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数学专项复习《正方形(2)》练习(无答案) 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73.50 KB
- 文档页数:5
浙江省2017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一、单选题1、(2017•湖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B、C、D、2、(2017•湖州)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从一个格点移动到与之相距的另一个格点的运动称为一次跳马变换.例如,在的正方形网格图形中(如图1),从点经过一次跳马变换可以到达点,,,等处.现有的正方形网格图形(如图2),则从该正方形的顶点经过跳马变换到达与其相对的顶点,最少需要跳马变换的次数是()A、B、C 、D 、3、(2017•绍兴)一块竹条编织物,先将其按如图所示绕直线MN翻转180°,再将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所得的竹条编织物是()A、B、C、D、4、(2017•绍兴)矩形ABCD的两条对称轴为坐标轴,点A的坐标为(2,1).一张透明纸上画有一个点和一条抛物线,平移透明纸,这个点与点A重合,此时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再次平移透明纸,使这个点与点C重合,则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变为()A、y=x2+8x+14B、y=x2-8x+14C、y=x2+4x+3D、y=x2-4x+35、(2017·嘉兴)一张矩形纸片,已知,,小明按所给图步骤折叠纸片,则线段长为()A、B、C、D、6、(2017·嘉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若平移点到点,使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正确的平移方法是()A、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B、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C、向右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D、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7、(2017·丽水)将函数y=x2的图象用下列方法平移后,所得的图象不经过点A(1,4)的方法是()A、向左平移1个单位B、向右平移3个单位C、向上平移3个单位D、向下平移1个单位8、(2017·台州)如图,矩形EFGH四个顶点分别在菱形ABCD的四条边上,BE=BF,将△AEH,△CFG分别沿边EH,FG折叠,当重叠部分为菱形且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时,则为()A、B、2C、D、49、(2017·衢州)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4,BC=6,将△ABC沿AC折叠,使点B落在点E处,CE 交AD于点F,则DF的长等于()A、B、C、D、二、填空题10、(2017•温州)如图,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在第一象限,点D在边BC 上,且∠AOD=30°,四边形OA′B′D与四边形OABD关于直线OD对称(点A′和A,B′和B分别对应).若AB=1,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恰好经过点A′,B,则k的值为________.11、(2017•舟山)一副含和角的三角板和叠合在一起,边与重合,(如图1),点为边的中点,边与相交于点.现将三角板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在从到的变化过程中,点相应移动的路径长为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12、(2017•宁波)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B=2,∠A=60°,将菱形纸片翻折,使点A落在CD的中点E处,折痕为FG,点F、G分别在边AB、AD上.则cos∠EFG的值为________.13、(2017•宁波)已知△ABC的三个顶点为A ,B ,C ,将△ABC向右平移m()个单位后,△ABC某一边的中点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m的值为________.14、(2017·衢州)如图,正△ABO的边长为2,O为坐标原点,A在轴上,B在第二象限。
5.3正方形一.选择题1.正方形具有而一般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四边都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相等D.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3.下列命题: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④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4.顺次连接某个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正方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A.正方形B.等腰梯形C.菱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5.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则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有()A.4个B.6个C.8个D.10个6.如图,菱形ABCD中,∠B=60°,AB=4,则以AC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的周长为()A.14 B.15 C.16 D.177.如图3,正方形OA BC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D(5,3)在边AB上,以C为中心,把△CDB旋转90°,则旋转后点D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A.(2,10)B.(﹣2,0)C.(2,10)或(﹣2,0)D.(10,2)或(﹣2,0)8.将四根长度相等的细木条首尾相接,用钉子钉成四边形,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当时如图①,测得,当时如图②,()A. B.2 C. D.第8题第5题第6题第7题图①图②二.填空题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若不增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10.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再补充一个条件能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则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只填一个条件即可,答案不唯一).11.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90°,若添加一个条件即可判定该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12.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从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后,使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其中错误的选法是_____________.13. 如图,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四边中点为顶点作四边形,再以所得四边形四边中点为顶点作四边形,…依次作下去,图中所作的第三个四边形的周长______;所作的第n个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14.