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
- 格式:doc
- 大小:49.52 KB
- 文档页数:9
第5讲题型研究——文言文翻译题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两步骤进行。
一、找准3处着眼点——明确考查点在哪里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文言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应用体验](2017·山东高考·有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①第2句翻译为编者补加;②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并加以解释。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
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
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2019—2023年高考真题名句默写汇编【2023年】1.(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记载,齐王接受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
一开始有很多人进谏,以至“___________”;过了几个月后,则“________________”。
(2)鲍照曾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表达内心愤懑,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相近动作,抒写近似心情。
(3)花和雪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门庭若市②. 时时而间进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④. 拔剑四顾心茫然⑤. 忽如一夜春风来⑥. 千树万树梨花开(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庭”“箸”“拔”“茫”“砌”等。
2.(2023·全国乙卷·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2)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若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景致与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
(3)小刚因病不能参加比赛,汪教练给他发了一条信息。
写道:“人生中的机遇绝非只有一次,古诗云:“,。
”我对你永远充满信心!”【答案】①. 沉吟放拨插弦中②. 整顿衣裳起敛容③. 纵一苇之所如④. 凌万顷之茫然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拨”“敛”“纵”“凌”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3.(2023·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1)草创未就(已)就极刑而无愠色(2)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3)示例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示例二: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示例三: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4.2023年新高考II卷【72篇版,适用于辽宁、海南】(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题(普通高中适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题(普通高中适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与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翻译题(普通高中适用)的全部内容。
专题五文言文翻译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一、练熟技法保基础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二)蹇叔哭师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
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
《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
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
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7.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投笔:指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作“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8.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9.不过数仞而下仞:古代长度单位。
一仞为八尺。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1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名句名篇默写D答案(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5.[2016全国卷丙卷(Ⅲ卷),10,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
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答案(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6.[2016山东,1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 ”,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千古传诵。
(3)李煜《虞美人》词中“?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答案(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10,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2)王维《使至塞上》中“,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8.[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10,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第一单元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A)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答案(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将军角弓不得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3)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1)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陈情表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2.零丁孤苦(“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1.闵悯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2.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二、古今异义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①不可以;②不中用;③不好;④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2.臣欲奉诏奔驰..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①身心劳苦;②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1.不能走路,这里是说柔弱2.快速上路,马上进京3.申诉(苦衷)4.辛酸悲苦三、一词多义1.少(1)臣少多疾病( )(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寡人之于国也》) (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说》) ( )(6)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2.终(1)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2)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 )(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六国论》)(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 )3.报(1)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 )1.(1)年轻,年纪小(2)数量少,不多(3)缺少,短少(4)少顷,一会儿(5)年轻人,青年(6)少数人2.(1)终了,结束(2)死(3)自始至终(4)终究,终归(5)全,整3.(1)报答(2)报仇,报怨(3)答复(4)到……去,前往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臣少仕.伪朝________( )2.历职.郎署________( )3.臣少多疾病..________(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________( )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________( )6.则刘病日.笃________( )7.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 )8.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 )9.臣具以表闻.________( )10.夙遭闵凶.. ________( )11.猥以微贱.. ________( )12.沐浴清化.. ________( )13.凡在故老.. ________( )1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_______( )15.则刘病日笃.________( )1.名词作动词做官2.名词作动词任职3.名词作动词得病4.名词作状语向上5.名词作状语像犬马6.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7.名词作状语在家里8.名词作状语像太阳9.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10.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11.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12.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教化13.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14.形容词作动词远离15.形容词作动词病重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今臣亡国贱俘。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名篇名句默写汇编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名篇名句默写汇编,很多同学不太重视背诵默写,觉得分值少,投入时间多,不划算。
下面就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之名篇名句默写汇编第六部分名篇名句默写(一)(2019全国Ⅰ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16.(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二)(2019全国Ⅱ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二)(2019全国Ⅱ卷)16.(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三)(2019全国Ⅲ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 ,”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专题五文言文翻译题(普通高中适用作业)一、练熟技法保基础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二)蹇叔哭师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用“保留法”翻译下面的文言文句子。
