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法上海盗罪的认定及其性质
- 格式:pdf
- 大小:390.38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引言海盗,这一古老的犯罪行为,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再是常见的犯罪形式,但海盗活动在一些沿海国家和地区仍然时有发生。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海盗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抓捕海盗的法律规定。
二、海盗的定义及法律依据1. 海盗的定义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01条的规定,海盗是指私人船舶或私人飞机上的任何人,如果该人:(1)未经船长或飞机机长的许可,或者如果该船或飞机是租用的,未经出租人的许可,非法且故意地:(a)在公海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另一船舶、飞机上的人或财物进行攻击或拿走或企图拿走;或(b)在船上或机上,非法且故意地:(a)劫持人质;或(b)造成后果特别严重的行为,如放火、爆炸或使用武器;或(c)威胁要采取上述行为。
2. 法律依据我国对海盗行为的打击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第121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飞机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一)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三)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物品、住所、场所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四)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五)其他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海商法》第167条规定,船舶在公海或者其他管辖权以外的海域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船舶所有人、船长或者船员,依照本法规定予以处罚:(一)非法捕捞、破坏海洋资源;(二)非法运输、携带、存放危险物品;(三)非法排放有害物质;(四)非法侵入他国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或者其他海域;(五)非法捕捞、破坏海洋生物资源;(六)非法从事其他危害海洋环境、资源、权益的活动。
谈谈国际力量打击海盗的国际法依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目前索马里海盗日益猖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国际层面的打击力度并不理想。
本文从海盗的定义出发,从国际公约的角度比较了几种主流的海盗定义。
随后,笔者从国际法的角度总结了国际力量打击海盗的四个方面的法律依据,其中着重强调了国家间合作的重要性。
一、海盗的定义现代各国对海盗行为给航海安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早就有了共识,国际法遂把它视为一种国际犯罪。
海盗的犯罪行为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国际公约建立反海盗犯罪的国际合作、实现打击和惩罚海盗犯罪的目的已成为各国之共识。
1958年有关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公海公约》,第15条把海盗看作在公海上暴力掠夺私人船舶、非法拘留船舶上人员或财物的任何行为,这是19世纪以来习惯国际法对于惩治海盗犯罪的一贯主张的明确化,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惩治海盗犯罪的国际公约。
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此基础上,重新明确了海盗犯罪的定义,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规定,至此拉开国际社会共同协助打击海盗犯罪的新局面。
1988年罗马会议通过了《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该公约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起成为反海盗的最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
目前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缅甸、老挝和越南己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上述国家应该切实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采取包括立法措施在内的一切手段来打击和惩罚海盗犯罪行为。
按照《海洋法公约》第101条的规定,海盗行为是指以下行为中的任一行为:a、私人船舶或私人飞机的船员、机组成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对下列对象所从事的任何非法的暴力或扣留行为,或任何掠夺行为:①在公海上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②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船舶、飞机、人或财物:b、明知船舶或飞机成为海盗船舶或飞机的事实,而自愿参加其活动的任何行为;c、教唆或故意便利a 或b项所述行为的任何行为。
近年来,国际海盗罪行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我国政府经索马里政府同意后决定派军舰赴索马里海域参与制止海盗行动。
