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 第16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17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课题:l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主备人:荆海霞学科:美术年级:五年级课型:欣赏·评述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分析:《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学生对青铜器的了解不是很多,课前让学生搜集青铜器方面的材料。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欣赏作品图片,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青铜器的发展史形成期、鼎盛期、转变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铭文方面来欣赏青铜器的浑厚精美,珍爱我国的国宝艺术。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儿童期向青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其心理、生理快速成长。
一方面,他们对知识性强、艺术性高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对周围事物、科学、艺术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同时也具备了相当的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对新事物的认识。
但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
本课内容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接触,一切充满了神秘、新鲜和好奇,但青铜艺术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认识几件著名的青铜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我国古代的青铜艺术。
通过欣赏和探究,感悟青铜艺术的精美,初步提高学生对青铜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评述能力。
3、情感与态度: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悟青铜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难点:学会从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青铜艺术,能用简短的美术语言进行评述。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问题设疑法、启示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学习方法:欣赏讨论法、分组合作设疑解答法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前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滕州市张汪镇邓联小学荆海霞。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典型的青铜器物及其图案。
3.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青铜艺术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2. 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搜集青铜器物的图片和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3. 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青铜艺术概述:介绍青铜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青铜器物欣赏: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物,如商代晚期的青铜面具、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等,分析其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3. 青铜艺术创作: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青铜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难点:1. 对青铜器物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青铜器物的图片和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
2. 教学新课:介绍青铜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分析青铜器物的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3. 学生实践: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青铜艺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欣赏青铜器物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青铜艺术的认知程度。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对象: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体验青铜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1. 青铜艺术品的图片和资料。
2. 制作青铜艺术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内容:第一节:青铜艺术简介1. 引导学生观察青铜艺术品的图片,让学生对青铜艺术有初步的认识。
2. 讲解青铜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第二节:欣赏古代青铜艺术品1. 展示古代青铜艺术品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艺术魅力。
2. 分析古代青铜艺术品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化价值。
第三节:青铜艺术品的保护1. 讲解青铜艺术品的保护知识,包括防锈、防腐蚀等。
2. 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品的保护现状,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四节:手工制作青铜艺术品1. 引导学生观察青铜艺术品的设计和造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发放制作青铜艺术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3. 指导学生制作过程,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五节:作品展示与评价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青铜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动手制作青铜艺术品的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青铜艺术品的保护和欣赏意识。
第六节:了解青铜器的用途与象征意义1. 讲解青铜器在古代的使用场景,如礼仪、战争、日常生活等。
2. 分析青铜器上的图案和符号,引导学生了解其象征意义。
第七节:探索青铜器的制作工艺1. 介绍青铜器的制作流程,包括铸造、雕刻、打磨等工艺。
2.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第八节:青铜器与现代艺术的结合1. 展示当代艺术家如何将青铜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2. 引导学生探讨青铜器在现代艺术中的创新和应用。
第九节:动手实践——制作简易青铜器1. 发放制作简易青铜器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引领学生走进青铜器,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对青铜器的欣赏与评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如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和用途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情趣,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2.教学难点:能够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和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青铜器制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青铜器图片、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2.学生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国家宝藏》节目的片段,介绍青铜器的历史和价值。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青铜器的认识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观察分析(约10分钟)(1)教师展示青铜器的图片,并介绍其种类、特点和用途。
(2)请学生观察并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和文化背景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探索实践(约20分钟)(1)分组活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青铜器进行制作。
要求体现该青铜器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展示。
(2)学生制作青铜器的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创意性。
(3)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引导学生从色彩、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4.创意拓展(约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根据本课所学的青铜器知识,尝试表演一段关于古代青铜器的小品或短剧;或者结合语文课上所学的《秦兵马俑》一课,选择一件秦朝的陶俑进行仿制或创新设计。
小学美术《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珍爱国宝---- 古代的青铜艺术》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2、知识目标: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进行欣赏?评述活动,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等方面来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陶冶艺术情操。
3、能力目标: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利用flash 软件制作美术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录相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形像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
2、师生共同搜集青铜工艺。
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乐器吗?刚刚我们所听到的这首音乐就是这种乐器演奏出来的,它的名字叫编钟。
这件是曾侯乙编钟,它距今已经有2400 多年的历史了,还可以演奏出这么优美的音乐呢。
师:编钟是古代的一种青铜打ft乐器,它只是众多青铜器的一种,我国的青铜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堪称为国宝。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的青铜艺术,并在实践中加深对青铜器的认识。
同时,通过研究青铜器的功能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内容1.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习青铜器的形式与结构3.实践制作小型青铜器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在黑板上展示几幅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和构造,询问学生对青铜器的了解和认识。
并简单讲解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和手工艺品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形式与结构: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青铜器的形式和结构。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制作工艺。
2.功能与用途:讲解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中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三步:实践制作1.材料准备:为学生准备好黏土、细刀和简单的雕刻工具。
2.制作过程:指导学生用黏土制作小型的青铜器,让学生体验一下古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技巧。
3.讲解细节:在制作的过程中,介绍一些关于青铜器的细节和制作技巧,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体验。
第四步:总结1.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青铜器,并互相欣赏和点评。
2.总结与思考: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互动,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并思考古代文明与艺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1.青铜器的形式和结构,制作工艺与技巧;2.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功能与用途;3.实践制作过程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文明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发展;2.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作青铜器的基本技巧和工艺。
课后作业1.家庭访问:让学生拜访一位年长的亲属或邻居,请他们谈谈古代文明和手工艺品的故事和经验。
2.进一步了解:学生可以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有关古代青铜器的信息和资料,深入了解并充实自己的知识。
思考题目1.你觉得古代青铜器在当今社会中还有什么应用价值或意义?2.比较古代青铜器和现代工艺品,你认为哪一个更具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结束语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青铜器的文化和艺术,从而理解和珍视我们的祖先留下的重要文物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