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则正方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1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结EB于点F,若∠DEB=140°,求∠AFE的度数.16.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在OD,OC上,且DE=CF,连结DF,AE,AE的延长线交DF于点M.求证:AM⊥DF.17. 如图,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OC,OD平分∠AOC交AC于点D,OF平分∠COB,CF⊥OF于点F.(1)求证:四边形CDOF 是矩形;(2)当∠AOC 为多少度时,四边形CDOF 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18.如图,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D 作DE∥AC 交BC(1)判断四边形ACE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BD =8 cm ,求线段BE 的长.5.3正方形1.C2.C3.C4.A5.C6.C7.C8. A9. AC =BD 或A B⊥BC 等 10.略 11.略12. (1)(4),(2)(3) 13. 2 1)22(4 n 14.4 15. 65° 16.略 17.(1)略 (2)90° 18.(1)平行四边形 (2)28。
正方形.1夯实基础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A. 平行四边形B. 菱形C. 正方形D. 矩形2.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能判断它为矩形的题设是( )A.AO=CO,BO=DOB.AO=BO=CO=DOC.AB=BC,AO=COD.AO=CO,BO=DO,AC⊥BD3.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D=2AB,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连结AF与BE,CE与DF分别交于点M,N,连结EF,则图中一共有()个正方形.A. 0B. 1C. 2D. 3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到工厂实习,工人师傅拿一把尺子要他们帮助检测一个四边形构件是否为正方形,他们各自做了如下检测:甲量得构件四边都相等;乙量得构件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丙量得构件的一组邻边相等;丁量得构件的四边相等且两条对角线也相等.检测后,他们都说是正方形,你认为说得最有把握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5.如图,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A点落BC上的F处,折痕为BE,若沿EF剪下,则折叠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其数学原理是()A.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C. 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构成正方形D. 轴对称图形是正方形6.如果一个四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那么它一定是______.7.如图,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E.F分别是边BM、CM 的中点,当AB:AD= 时,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8.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DF⊥AB,交BC于点F,当⊥ABC满足条件时,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C的角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M,ME⊥AB,MF⊥BC,垂足分别是E,F. 判定四边形EBFM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0.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 F.(1)求证:DE=DF;(2)只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DF A是正方形.请你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的添加方法.(不另外添加辅助线,无需证明)能力提升1.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如果要剪出一个正方形,那么剪口线与折痕成( )A.22.5°角B.30°角C.45°角D.60°角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在各边上顺次截取AE=BF=CG=DH=5,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A.30B.34C.36D.403.如图在一个3×3方格纸上,若以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为顶点画正方形,在该3×3方格纸上最多可画出的正方形的个数是( )A.13B.14C.18D.204.如图,在⊥ABC中,O是AC上一动点,过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点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若点O运动到AC的中点,则⊥ACB= 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P.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18,则DP的长是______.6.菱形、矩形与正方形的形状有差异,我们将菱形、矩形与正方形的接近程度称为菱形或矩形的“接近度”.(1)设菱形相邻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m°、n°,若我们将菱形的“接近度”定义为|m−n|,于是|m−n|越小,菱形就接近正方形.⊥菱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接近度”= ;⊥菱形的“接近度”= 时,菱形就是正方形.(2)若我们将菱形的“接近度”定义为mn(m<n),则:⊥菱形的一个内角为60°,则“接近度”= ;⊥在这种情况下,菱形的“接近度”= 时,菱形就是正方形.7.如图,⊥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F,且AF=DC,连接CF.(1)求证:D是BC的中点;(2)如果AB=AC,试猜想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3)⊥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F为正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8.两个长为2cm,宽为1cm的长方形,摆放在直线l上(如图⊥),CE=2cm,将长方形ABCD 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α角,将长方形EFGH绕着点E逆时针旋转相同的角度.(1)当旋转到顶点D.H重合时,连接AG(如图⊥),求点D到AG的距离;(2)当α=45°时(如图⊥),求证:四边形MHND为正方形.9.以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为斜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分别为E. F.G、H,顺次连接这四个点,得四边形EFGH.