此时从国际法角度对海盗罪的国际法规则进行深入系统的梳理,显得尤为必要。
一、海盗罪的概念、特征海盗行为,古已有之。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海盗行为最猖獗。
17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海盗行为的态度由肯定鼓励转变为反对甚至坚决打击。
随着国家实践的发展,在国际法领域出现了“海盗行为是人类公敌”的主张,形成了有关惩治海盗行为的习惯法规则。
按照国际法,海盗行为使海盗丧失他的国民属性,因而丧失他本国的保护;而且他的船舶,或者飞机,虽然过去可以有权悬挂某一国家的旗帜,也丧失了这种权利。
海盗行为是一种国际罪行;海盗被视为一切国家的敌人,他可以被“落入其管辖权的任何国家”加以法办。
根据1958年《公海公约》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为了维护公海的法律秩序,所有国家应采取措施,进行合作,防止和惩罚在公海上贩运奴隶、海盗行为、非法贩运麻醉药品或精神调理物质、在公海上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
《公海公约》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外,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关于海盗罪的国际公约,因此,这两个公约中关于制止、惩治海盗行为的规定构成防止和惩治海盗罪的一般国际法规则。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第101条的规定,私人船舶或私人飞机的船员、机组成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在公海上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或者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船舶、飞机、人或财物所从事的任何非法暴力或扣留行为,或任何掠夺行为,构成海盗行为。
可以看出,海盗罪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海盗罪的犯罪主体是私人船舶或私人飞机的船员、机组成员或乘客。
第二,海盗罪的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且犯罪目的是出于私人目的,这种私人目的主要体现为意图抢劫和掠夺另一船只或飞机上的财物。
第三,行为人必须是客观上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实施了任何非法的暴力、扣留或掠夺行为。
第6卷第2期2010年4月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Shenyang I nstitute o f Eng i n eering(Soc i a l Sciences)Vol 6No 2Apr .2010收稿日期:2009-11-15作者简介:王志鹏(1984-),男,天津人,硕士研究生。
论国际刑法中的海盗罪王志鹏(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100088)摘 要:从研究海盗罪的概念及特征角度出发,分析了对海盗的认定与惩治;鉴于目前国际法关于海盗罪构成条件的规定明显限制了对海盗罪的全面有效惩治,在对国际法上海盗罪的概念及构成条件与当今海盗罪案发特点相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现行国际公约应将此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行为对象以及犯罪地点等要素重新予以界定的观点,并对当今应如何放宽海盗罪的认定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海盗罪;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犯罪构成中图分类号:D F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17(2010)02-0207-06自1991年以来索马里一直战乱不断,沿海区域海盗活动猖獗,被国际海事局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之一。
从今年初至12月19日,索马里附近海域已发生120多起海上抢劫案,30多艘船只被劫,600多名船员遭绑架,现仍有10多艘船只及200多名人质被扣押在海盗手中。
[1]自2009年10月,北约、俄罗斯、美国等国家或组织都向亚丁湾地区派出军舰,然而装备精良的海盗并没有收手:北京时间12月13日晚在肯尼亚沿海海域,一艘载有24人的名为!天裕8号∀的中国渔船被携带榴弹发射器和自动武器的索马里海盗所劫持;12月17日12时43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所属!振华4∀号货轮在亚丁湾水域遭海盗袭击[2],庆幸的是!振华4∀号现已成功脱险;18日位于非洲之角索马里的海盗在亚丁湾海域又劫持了一艘中国香港籍货船。
事件发生后,我国做出了积极响应,并于26日派战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进行护航活动。
【案例分析】从索马里海盗看国际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协会【案例分析】第五期从索马里海盗看国际法【前言】阔别已久,我们的【案例分析】栏目终于又和大家见面了,本期栏目我们从国际法的视角和大家一起聊聊索马里海盗的问题~【案例背景】据了解,目前索马里海盗手中掌握的人质总数为37人,其中11人来自中国大陆。
2012年3月26日,台湾船东投资的渔船“建昶”号在索马里海域遭遇海盗,台湾船长被枪杀,包括11名大陆渔民在内的28人沦为人质,迄今未能获释,创下索马里海盗扣押中国人质最长时间纪录。
【案例分析】1.国际法中有哪些与海盗相关的规定?海盗罪的界定:根据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01条,以下行为构成海盗罪:(1)私人船舶或飞机的船员、机组成员或乘客,为了私人目的,对在公海上的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其上的人或财物进行非法暴力、扣押或掠夺行为的;或对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外的地方,对船舶、飞机、人或财物进行非法暴力、扣押或掠夺行为的。
