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6
精癃(前列腺增生)入院标准:1.50岁以上男性,有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尿线变细、排尿不畅、尿不尽等症状;2.直肠指诊提示前列腺体积增大,中央沟变浅或者消失,残余尿大于50ml,尿流率小于10ml/s。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的住院患者。
一、精癃(前列腺增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精癃(TCD 2019版:A04.05.0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前列腺增生(ICD-10编码:N40.x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①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渐有排尿困难,余溺不尽,严重时可有尿闭或小便失禁。
②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
③直肠指诊:精室肥大,表面光滑而无结节,边缘清楚,中等硬度而富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④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测定较正常增大,膀胱残留尿量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第一版)①LUTS(下尿路症状):膀胱刺激症状和膀胱出口梗阻症状。
②合并症:有无血尿、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及肾功能损害③直肠指诊: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检查方法④前列腺大小的评估:填肠指诊、B超或CT测定法⑤残余尿测定:B超测定法和排尿后导尿法。
⑥实验室检查1)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鉴别前列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2)血肌酐测定:可了解有无肾功能受损及其受损程度。
2.证候诊断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基于肾虚瘀阻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专家共识。
精癃(前列腺增生)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蕴结证:小便频数不爽,尿黄而热或涩痛,或小便不通,少腹急满胀痛,口苦口黏,或渴不欲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2)气滞血瘀证: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或尿细如线,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少腹急满胀痛,舌质淡或紫黯,脉弦或涩。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一、指南框架、特点与推荐等级CSCO前列腺癌指南包括前列腺癌的MDT诊疗模式、筛查、诊断、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诊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诊疗、随访9个章节和附录部分。
CSCO指南兼顾到地区发展不平衡、药物和治疗措施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价值三个方面,针对每个问题的诊治,分为I/II/III级推荐,I级推荐属于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治措施,肿瘤治疗价值相对稳定,基本为国家医保收录;II级推荐多属于在国际或国内已有高级别证据,但可及性差或效价比超出国人承受能力的药物或治疗措施;III级推荐多为临床实用,但证据等级不高的药物或治疗措施。
二、五大亮点与四大特色指南生成的评价体系:CSCO前列腺癌指南中首次将五类因素(循证依据、药物可及、治疗效价、推荐等级、专家投票)汇集,形成了证据类别的细分,是本指南的重要特色之一。
五大亮点1.MDT为先,强调早诊早治早MDT;2.大框架下关注前沿;3.采用了易用的分类体系;4.表格化,实用性强:指南共9个章节,37个表格,对比EAU指南的182页,CSCO 前列腺癌指南仅67页;5.中国数据引领中国指南:指南共9个章节,其中8个章节有基于中国人群相关的研究数据。
四大特色因人而异:评估东西方差异与一致性,基于中国人群数据进行推荐;中西合璧:引用国际多中心研究中国人群数据,中西数据结合;突破创新:纳入了中国专家在前列腺癌学科中的创新探索;脚踏实地:引用中国临床实践经验,兼顾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药物可及性。
三、MDT诊疗模式MDT诊疗模式分为四方面内容:学科组成、成员要求、讨论内容和日常活动。
其中讨论内容的I级推荐为需要多学科参与诊治、合并症和/或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疑难和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尚未确诊但有可能获益于早期诊断、确诊并考虑治疗计划、初始治疗正在随访中需要讨论进一步治疗方案、治疗中或治疗后随访的患者为II级推荐;医师和/或患者认为有必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为III级推荐。
肾癌临床路径〔20##版〕一、肾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肾癌〔ICD-10:C64,D09.101〕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ICD-9-CM-3:55.5107〕〔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1.病史.2.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1.适合腹腔镜手术.2.能够耐受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4,D09.101肾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术前所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尿常规;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1.麻醉方式:全麻或联合硬膜外麻醉.2.手术方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4.输血:必要时.〔九〕术后住院恢复≤9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2.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切口愈合好.〔十一〕变异与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二、肾癌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肾癌〔ICD-10:C64,D09.101〕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ICD-9-CM-3:55.5107〕患者__ 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 天膀胱肿瘤临床路径〔20##版〕一、膀胱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膀胱肿瘤〔ICD-10:C67, C79.1,D09.0,D30.3,D41.4〕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ICD-9-CM-3:57.49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1.病史.2.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与/或内窥镜检查.〔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1.适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能够耐受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7,C79.1,D09.0,D30.3,D41.4膀胱肿瘤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所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八〕手术日为入院后≤3天.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2.手术方式: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4.输血:必要时.〔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拔除尿管.〔十一〕变异与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电切手术效果不满意,需进一步治疗〔如膀胱全切、动脉化疗等〕.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二、膀胱肿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膀胱肿瘤〔ICD-10:C67, C79.1,D09.0,D30.3,D41.4〕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ICD-9-CM-3:57.4901〕患者__ 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8天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ICD-10:N40〕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ICD-9-CM-3:60.29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1.病史:IPSS、QOL评分.2.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1.适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2.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其他病变者〔如结石〕可行开放式前列腺切除术.3.能够耐受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12-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0良性前列腺增生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PSA检查;〔3〕胸片、心电图;〔4〕尿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残余尿量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血脂、肺功能、前列腺穿刺检查等.