄鱼收集起来,进行暂养;还可进行人工繁殖。
供人工繁殖的亲鱼,要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鲤、鳙、鲢鱼脑垂体催产。
在繁殖季节,将水草、棕榈等扎成小束固定在池边,作为鱼巢。
亲鱼产卵后,用鱼碟将卵舀出,放入脸盆或网箱中静水孵化。
一个脸盆可放卵5000粒左右,每平方米网箱可放1~2万粒。
孵化中不需换水,但应及时拣除变白的死卵。
一般2~3天即可孵化。
孵出后在孵化容器内继续蓄养8~10天,即可放入鱼种池进行培育。
四、鱼苗培育刚孵化的仔鱼,腹部有膨大的卵黄囊,在3~4天内,不必投饵。
至4~5天,卵黄囊消失,仔鱼开始取食,这时可投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和水蚤等。
当仔鱼在盆中或小水泥池内驯养至能够成群游泳和饱食浮游生物时,即可移入鱼苗培育池养育。
饲养黑鱼技术乌鱼,又名黑鱼、生鱼、鳢鱼、才鱼等,属鲈形目,鳢科。
在我国,鳢科鱼类有两属。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乌鱼的饲养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乌鱼的饲养技术分布于热带的非洲及亚洲等的淡水流域。
我国除西部地区陕西合阳洽川的黄河湾湿地较多外,其他西北地区就极少分布,银川黄河流域近几年黑鱼泛滥,各地有信佛者介用黑鱼放生,因而在陕西的部分水库中有放生点黑鱼,西安的沣河流域黑鱼也很多见,各地的淡水江河、湖泊、沟塘、池沼中均产。
乌鱼的形态特征形体长而圆,头尾相等,鳞细色黑,有斑点花纹,很像腹蛇,有舌、齿及肚,背腹有刺连续至尾部,尾部没有分叉,生长在北方。
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
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
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
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
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
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
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
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 行黑色斑纹。
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
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鳞片,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
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鳞片,行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部。
背鳍颇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距吻端较近。
腹鳍短小,起点于背鳍第4—5根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
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
臀鳍短于背鳍,起点于痛鳍第15—16根鳍条下方。
尾鳍圆形。
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
鳔单室,细长,前端圆形,末端较尖,延至臀鳍基底上方。
胃呈囊状,幽门垂2个,粗长,约为肠1/3。
肠短双曲,长于体长二分之一。
黑龙江亚种主要特征为:背部颜色为深绿黑色,体侧有不规则黑绿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部同色,胸鳍和臀鳍色浅。
程辉辉江珊珊王竹青陈琦岑敏梁磊卢良良乌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要点乌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要点程辉辉*(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重庆荣昌402460)1摘要:近年来西南地区乌鱼养殖正在兴起,乌鱼需求量逐步加大。
而在乌鱼人工繁育过程中,鱼卵受精率不高,鱼苗成活率偏低,苗种供应受限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乌鱼在西南地区的养殖推广。
本文对在重庆市永川利民乌鱼养殖基地所做的乌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养殖户进行乌鱼繁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指导生产实践。
关键词:乌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乌鱼(Ophiocephalus argus)又称生鱼、乌鳢或斑鳢。
因其生性凶猛,对淡水养鱼业有一定危害,一度被称为“害鱼”。
但又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生肌补血、滋补身体,在国内一向被视为补身佳品,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鱼类。