(2)明知船舶或飞机成为海盗船舶或飞机的事实,而自愿参加其活动的任何行为。
(3)教唆或故意便利上述两项行为的任何行为。
对于通过别国领海的船舶及其行为的限制:(a) 对沿海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进行任何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或以任何其他违反《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法原则的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b) 以任何种类的武器进行任何操练或演习;(c) 任何目的在于搜集情报使沿海国的防务或安全受损害的行为;(d) 任何目的在于影响沿海国防务或安全的宣传行为;(e) 在船上起落或接载任何飞机;(f) 在船上发射、降落或接载任何军事装置;(g) 违反沿海国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上下任何商品、货币或人员;(h) 违反本公约规定的任何故意和严重的污染行为;(i) 任何捕鱼活动;(j) 进行研究或测量活动;(k) 任何目的在于干扰沿海国任何通讯系统或任何其他设施或设备的行为;(l) 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任何其他活动。
第1篇一、引言强盗与海盗,自古以来就是社会治安的严重威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盗活动也呈现出跨国化、组织化、暴力化的趋势。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来打击强盗海盗犯罪。
本文将对强盗海盗的法律规定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参考。
二、强盗与海盗的定义1. 强盗:强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我国《刑法》中,强盗罪属于侵犯财产罪的一种。
2. 海盗:海盗,是指在国际水域内,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海盗行为不仅侵犯了财产权益,还可能对船员、旅客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三、强盗海盗的法律规定1. 国际法层面-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规定,海盗行为是指在国际水域内,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 国际海事组织公约:该公约对海盗行为的定义、打击海盗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2. 国内法层面- 我国《刑法》:我国《刑法》对强盗罪和海盗罪进行了明确规定,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 强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海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在国际水域内,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其他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走私法》等,对强盗海盗犯罪进行了相关规定。
四、强盗海盗犯罪的打击措施1. 预防措施-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加强边境管理,严防强盗海盗分子潜入境内;- 加强海上巡逻,打击海盗活动。
论海盗犯罪的国际法规制一、海盗罪的概述(一)海盗罪的定义当今国际社会对于海盗罪的定义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私人船舶或飞机上的船员、机组人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在公海或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范围内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以及其上的人或财物实施的暴力、扣留或其他掠夺行为①。
(二)海盗罪的特点1.海盗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私人。
海盗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私人。
在例外情况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02条规定,已发生叛变的军舰、政府船舶或政府飞机的船员或机组成员,控制该船舶或飞机而从事海盗行为,也可以成为海盗罪的犯罪主体。
2.海盗罪的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
海盗罪的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且犯罪目的是出于私人目的,这种私人目的主要体现为意图抢劫和掠夺另一船只或飞机上的财物。
军舰、政府船舶或者政府飞机的船员或飞机组成员,出于政治目的,在公海上对船舶、飞机及其所载人员或财物实施暴力、截留或掠夺等行为,不构成海盗罪②。
二、海盗罪国际法规制中存在的问题(一)管辖权的冲突1.各国之间普遍管辖权的冲突。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在公海上或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每个国家均可扣押海盗船舶或飞机,扣押国的法院可判定应处的刑罚。
这种立法形式很有可能会导致有关国家争夺管辖权③。
2.国家管辖权与联合国管辖权的冲突。