(1)如图1,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我们发现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如图2,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请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要求证明);(2)如图3,当四边形ABCD为一般平行四边形时,设⊥ADC=α(0°<α<90°),⊥试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HAE;⊥求证:HE=HG;⊥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并说明理由.正方形(2)1.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四条边相等B.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 对角线相等2.若正方形的周长为40,则其对角线长为( )A.100B.202C.102D.103.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连结BE交AD于点F,则⊥DFE 的度数为()A.45°B.55°C.60°D.75°4.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F.若⊥BEC=80°,则⊥EFD的度数为( )A . 20°B . 25°C . 35°D . 40°5.如图,将n 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 1,A 2,…An 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 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A . nB . n −1C . 1)41( nD . n 41 6.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若⊥ABE 的面积为8,CE =3,则线段BE 的长为 .7.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 ,AC 、BE 相交于点F ,则⊥BFC 为( )A . 45°B . 55°C . 60°D . 75°8.如图,边长为8的正方形ABCD 中,M 是BC 上的一点,连结AM ,作AM 的垂直平分线GH 交AB 于G ,交CD 于H ,若CM =2,则GH =______.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对角线AC上,点F在边BC上,联结BE、DF,DF交对角线于点P,且DE=DP.(1)求证:AE=CP;(2)求证:BE⊥DF.10.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E分别交DC,BD于F,G,点H为EF的中点.求证:(1)⊥DAG=⊥DCG;(2)GC⊥CH.能力提升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O,AB=2,E是BC中点,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则BP+EP的最小值是()A . 2B . 2C . 5D . 32.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CD 、AD 上的点,且CE =DF .AE 与BF 相交于点O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AE =BFB . AE ⊥BFC . AO =OED . S ⊥AOB =S 四边形DEOF3.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D =5,点E . F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两点,且AE =FC =3,BE =DF =4,则EF 的长为( )A . 23B . 232C . 57D . 24.如图,点B . C 分别在两条直线y =2x 和y =kx 上,点A . D 是x 轴上两点,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则k 值为___.5.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6.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为BF上一点,四边形AEFC恰好是一个菱形,求⊥EAB的度数.7.如图,点G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G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线段EB和GD相交于点H.(1)求证:⊥EAB⊥⊥GAD;(2)若AB=32,AG=3,求EB的长.8.如图1,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过B作BG⊥AE于G,延长BG至点F 使⊥CFB=45°(1)求证:AG=FG;(2)如图2延长FC、AE交于点M,连接DF、BM,若C为FM中点,BM=10,求FD的长.9.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AC、BD相交于点O,E为AC上一点,AH⊥EB交EB于点H,AH交BD于点F.(1)若点E在图1的位置,判断OE与O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请在图2中按题目要求补全图形,判断OE与O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正方形(03)一、选择题1.小明在学习了正方形之后,给同桌小文出了道题,从下列四个条件: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使▱ABCD为正方形(如图),现有下列四种选法,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所形成的四边形是()A.等腰梯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4.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点E,且BE=BF,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方形的是()A.BC=AC B.CF⊥BF C.BD=DF D.AC=BF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等的角一定是对顶角B.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矩形的对角线一定垂直6.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AEF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交EF于G,下列结论:①BE=DF,②∠DAF=15°,③AC垂直平分EF,④BE+DF=EF,⑤S△CEF=2S△ABE.其中正确结论有()个.A.4 B.3 C.2 D.17.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从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后,使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现有下列四种选法,其中错误的是()A.选①②B.选②③C.选①③D.选②④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上,且∠BAE=22.5°,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A.1 B. C.4﹣2 D.3﹣4二、填空题9.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不添加任何辅助线,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填一个即可).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EF的顶点E、F分别在BC和CD上,下列结论:①CE=CF;②∠AEB=75°;③BE+DF=EF;④S正方形ABCD=2+.其中正确的序号是(把你认为正确的都填上).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过点A作AE⊥AC,AE=1,连接BE,则tanE= .