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 格式:doc
- 大小:3.20 MB
- 文档页数:8
小学科学第23课《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案)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理解生物界中不同种类生物的关系和特点;b) 掌握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的基本概念;c) 了解生物间的互相关系和互相依存。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对生物界多样性和生物间相互依存的尊重和关爱意识;b)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学科能力:a)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b) 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的基本概念;b) 生物界中不同种类生物的关系和互相依存。
2. 教学难点:掌握生物界中不同种类生物的关系和互相依存的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运用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式,如展示一段有关不同生物之间互相关系的视频或图片。
激发学生对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学习新知(30分钟)a) 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他们对生物的认识和了解。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生物界的问题。
b) 介绍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的基本概念,并用具体实例进行说明,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c) 利用图片、实物、生物标本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并分类不同的生物,帮助他们加深对不同生物种类的认识。
3. 拓展学习(40分钟)a) 通过示意图、图片或实际观察,向学生展示生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如食物链、共生关系等。
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界中的生物之间不仅有竞争,还有相互依存和合作。
b)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某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强化他们对生物关系的理解。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关系,并通过图片、图表、文字等来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
c) 通过小组成果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某个环节的生物消失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4. 总结归纳(15分钟)a)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的特点和互相依存关系。
b) 提问学生,生物界中的生物是如何发展和进化的?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科学《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学设计来源xx课件《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通过学习食物链,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珍爱大自然里的生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3.知道什么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课前准备】分组:2套图片(信封):田野:小麦、蝗虫、麻雀;草原:草、羊、狼A4纸:每组发一张(可以反面)、固体胶棒教师:课件、电子笔、无线鼠标1套图片(草、蝗虫、羊、兔子、鸟、狐狸、青蛙、蛇、豹、老鹰)【教学过程】一、资料导入,学习食物链的表达方式。
1、今天我们学什么呢?先从这种小动物说起。
(课件:麻雀)你对麻雀有什么了解?上世纪50年代,它们被大量捕杀,这是为什么呢,请看资料。
l50年代,我国农村农民把麻雀作为粮食(小麦)减产的一害大量消灭,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保证粮食丰收。
l但是人们却发现,在麻雀被大量捕杀之后的几年里,出现了严重的蝗虫灾,使粮食(小麦)大量的减产。
思考:事件发生在一个什么环境中?(田野)这个环境中生存着哪些主要生物?(麻雀蝗虫小麦)农民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
你能解释一下吗?2、师小结:麻雀、蝗虫、小麦这三种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吃)存在着一种联系。
试着把这种联系表达出来,用箭头或文字说明都可以。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学设计《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学设计学生的表达:麻雀蝗虫小麦3、对比教师和同学们们的表达有什么不同《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学设计《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学设计老师的表达:小麦蝗虫麻雀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吗?(箭头有两个作用,一是表达了吃和被吃的关系,二是表示了食物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4、修正自己的表达方式。
二、认识食物链1、草原中也有许多生物,它们是不是也存在着这样的联系呢?(草羊狼)l学生完成后展示在黑板上,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查阅书刊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有关资料。
2、通过学习食物链,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珍爱大自然里的生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3、懂得食物链的含义;了解生物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一、动画故事导入1、讲述:有这么一则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听?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一只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
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黄雀……2、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一下。
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讲述:为了表明“谁被谁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板书:蝉→ 螳螂→ 黄雀)提问: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螳螂虎视眈眈?那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它动物吃呢?(完善板书:树汁→ 蝉→ 螳螂→ 黄雀)3、谈话: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
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在凶猛的肉食动物。
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二、在游戏中认识食物链1、谈话:看得出,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
其实,这种关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
2、游戏“帮我找位置”多媒体出示:小草、蚜虫、瓢虫、小鸟图片,认识吗?谈话:现在请四们同学到前面来。
老师这儿就有五张表示这四种生物的图片,请四位同学任抽一张。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如果这五位同学按吃与被吃的关系就这样站,合理吗?提问:那你能不能到前面来,帮他们重新把顺序排一下?谈话:这样排同意吗?只是你们同意还不行,我得问问他们当事人。
教师现场采访表演游戏的五位同学现在这么站合不合理。
(板书:小草→蚜虫→瓢虫→小鸟)4、游戏“猜猜我是谁”。