近几年由于索马里海盗活动猖獗,很多国家的船舶都遭到海盗劫持的情况下,联合国也介入了该地区的冲突。
3.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真空。
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于2002年,其主要功能是对犯有种族屠杀罪、危害人类最、战争罪、侵略罪的个人进行起诉和审判。
国际刑事法院成立的基础是2002年6月1号开始生效的《罗马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因此该法院仅对规约生效后的前述四种国际罪行有管辖权,而对于海盗罪它是无法行使管辖权的。
(二)国内立法与国际刑法无法接轨虽然海盗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严重的国际犯罪,但是至今为止世界上在国内法中专门制定海盗罪的国家也非常少。
第1篇一、引言海盗,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在欧洲历史上,海盗活动尤为猖獗。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对海盗行为进行打击。
本文将详细介绍欧洲海盗的法律规定,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海盗的定义海盗,又称海贼,是指以抢劫、掠夺为目的,在海洋上非法从事抢劫、杀害、绑架等犯罪活动的人。
海盗活动通常涉及以下几种行为:1. 抢劫船只、货物和船员;2. 杀害无辜乘客、船员和渔民;3. 绑架人质,勒索赎金;4. 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危害海上航行安全。
三、欧洲海盗的法律规定1. 英国的海盗法律规定(1)1584年,英国颁布了《海盗法》(The海盗法),规定海盗为英国法律所禁止,对其处以死刑。
(2)1698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海盗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对海盗的处罚措施。
根据该法案,海盗将被判处死刑,并且其财产将被没收。
(3)1824年,英国颁布了《海盗法修正案》,规定海盗犯罪将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根据该法案,海盗在作案过程中,若杀害无辜,将被判处死刑。
2. 法国的海盗法律规定(1)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颁布了《海盗法》,规定海盗为法国法律所禁止,对其处以死刑。
(2)1810年,法国政府通过了《海盗法修正案》,规定海盗犯罪将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根据该法案,海盗将被判处死刑,并且其财产将被没收。
(3)1858年,法国颁布了《海盗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对海盗的处罚措施。
根据该法案,海盗在作案过程中,若杀害无辜,将被判处死刑。
3. 荷兰的海盗法律规定(1)1604年,荷兰颁布了《海盗法》,规定海盗为荷兰法律所禁止,对其处以死刑。
(2)1712年,荷兰政府通过了《海盗法修正案》,规定海盗犯罪将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根据该法案,海盗将被判处死刑,并且其财产将被没收。
(3)1797年,荷兰颁布了《海盗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对海盗的处罚措施。
根据该法案,海盗在作案过程中,若杀害无辜,将被判处死刑。
论国际刑法上的海盗罪作者:魏华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6期摘要现代型海盗犯罪成为当今世界的严重威胁,本文从研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海盗罪的概念及构成特征角度出发,对国际法应当扩大或缩小海盗罪构成要件内涵的各学术观点做出回应;结合今日热点问题——索马里海盗事件,重申各国打击海盗罪之义务,并分析我国派舰艇赴亚丁湾护航的合法性依据及其积极意义;基于我国迫切需要设立海盗罪以保护海洋运输安全。
文中详述我国刑法应如何增设海盗罪,以期能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海盗罪国际刑法国内立法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66-01一、国际法上海盗罪的概念及构成(一)海盗行为的界定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公海公约》规定的海盗行为的基本内容予以保留,稍加修改。
“海盗行为”就是指“在公海上为私人目的,一私人船只对另一船只的人员或财产或由反叛船员或其乘客对所在船只的人员或财产实施的掠夺、扣押或动用暴力的任何非法行为”。
(二)国际法上海盗罪构成的特征分析1.海盗罪的犯罪主体海盗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私人,一般包括私人船舶的船员或私人飞机机组成员或乘客。
一些学者提出应该扩大海盗罪主体的外延,可以更好的打击海盗行为,某些国家的水上执法人员与海盗相勾结,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执法人员也参与海盗行为。
水上执法人员与海盗相勾结共同作案,主体条件与《公约》规定的“必须是私人船舶的船员”条件不符,所以不能以海盗罪论处。
但是我们应注意到,不在船舶飞机内的人员虽然不能成为海盗罪的实行犯,但可以构成教唆犯和帮助犯,所以公约对主体的严格规定不会使其逃脱法律的制裁。
2.海盗罪的犯罪对象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物,不包括对自己乘坐的船舶、飞机及其所载人或物所实施的暴行。
这是由国际法传统观念以及海盗罪的本质所决定的。
3.海盗罪的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且犯罪目的是出于私人目的,这种私人目的主要体现为意图抢劫和掠夺另一船只或飞机上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