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通用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会使用音乐标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
2、在圆舞曲基本舞步的学习中、聆听体验中感受3/4的韵律特点及歌曲风格。
3、在音乐实践中表达自己开心快乐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四三拍歌曲的韵律特点并准确演唱。
2、学习圆舞曲基本舞步,舞蹈动作优美准确。
三、教学难点歌曲演唱中七度音程音准的掌握,结束句的演唱。
四、教学用具:录音机、钢琴、大歌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现代舞吗?学生:喜欢!教师: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好吗?教师:在跳舞的过程中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很开心,高兴。
教师:那么,你们开心的时候都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呢?学生:大笑、唱歌、跳舞……[设计意图]:以综合的舞蹈艺术形式(学生喜欢的现代舞形式),让学生体验开心、愉快的心情,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此环节教师和学生在现代舞的音乐中共同进行表演)二、新授环节1、学习舞步(在《开心的感觉真好》的伴奏音乐中,学习圆舞曲的基本舞步。
)教师: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跳舞,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三拍子的基本舞步。
先看老师跳一下。
(1)左脚上步原地踏步两次,右脚退步原地再踏步两次。
舞步要轻盈、身体要随着音乐起伏。
(左二三、右二三)(2)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做一次。
(3)这次我们加上手的动作,可以两三个人一起围成圆圈来表演。
随音乐一起来跳一跳,动作要优美,看看哪位同学的舞姿最美。
[设计意图]:音乐具有弥漫性,在舞蹈的学习中,无意识记音乐的旋律,降低了歌曲学习的难度,因为歌曲都是听会的,此环节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舞步学习放在前面,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肢体与音乐密切结合。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
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1、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提高音乐修养。
2、审美教育。
用热烈而又欢快的情绪,轻松、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会自己看谱,读懂力度、速度等音乐符号,用竖笛表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并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上歌词,用竖笛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四个班学生,经过了五年半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并能用竖笛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在竖笛吹奏方面,少部分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进度安排1、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三课时2、转圆圈---------------------------四课时3、土拨鼠---------------------------三课时4、盼红军---------------------------三课时5、走向太阳------------------------三课时6、我爱沙滩、我爱大海----------三课时7、天地之间的歌-------------------三课时第一课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教学内容: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综合训练一、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目的:一、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教育他们向雷锋叔叔学习。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研究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培养音乐鉴赏能力;3. 研究歌曲的演唱和表演技巧;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音乐元素1. 音乐元素的定义和分类;2. 乐曲的节奏和节拍;3. 音高和音程的概念;4. 音乐节奏的编排。
第二单元:不同音乐风格1. 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古典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传统乐器;4. 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第三单元:歌曲演唱和表演1.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呼吸训练;2. 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3. 歌曲的舞台表演技巧;4.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声音效果。
第四单元:团队合作和创造力1. 合唱团的组织和合唱训练;2. 乐团的组建和乐器合奏;3. 小组合作的音乐创作;4. 学生的音乐才艺展示。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示范和解释,介绍音乐概念和技巧;2. 听觉训练:通过音乐欣赏和节奏感训练,培养学生的听力和感受力;3. 声乐训练:通过歌曲演唱和呼吸训练,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4. 表演训练:通过舞台表演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5.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活动和团队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6. 才艺展示:通过学生音乐才艺展示,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反应和表达能力;2. 考试测试:进行知识点的测试和技能的评估;3. 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合唱、演奏和创作作品;4. 学科竞赛:参加音乐比赛,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广西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2. 音乐器材:乐器、音乐播放设备等;3. 录音资料:收集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唱者的录音;4.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乐软件等。
教学时序- 第一单元:音乐元素(2周)- 第二单元:不同音乐风格(2周)- 第三单元:歌曲演唱和表演(2周)- 第四单元:团队合作和创造力(2周)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教学时序可适当调整。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春天的故事歌曲:《春天的故事》、《我们的田野》音乐知识:旋律、节奏、音色2. 民族音乐欣赏作品:《赛马》、《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知识:民族乐器、音乐风格3. 儿童歌曲创作创作主题:童年、梦想音乐知识:作曲技巧、音乐结构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3. 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学会简单的歌曲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族音乐欣赏、儿童歌曲创作。
