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罐基础知识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536.50 KB
- 文档页数:15
2023年污水沉降罐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污水沉降罐操作,确保工作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罐内环境检查第二条在沉降罐操作前,必须先进行环境检查,确保罐内无可燃、易爆物质存在。
如发现有可燃、易爆物质,必须立即通报上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章罐内清理第三条沉降罐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理,确保罐内无杂物以及沉积物。
清理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四章罐液处理第四条沉降罐液位不得超过设计要求,超过液位必须及时排放或转移,防止液位过高导致罐内压力升高。
第五章沉降罐搅拌第五条在进行污水沉降处理时,必须进行搅拌操作,以保证污水均匀分布。
搅拌前必须检查搅拌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如有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第六章沉降罐排放第六条污水沉降罐排放操作必须在排放出口设置滤网,并定期清理,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排水管道。
第七章设备维护第七条沉降罐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
维护保养过程中必须切断电源,并采取相关安全措施。
第八章废物处理第八条沉降罐操作结束后,必须将生产废物妥善处理。
涉及有害废物的处理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并进行正确分类和标识。
第九章安全防护第九条沉降罐操作人员必须使用防护用品,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并上报相关人员。
第十章紧急情况处理第十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同时必须向上级汇报,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一章处罚制度第十一条对违反本操作规程的操作人员,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第十二条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以后修订或增删的内容,由相关部门制定并发布。
以上就是2023年污水沉降罐操作规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沉降脱水罐工作原理及异常情况分析摘要:对沉降脱水罐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并对常见异常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脱水效果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沉降脱水罐;U型管;含水;分析一、概述:立式溢流沉降脱水罐是以常压拱顶钢制储罐为主体,辅助进液分配、集油、集水及油水界面控制等构件,采用静水压强原理进行油水界面控制,依靠重力沉降原理实现油水分离的一种原油脱水设备。
立式溢流沉降罐的直径根据处理量及水滴沉降速度来确定,油层厚度主要随流量和沉降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
原油含水量较大时,水洗脱水效果明显,操作时应在罐内保持较高的水层;含水量较小时,沉降脱水效果较为明显,则应适当增加油层厚度。
在破乳、温度等生产条件均良好的条件下,油水界面的高度对脱出油及脱出水指标有很关键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沉降罐脱水罐工作原理和部分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脱水效果的建议与措施。
二、沉降脱水罐工作原理沉降脱水罐示意图图示为沉降脱水罐的简易工作原理示意图,油水混合物从进油管线进入沉降罐内部,主要是依靠油水密度差进行油水分离。
油水混合物,经入口管进入中心汇管,通过中心管带有喷嘴的布液管均匀进入水层,经过“水洗”作用后,水滴聚集沉降,由罐底部集水管上升进入调节水箱内,经出水线去污水处理,水洗后的原油上浮翻入到罐壁环型收油槽内,经出油管去缓冲罐。
由于水与原油不互溶且存在密度差,因此油水混合物在沉降罐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降后,油与水将存在于容器内的上下两个液相,油和水的最终分离是利用U型管原理。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笔者在这里引入压强的概念。
压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着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杂乱无章地撞击容器的表面而产生的。