(出示大鲨鱼、海藻、鱼、虾、)谈话:规则是这样的,到前面来抽到卡片的五位同学,按吃与被吃的关系,自己排好队伍,然后请下面的同学猜猜他们各代表哪种生物?意思明白吗?(五位同学按吃与被吃的关系站成一排)谈话:下面的同学开动你的脑筋,猜猜他是谁。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提问:生物界中的生物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有哪些密切的关联呢?激发学生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样的生物界中,各种生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物界中的密切联系。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生物界中食物链、食物网的组成和作用;2. 掌握生物间共生、寄生等密切联系的形式和意义;3. 理解生物界中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导入学习1. 生物界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讲解: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依食物关系而相互连接的链条。
食物网是由多个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的食物链组成的网络,反映了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
示例: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设计并画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拓展:探讨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和营养传递,以及食物网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2. 生物间的共生和寄生讲解: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相互依存关系,互相从对方的生活中获益。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上,以其它生物为宿主获取生存所需的养分。
示例:地衣是一种共生体,由真菌和藻类组成;寄生虫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获取养分。
活动:请同学们举例并探讨共生和寄生对生物之间的影响。
3. 生态平衡讲解:生态平衡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状态。
它包括生物种群数量、物种多样性、环境资源的平衡等方面。
示例:林火烧毁植被,破坏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活动:请同学们讨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四、课堂检测1. 生物界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何区别?2. 生物界中共生和寄生的关系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 生态平衡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生态平衡对于生物界的稳定至关重要?五、课后作业1. 研究一个生态系统,了解该系统中主要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共生和寄生现象,并写出你的观察和思考;3. 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如何为保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六、学习反思在本节课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生物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共生、寄生以及生态平衡等内容。
小学科学23《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案)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了解和理解生物界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掌握不同生物界的特征和代表性生物;- 理解生物界中不同类群的关系和联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物界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生物界各类群的特征和代表性生物;- 生物界中不同类群的关系和联系。
3. 教学准备:- PPT和投影仪;- 有关生物界的图片和实物标本;-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册。
4. 教学过程:步骤一: 导入新课 (5分钟)- 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不同的生物分类,你们记得吗?”- 提示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复习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
步骤二: 介绍生物界的概念 (10分钟)- 使用PPT展示生物界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并解释其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你们认为生物界都包括哪些生物?”- 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步骤三: 介绍生物界的分类和特征 (15分钟)- 使用PPT展示不同生物界的分类和特征,并给出代表性生物的图片和简单介绍。
- 逐个介绍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细菌界,并重点强调它们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步骤四: 探索生物界中的关系和联系 (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练习册上的一道问题,让学生观察并讨论问题中提到的生物,然后归纳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确保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
步骤五: 学生展示和讨论 (10分钟)- 邀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归纳总结,并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
-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生物类群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步骤六: 总结和评价 (5分钟)- 综合学生的观点和讨论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
- 提问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还发现了哪些生物界中不同类群的联系和关系?”5.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和课堂讨论的内容,完成作业册中相关练习,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六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生物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生物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有什么关系?2.学习新课(1)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哪些相互关系?(3)案例分析:展示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案例(如:水葫芦入侵我国湖泊),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案例中的生物与环境关系,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3.拓展延伸(1)展示一些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1.课下收集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2.写一篇关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避免课堂纪律混乱。