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AB、BC上,AE=BF=1,小球P从点E出发沿直线向点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P第一次碰到点E时,小球P所经过的路程为.13.如图,已知线段AB=10,AC=BD=2,点P是CD上一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向上、向下作正方形APEF和PHKB,设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分别为O1、O2,当点P从点C运动到点D时,线段O1O2中点G的运动路径的长是.14.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BC上,四边形EFGB也是正方形,以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连结AF,CF,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1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边AB,BC上,AE=BF=1,小球P从点E出发沿直线向点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P第一次碰到点E时,小球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小球P所经过的路程为.三、解答题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对角线BD平分∠ABC,P是B D上一点,过点P作PM⊥AD,PN ⊥CD,垂足分别为M,N.(1)求证:∠ADB=∠CDB;(2)若∠ADC=90°,求证:四边形MPND是正方形.18.如图,在Rt△ABC中,∠ACB=90°,过点C的直线MN∥AB,D为AB边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交直线MN于E,垂足为F,连接CD、BE.(1)求证:CE=AD;(2)当D在AB中点时,四边形BE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3)若D为AB中点,则当∠A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BECD是正方形?请说明你的理由.19.如图,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1)判断四边形AC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BD=8cm,求线段BE的长.。
数学:6.3《正方形》同步练习(浙教版八年级下)【知识盘点】1.我们把有一组邻边_______,并且有一个角是_______的_________的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既是特殊的________,又是特殊的_________,•所以它同时具有______和________的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_______,四条边________;(2)正方形的对角线_____,并且_________,每条对角线平分_________.3.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除根据定义判别外,通常还有如下方法:(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_________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________是正方形.4.若一个四边形有四条对称轴,则这个四边形是______.5.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a,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6.如图1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延长BC至E,使CE=CA,连结AE,则∠CAE=_____度.(1) (2) (3)【基础过关】7.正方形具有而一般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四条边都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C.对角线相等 D.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8.如图2所示,如果四边形CDEF旋转后能与正方形ABCD重合,那么图形所在的平面上可作为旋转中心的点共有()A.4个 B.3个 C.2个 D.1个9.如图3所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则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有()A.4个 B.6个 C.8个 D.10个(4) (5)10.如图4所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是BC上任意一点,EG⊥BD•于G,EF⊥AC于F,若AC=10,则EG+EF的值为()A.10 B.4 C.8 D.511.如图5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AB=1,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分别以AP,PC•为对角线作正方形,则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的和是()A.2 B.4 C.6 D.8【应用拓展】12.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DB相交于点O,点E是OB上的一点,DF⊥CE于F,交OC 于G,求证:OE=OG.13.如图所示,已知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且BE=CF.求证:(1)△ABC是等腰三角形;(2)在什么条件下,四边形AFDE是正方形?请证明之.14.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一点,PE⊥BC于E,PF⊥CD于F,•连结AP,EF,求证:AP=EF.【综合提高】15.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AB=k(k是正整数),正△PAE的顶点P在正方形内,顶点E在边AB上,且AE=1,将△PAE在正方形内按图1中所示的方式,沿着正方形的边AB,B C,CD,DA,AB,……连续地翻转n次,使顶点..P.最终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1)如果我们把正方形ABCD的边展开在一直线上,那么这一翻转过程可以看作是△PAE在直线上作连续的翻转运动.图2是当k=1时,△PAE沿正方形的边连续翻转过程的展开示意图.请你探索:若k=1,则△PAE沿正方形的边连续翻转的次数n=_____时,•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2)若k=2,则n=_____时,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若k=3,则n=_____时,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3)请你猜测:使顶点..P.第一次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的n值与k之间的关系(请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n).(2)答案:1.相等,直角,平行四边形2.矩形,菱形,矩形,菱形(1)都是直角,相等(2)相等,互相垂直平分,一组对角3.(2)矩形(3)菱形4.正方形 5.15a2 6.22.5•° 7.C 8.B 9.C 10.D 11.B(1)12.略 13.(1)略(2)正方形,略14.提示:•连结PC15.(1)12 (2)24,12(3)当k是3的倍数时,n=4k;当k不是3的倍数时,n=12k。
浙江省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检测22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检测22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2017年中考数学专题检测22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全部内容。
