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229.87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梳理知识点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 m,1m= cm,1m= mm,1m= μm,1nm= m。
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1)选择和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观、放、看、读、记。
(3)读数:正确读取测量数据,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的下一位,一个完整的数据=准确值+估计值十单位。
知识点3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还有小时,符号是;分钟,符号是。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3)读数=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
知识点4误差(1)误差是测量值与之间的差异,误差是(填“可以”或“不可以”)消除的。
(2)减小误差的测量方法一般有:①;②;③。
点拨: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课堂练习1.[知识点2]测量金属块的长度,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2.[知识点4]误差产生的原因与()A.测量工具有关,但与测量人无关B.测量人有关,但与测量工具无关C.被测物体有关D.测量工具有关,也与测量人有关3.[知识点1]某同学身高是167.4 ,课本每张纸的厚度是7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
4.[知识点2]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甲尺的分度值是;乙测量的结果是,乙尺的分度值是。
尺测量较准确。
5.[知识点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中紧密排绕的铜丝,若这些紧密排绕的铜丝一共有20圈,则铜丝的直径为 mm;如果在将细铜丝缠绕在粗细均匀铅笔上的过程中,没有紧密排列,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知识点3]如图甲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min s;如图乙所示,电子秒表的读数是。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 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长度的测量。
学习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
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如测量铅笔长度时,若将铅笔的一半作为标准量,则铅笔长为2个单位长。
(2)国际单位制:在国际上要进行交流应该有一个国际公认的测量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
这个公认的我们称之为国际单位的用SI 表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2)各单位间关系:km −−→−1000m −→−10dm −→−10cm −→−10mm −−→−1000μm −−→−1000nm(3)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5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中学生身高1.6m一层楼高3m 、 一张纸的厚度(头发丝的直径)100μm .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为1.5m例题讲解:例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4.5m =4.5m ×100cm =450cmB 、456mm =456×10001=0.456m C 、36cm =36÷100m =0.36m D 、64dm =64×101m =6.4m 解析:根据换算步骤可得:对于A 选项4.5m =4.5×100cm =450cm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乐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编写人:梁成辉审核人:谭国林编写时间:2017--6
班级: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难点: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教学具】刻度尺(若干)一元硬币、细铜丝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P10图片导入,认识到长度测量的必要性,只靠感官判断不准确。
2、呈现并解读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学习内容一: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0至P13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测长度和测时间工具的名称,长度和时间的主单位。
【自学检测】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用表示。
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认识
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都要了解它的和,对照P11图1.1-1写出刻度尺和三角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三角尺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选择适当的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零刻度线要,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即“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D、“看”: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要估读且只能估读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测量比赛:各组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Array本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看谁测得又快又准
(利用刻度尺课件练习读数)。
当堂检测,巩固拓展
【精讲点拨】
1.单位换算方法步骤: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化简计算。
2.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
①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零刻度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
③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
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2.56 cm=12.56×10-2m=0.1256 m
B.12.56 cm=12.56 cm×10-2m=0.1256 m
C.12.56 cm=12.56÷102 m=0.1256 m
D.12.56 cm=12.56×10-2cm=0.1256 m
【即时练习】
1.你用的刻度尺量程是_cm,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长度)是_mm。
2.在下列测量数值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72 ;
学生课桌的长度0.6 。
3.如下左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_____cm。
学习内容二:时间的测量和测量误差
阅读课本P4内容,细读测量错误和误差的不同。
【自学检测】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符号是。
2.现代生活中我们常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在运动场和实验室,为了较方便的测量时间间隔,我们经常用测量时间。
3.受测量工具等因素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有”或“没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不能。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时间的测量
1.古代人测量时间有哪些方法?
2.学生分组练习停表使用(停表课件)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手中的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____次/分钟
二、误差
被测物体真正的长度即真实值只有一个,而每个同学测同一个物体的测量结果可能不同,说明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是有差别的,这就是,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导致测量出现误差?误差能完全消灭吗?
【精讲点拨】
1.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但是在最后的结果确定时,还须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同一把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相同,测得数据的准确值应相等,计算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据,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才接
近真实值。
【即时练习】
1.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停表的实物图,长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
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短针转一圈度量的时间是_______,分度值
_______。
图中记录的时间是________。
2.一位同学用刻度尺5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是:10.21 cm、10.23
cm、10.11 cm、10.24 cm、10.22 cm,这些数据中,错误的是_cm;该物
体的长度应该记作cm.;这位同学所用刻度的分度值为。
整理学案,布置作业
1.整理学案,请同学们把把今天的学案整理好。
2.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2)长江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