这些撞击所产生的冲量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一个持续的力,除以表面积就是气体的压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密度为ρ的液体在深度为h处产生的压强:p=ρghh为液柱高度,g为重力常数,其值约为10N/Kg(读为:牛顿每千克)。
沉降车间培训教材之一氧化铝生产基础知识氧化铝厂沉降车间编二00六年十一月第一章氧化铝生产方法简介氧化铝生产方法大致可分为四类,即碱法、酸法、酸碱联合法和热法。
但目前用于工业生产的几乎全属于碱法。
碱法生产氧化铝的基本过程如下:焙烧3图1:碱法生产氧化铝基本过程碱法生产氧化铝又分为拜耳法、烧结法和联合法等多种流程。
拜耳法是直接用含有大量游离NaOH的循环母液处理铝矿石,以溶出其中的氧化铝而获得铝酸钠溶液,并用加晶种搅拌分解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氧化铝以Al(OH)3状态结晶析出。
种分母液经蒸发后返回用于浸出另一批铝矿石。
矿石中的主要杂质SiO2是以水合铝硅酸钠(Na2O•Al2O3•1.7SiO2•nH2O)的形式进入赤泥,造成Al2O3和Na2O的损失。
因此,拜耳法适合处理高品位铝矿,铝硅比A/S大于9。
烧结法是将铝矿石配入石灰石(或石灰)、苏打(含有Na2CO3的碳分母液),在高温下烧结得到含固体铝酸钠的物料,用稀碱溶液溶出熟料便得到铝酸钠溶液。
经脱硅后的纯净铝酸钠溶液用碳酸化分解法使溶液中的氧化铝呈Al(OH)3析出。
碳分母液经蒸发后返回用于配制生料浆。
矿石中的主要杂质SiO2是以原硅酸钙(2CaO•SiO2)的形式进入赤泥,不会造成Al2O3和Na2O的损失。
因此,烧结法适合处理高硅铝矿,铝硅比A/S可以为3-5。
拜耳-烧结联合法兼有拜耳法和烧结法流程,兼收了两个流程的优点,获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它适合处理A/S为6-8的中等品位铝矿。
由于流程较复杂,只有生产规模较大时,采用联合法才是可行和有利的。
酸法是用硝酸、硫酸、盐酸等无机酸处理含铝原料而得到相应的铝盐的酸性水溶液。
然后使这些铝盐成水合物晶体(蒸发结晶)或碱式铝盐(水解结晶)从溶液中析出,亦可用碱中和这些铝盐的水溶液,成氢氧化铝析出,煅烧后得无水氧化铝。
酸法适合处理高硅低铁铝矿,如粘土、高岭土等。
但它的缺点是耐酸设备昂贵,酸的回收困难,从溶液中除铁也困难。
储罐基础沉降测量装置1、仪器测量原理选定16个观测点,在其中两个观测点上紧贴罐体外壁竖直放置两根PVC硬管并加以固定;在罐体底部放置一圈PVC软管,使用16个接头将硬管和软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通器。
根据连通器原理,每根竖管里的液面必定在同一水平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储罐基础沉降会使罐体底部发生倾斜和翘曲,每个观测点的高度将改变,则各个观测点中的液体即将开始流动,由液柱高的一端向液柱低的一端流动,直到各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时,即停止流动而静止。
经由装置测量沉降后的各测点液位为Hi、说、H B…Hw,选择液位最小值,假设H I最小。
故各点相对基础沉降量为X2=f-HiX3=f-H i …X i6=H6-H i (1-1) 液位变化状态直观反应了基础沉降状态,液位上升了说明该点基础沉降了。
若16个测点X值均等于0,说明罐体均匀沉降,各点沉降量相等;若X值不等于0且各不相等,说明各点基础沉降均不同;若X值存在为0的点或者X 值存在相等的点,说明基础沉降存在相同的点。
根据压强公式P=p gH液柱的静压与液位成正比,各测点液柱高度改变导致压强发生变化,该装置通过特制传感器感知压强变化从而得出液位变化,最终集成实时液位曲线图,通过观察各测点液位变化即可反向推出各点储罐基础沉降量。
防冻液液面图1-1仪器示意简图2、材料及仪器安装该装置涉及使用长1.6m、直径10cm的透明PVC硬管,长320米、直径10cm的PVC软管,管道接头16个,其中三向接头2个、两项接头14个,压差液位传感器16个,16路智能巡检仪一个。
PVC硬管接头PVC 软管烨立工控WMY2012-B直引线液位计烨立工控YL-MD80 16路智能巡检仪图2-1材料及实验器材2.1液位计种类及选择目前常用的液位计有磁性浮子液位计、无线电波液位计、超声波液位计、电容式液位计、静压(差压)式液位计、磁致伸缩式液位计等,选择合适的液位计对于实现方便、准确的测量至关重要。
沉降罐的内部结构,如配液管、集油槽(管)、集水槽(管)的形式及相对位置直接影响沉降罐的脱水效果。
图1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沉降罐,配液管为均布等孔径的辐射筛管,集油槽、集水槽均设计在中心柱上(见图1)。
图2中配液管为特殊设计的辐射筛管,集油槽设在罐的边缘,集水管也采用特殊设计的辐射筛管。
图 11—集油槽2—配液管3—进液管4—出油管5—出水管图 21—水位调节器2—出水管3—出油管4—配液管5—进液管6—集水管7—集油槽1.集油槽位置与脱水效果比较图1和图2,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定油滴从配液管出来到收油槽的运动轨迹为直线,则图1的死油区为2/3沉降容积,图2的死油区为1/3沉降容积(实际的死油区会小些),由此可见图2的集油方式优于图1。
图1的集油槽,是上液面为中心低,边缘高的倒圆锥面。
经实测,沉降罐量油孔处的液面比集油槽的高度高出了0.350.4m。
由此可以推想,图2的上液面应是一个中心高边缘低的正圆锥面。