(1)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保留的词语:东、西、南、北、穆陵、无棣译文:参考答案: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专题五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重点高中适用作业)一、对点练(每小题3分)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彭)时欲推恩,(李)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选项: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比对:参考答案:张冠李戴。
“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分析错误,文意是,彭时想建议皇上实行这种制度,却遭到李贤的反对,两人一番争议后,李贤觉得可以实行,就上奏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
参考译文:慈寿皇太后加尊号,下诏布告天下。
彭时想请皇上实施大赦,李贤说一年之内不宜两次大赦。
彭时说:“不是要大赦,应该推行优待老人的制度。
朝廷大臣的父母,七十岁以上的应给予诰敕,百姓八十岁以上的给予冠带,这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李贤很赞赏(他的想法),立即上奏建议实行。
门达陷害李贤,皇上为此困惑,说:“罢免李贤,将专门任用彭时。
”有人传出这句话,彭时惊惧地说:“李公有经世济国之才,怎么可以罢免?”于是极力为李贤申辩。
并说:“如果李贤被罢免,我也不能独自留下。
”听到这话,皇上罢免李贤的想法才消除。
过了五年,彭时患病请假,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事,免他上朝参见。
彭时上疏说:“光禄寺采办,各个城门抽税,都严重搜刮。
而献上珍珠宝石的人,又加倍估算它的价值,掠取国库财物。
请革除这些弊端,来恩惠百姓。
”皇上优诏褒奖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畿辅、山东、河南发生旱灾,彭时请求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仆寺索赔损失的官马。
京城的米价昂贵,他请求打开粮仓拿出储存的五十万石米平价卖出。
皇上都听从了。
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
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
”庆元二年致仕。
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项: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
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比对:参考答案:时序颠倒。
“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得到准许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
参考译文: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黄洽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
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却先谋求自己的私利吗?即使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庆元二年退休。
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
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
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
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选项: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
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比对:参考答案:曲解文意。
“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参考译文: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的嫁妆多一倍。
魏征进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称为长公主,确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虽有差别远近,但义理上不能有差别。
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
”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
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的社稷之臣。
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世间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变得紊乱。
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句话,那么对于整个天下来讲,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
”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赏赐给他。
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初,(许仲宣)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选项: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
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比对:参考答案:以偏概全。
“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的说法。
参考译文:当初,(许仲宣)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
县令养宠妾,(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
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
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里面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
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
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成遵,南阳穰县人也。
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
家贫,勤苦不废学问。
二十能文章。
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
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
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
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选项: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
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比对:参考答案:强加因果。
“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杨惠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并非因此而得以到京师。
参考译文:成遵是南阳穰县人。
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
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
二十岁能作文章。
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
适逢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
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
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
二、综合练(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9分)刘春,字仁仲,巴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
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
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郎,进左。
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
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欲追封入庙。
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
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
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①,请给国师诰命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
帝命再议,春执奏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
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
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
”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
春又奏:“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
贡期、人数皆有定制。
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
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
番贡日增,宴赏繁费。
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②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
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
”报可。
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③。
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
遭忧,服阕..起南京吏部尚书。
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
十六年卒。
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刘氏世以科第显。
春父规,御史。
弟台,云南参政。
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
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
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
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
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
皆由进士。
(选自《明史·刘春传》,有删改) [注] ①乌思藏: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
②勘合:验对符契。
③彝典:常典;旧典。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B.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C.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D.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解析:选B 解答文言断句题,要注意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帝崇信西僧”中的“西僧”是“崇信”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
“绰吉我些儿”是人名,“有……者”是固定句式,“有绰吉我些儿者”的意思是“有个叫绰吉我些儿的人”,句意完整,故应在“者”后断开,据此排除D,选择B。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
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
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
主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
C.服阕,意思是缺乏服装,“阕”通“缺”,文中之意为刘春赴任南京吏部尚书时,因没有一套好衣服,所以内心忧虑。
D.谥,即谥号。
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