〔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③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②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3〕推荐环丙沙星静脉滴注:100-200mg/次,一日2次,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1.麻醉方式:腰麻、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2.手术方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术前半小时用抗菌药物.4.输血:根据出血情况决定.〔九〕术后住院恢复≤9-11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2.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复查残余尿量、尿流率.3.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3.耻骨上造瘘口无漏尿.〔十一〕变异与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术后出现排尿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十二〕参考费用标准:6000-8500元.二、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ICD-10:N40〕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ICD-9-CM-3:60.2901〕患者__ 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肾结石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肾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肾结石〔ICD-10:N20.0, N13.201〕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ICD-9-CM-3:55.0402〕.〔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1.病史.2.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1.适合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2.能够耐受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0, N13.201肾结石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1.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腹部X线平片、泌尿系静脉造影、顺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泌尿系超声等.〔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②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③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④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2〕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3〕推荐环丙沙星静脉滴注:100-200mg/次,一日2次,缓慢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清洁-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2.手术方式: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术前半小时应用抗菌药物.4.输血:必要时.〔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肾造瘘无漏尿.3.D-J管位置正常.〔十一〕变异与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术后出现结石残留,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十二〕参考费用标准:8000-12000元.二、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肾结石〔ICD-10:N20.0,N13.201〕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ICD-9-CM-3:55.0402〕患者__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20##版〕一、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输尿管结石〔ICD-10:N20.1, N13.202〕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ICD-9-CM-3:56.0〕〔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1.病史.2.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20##〕1.适合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2.能够耐受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1, N13.202输尿管结石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术前所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2.手术方式: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4.输血:必要时.〔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KUB;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D-J管位置正常.〔十一〕变异与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术后出现结石残留,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4.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二、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输尿管结石〔ICD-10:N20.1,N13.202〕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ICD-9-CM-3:56.0〕患者__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2010版〕一、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ICD-10:N43.301〕.行睾丸鞘膜翻转术〔ICD-9-CM-3:61.4901〕或睾丸鞘膜切除术〔ICD-9-CM-3:61.2〕.〔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1.病史.2.超声检查.〔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X-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1.符合手术适应症.2.能够耐受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3.301睾丸鞘膜积液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2天.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X线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甲胎蛋白〔AFP〕测定、性激素测定等.〔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1.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2.手术方式:睾丸鞘膜翻转术或睾丸鞘膜切除术.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物等.4.输血:必要时.〔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1.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2.术后用药:〔1〕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2〕止痛药物.〔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伤口无异常.〔十一〕变异与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二、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睾丸鞘膜积液〔ICD-10:N43.301〕行睾丸鞘膜翻转术〔ICD-9-CM-3:61.4901〕或睾丸鞘膜切除术〔ICD-9-CM-3:61.2〕患者__ 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 天精索静脉曲X临床路径〔20##版〕一、精索静脉曲X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索静脉曲X〔ICD-10: I86.101〕.行精索静脉曲X结扎术〔非腹腔镜〕〔ICD-9-CM-3:63.1 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1.病史.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精液常规.〔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X-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1.符合手术适应症.2.能够耐受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6.101精索静脉曲X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2天.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X线胸片,心电图.〔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1.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2.手术方式:精索静脉曲X结扎术.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物等.4.输血:必要时.〔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3.术后用药:〔1〕术后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2〕止痛药物.〔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伤口无异常.