因此图1中配液管管内外的压差变化大,靠近罐中心压差大、出液多,靠近罐边缘压差小,出液少。
图2中配液管内外的压差相对一致。
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沉降罐上液面实际上是一个锥面。
因此,在设计安装泡沫产生器的位置以及设计水位调节器的连通位置时没有留出足够的安全高度,使罐的操作弹性和安全性能变差。
2.集水槽位置与除油效果同理,集水槽设在中心柱上或单根管线集水,会产生较大的死水区,而采用辐射状筛管会大大减少死水区,使出水管的水中含油降低。
3.筛孔型式与表面负荷率目前我国设计的沉降罐的配液管,大多采用均布等径的圆孔,也有采用三级不同直径的孔。
配液管呈辐射状分布,罐中心沉降面积小,负荷重,罐边缘沉降面积大,负荷轻。
由于表面负荷率的严重不均匀,致使沉降罐的脱水、除油效果变差。
本人研究的配液管的设计方法,可以使每个孔与之对应的沉降面积成正比,使沉降罐各处表面负荷率基本一致,使罐的沉降空间得以充分利用,这样会大大提高沉降罐的脱水和除油效果。
压力高效混凝除油沉降罐操作规程1. 前言本文档旨在明确压力高效混凝除油沉降罐的操作规程,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除非有经过授权的例外情况,所有员工在操作设备前都必须熟悉并遵守本规程。
2. 设备介绍压力高效混凝除油沉降罐是用于将水中的油和悬浮物分离出来的装置。
它由沉降罐和净化罐组成。
在沉降罐中,水流通过高效混凝剂和药剂,使污染物质聚集成沉淀物,然后沉淀物沉入底部。
然后水从沉降罐口进入净化罐,在净化罐中进行过滤和清洁,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操作设备时,注意以下几点:•操作设备前确保设备完全停止运行;•操作时,遵守正确操作顺序;•注意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和警告灯;•保证水压、电源和热源正常。
3. 操作流程3.1 准备工作操作设备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和警告灯是否正常;•检查设备周围是否有杂物或其他障碍物;•确保设备稳定,并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开始工作前,需要进行灭火器的检查和提示装置的校验。
3.2 操作流程1.打开排污阀门,将沉降罐中的污水排出;2.将混凝剂和药剂按照配比比例加入混凝池,并使用搅拌器混合;3.将混合后的药剂加入沉降罐中;4.打开泵阀门,使混合后的药剂被注入到水中;5.关闭泵阀门,沉降罐中的污水开始进行沉降;6.沉降过程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水中的含量。
通常情况下,此过程需要3~5分钟;7.打开排放管,将沉淀物排出;8.将水送入净化罐中,并进行过滤和清洁;9.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如有异常,需要及时进行排除;10.操作结束后,关闭排污阀门和排放管,关闭设备电源。
4. 安全措施在操作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操作时必须戴上劳动保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2.操作人员禁止在机器上或设备周围吸烟;3.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4.留意操作中设备的工作状态,避免产生不安全的情况。
5. 总结压力高效混凝除油沉降罐是一种很重要的设备,对于水质净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情境三化工操作岗位风险控制及预防措施技能1:沉降罐操作的风险控制及预防措施【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掌握罐区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分类。
2.掌握罐区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的识别方法。
3.会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4.掌握罐区生产过程中应急预案的使用方法。
5.能够掌握基本的现场急救方法。
知识目标:1.掌握罐区生产过程工艺。
2.了解罐区沉降罐及计量涉及到的风险因素。
3.了解、掌握罐区生产化工知识。
4.了解化工物质的风险管理措施。
素质目标:1.锻炼学生沉着冷静面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3.使学生在潜隐默化中牢固树立安全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罐区岗位风险识别难点:罐区岗位风险的预防措施【教学方法】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查找资料、独立工作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谈话培养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建议:项目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教、学、做一体法。
