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65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1)第三章次数分布 (2)第四章分布特征的测度 (3)第五章抽样估计 (3)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4)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 (4)第八章国民生产统计 (5)第九章国民收入分配与使用统计 (6)第十章货币与金融统计 (6)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统计指数 (6)★★★调查的组织实施。
确定调查目的是调查方案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数据调查的方式★(1)现场调查:研究对象处于自然环境,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2)试验观测:研究对象处于人为安排的环境条件,目的是揭示事物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调查的观测方式★(1)访问法:①口头访问;②书面访问(即问卷调查)(2)观察法数据分类★★(1)分类的原则:①互斥性:各个类别之间不能重叠,每个个体只能归入一个类别;②完备性:所有类别能涵盖全部个体,任何一个个体都有一个类别可以归入。
(“不重不漏”);(2)分类方法:①单值分类:能取的值很少,能取几个值就分几类;如按人口数对家庭分类:1,2,3,4等;②组距分类:能取的值很多,把取值分成几个区间分类;如按人数对企业分类:99以下,100~999,1000以上(3)统计表的结构:①总标题;②横行标题;③纵栏标题;④数据资料;⑤表末附注。
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非随机抽样调查包括:任意抽样(便利抽样)、立意调查、配额抽样(定额抽样)。
等距抽样:先将总体中所有个体按照某种特征值的顺序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组成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随机抽样是被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中或不被抽中的概率相同。
灯泡厂检验产品使用寿命,应采用随机抽样。
先将职工按收入水平进行分组,然后在各组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职工,这种抽样方式是分层抽样。
非随机抽样调查★★立意调查是在对所研究总体中各个体的一般情况已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体即与大多数个体相似的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D、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答案:A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A、调查单位B、填报单位C、总体单位D、报告单位答案:C3、普查是专门组织的()A、经常性全面调查B、一次性全面调查C、一次性非全面调查D、经常性非全面调查答案:B4、反映统计总体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答案:A5、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须采用的变异指标是()A、标准差B、平均差C、全距D、标准差系数答案:D6、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指标是()A、环比发展速度B、环比增长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平均增长速度答案:C7、将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A、反映的指标不同B、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采用的基期不同D、采用的方法不同答案:B8、在类型抽样中,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是()A、总方差B、极限误差C、组内方差D、组间方差答案:C10、下面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最高的是()A、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85B、商品销售额和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O.67C、单位产品成本和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O.90D、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工业总产值的相关系数为0.88 答案:C12、一般情况下()A、就业人数等于劳动力资源总数B、就业人数等于总人口数C、就业人数小于劳动力资源总数D、就业人数大于劳动力资源总数答案:C13、下列各项中,不列入经济活动人口的是()A、有酬从业人员B、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C、自营从业人员D、失业人口答案:B14、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A、自然资源的总和B、金融资产的总和C、财富的总和D、国民财产的总和答案:C15、国内生产总值不包括的项目是()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中间消耗D、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答案:C16、下列各项中,包括在商品购进总额的是()A、销货退回商品B、商品溢余C、未通过买卖行为收进的商品D、从国外直接进口的商品答案:D1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金融项目D、储备资产答案:A18、货币流通量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答案:B20、根据联合国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当恩格尔系数在60%及以上,则表明该地区居民生活为()A、绝对贫困B、小康水平C、勉强度日D、很富裕答案:A1、研究某市工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全部工业生产设备D、该市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答案:C2、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企业数B、利润额C、设备数D、职工人数3、某灯泡厂检验产品使用寿命,应采用的调查方式为()A、立意调查B、任意抽样C、配额抽样D、随机抽样答案:D4、在连续变量数列中,某组上限为500,下限为400,其组中值是()A、400B、450C、500D、550答案:B5、已知某变量的标准差为8,算术平均数为20,则变异系数是()A、0.2B、0.4C、1.6答案:B6、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A、r=0B、-1≤r≤0C、O≤r≤0D、-1≤r≤1答案:D7、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的各个逐期增长量()A、之和B、之差C、之极D、之商8、某地区生产总值2014年比2009年增长30%,则该地区这一时期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是()A、5130%1B、530%C、5130%D、530%1答案:A9、如果现象的发展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所计算的各季节指数应为()A、0B、1C、-1D、2答案:B10、国民生产的两个基本投入要素是()A、政府和居民B、出口和进口C、消费和投资D、资本和劳动力答案:D1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是()A、现金B、存款C、存货D、机器设备答案:D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财产税的是()A、车船税B、遗产税D、个人所得税13、当基尼系数由0、32上升到0、52时,意味着()A、收入差距缩小B、收入差距扩大C、收入水平提高D、收入水平降低答案:B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业银行利率的是()A、存款利率B、贷款利率C、准备金率D、转贴现利率答案:C15、统计指数按照包括范围的不同,分为()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价值类指数和物量类指数答案:A1、居民家庭用于食品支出与全部消费支出的比率属于()A、强度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弹性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答案:B2、下列属于属性变量的是()A、年龄B、收入C、文化程度D、消费支出答案:C3、制定数据调查方案首先要确定的是()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C、调查项目D、调查时间答案:A4、为保证数据分类的不重不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是()A、及时性、互斥性B、及时性、完备性C、准确性、及时性D、互斥性、完备性答案:D5、根据“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变量值为70的数据应归入下列分组中的()B、60~70C、70~80D、80以上答案:C6、某企业员工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3000元以下;3000~5000元;5000~7000元;7000元以上。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最新版)目录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简介二、自考复习资料与题库三、自考网课串讲及题库四、自考考试注意事项五、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与高等数学(一)的比较六、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的数学基础正文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简介《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李连发。
该书是自考科目之一,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自考复习资料与题库为了更好地复习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这门课程,考生可以借助一些自考复习资料和题库。