近年来西南地区乌鱼养殖正在兴起,乌鱼需求量逐步加大,而苗种却严重依赖广东地区供应。
因此,解决好西南本地区乌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技术难题是推广人工养殖的基础。
现对今年5月在重庆市永川利民乌鱼养殖基地所做的乌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总结如下。
一、乌鱼人工繁育流程雌鱼亲鱼选用港种生鱼,购自广东省佛山市顺景繁育基地,均重一斤左右;雄鱼选用湖南生鱼,购自湖南省岳阳市双五村黑鱼养殖场,均重两斤左右。
雌鱼暂养在亲鱼培育池,饲喂福建大昌生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6号生鱼配合饲料;雄鱼暂养在网箱中,投喂新鲜冰冻鱼糜。
一般来说,成熟的雄鱼腹部较小,腹鳍黑色,体斑颜色较深、身体两侧呈美丽的紫红色,生殖孔凹微三角形;雌鱼腹部灰白色、膨大而松软,腹鳍条灰白色,腹部无黑斑、体色偏淡,生殖孔突出、稍红而圆。
催产选择在晚上8点左右进行,选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每公斤雌鱼800~1200国际单位(IU),雄鱼注射量为雌鱼的1/2。
根据亲鱼的性成熟程度略有变化,成熟度稍差一点的,剂量大一点。
注射采用医用生理盐水,每千克亲鱼注射量为1基金项目:西南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资金资助。
乌鱼人工繁殖技术
一、催产乌鱼的选择
一是从专池培育的亲乌鱼池中选择;二是从乌鱼养殖池中选择年龄二冬龄以上的性成熟乌鱼,但比较麻烦。
性成熟的雌性乌鱼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突出;雄性鸟鱼身体两侧呈美丽的紫红色,从背鳍开始自上而下有排列整齐的白色小圆班点,小圆班点越多表明性成熟度越好,生殖孔微红。
二、催产
每年的4~7月份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便可开始催产,催产激素主要使用促黄体素释放素类似物(以下简称LR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下简称HCG)。
用药剂量:雌性乌鱼为每公斤用LRH-A33~6微克或HCG800~1200国际单位(单独使用);雄性乌鱼用量为雌性乌鱼的2/3。
催产前期(4~5月),两种激素混合使用比单一使用效果要好,用量多少,视乌鱼性成熟度而定,一般每公斤雌性乌鱼用LRH-A34~6微克加HCG600~800国际单位。
催产中后期,水温逐渐升高,用药
量相应减少,单一或混合使用均可。
配药根据催产时间、催产乌鱼的总体重确定药量,然后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配成注射液,每尾乌鱼注射量视直体大小而定,一般每尾鱼用量1~3毫升,激素现备现用。
注射药物时,把选择好的乌鱼置于塑料盆内.左手用毛布蒙盖乌鱼头部,右手持针,针头迅速朝头部方向与鱼体成45~60度角,从胸鳍基部凹处进针,推进注射液。
进针深度0.8~1.5厘米。
催产中前期一般采取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雌性乌鱼时;用药量的1/3.间隔12~16小时后,再注射剩余的药量。
雄性乌鱼注射一次即可,且在第二次注射雌性乌鱼时进行,催产后期乌鱼成熟好,一次注射即可。
三、产卵
因为乌鱼产卵前争夺配偶,而影响产卵和排精,所以采取小格网箱作’产卵池:比大池多组乌鱼混合产卵受精率要高得多。
小格网箱用聚乙烯网片制成。
规格正方形,面积1平方米、网衣高度1~1.5米,有盖,这是因为乌鱼跳跃能力强,能跃离水面1.5米以上。
将制好的小网箱设置在池塘中,箱底离水面深度0.5~1米。
把第二次注射后的乌鱼放入网箱,每只网箱放雌、雄性乌鱼各一尾,然后放一定数量的水草,以备乌鱼造巢产卵。
产卵时间与水温高低有关,水温20~22℃,约需30个小时左右,便开始发情产卵排精;水温如能保持在23~25℃,约需17~20小时左右。
卵集中产并漂浮在鱼巢之中,产卵要持续12~15小时才能产完。
产卵期间应保持安静,一旦受到外界惊扰,会立即停止产卵排精。
乌鱼产卵时间在下半夜最安静的时候。
四、孵化
乌鱼产卵后,生产规模小的可不捕出乌鱼,让受精卵在网箱内孵化,或捕出乌鱼把卵捞出置于塑料盆内放在室内静水孵化,每升水放受精卵500~1000粒不等;规模生产的可把受精卵置于孵化桶(缸)或孵化环道微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水放受精卵60万―100万粒不等。
受精后的卵呈金黄色,随着胚胎发育,逐渐转为深灰色,未受精的卵逐步变黄,最后呈白色。
孵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水温的高低,水温22℃时约需60小时孵出直苗,25~26tC时约需36小时,30℃时约需30小时。
鱼苗出膜后,依赖吸收自身卵黄囊生长发育,随着卵黄囊逐渐吸收消失,鱼苗开始平游并开口摄食,这个发育过程与水温有关,约需3~5天,待鱼苗平游和摄食,便可放入
鱼苗池专池培育。
孵化期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管理工作:1,静水孵化。
室内塑料盆等静水孵化,早晚换水1次,换水量最少达到1/2,捷水时小心操作,以免卵受到损害。
2.水温尽量保持稳定。
挟水的水温差变化不超过±2℃,否则会影响孵化率。
3.环道或桶(缸)孵化。
勤洗刷滤水沙窗,以免网目堵塞,溢卵逃苗。
网箱孵化,隔1~2天洗刷网箱1次,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
4.随时清除未受精或霉变的卵粒。
(江西省余干县水产科学研究所李小淑邮编:3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