2. 教学重点:基本音乐知识、歌曲演唱技巧、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民族乐器等。
2. 学具:音乐教材、练习册、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歌曲《春天的故事》。
2. 新课学习:a. 学习歌曲《春天的故事》,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
b. 学习民族音乐作品《赛马》,了解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乐风格。
c. 创作儿童歌曲,以“童年、梦想”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3. 随堂练习:a. 分组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b. 学生互相评价,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c. 选取优秀创作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故事歌曲:《春天的故事》、《我们的田野》音乐知识:旋律、节奏、音色2. 民族音乐欣赏作品:《赛马》、《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知识:民族乐器、音乐风格3. 儿童歌曲创作主题:童年、梦想音乐知识:作曲技巧、音乐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演唱歌曲《春天的故事》,录制视频。
b. 创作一首以“童年、梦想”为主题的儿童歌曲,提交歌词和曲谱。
2. 答案:a. 视频要求:声音清晰、表情自然、动作协调。
b. 儿童歌曲创作要求:主题明确,歌词简洁,曲调优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年级下册音乐《粤桂飘香》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音乐《粤桂飘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用方言有感情的学会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并能用竖笛吹奏其旋律。
2.能认真听赏广东音乐《旱天雷》,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的基本情绪。
3. 能用对唱的形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2.能用方言有感情的学会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广东、广西
同学们粤是哪个省的简称;桂是哪个省的简称。
它们地处我国的南部沿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音乐也有不同的特色与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广东、广西音乐。
二、演唱《落水天》
1.导入
八十年代,广东流行歌曲在我国非常流行,你们的父母或许都会唱一、两首广东歌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落水天》。
2.初步感受歌曲
学生听赏歌曲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情感
然后学生用普通话读一读民谣有同学用广东客家方言话读一读吗?学生逐句模仿广东客家方言
3.学习歌曲
学生视唱歌谱
歌谱的节奏 _ _ ︱_ _。
︱这种节奏有一种悲与叹息的感觉。
学生唱歌曲,引导学生用方言有表情表现歌曲一唱一叹的悲凉感情4.演奏用竖笛吹奏《落水天》
注意气息,把握节奏_ _ ︱_ _。
︱
三、听赏《旱天雷》
1.了解广东音乐
《旱天雷》是广东音乐传统曲目之一。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课后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告别时刻》教案教学设计课后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告别时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谈谈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再听:歌曲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3、学唱歌曲
(1)根据学生情况,或小组学习、或教师教唱、或学生试唱歌谱、或利用课堂乐器演奏旋律等等。
(2)教师应注意把握歌曲的几个重点:切分音的准确、休止符的掌握。
歌曲的高潮部分最后,注意演唱方法,不要喊唱,注意保护学生在变声期的用嗓卫生。
4、分析、处理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完成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
高潮部分,音区处在高音区,旋律的起伏比较大,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
5、作业
复习歌曲,收集有关感谢老师的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爱米兰》《老师在绿荫中走》)。
【课后反思】。
教案学科:音乐授课内容:友谊天长地久授课时间: 2021年5月11日授课班级:六年级执教老师: sudong安民学校马泉营校区课后反思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苏格兰民歌,是由伟大的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创作的,在当地家喻户晓,在我国流传也很广。
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经历过的难忘的场景,使学生或悲或喜,情感得到释放,从而营造出氛围,为直观感悟音乐创造条件。
这时学唱歌曲,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抒发与音乐形式、节奏自然产生共鸣,从而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建立情感与音乐形式之间的联系。
在本课教学中,创设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境,使学生体味友情的珍贵,情境与情感一致,学生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共鸣。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友情的存在,从而达到学会歌,会唱歌,唱好歌的目的在本节课中学生完成了两种体验:练习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学效果良好。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但要注意恰当的引导。
教师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使学生从彼此的发言中得到启发,而老师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引导,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使学生上课兴趣提高,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学习歌曲中,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及阅历,通过提示引导,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表现歌曲。
比如,师通过范唱让学生体会到弱起节奏得特点,乐句的划分,情感的表达,......在本节课,我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歌曲的情绪,在学唱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艺术处理。
不足点:1.本节课中,时间有点仓促,学生没能完整的演唱好第二声部,在音的和谐上有些不足,以后尽量合理安排,让自己做到更好。
2.教师对学生的点评不够中肯,目的性不强。
教师的过度语言过多。
3.学生演唱时的速度过快,教师伴奏的也过快,缺失让学生聆听快与慢的对比,没能通过视唱表达歌曲感情上的缠绵。