例如,淘宝上有售卖的标准试卷及标准答案的历年考题,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同时,考生还可以参加自考网课串讲班、精讲班、串讲班和基础班等课程,通过模拟题考试、历年真题、互动答疑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三、自考网课串讲及题库自考网课串讲班是针对自考生提供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
以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为例,该课程的串讲班涵盖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互动答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此外,题库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四、自考考试注意事项参加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试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考试前要认真填写个人信息,如姓名、准考证号等;其次,选择题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正确选择答案;最后,答题时要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五、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与高等数学(一)的比较相较于高等数学(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难度相对较低。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主要涉及概念和方法,需要记忆和理解,而高等数学(一)涉及复杂的数学推理和演算。
不过,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中也涉及一些数学知识,如平均数、标准差等,这些知识只需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即可。
六、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的数学基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中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平均数、标准差等概念和计算方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库一1. 【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假设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1,Y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2,则r1和r2之间的关系为()A. r1>r2B. r1=r2C. r1<r2D. 二者无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相关系数的性质。
相关系数,一具有对称性,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与y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相等。
答案为B。
2. 【单项选择题】为了满足统计研究的需要,对客观现象的各类属性表现人为规定的数字的变量是()A. 实在变量B. 虚拟变量C. 离散变量D. 自变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具有客观性,可分为实在变量和虚拟变量。
凡取值是客观实际存在的变量,称为实在变量或实体变量。
虚拟变量则是为了满足统计研究的需要,对客观现象的各类属性表现人为规定的数字,又称工具变量或开关变量。
答案为B。
3. 【单项选择题】《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的基本产品类别与代码分为()A. 三层B. 四层C. 五层D. 六层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的基本产品类别与代码分为五层,每层为2位代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共有10位代码。
答案为C。
4. 【单项选择题】要从总体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通常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A. 随机抽样B. 典型抽样C. 重点抽样D. 类型抽样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抽样估计的前提条件就是从总体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要想获得这样的样本,通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随机抽样,即要确保总体中所有个体被抽中的概率相同。
答案为A。
5. 【单项选择题】将人口按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这种分类称为()A. 复合分类B. 平行分类C. 组距分类D. 单值分类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如果作为分类依据的个体项目只能取很少的几个数值,那么就可以将每个不同的取值作为一类,分类项目有几个不同的取值就可以分成多少类。
人口按性别分类,只能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这种分类称为单值分类。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1.统计具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科学. 它们是密切联系着的.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的,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从统计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正确进行统计活动,更好地发发挥统计作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对统计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统计活动是基础,是源.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提出;没有统计活动,缺少这个实践基础,统计科学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2.统计的特点: 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现象的工具,因而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 总体性是统计的另一重要特点.3.统计的作用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 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 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4.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认.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的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关系,事物普通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5.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从社会产品再生产运行过程看,国民经济活动包含了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各个基本环节.从社会生不劳动分工状况看,国发经济活动既包含了货物生产部门,也包含了服务生产部门.从实际社会产品再生产的要素看,国民经济活动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的有机组合.6.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7.统计总体的特点: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8.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随着统计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相互转化.9.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数量标志:是指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品质标志: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现的标志.(它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10.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统计指标的分类:(1)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2)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3)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4)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 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11.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二者所表现的对象有所不同,标志表现的是总体单位的特征,而指标表现的则是统计总体数量特征.二者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标志值有的用数,有的用文字表现,而指标则用数据表现.二者尽管有所区别,但是指标还是需要通过标志汇总而来.12.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13.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1)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2)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3)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14.