22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一、选择题1.边长为3 cm的菱形的周长是( C)A.6 cm B.9 cm C.12 cm D.15 cm2.下列关于矩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D.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3.如图,小贤为了体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矩形框架ABCD,B 与D两点之间用一根橡皮筋拉直固定,然后向右扭动框架,观察所得四边形的变化.下面判断错误的是( C )A.四边形ABCD由矩形变为平行四边形B.BD的长度改变C.四边形ABCD的面积不变D.四边形ABCD的周长不变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为BC的中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 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结CF,则CF的长为( D )A。
错误! B。
错误! C.错误! D。
错误!【解析】连结BF交AE于点H,∵BC=6,点E为BC的中点,∴BE=3,又∵AB=4,∴AE =错误!=5,∴BH=错误!,则BF=错误!,∵FE=BE=EC,∴∠BFC=90°,∴CF=错误!=错误!。
故选D。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在第一象限内,边BC与x轴平行,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3,1。
5.3正方形(2)一、填空题1.正方形的一边长5cm,则周长为cm,面积为cm22.E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一点,且AE=AB,则∠ABE=3.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AB是等边三角形,则∠ADE=4.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BD长为16cm,P是AB上任意一点,则点P到AC、BD的距离之和等于cm5.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6.如图(1),在正方形ABCD的边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AC,连结AE 交CD于F,则∠AFC=(1) (2)7.如图(2),E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如果△ABE是等边三角形,那么∠DCE=,如果DE的延长线交BC于G,则∠BEG=8.F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AF=AD,FG⊥AC于F,交CD于G,那么∠DFG=9.如图(3),截去正方形ABCD的∠A、∠C后,∠ 1、∠2、∠3、∠4的和为(3)(4)10.如图(4),正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O,∠BAC的平分线交BD于E,若正方形的周长是20cm,则DE=二、选择题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特征是( )A.四个角都是直角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相等2.如图(5),在正方形ABCD中,∠DAF=25°,AF交对角线BD于E 点,则∠BEC=( )A.45°B.60°C. 70°D.75°(5) (6)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D.菱形4.如图(6),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在各边上顺次截取AE=BF=CG=DH=5,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 )A.30 B.34 C.36 D.405.如右图,以A、B为顶点作位置不同的正方形,一共可以作()A.1个B.2个C.3个D.4个三、解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1.图中的矩形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其中最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求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2.如图,E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AE=AD,∠ADE=75°,求∠AEB的度数。
浙江省2017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2.2 因式分解练习(无答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2017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2.2 因式分解练习(无答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2017届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2.2 因式分解练习(无答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因式分解【牛刀小试】1。
若x -y =3,则2x -2y = . 2。
分解因式:3x 2-27= . 3.若 , ),4)(3(2==-+=++b a x x b ax x 则.4. 简便计算:2200820092008-⨯ = 。
5.下列式子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A .22b ab a ++B .222++a aC .222b b a +-D .122++a a【考点梳理】1。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 的形式.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2。
因式分解的方法:⑴ ,⑵ ,⑶ ,⑷ .3。
提公因式法:=++mc mb ma __________ _________。
4. 公式法: ⑴ =-22b a ⑵ =++222b ab a ,⑶=+-222b ab a 。
5. 十字相乘法:()=+++pq x q p x 2 .6.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取公因式),二“用"(公式).7.易错知识辨析(1)注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2)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中字母,不仅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
【典例分析】例1 分解因式:⑴33222ax y axy ax y +-=__________________.⑵3y 2-27=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中考数学专项复习《矩形(2)》练习(无答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中考数学专项复习《矩形(2)》练习(无答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中考数学专项复习《矩形(2)》练习(无答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矩形(02)一、选择题1.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6cm,BC=8cm,现将其沿AE对折,使得点B落在边AD上的点B1处,折痕与边BC交于点E,则CE的长为()A.6cm B.4cm C.2cm D.1cm2.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D=60°,AD=2,则AC的长是()A.2 B.4 C.D.3.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4.