〔十一〕变异与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二、精索静脉曲X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索静脉曲X[微软用户1]〔ICD-10:I86.101〕行精索静脉曲X结扎术〔非腹腔镜[微软用户2]ICD-9-CM-3:63.101〕患者__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 天精索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2010版〕一、精索鞘膜积液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索鞘膜积液〔ICD-10:N43.302〕.行精索鞘膜翻转术〔ICD-9-CM-3:63.59〕或精索鞘膜切除术〔ICD-9-CM-3:63.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1.病史.2.超声检查.〔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X-泌尿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1.符合手术适应症.2.能够耐受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43.302精索鞘膜积液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2天.1.术前所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X线胸片、心电图.2.根据病情可选择精液检查等.〔七〕选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1.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2.手术方式:精索鞘膜翻转术或精索鞘膜切除术.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物等.4.输血:必要时.〔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3.术后用药:〔1〕术后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2〕止痛药物.〔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伤口无异常.〔十一〕变异与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二、精索鞘膜积液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索鞘膜积液〔ICD-10:N43.302〕行手术精索鞘膜翻转术〔ICD-9-CM-3:63.59〕或精索鞘膜切除术〔ICD-9-CM-3:63.1〕患者__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天前列腺癌临床路径〔20##版〕一、前列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前列腺癌〔ICD-10:C61〕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ICD-9-CM-3:60.5〕. 〔二〕诊断依据.根据《200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20##〕.1.病史.2.体格检查.3.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包括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等相关肿瘤标志物测定.4.前列腺穿刺活检与病理检查.〔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1.适合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2.能够耐受手术.〔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1前列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3天.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X线胸片、心电图;〔5〕相关影像学检查;〔6〕放射核素骨扫描.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血气分析等.〔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1.麻醉方式:全麻和/或硬膜外麻醉.2.手术方式: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等.4.输血:必要时.输血前需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合血.〔九〕术后住院恢复≤14天.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TPSA和FPSA 等肿瘤标志物测定.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3.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十〕出院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2.切口无感染.〔十一〕变异与原因分析.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2.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和治疗,进一步诊治.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4.曾行前列腺放疗或经尿道电切手术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二、前列腺癌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前列腺癌〔ICD-10:C61〕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ICD-9-CM-3:60.5〕患者__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7 天。
2024前列腺癌NCCN指南解读前言指南概述NCCN指南对前列腺癌的治疗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局部前列腺癌、局部晚期前列腺癌、转移性前列腺癌和复发性前列腺癌。
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治疗推荐,包括观察等待、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等。
局部前列腺癌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指南推荐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对于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外放疗或近距离放疗。
此外,对于低风险前列腺癌患者,可以选择观察等待策略,定期监测PSA水平和前列腺活检结果。
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指南推荐在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外放疗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
此外,对于有局部复发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挽救性放疗。
转移性前列腺癌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指南推荐首先进行激素治疗,以降低PSA水平和缓解症状。
对于有转移性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化疗,以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对于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靶向治疗药物。
复发性前列腺癌对于复发性前列腺癌,指南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历史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激素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新型激素治疗药物或化疗。
对于化疗后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二线化疗药物或其他靶向治疗药物。
总结NCCN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偏好。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指南内容,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全面护理在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全面护理在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收入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全面护理,对比护理结果。
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对照组综合满意30例(83.33%),观察组综合满意35例(97.22%),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临床指标:干预后,观察组的EORTCQLQ-C30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10例(27.78%),观察组并发症3例(8.33%),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面护理方式可以提升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推广。
【关键词】:全面护理;前列腺癌;围术期护理;应用效果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中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肺癌、乳腺癌。
现如今随着我国的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针对前列腺癌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症,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医护研究表示前列腺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在很多护理细节方面落实不到位,或护理结果不理想。
全面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患者可以调整心情,得到较好的护理结果[1]。
对比传统的护理模式,全面护理方式的针对性较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也十分理想[2]。