变异:是指每一个总体单位在某个特征下表现的差异.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变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变量值: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值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15.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分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例如:职工人数、机器设备台数等.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例如:人的身高、体重等.16.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16. ★某市2004年第一季度实现的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增长了25%,这个指标是( C E )多选A.流量B.存量C.既不是流量,也不是存量D.两个存量对比计算出的增长速度E.两个流量对比计算出的增长速度进口总额属于流量指标.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的对比,或者一个流量与一个存量的对比,计算得到的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流量与存量只是对总量指标而言的.17.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 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一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18.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统计数据的整理、计算汇总与分析研究都必须在调查搜集来的数据基础上进行.19.统计调查的各类:(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它适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3)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统计报表的内容包括:表式,填表说明.(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5)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典型调查的作用是:第一,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第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20.数据资料的搜集的方法:(1)询问法: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以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具体包括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座谈会等.(2)报告法:是基层单位根据上级的要求,以各种原始记录与核算资料为基础,搜集各种资料,逐级上报给有关部门.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搜集资料.(3)观察与实验:是调查者通过直接的观察或实验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直接观察法、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实验法.21.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22.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的内容:(1)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及工作的进度.(2)确定调查的方式与汇总的方法.(3)组织领导.(4)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2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办限.前者主要是指品质标志分组,后者主要是指数量标志分组.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分组的科学性与统计资料整理的准确性,而且也影响统计分组结果的真实性.24.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一般可遵循以下原则:(1)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3)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标志.25.统计分组方法:(1)依据分组标志反映的事物特征不同,可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即以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将研究总体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按数量标志分组,即以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标志划分各组.(2)按标志的多少分组.对研究总体可进行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26.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分布在各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又称频数.分布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分布数列根据标志的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数列(属性数列)与变量数列.27.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时需要明确以下几个要素:(1)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组数:是指某个变量数列划分为多少组.(2)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等距数列: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异距数列:组距不相等的数列.(3)组限与组中值组限:是指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其中每个组的起点值为下限(或最小值),每个组的终点值为上限(或最大值).组中值: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 组中值可以用上限加下限除以2求得,也可以用下限加组距的1/2求得.组中值是代表各组标志值平均水平的数值.(4)频数与频率频数:各组的单位数即为次数分布,简称次数,或称频数. 频数愈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愈大;频数愈小,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愈小.频率: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数,也称比重.28.综合指标:通过统计调查搜集到大量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原始资料,对这些资料加以整理、汇总、计算,就得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一般称为综合指标.综合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不同形式.29.总量指标:是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将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而得到的. 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30.总量指标的种类(1)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的总结果. 时点指标,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的数量状况.(2)总量指标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实物量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值总量.价值量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31.时期指标的特点:(1)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相加后表示较长时期现象总的发展水平.(2)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3)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32.时点指标的特点:(1)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即相加后不具有实际意义.(2)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两个不同时点的指标之间的时间距离)长短无直接关系.(3)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因为不可能对每一时点(瞬间)的数量都进行登记,通常是隔一段时间登记一次.33.相对指标:将两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求得的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即为相对指标.相对指标以相对数形式表示,也称作相对数指标.34.相对指标按其作用和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许多种(1)结构相对指标:是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然后将各组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结果,通常称为比重.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X100%(2)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例相对指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一比几或几比几的形式表示.