课时教案课题:红土地的歌的(第一单元)第 1 课时总序第 1个教案教学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学会演唱《浏阳河》,并主动收集不同演奏(唱)形式的《浏阳河》进行听赏。
教学重点: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浏阳河》。
教学难点:学会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浏阳河》。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音像资料、表演道具教学过程导入(欣赏《浏阳河》)二、复习(一)回忆旋律老师范唱全曲。
学生找一找歌词出现了几问几答,内容是什么?(二)歌曲风格的把握1、欣赏张也演唱的《浏阳河》。
思考:与我们唱的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这样演唱有什么特色?2、找出方言并朗诵,体验民歌的旋律和方言相结合的特点。
三、歌曲的艺术处理(一)结合湘土文化、歌词特点与速度变化处理作品1、歌词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可以用什么演唱形式来表现?(对唱)用怎样的情绪来问?怎样的情绪来答?2、请大家听好老师的伴奏。
1)思考:两遍的情绪是否一样?为什么?2)音乐知识:快—慢—快(二)、创作1、铺垫:1)听录音——思考:跟我们唱的相比多了些什么?2)分辨录音中的二声部旋律:前奏中、长音处、同音重复3)教师介绍为歌曲创作二声部的方法4)思考: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5)老师同学生一起合作演唱。
2、分组练习四、学生展示请其他组的同学仔细欣赏,看看他们用了哪些形式和方法来表现歌曲。
五、评价小结批注教学后记:课时教案课题:红土地的歌第 2 课时总序第 2个教案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洞庭鱼米乡》、湖南民歌《放风筝》和江西民歌《斑鸠调》,感受“红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湘赣两地民间小调的特点,以与放风筝的传统文化。
2、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并从中体会人民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难点:了解湘赣地区的音乐文化与相关背景。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音像资料、表演道具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民歌大会萃1、听赏湖南民歌《放风筝》(媒体播放《放风筝》)(课件出示:姐妹们和她们的风筝)2、复习歌曲《浏阳河》(老师弹琴,学生歌唱《浏阳河》)a、全班齐唱b、男女对唱师:湘江边有个什么县?(湘潭县)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啊?(毛主席)3、听赏《洞庭鱼米乡》(课件出示:伴随音乐《洞庭鱼米乡》,画面展现洞庭湖上的优美风光)4、听赏《斑鸠调》(课件出示:音乐播放江西民歌《斑鸠调》)三、歌曲学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播放《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这首歌体现了什么呢?(毛委员和江西人深厚的军民之情)1、随琴划拍默唱曲谱2、解决难点3、齐唱歌谱4、歌曲表现与处理(声音的强弱、速度变化等等)分组讨论、排练、表现。
广西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研究并掌握本册音乐教材中的音乐知识与技能;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与评价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 音乐欣赏与评价;3. 乐理基础和乐器演奏;4. 声乐和合唱;5. 音乐创作与表演。
三、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与评价能力;2.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音乐兴趣;2.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创作和表演音乐作品;3.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乐趣和魅力;4. 演示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奏乐器、唱歌,引导学生模仿和研究。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精彩的音乐片段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 知识讲解: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让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3. 音乐欣赏与评价: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进行评价;4. 乐器演奏:介绍不同的乐器及其演奏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研究和演奏;5. 声乐和合唱:通过唱歌和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6. 音乐创作与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7.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六、教学评价1.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评价合作过程和成果;2.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表现和作品,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建议;3. 自我评价: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评价,总结自己的研究收获和不足之处。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2. 音乐教材和乐谱;3. 各种乐器和音乐作品;4. 音乐创作工具和设备。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全册) > 800字以上
第一课:音乐的节奏感受
教学目标
1. 通过音乐节奏的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掌握简单的节奏形式,能够配合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
3.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音乐播放设备
2. 教材《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
3. 节奏乐器:鼓、木琴、小号等
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 谈论平时大家所接触过的音乐节奏。
- 引入新课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感受音乐的节奏。
2. 研究节奏形式
- 听示范音乐,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规律和重复。
- 分组进行节奏打击演示,配合音乐节奏打击乐器。
3. 身体动作配合节奏
-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等。
- 分组进行动作表演,展示不同的节奏感受和动作形式。
- 分享观感,学会欣赏他人的表演。
4. 合作创作活动
- 学生自由组合,用节奏乐器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节奏。
- 分享创作成果,展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从音乐节奏的感受中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并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形式。
通过身体动作的配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合作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在音乐之旅中,学生们将继续发现更多美妙的节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