对此,本文针对全面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全面护理方式对前列腺癌的护理结果,内容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3月-2023年2月收入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年龄为36岁-67岁,平均年龄为(51.31±1.02)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前列腺癌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一名患有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案例分析,从病史资料、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探讨前列腺癌的临床特点以及合理的临床路径策略。
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1. 病史资料患者,男性,66岁,在体检时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为15 ng/mL。
无明显症状,无家族史。
既往病史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2. 临床表现患者无明显症状,偶有尿频、尿急症状,夜尿次数增加。
直肠指检:前列腺质地中等,表面不规则,右侧触及一坚实结节,大小约2cm。
3. 影像学检查经前列腺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略增大,左叶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约1cm×1.5cm。
经MRI检查:左前列腺小叶侧叶部位见一T2WI低信号结节,增强扫描不强化。
4. 病理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示:腺体排列紊乱,异型性增生明显,部分管腔见癌化(Gleason评分3+4)。
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P504S阳性,Ki-67阳性表达较高。
5. 诊断与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确诊患者为前列腺癌(TNM分期:T2aN0M0)。
有建议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骨扫描及淋巴结B超检查,以排除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
6. 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建议手术切除前列腺。
手术方式可选择开放式前列腺切除术(RP)或腔镜辅助下前列腺切除术(RALP)。
手术后需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手术切缘是否累及,进一步评估预后。
如病理结果显示手术切缘阳性,则需考虑放疗或化疗的辅助治疗。
7. 临床路径分析前列腺癌的临床路径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策略,包含了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
在本例中,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得出了前列腺癌的诊断与分期。
在治疗方面,选择了手术切除前列腺作为主要治疗措施,并根据病理结果进行辅助治疗的决策。
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临床医生、放疗医生、化疗医生等多个专科的积极参与和协调,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全面、科学的治疗。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临床路径整合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洪含霞【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临床路径整合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术期中的应用。
[方法]对26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围术期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临床路径整合的联合应用,强调心理干预、病情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以及从住院期间(术前、术后)一直延伸至院外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训练及指导。
[结果]26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肠道并发症,术后48 h~72 h 拔除引流管,平均7 d 拔除尿管。
术后住院时间7 d~8 d,术后随访11个月~50个月,220例拔除尿管后恢复正常尿控,35例术后3个月内恢复尿控,5例术后3个月~12个月内恢复尿控。
[结论]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临床路径整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有利于病人的快速康复。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5(000)022【总页数】3页(P2196-2198)【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腹腔镜;前列腺癌;围术期【作者】洪含霞【作者单位】21000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将围术期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整合在一起,将麻醉、护理和外科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据完美结合的一种新理念,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促进器官功能早期恢复,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病人的快速康复。
其内容概括为:术前病人教育;有效的麻醉、止痛及精确的外科手术;术后早期康复治疗[1]。
临床路径是护理人员按照标准化护理模式与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的一种方法[2]。
近年来我科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临床路径整合应用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前列腺癌临床路径一、前列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前列腺癌(ICD-10:C61)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ICD-9-CM-3:6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等相关肿瘤标志物测定。
4.前列腺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适合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C61前列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5天。
3.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X线胸片、心电图;(5)相关影像学检查:MR、尿路造影、超声波等;(6)放射核素骨扫描。
4.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血气分析等。
5.术前行肠道准备3-5天,口服甲硝唑、氟哌酸,维生素k1静脉滴注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药物选择:可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抱菌素(注射用头抱唑林、注射用头抱呋辛),如对头抱类药物过敏者,可选用氟喳诺酮类(环丙沙星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
3.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头抱类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氟喳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前列腺癌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前列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前列腺癌(ICD-10:C61)
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ICD-9-CM-3:6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等相关肿瘤标志物测定。
4.前列腺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适合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61前列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术前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试验;
(2)电解质、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X线胸片、心电图;
(5)相关影像学检查;
(6)放射核素骨扫描。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如B型钠尿肽(BNP)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等)、肺功能、血气分析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间。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3天。
1.麻醉方式:全麻和/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等。
4.输血:必要时。
输血前需行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合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TPSA和FPSA 等肿瘤标志物测定。
2.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3.术后抗菌药物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如可疑感染,需做相应的微生物学检查,必要时做药敏试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切口无感染。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和治疗,进一步诊治。
3.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进入其他路径。
4.曾行前列腺放疗或经尿道电切手术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二、前列腺癌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前列腺癌(ICD-10:C61)
行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ICD-9-CM-3:60.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