(3)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不同总体(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一项指标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一般用倍数表示,有时也可用系数表示.比较相对数=某总体的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4)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这个指标可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一般用名数表示,也有用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组成.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动态相对指标:也称发展速度,它是某一指标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的结果,说明同类现象不同时间上的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以相对指标下达计划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两个计划的总量指标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另一种形式是计划规定提高或降低率.35.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1)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2)要把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结合起来运用36.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是表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平均数形式表示,因此也称作平均数.37.平均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方面有重要作用:(1)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2)平均指标可以反映分布数列中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3)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38.平均指标按计算和确定的方法不同,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前三种平均数是根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称作数值平均数. 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志值在分配数列中的位置确定的,称作位置平均数.39.算术平均数有两种计算方法:简单算术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数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分布数列中各组的标志值,另一个是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40.算术平均数的两具重要的数学性质:(1)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指标志值减平均数之差)之和等于零.(2)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最小.41.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有两种计算方法:简单调和平均法、加权调和平均法.42.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乘积的n次方根.43.众数和中位数作为总体一般水平的代表值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用字母M表示中位数: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一般用Me表示.\44.根据变量数列的不同各类,确定众数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1)单项式数列确定众数.单项式数列确定众数比较简单,只需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作为众数.(2)组距数列确定众数.组距数列确定众数稍复杂一些,首先根据出现次数45.中位数: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一般用Me 表示.中位数的大小仅取决于它在数列中的位置,因此与众数一样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在总体标志值差异很大的情况下,中位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46.确定中位数的方法根据具体资料而定:(1)由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根据未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时,首先将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然后根据公式(n+1)÷2确定中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中位数的位次找出对应的标志值,即X (n+1)÷2(2)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单项式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时,因资料经过整理已编制成标志值按大小顺序的变量数列,因此,可直接用公式(∑f+1)÷2确定中位数的位次,再根据位次用向上累计次数或向下累计次数的方法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即中位数组,该组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3)组距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组距分组资料确定中位数与单项式分组资料相似,不同的是根据中位数位次及累计次数确定中位数组后,无法得到中位数的具体值,而要用公式计算中位数的近似值.公式:47.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必须注意现象总体的同质性. (2)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平均数.(3)计算和运用平均数时,要注意极端数值的影响. 48.标志变异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指标,它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的指标.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志变异系数.49.全距:也称极差,它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平均差: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50.平均差有两种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平均差异越大,说明总体单位标志变动程度越大;平均差异越小,说明标志变动程度越小.51.标准差:也称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它的涵义与平均差基本相同,也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距离,所不同的只是在数学处理上有所区别.平均差是用绝对值消除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离差的正负问题,而标准差是用平方的方法消除各标志值与平均离差的正负值.计算结果标准差稍大于平均差,这对于进行抽样估计、提高保证程度具有一定意义,并且在数学上标准差的计算过程比平均差简便,具有优良的数学性质.因此标准差的应用较为广泛.52.标准差有两种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53.成数:交替标志只有两种表现,我们把具有某种表现或不具有某种表现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称为成数.54.标志变异系数:又称为离散系数,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数指标,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极差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55.总方差:用组距分组数列计算标准差时,可以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来计算.组间方差:将各组的平均数作为变量,对总平均数计算方差,表明组与组之间的离散程度.56.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57.研究时间数列的作用:(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2)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未来趋势.(3)不同地区、国家发展状况的比较评价和预测.58.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时间数列可分为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指标时间数列和平均指标时间数列.59.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时期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60.所谓时点数列是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时点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的总量特点.时点数列具有以下特点:(1)数列指标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具有可加性.(3)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61.编制时间数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时间单位(年、季、月等)的选择.(2)指标的经济内容应统一.(3)注意空间范围的变化.(4)计量单位要统一.(5)计算方法要相同.(6)缺失资料要尽可能弥补.62.