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D=120°,AC=8,则△ABO的周长为()A.16 B.12 C.24 D.205.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和点C′重合,若AB=2,则C′D的长为()A.1 B.2 C.3 D.46.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A.12 B.24 C.12D.167.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C是两个矩形,点B在EF边上,若矩形ABCD和矩形AEFC 的面积分别是S1、S2的大小关系是( )A.S1>S2B.S1=S2C.S1<S2D.3S1=2S28.如图,长方形ABCD中,M为CD中点,今以B、M为圆心,分别以BC长、M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P点.若∠PBC=70°,则∠MPC的度数为何?()A.20 B.35 C.40 D.559.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20cm2,对角线交于点O;以AB、AO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C1B,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1C2B;…;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O4C5B 的面积为()A. cm2B. cm2C. cm2 D. cm210.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连接DE.若DE:AC=3:5,则的值为()A.B. C.D.11.如图,在矩形AOBC中,点A的坐标是(﹣2,1),点C的纵坐标是4,则B、C两点的坐标分别是()A.(,3)、(﹣,4)B.(,3)、(﹣,4)C.(,)、(﹣,4)D.(,)、(﹣,4)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DH⊥AE于点H,连接BH 并延长交CD于点F,连接DE交BF于点O,下列结论:①∠AED=∠CED;②OE=OD;③BH=HF;④BC﹣CF=2HE;⑤AB=HF,其中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13.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边CD上一点,把△ADE沿AE对折,点D的对称点F恰好落在BC上,已知折痕AE=10cm,且tan∠EFC=,那么该矩形的周长为()A.72cm B.36cm C.20cm D.16cm二、填空题14.如图,若将四根木条钉成的矩形ABCD变形为▱FBCE的形状,EF交CD于点H,已知AB=20cm,BC=30cm,当矩形ABCD的面积是▱FBCE面积的2倍时,四边形FBCH的面积为.15.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M是AD的中点.若AB=5,AD=12,则四边形ABOM 的周长为.16.如图,矩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接DE和BF,分别取DE、BF的中点M、N,连接AM,CN,MN,若AB=2,BC=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7.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M,N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E,F分别是线段BM,CM的中点.(1)求证:△ABM≌△DCM;(2)判断四边形MEN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当AD:AB= 时,四边形MENF是正方形(只写结论,不需证明)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 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19.如图,在矩形ABCD中, =,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边AD于点E.若AE•ED=,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20.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为AB的中点,EF⊥EC交AD于点F,连接CF(AD>AE),下列结论:①∠AE F=∠BCE;②AF+BC>CF;③S△CE F=S△EAF+S△CBE;④若=,则△CEF≌△CDF.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21.如图,矩形ABCD中,AD=,F是DA延长线上一点,G是CF上一点,且∠ACG=∠AGC,∠GAF=∠F=20°,则AB= .22.矩形ABCD中,AB=2,BC=1,点P是直线BD上一点,且DP=DA,直线AP与直线BC交于点E,则CE=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A (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为线段BC上的点.小明同学写出了一个以O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ODP的顶点P的坐标(3,4),请你写出其余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P点坐标.24.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AC交AB于E,若BC=4,△AOE的面积为5,则sin∠BOE的值为.三、解答题25.在矩形ABCD中,将点A翻折到对角线BD上的点M处,折痕BE交AD于点E.将点C翻折到对角线BD上的点N处,折痕DF交BC于点F.(1)求证: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2)若四边形BFDE为菱形,且AB=2,求BC的长.26.如图,在矩形ABCD中,E,F为BC上两点,且BE=CF,连接AF,DE交于点O.求证: (1)△ABF≌△DCE;(2)△AOD是等腰三角形.27.在矩形ABCD中,点E是BC上一点,AE=AD,DF⊥AE,垂足为F;求证:DF=DC.28.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连接AF,CE.(1)求证:△B EC≌△DFA;(2)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29.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直线MN折叠,使点C落在点A处,点D落在点E处,直线MN 交BC于点M,交AD于点N.(1)求证:CM=CN;(2)若△CMN的面积与△CDN的面积比为3:1,求的值.30.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CD边上的点,且BE=BA,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作⊙A 交AB于点M,过点B作⊙A的切线BF,切点为F.(1)请判断直线BE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B=10,BC=5,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正方形(02)
一、选择题
1.如图,边长分别为4和8的两个正方形ABCD和CEFG并排放在一起,连结BD并延长交EG于点T,交FG于点P,则GT=()
A. B.2 C.2 D.1
2.如图,四边形ABCD、AEFG均为正方形,其中E在BC上,且B、E两点不重合,并连接BG.根据图中标示的角判断下列∠1、∠2、∠3、∠4的大小关系何者正确?()
A.∠1<∠2 B.∠1>∠2 C.∠3<∠4 D.∠3>∠4
3.如图为正三角形ABC与正方形DEFG的重叠情形,其中D、E两点分别在AB、BC上,且BD=BE.若AC=18,GF=6,则F点到AC的距离为何?()
A.2 B.3 C.12﹣4 D.6﹣6
4.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M为边AD的中点,延长MD至点E,使ME=MC,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点G在边CD上,则DG的长为()