2.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3.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感教学相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也收获颇丰。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在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图片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张图,你能告诉我这些动植物是如何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的吗?”(2)学生可能会回答:“鱼儿有鳃可以呼吸水中的氧气。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生物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互相干系;2. 精通生物界中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导学内容:1. 生物界中的分类和特点;2. 生物界中生物之间的互相干系;3.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干系。
导学步骤:1. 了解生物界的分类和特点。
生物是指地球上出现的悉数生命体的总称,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原生动物界、真菌界和古细菌界。
其中,植物界包括了悉数的植物生物,动物界包括了悉数的动物生物,原生动物界包括了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真菌界包括了真菌类生物,古细菌界包括了原核生物。
每种生物都有其奇特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2. 了解生物界中生物之间的互相干系。
在生物界中,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相干系。
例如,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干系之一,食物链中的生物互相依靠,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食物网络。
除了食物链外,生物还存在着共生干系、捕食干系、竞争干系等。
这些互相干系影响着生物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3. 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干系。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所处的环境及其互相作用组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干系,包括食物干系、共生干系、竞争干系等。
这些干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并且对生态系统的进步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导学扩展:1. 请选择一个生物界中的生物,通过探究其分类和特点,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2. 通过观察四周的生物,了解它们之间的互相干系,沉思它们之间存在的生物干系。
3. 探究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其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干系,探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生物界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各种生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干系。
了解生物界的密切联系,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本次导学将盘绕着这一主题展开,援助同砚深度了解生物界的玄妙。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查阅书刊资料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有关资料,会画一幅食物界的食物网。
掌握食物链中生物间的关系;能够划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愿意合作交流,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鼓励学生提倡生物防治,为生物防治方案献计献策,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生物天敌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能够运用食物链的原理和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和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到生物界的食物链联系,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生物界的食物联系,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及生物防治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食物链中的植物、动物的投影片或挂图。
还有相关课件。
草原生态图、其他动物生物链间的图片、生物防治技术的资料。
学生准备:上网收集一些有关食物链的资料,找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搜集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资料、生物防治技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每天都在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眼光,感受生物界的魅力。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相信一定会给你许多有益的启发,教师播放“螳螂捕蝉”视频。
看动画
链接(/programs/view/9IMI5Y1qGmA/)
2.这个视频中共有几种动物,它们的食物分别是什么?植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动物与动物之间也存在着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因食物而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生物界。
【板书课题:23.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二、小组交流,自主探究
活动一:认识食物链
1.说食物链
(1)在这个例子中,谁吃谁?谁又被谁吃了?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蝉吸取树的汁液,蝉又被螳螂吃了。
螳螂吃了蝉,螳螂又被黄雀吃了。
为了表明“谁被谁吃了”,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线段来表示这种食物关系, “食物进了谁的嘴就把箭头指向谁”,这样又好记忆又容易写。
板书:树汁蝉螳螂黄雀
(2)【展示草原生态图】
①仔细观察,草原上生活着哪些生物?生说,师板书
狼豹鹰
狐狸鸟
兔牛鹿昆虫
草
他们生活在这里,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互相残杀)
②请同学们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来说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③汇报交流
预设2: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画和已有的知识会说出多条食物链。
④教师小结:从刚才的图片中可以发现: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板书:食物链)
活动二:认识食物网
1.画食物链
(1)食物链都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教师边说边板书。
)
草→鹿→狼→豹
草→牛→豹
树汁→蝉→螳螂→黄雀
(2)看黑板我们刚才所板书的动物的名字,你能像老师这样,用箭头把两者联系起来,箭头指向猎食者,再写出几条食物链吗?(小组合作画食物链,重复的只画一条。
)
(3)找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狼豹鹰
狐狸鸟
兔牛鹿昆虫
草
(4)教师提问:同学们请看,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连结,像什么?(像一张大网)这网状的联系就构成了食物网。
(板书:食物网)
教师小结:在大自然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自然界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光能。
在生物界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传递循环不断。
活动三: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1.讲解:我们知道了食物链的特点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在一条食物链上不同生物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能自己制造食物,有的必须以其它生物为食。
生物学家给这些不同作用的生物起名分别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多媒体视频介绍:什么叫生产者?什么叫消费者?什么叫分解者?