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反映客观现象发展变化在各个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或水平.发展水平实际上就量动态数列中的各项具体的指标数值时间数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处在第一个位置上的发展水平,叫做最初发展水平.处在最后位置上的发展水平,称为最末水平.63.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公式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a1/aO计算发展速度时,由于基期的不同而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对比,表明报告期水平对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的情况.(2)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的对比,说明现象在一较长时间内的变动程度,因此又叫某一时间内的发展总速度.64.增长速度亦称增长率,是根据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求得,用于说明报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长了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公式为: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65.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统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反映了现象逐期递增的平均速度.66.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在实际中通常采用水平法(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1)水平法(几何法).它是将一段时间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开n次方根. (常用)采用水平法计算过程只考虑现象的最末水平和最初水平.计算出来的数据没有代表性,不能说胆平均发展趋势.(2)累计法(方程法).这种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从最初水平(a)出发,各期均按平均速度发展,n期后计算出的各期水平之和应等于实际的各期水平之和.采用累计法可以考察现象的整个发展过程.67.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基期,注意所依据的指标在整个研究时期保持同质性.第二,要联系研究时期的中间资料,注意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波动过大或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方向,以避免影响平均发展速度的代表性.第三,当研究现象发展时期过长时,应注意结合分段平均发展速度.补充总平均发展速度,以便全面了解现象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第四,结合发展水平、经济效益,研究发展速度,防治高速度低效益现象的发生.68.平均增长速度是增长速度的平均数.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时,通常先根据资料求出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去1,最后得到平均增长速度.公式为: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平均增长速度有正负,分别表示逐期平均递增程度和平均递减程度.69.时间数列的构成概括为以下四种变动,即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70.几种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1)时距扩大法.(2)趋势平均法.(3)方程法.71.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都是指数.从狭义上讲,指数是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72.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1)分析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2)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影响的大小.73.总指数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综合指数,二是平均指数.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综合形式.反映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情况.它编制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74.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这一原则有两层涵义:一是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应以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75.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这一原则有两层涵义:一是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应以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76.综合指数的其他编制方法:拉氏指数.派氏指数.应用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略有不同,拉氏指数主要受基期商品(产品)结构的影响,派氏指数主要受报告期商品(产品)结构的影响.77.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它是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将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而计算的总指数.78.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看:一是在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时的思路不同.综合指数是通过引进同度因素,先计算出总体的总量,然后进行对比,即先综合,后对比.而平均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即先对比,后综合.二是在运用资料的条件上不同.综合指数需要研究总体的全面资料,应有一一对应的全面实际资料,如计算产品实物产量综合指数,必须一一掌握各产品的实际价格资料.平均指数则既适用于全面的资料, 也适用于非全面的资料,对资料的要求则比较灵活.三是在经济分析中的具体作用亦有区别.综合指数的资料是总体的有明确经济内容的总量指标,因此,总指数除可表明复杂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外,还可从指标变动的绝对效果上进行因素分析.平均指数除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加以应用的情况外,一般只能通过总指数表明复杂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而不能用于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析.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两类指数间有变形关系.79.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论基础是指数体系,因此,需要首先弄清楚指数体系的一般概念.指数体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说,指数体系是指由若干个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从狭义上说,指数体系是指不仅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80.指数体系在指数方法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基本作用表现在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析方面.指数因素分析法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1)按分析对象的特点不同,可分为简单现象因素分析和复杂现象因素分析.(2)按分析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变动因素分析.(3)按影响因素的多少不同,可分为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81.平均指标是表明社会经济总体一般水平的指标.平均指标的大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总体内部各部分(组)的水平x;另一个是总体的结构,即各部分(组)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f/∑f.8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除了能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反映通货膨胀的状况.(2)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3)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83.世界各国的主要证券交易所都有自已的股票价格指数,几种常见的股价指数有:(1)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2)标准普尔指数(3)恒生指数.(4)日经指数.(5)金融时报指数.(6)上证股价指数.(7)深圳股价指数.84.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85.总体,是指包括调查对象所有单位的全体.它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的,一般用大写字母N代表总体单位数.样本,就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所组成的整体.组成样本的每个单位称样本单位,一般小写字母n代表样本的单位数,也称样本容量.总体参数,又称总体指标.它是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总体参数主要有四个: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总体方差和标准差.