【教时、教具和课前准备】教时:8学时教具:多媒体课件、项目引导文、项目实训单课前准备: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任务的提出:下发学习任务单二、任务分析:通过对化工生产特点的了解,确定相关知识点,使学生明确化工清洁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化工清洁生产的目的和意义。
三、任务计划决策1、学生6人一组,讨论并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
2、教师考察学生做的方案,学生听取老师的建议,对方案做出修改,此阶段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3、每组汇报各自的实施方案,教师组织大家听取各组的实施方案。
4、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确定成果提交方式。
四、任务实施检查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工作任务单的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学习;2、学会化工清洁生产的基本知识;3、检查学生的工作状况;4、工作任务是否被完整完成;5、新技术、新知识掌握情况。
五、任务评价及讨论1、学生是否完成工作任务?2、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情况?3、工作过程中是否犯有错误?4、学习迁移是否实现?5、工作报告是否完整?学习任务3罐区岗位风险控制及预防措施技能点1:沉降罐操作的风险控制及预防措施作为罐区重要的设备之一,沉降罐在化工罐区的生产中显得非常重要,沉降罐的操作运行包括沉降罐的投运操作、沉降罐的运行操作及沉降罐的停运清洗操作。
沉降罐原油沉降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冯艳梅吴欣赵雅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11期摘要:集输站库主要设施有沉降罐、净化罐、除油罐。
是最基本的原油处理,污水处理设施。
而沉降罐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广泛性、普遍性的一个原油初步处理的功能设施,了解其知识便于正确操作,维护,指导生产实践工作,确保生产平稳运行。
沉降罐是长庆油田原油脱水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设备之一,操作简单,处理能力强,适合各类物性的油品。
本文分析沉降罐产生非正常工况原因,经实践检验的调节措施和方法,为沉降罐日常运行提供经验依据。
关键词:沉降罐;非正常工况;调节1 沉降罐的结构和原理1.1 沉降罐的结构(如图1)及其典型工艺流程1.2 沉降罐的运行原理及操作要求含水原油由进口管線,经配液管中心汇管和辐射状配液管流入沉降罐底部的水层内,乳化油滴由于惯性作用,往下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在浮力的作用下,当速度降为零时,调转方向朝上运动,直到油水界面,即水洗过程中大部分游离态水脱出并入水层。
当乳化油滴到达油水界面后,因后续原油进入,乳化油滴继续缓慢向集油槽方向移动,在破乳剂等表面活性剂和油水密度差异共同作用下,乳化油滴的表面膜破裂,水从乳化油滴里逐渐分离出来,并向下运动到达水层,分离出的油滴向上运行并入油层,称为重力沉降过程,原油上升至沉降罐集油槽时,其含水率逐渐减小。
经沉降分离后原油进入集油槽后,经原油溢流管流出沉降罐;分离后采出水经上部水箱,由脱水立管排出。
沉降罐正常运行时,原油溢流线所有阀门应全部打开;沉降罐脱水闸只在清罐或特殊情况下使用,一般不准用来控制调节油水界面。
若出现油水指标较大波动和变化,应加密取样监测,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查明原因并尽快采取措施,恢复正常运行。
在用沉降罐只允许各来油站点正常来油进入。
其他交油,外输前需反抽的净化罐底部油等,均进其他沉降罐,保证在用罐沉降脱水平稳性。
2 影响沉降罐运行主要因素:原油物性、沉降时间、加药量(加药浓度)①原油物性是原油脱水的客观因素,是影响原油脱水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原油乳化液的破乳最根本是由乳化液表面张力大小决定,而不同物性原油的表面张力不同,张力越小越容易脱水,反之越难脱水;②沉降时间是指原油乳化液进入沉降罐到脱水后从集油槽溢出所经历时间,同一物性乳化液,沉降时间越长,沉降罐脱出原油的含水率越小,其理论计算公式为:沉降时间=沉降罐有效容积÷进液量;③采用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的原油,加入破乳剂可有效降低原油乳化液表面张力,加速乳化原油脱水的过程。
立式沉降罐在化工过程的作用及计算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立式沉降罐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立式沉降罐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具有分离有机无极杂质的作用。
并介绍了立式沉降罐的设计计算TQ A 1009-914X(2014)31-0044-01一、前言立式沉降罐主要用于液液分离,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化工设备。
具有结构简单、容量大、沉降时间长、操作管理方便的特点1。
比如原油脱水2、洗涤沉降罐(酸洗、碱洗、水洗)、化工过程中有机无机相的分离等。
