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理清记叙文的记叙顺序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三讲理清记叙顺序,明确线索【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
【材料二】【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
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这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上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⑴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分)⑵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2分)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
⑴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
(或24至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的占少数)⑵示例: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这遥远的文化。
【记叙文阅读】一、常考题型1.请写出本文的记叙顺序。
2.本文的线索是?3.贯穿全文的主线是?4.某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补叙或插叙段)5.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倒叙)知识梳理1明确记叙的顺序(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①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②倒叙:只把后面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提到前面来写的“后发生的事情”或“事情的结局”往往是最突出、印象最强烈的场景或片段。
作用是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③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的一种方式。
讲义(教案)学员姓名:年级:九年级辅导科目:语文学科教师:授课日期2021年月日授课时段:——:授课主题记叙文-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教学目标1、区分4种记叙顺序2、掌握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作用3、理清记叙顺序的解题思路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作用2、理清记叙顺序的解题思路难点:1、区分插叙和补叙教学内容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时,屡次打败仗,在向朝廷的奏报中写道“屡战屡败”,被他的师爷看见后,改为“屡败屡战”。
结果同样的事实,由于词序的,意思发生了变化不同,也使曾国藩免受了朝廷的责怪。
其实同样的道理,写人记事的文章除了要交代记叙的要素,围绕中心选材。
合理安排详略外,还必须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记叙的顺序。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考点解读】记叙文常见的顺序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采用不同的记叙顺序能使文章的层次结构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
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要辨明记叙文的顺序,就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进而把握文意。
【提问方式】1.本文(某段)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好处)?2.某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能不能删去?为什么?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删掉xx段将会影响文章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第x段为什么要写xxx?本文的某段和某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技巧点拨】顺叙含义: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就是顺叙。
分类:①、时间的先后(上午中午下午)②、空间或地点的转换(上中下)③、事件发展的过程。
(先后)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②、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含义: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这只是全文的一个局部),然后再按照顺叙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和经过(这才是文章的主体)。
作用:①、强调主要内容。
②、突出文章主旨。
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
记叙顺序要理清
考点例文
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建议用时10~15分钟本题满分_11分
实际用时——实际得分——复做得分——
①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②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
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
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③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
4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片。
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④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⑤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
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⑥早在6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
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作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在登记表上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
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⑦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
记叙文考点三:记述顺序要理清一、【考点三:记叙顺序要理清】二、【考点例文】孝猴吕保军建议用时 15-20分钟本题满分 17分①古壮乡崇左村,住着个热心肠的叶婆婆,她粗通医理,能为乡邻治跌打损伤,平时摊上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帮忙,叶婆婆总是第一个到达。
②这天,叶婆婆帮乡邻忙完一场白事,刚想回家歇息,互见有人跑过来说:“不好了,出殡队伍遭到猴子袭击了!”原来,全身缟素的出殡队伍正往山里走,突然从山坳里窜出一群猴子,冲上来就撕扯孝服孝巾,把孝子贤孙们的脸和手臂都抓破了。
送殡的人们不得不暂停躲避,直到泼猴们闹腾够了才上路。
③“造孽呀!”叶婆婆听了连声感叹。
④第二天清晨,叶婆婆就背着药篓进山了。
刚走进山坳口,迎面跑来一只小猴子,望见是叶婆婆,吱吱尖叫了几声,掉头就跑没影了。
不一会儿,小猴子拉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回来了,猴子一家三口扑倒在叶婆婆脚下,纳头便拜。
原来,上个月叶婆婆进山采药草,遇到这只小猴子跌断了腿,便主动上前为它医治。
在叶婆婆眼里,这些顽皮的猴子就像自己的孩子,虽然淘气却不失可爱。
有时,她会带些苞米棒子、花生之类的,故意丢在猴子出没的地方,哪曾想猴子吃完之后,竟摘了些山桃野果悄悄放进她的背篓里。
谁说异类不可教化猴子也懂得人情往来呢。
⑤叶婆婆看到猴子全家对自己感恩,不禁欣慰地伸出手去,摩挲着猴子的头,就像拍抚着儿孙的脑袋。
这时候,又有无数只猴子围上来,撒娇似的冲叶婆婆叫着闹着,乱作一团。
有的猴子头上还顶着昨天抢来的白孝巾,模样滑稽得很。
叶婆婆笑着说:“好啦好啦,我的乖孩儿们,以后不许再抢人家的孝衣啦!都要听婆婆的话,婆婆自然会疼你们的,明白吗”说也奇怪,这些猴子似乎听懂了她劝诚的话,此后果真次也没再骚扰过送殡队伍。
⑥叶婆婆更高兴了,出人大山也更勤了。
每天在她采药草的时侯有群猴做伴,累了歇息的时侯就顺便为它们一一检査伤病,更多时候,叶婆婆也会情不自禁地把隐埋心底的那些狐寂愁烦,一股脑儿全都倾诉给猴越子们听。
《记叙顺序要理清》教案《记叙顺序要理清》教案《记叙顺序要理清》教案一、知识能力(一)知识点解说: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
有顺序、倒叙、插叙三种类型。
(二)考题的形式: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记叙顺序?2本文采用这一写作顺序有什么作用?(三)答题技巧:1、记叙的顺序。
(1)顺序:按照时间的先后或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
(2)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3)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分辨三种顺序的方法:读文章看其中有无时间的先后错落现象,或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是倒叙或插叙。
2、记叙的顺序的作用。
(1)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二、例题1、例见《渔夫阅读》P8--9页的“32个未接电话”。
三、课堂训练(一)阅读《娘》,回答1—4题。
娘(1)“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2)“娘晓得。
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
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3)“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4)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
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5)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6)娘不识字。
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
第3讲理清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明确行文线索
知识概括
1. 文章的记叙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1)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5)分叙,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2 . 文章的行文线索
行文线索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以物为线索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
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2)以人物线索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
(3)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
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连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中心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
这种写法,事件更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考查形式
1. 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好处?
2.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题样式
1. 本文采用了。
的记叙顺序,作用是。
2. 本文以。
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合理清晰。
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