(1)总体平均数,它是总体各单位数量标志值的平均数.(2)总体成数,它是指总体中具有某一相同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总体单位数的比重,一般用P表示.86.统计量,又称样本指标.它是反映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有四个对应指标:样本平均数.样本成数.样本方差和标准差.87.重置抽样,是从总体抽取样本时,随机抽取一个样本单位,记录该单位有关标志表现以后,把它放回到总体中去,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第二个样本单位,记录它的有关标志表现以后,也把它放回总体中去,照此下去直到抽先第n个样本单位.(重置抽样时总体单位数在抽选过程中始终未减少,总体各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前后相同,而且各单位有被重复抽中的可能.)88.不重置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第一个样本单位,记录该单位有关标志表现后,这个样本单位不能放回总体中参加下一次抽选;然后,从总体n-1个单位中随机抽取第二个样本单位,记录了该单位有关标志表现后,该单位也不放回总体中去;从总体n-2个单位中抽选第三个样本单位,照此下去直到抽选出第n个样本单位.(不重置抽样时,总体单位数在抽选过程中是逐渐减少,各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前后不断变化,而且各单位没有被重复抽中的可能89.两种抽样方法会产生三个差别:(1)抽取的样本数目不同,用重置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所能抽取到的样本个数比不重置抽样方法抽取到的样本个数多.(2)抽样误差的计算公式不同.(3)抽样误差的大小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重置抽样误差大于不重置抽样误差.90.抽样推断的特点:(1)抽样推断是由部分推断整体的一种研究方法.(2)抽样推断建立在随机概率抽取样本的基础上.(3)抽样推断是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能加以控制.91.抽样误差就是指样本指标与被它估计的总体相应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数.92.抽样平均误差,从一般意义来说,是所有抽样实际误差的平均水平.确切地说,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成数)的标准差,也可以理解为所有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9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2)样本容量的大小.(3)不同抽样方法的影响.(4)不同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94.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可能的误差范围.95.抽样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也称为参数估计.抽样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一、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与作用1.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指标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的活动。
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手段,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数据依据。
2.国民经济统计的作用国民经济统计在国民经济管理、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和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行业趋势,从而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最后,国民经济统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助于深入探讨经济现象和规律。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国民经济统计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定期统计调查和不定期统计调查。
定期统计调查如年度、季度、月度等,不定期统计调查则针对突发事件或特定问题进行。
统计调查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行政记录等。
2.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计算等处理,形成具有可比性、规律性的统计指标。
统计整理的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统计图表、指标计算等。
3.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解释,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规律和趋势。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1.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统计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统计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2.国民经济结构统计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主要包括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变化。
3.国民经济效益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统计主要包括经济效益、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评价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可持续性和和谐性。
四、国民经济统计的应用领域1.政策制定与评估国民经济统计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关经济发展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政策制定和评估。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学考试辅导资料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第二节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p8—9第三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称,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现象。
第四节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概念: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统计总体的特点: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同一性。
总体单位概念: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变量标志概念: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
变量概念: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
变量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分。
三、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概念: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统计指标具有对总体特征定性和定量认识的双重作用。
统计指标的分类:按指标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的分类;按指标数据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的分类;按指标计量单位特点的分类;按指标反映的总体特征性质不同的分类。
四、统计指标体系存量是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
流量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而取得的收入或支出总量。
一、单项选择题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①调查单位②总体单位③调查对象④填报单位2.属于数量标志的是()①性别②年龄③职称④健康状况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①每一户②每个人③每个地区的人④全国总人口4.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改变()①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②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③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④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①大量性②数量性③同质性④差异性⑤客观性2.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具有()的特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摘要: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简介二、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的主要内容三、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的复习资料与技巧四、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与高等数学(一)的比较五、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的数学基础六、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的备考建议正文: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简介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是一门针对自学考试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情况,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的主要内容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具体来说,这门课程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国民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等;2.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统计的方法论等;3.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