(1)学生交流看法
预设3: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说出自己能制造食物的生物,像各种绿色植物---花、草、树木等都是生产者;各种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是消费者;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生物是分解者,像蚯蚓、屎壳郎和各种细菌、真菌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2)我们来分析黑板上的几条食物链,哪些是自己制造食物,哪些是以其它生物为食?
预设4:根据上面知识的学习学生一定会说出草是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兔、牛、鹿和昆虫它们都是植食动物,是消费者;狐狸、鸟、狼、豹和鹰都是肉食动物,也是消费者。
板书:肉食动物
植食动物
绿色植物
(3)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利用再制造有机物,各种分解者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分解有机物。
教师总结:在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都十分重要。
有一些动物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多条食物链都有食物联系。
生物界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食物关系,它们相互牵制,“和平”相处,使生物一代又一代衍衍不息。
三、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生态教育
(1)想象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
联系,但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他生物影响有多大呢?如果食物网中某一生物消失了,会发生什么情况?想像一下。
(2)我们以草→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为例,老鼠吃的不仅是草籽,还吃粮食。
曾经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生蛇类,这样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预设5: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畅谈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3)试着算一算:科学研究讲究证据充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了解其影响程度。
如果一条蛇一年能吃6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蹋5千克粮食,据统计我们人类每年要吃掉200万条蛇,那么一年下来,等于放过多少只老鼠?损失多少粮食?
(4)看到这惊人的数字,你内心有何感想?
预设6: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说出要保护生态平衡。
(5)教师小结:各种生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每一种生物都很重要,假如食物链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条食物链都要遭受破坏,我们要保护生物,保持生态平衡,不能破坏大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所以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系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生物防治
【出示资料卡】
(1)“屎壳郎”为澳大利亚的草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7:根据课前所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可能会说这是生物防治的作用。
(2)教师小结:这种利用生物防治生物的方法,叫:生物防治法。
(3)我国也有这样的生物防治技术。
【教师补充资料】
(4)教师小结:利用生物防治法保持了生态平衡,不会人为地破坏大自然,使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1.说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学生看着板书交流彼此心得。
)
2.生态设计:
(1)如果不采用农药灭虫,怎样防止植物遭受虫害?(以虫治虫)
(2)毛毛虫啃食树叶,大量的毛毛虫甚至给树木带来灭顶之灾,你认为最好采用什么措施?(以鸟治虫,以虫治虫)
五、布置作业,引发思考
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沙化的原因,设计一份土壤保护方案。
下节课我们比一比谁做的最好?
板书设计:
23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食物链:
树汁→蝉→螳螂→黄雀
草→鹿→狼→豹
草→牛→豹
食物网:
狼豹鹰
狐狸鸟肉食动物
消费者
兔牛鹿昆虫植食动物
草绿色植物生产者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围绕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节课主要做了如下尝试:
(1)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后,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让学习活动富有新奇感和独特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的思维很快集中到一点,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科学探究中。
(2)在教学认识食物网时,学生边说边画食物链,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有很多叉交织在一起,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食物网的概念,知道食物网是由许多条食物链交叉在一起而形成的。
(3)探究生态教育的问题时,我先给出一个食物链,让学生先展开小组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并交流想法。
然后又安排了实际的数据让学生算一算,通过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食物链上的每个生物都是重要的,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千万不能人为地去破坏其中的某一环节,对学生自觉保护生态平衡的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2.需破解的问题:
(1)学生由于受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对生物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还知之甚少,探究过程难免会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作以适当指导。
(2)学生在画食物链的时候,虽然我强调了“食物进了谁的嘴就把箭头指向谁”,但是还是有学生把箭头画反,这需要老师反复地强调。
3.使用建议:关于生物防治技术的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为了更好地拓
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前可多方面的搜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
工作单位: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半湖小学
作者:李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