A. B. C. D.
5.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
A.16 B.17 C.18 D.19
6.如图,正方形ABCD中,AB=3,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下列结论:①点G是BC中点;②FG=FC;③S△FGC=.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如图,ABCD为正方形,O为AC、BD的交点,△DCE为Rt△,∠CED=90°,∠DCE=30°,若OE=,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A.5 B.4 C.3 D.2
8.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y轴上,顶点D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已知点B的坐标是(,),则k的值为()
A.4 B.6 C.8 D.10
9.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A.n B.n﹣1 C.()n﹣1D. n
二、填空题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不等的正方形依次排列,每个正方形都有一个顶点落在函数y=x的图象上,从左向右第3个正方形中的一个顶点A的坐标为(8,4),阴影三角形部分的面积从左向右依次记为S1、S2、S3、…、S n,则S n的值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
11.如图,点G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CA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以线段AG为边作一个正方形AEFG,线段EB和GD相交于点H.若AB=,AG=1,则EB= .
1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则△ABE的面积为cm2.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和点B分别在x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OA=OB=a,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作正方形ABCD,CD的延长线交x轴于点E,再以CE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ECGF,…,依此方法作下去,则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1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点M,N分别在BC,CD上,使得△CMN的周长为2,则△MAN的面积最小值为.
1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点E在AB边上,EF⊥AC于点F,连接EC,AF=3,△EFC的周长为12,则EC的长为.
三、解答题
1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M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过点M作ME∥CD交BC于点E,作MF∥BC交CD于点F.求证:AM=EF.
17.如图,P为正方形ABCD的边AD上的一个动点,AE⊥BP,CF⊥BP,垂足分别为点E、F,已知AD=4.
(1)试说明AE2+CF2的值是一个常数;
(2)过点P作PM∥FC交CD于点M,点P在何位置时线段DM最长,并求出此时DM的值.
1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DC、BC中点.
(1)求证:△ADE≌△ABF.
(2)求△AEF的面积.
19.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DC上的点,且AF⊥BE.
(1)求证:AF=BE;
(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M、N、P、Q分别是边AB、BC、CD、DA上的点,且MP⊥NQ.MP 与NQ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0.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的一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PE=PB.(1)求证:△BCP≌△DCP;
(2)求证:∠DPE=∠ABC;
(3)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②),若∠ABC=58°,则∠DPE= 度.
21.在数学活动课中,小辉将边长为和3的两个正方形放置在直线l上,如图1,他连结AD、CF,经测量发现AD=CF.
(1)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试判断AD与CF还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2)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至直线l上,如图3,请你求出CF
的长.
22.如图,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 CD中,点E是BC边上的点,BE=1,∠AEP=90°,且EP 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P于点P,交边CD于点F,
(1)的值为;
(2)求证:AE=EP;
(3)在AB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DMEP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G是边BC上任意一点,DE⊥AG,垂足为E,延长DE 交AB于点F.在线段AG上取点H,使得AG=DE+HG,连接BH.求证:∠ABH=∠CDE.
24.正方形ABCD的顶点A在直线MN上,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过点O作OE⊥MN 于点E,过点B作BF⊥MN于点F.
(1)如图1,当O、B两点均在直线MN上方时,易证:AF+BF=2OE(不需证明)
(2)当正方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图2、图3的位置时,线段AF、BF、OE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25.(1)如图(1)点P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P与点C,D不重合),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CE=CP,连接BP,DE.求证:△BCP≌△DCE;
(2)直线EP交AD于F,连接BF,FC.点G是FC与BP的交点.
①若CD=2PC时,求证:BP⊥CF;
②若CD=n•PC(n是大于1的实数)时,记△BPF的面积为S1,△DPE的面积为S2.求证:S1=(n+1)S2.
26.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连接DE,过点C作CF⊥DE于F,过点A作AG∥CF交DE于点G.
(1)求证:△DCF≌△ADG.
(2)若点E是AB的中点,设∠DCF=α,求sinα的值.
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
(1)求证:CE=CF;
(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
2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BC、CD的中点,DE交AF于点M,点N为DE 的中点.
(1)若AB=4,求△DNF的周长及sin∠DAF的值;
(2)求证:2AD•NF=DE•DM.
29.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BM、DN分别平分正方形的两个外角,且满足∠MAN=45°,连接MN.
(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求BM•DN的值.
(2)若以BM,DN,MN为三边围成三角形,试猜想三角形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把边DC绕D点顺时针旋转30°到DC′处,连接AC′,BC′,CC′,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并写出推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