三、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的复习资料与技巧为了更好地复习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课程,学生可以参考以下资料和技巧:1.教材:阅读教材是复习自考课程的基础。
学生应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其中的概念、理论和方法;2.历年试题:通过做历年试题,学生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应试能力;3.题库:题库是自考复习的重要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做题库中的题目,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4.网课:参加自考网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率;5.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效果。
四、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与高等数学(一)的比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与高等数学(一)是两门不同的自考课程。
相较于高等数学(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有以下特点:1.数学基础要求较低: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的数学基础相对较低,主要涉及平均数、标准差等基础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2.概念性较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需要记忆较多的概念和理论,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统计方法等;3.应用性较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涉及许多实际案例和应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2024年4月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单选 :1、下列选项中,均属于数字变量的是A、年龄和学历B、性别和学历C、年龄和身高D、身高和学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变量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变量是指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概念,凡是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可定义为变量。
它包括可以用数字表示变量取值的数字变量,如年龄、收入和消费支出等;也包括不能用数字计量、只能用类别表示的属性变量,如反映人口特征的性别,产品质量的合格与不合格,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等。
狭义的变量仅指可用具体数字表示取值的数字变量。
单选 :2、将工业企业划分为煤炭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多种行业,这种测度行业类型的尺度属于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定类尺度又称为名义尺度,它是对个体进行类别划分的测度计量尺度。
单选 :3、直接以总体中的个体为抽样单位,并使得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等的抽样方式是A、整群抽样B、等距抽样C、分层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简单随机抽样是以总体中的个体为抽样单位,并使得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单选 :4、调查人员到仓库内清点货物,以取得商品库存的数据资料,这种调查方法是A、观察法B、访问法C、配额法D、报告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观察法就是调查人员到调查现场,对被调查对象亲自进行观察、计数和记录,以获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如:调查人员到仓库内清点货物,以取得商品库存的数据资料等。
单选 :5、下列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是A、泊松分布B、正态分布C、均匀分布D、t 分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BCD属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模型单选 :6、将考试成绩(分)分为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五个组,若某学生成绩为70分,应属于的分组是A、60 以下B、60~70C、70~80D、80~9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若变量是离散变量,则相邻两组中变量值较小一组的上限和变量值较大一组的下限可分别用相邻的两个整数值表示;若变量是连续变量或是可取整数又可取非整数的离散变量,则相邻两组变量值较小的一组的上限和变量值较大一组的下限只能用同一数值表示。
第三章:综 合 指 标%100⨯=总体总量指标数值各组总量指标数值结构相对指标 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比例相对数=基期指标数值报告期指标数值动态相对指标=计划指标数值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总体单位数值总和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概念: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六、中位数 概念: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一般用M e 表示。
标准差 概念:也称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
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
1.简单平均法。
适用未分组的原始数据计算公式:nx x ∑-=2)(σ计算标准差大体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计算总体平均数。
第二步,求出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
第三步,求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
第四步,计算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第五步,将第四步计算结果开平方,得标准差。
六、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总方差概念:各变量值对总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组内方差概念:各组标志值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组内方差平均数概念:各组方差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总方差的大小受组内方差平均数与组间方差的影响,这三种方差的关系如下: 总方差=组内方差的算术平均数+组间方差,222δσσ+=第四章:时 间 数 列(1) 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a =na a a n +++ 21=na ∑(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①连续时点数列 计算公式:②不连续时点数列(间断时点数列)A .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等间隔) 计算公式:1221321-+++++=-n a a a a a a nnB .时间间隔不相等 计算公式: ∑-=--++++++=11112321212...22n i in n n f f a a f a a f a a a2、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先分别计算分子、分母的平均数,再计算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的平均发展水平。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2012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答:“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3、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答: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第二,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答: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三、论述题1、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2、如何区别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其一是其所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而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