例如某物质既溶于有机相又溶于无机相,为了去除该物质中的一些无机杂质,先用有机相萃取,再经立式沉降罐去除其中残余的水及其他极性物质,再去往下一工序。
如果取消立式沉降罐,则极性物质带往下一工序,不仅增加下一工序负担,且导致产品不合格。
故在很多化工生产中,立式沉降罐不仅可以起到缓冲、稳定物流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去除有机或无机杂质的重要作用。
二、立式沉降罐的原理油水分离是依靠两者密度差及重力沉降原理实现的。
若分散相密度大于连续相密度,则液滴往下沉,例如有机相脱水;若分散相密度小于连续相则液滴往上浮,例如水中除去有机杂质。
两相密度差越大,连续相粘度越小,则分离越容易。
2.1 分散相液滴沉降速度液滴直径随混合强度、沉降条件下液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或化学特性等因素而变化。
对于经过孔板或喷射混合器混合后的大多数常见沉降分离过程,可采用下列指导性数据(如有可能,设计时采用实验室或工厂的实际数据):液滴雷诺数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Red:液滴雷诺数;d:液滴直径,米;wd:液滴沉降速度,米/秒(根据不同雷诺数由下面沉降定律公式求得);Sd:液滴比重;液滴沉降速度:根据液滴雷诺数范围分别按以下三种情况计算:当Red<2时,适用于斯托克斯定律:当2≤Red<500时,适用于中间定律:当Red≥500时,适用于牛顿定律:式中: Sc:操作条件下连续相比重;ΔS:连续相分散相比重差。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B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储罐基础沉降观测记录GY-48
说明:由施工单位观测填写。
“h”为设计液位高度;“/”斜线为分数线:如“1/2h”。
观测点不够时可另表填写。
基础沉降观测记。
双污沉降罐施工技术措施1. 引言双污沉降罐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分离固体颗粒和液态废物,并使其沉降至底部。
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保证双污沉降罐的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
本文将介绍双污沉降罐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2.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双污沉降罐的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措施:施工现场需要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同时,施工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材料准备: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材料,包括钢材、防腐材料、密封材料等。
材料的选择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
•设备准备: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施工设备,如吊车、起重机、挖掘机等。
3. 施工流程双污沉降罐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双污沉降罐施工的第一步,包括地面的平整和加固、地下水的排除等。
地基的处理要满足双污沉降罐的稳定性要求。
3.2 槽体制作槽体的制作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进行。
一般情况下,槽体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
在制作槽体时,应保证尺寸和形状的准确性,并严密检查焊缝和密封材料的质量。
3.3 防腐处理双污沉降罐在服役过程中会受到污染物的侵蚀,因此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处理可采用喷涂或涂刷防腐涂料的方式进行,确保罐体长期使用不受腐蚀。
3.4 密封处理双污沉降罐需要保持密封性能,以防止废物外泄或进水。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罐体进行严密的密封处理,如采用橡胶密封圈、密封胶等。
3.5 安装设备安装设备包括搭建攀爬设备、连接管道等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将双污沉降罐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并确保连接的牢固和密封性。
3.6 检测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和验收工作。
对双污沉降罐进行压力测试、泄漏检查等,确保其运行安全可靠。
4. 施工质量控制在双污沉降罐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的达标。
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材料,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