其二是数值表现不同,数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而质量指标则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personal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on your own, combining learning reading and discussion, read, lear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principles, focused learning around topics discussion, ongo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type education. Members should close their own thoughts, work, real life, comparing reflec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continue to unlock the buttons, correct wrong, think of practical realization in mind, party rules discipline, firm and correct political orientation, develop discipline, and being a qualified member of the adherence to the Constitution Party rules and political discipline. Second, "to do" as the key, seriously, do try to do, to set an example. Two lies in the doing. To learn to do, and the unity of knowledge, qualified party member, i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and education and essential point. A qualified party members not only to watch his Constitution Party rules and talk to learn how, through, dark and light, and also what does he end up doing, is not a unity. Thisstudy and education,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 party's political awareness, awareness of overall, core, par. In learning education in the, each members are to control "told political, and has faith, do political qualified; told rules, and has discipline, do implementation discipline qualified; told moral, and has conduct, do conduct qualified; told dedication, and has as, do play role qualified" "four told four has"this put ruler, often measure himself, view himself, transformation himself, with actual action reflected learn of effectiveness, and reflected belief faith of power. To firm to to Central par, to XI General Secretary par, to party of theory, and route, and approach par, to Central of the decision deployment par, strongly maintenance Centralof authority, maintenance XI General Secretary this core, strongly obey Central of concentrated unified led, in thought, and political一、名词解释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2、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3、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
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
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4、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
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7、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二、简答题1、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
答: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一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一切间接的统计数据都是从直接的、第一手数据过渡而来的。
3、简述各类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
答:类型调查范围调查时间搜集资料的方法普查全面 1次采访、报告或空间遥感抽样调查非全面经常或1次直接观察或采访统计报表全面或非全面经常报告重点调查非全面经济或1次报告典型调查非全面 1次采访、座谈会4、简述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必要性。
答: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与群众性。
一项全面性的统计调查,往往需要组织成千上万的人员参加制定详细的调查工作方案与实施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起来。
因此,没有科学的、严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所以。
在组织调查之前以及调查过程中,必须周密地设计调查方案及实施计划,以保证统计凋查任务的完成。
5、简述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必要性。
ch par, to Central of the decision deployment par, strongly maintenance Central of authority, maintenance XI General Secretarcted belief faith of power. To firm to to Central par, to XI General Secretary par, to party of theory, and route, and approarefleruler, often measure himself, view himself, transformation himself, with actualaction reflected learn of effectiveness, and al, and has conduct, do conduct qualified; told dedication, and has as, do play role qualified" "four told four has" this putd morpolitical, and has faith, do political qualified; told rules, and has discipline, do implementation discipline qualified; tol party's political awareness, awareness of overall, core, par. In learning education in the, each members are to control "tolde the through, dark and light, and also what does he end up doing, is not a unity. This study and education, is essential to enhancucation and essential point. A qualified party members not only to watch his Constitution Party rules and talk to learn how, and edample. Two lies in the doing. To learn to do, and the unity of knowledge, qualified party member, i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e to the Constitution Party rules and political discipline. Second, "to do" as the key, seriously, do try to do, to set an exherencd, party rules discipline, firm and correct political orientation, develop discipline, and being a qualified member of the ad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continue to unlock the buttons, correct wrong, think of practical realization in minthe pnegative type education. Members should close their own thoughts, work, real life, comparing reflec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n, read, lear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principles, focused learning around topics discussion, ongoing positive andpersonal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on your own, combining learning reading and discussio2core, strongly obey Central of concentrated unified led, in thought, and political y this 第 3 页共 22 页答: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某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