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图案》教案新部编本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3
壮锦图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壮锦图案的形式美。
2.能力目标: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图案的设计绘制方法。
将图案的设计运用到生活的美化装饰之中。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欣赏社锦图案,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学习设计一幅壮锦图案用以装饰物品。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PPT、壮锦小物件、观察记录表、作业纸、水彩笔2.学生准备:铅笔、水彩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探究发现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以点带面。
教师身穿壮族服饰引出壮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授(一)回顾图案的基本知识题材及构成知识点。
1.题材:几何、植物、动物、人物、风景2.构成: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二)探究发现壮锦图案的内容、构成样式、色彩特点都有哪些?1.小组观察壮锦小件物品,现场做题,填写观察记录表。
2.小组代表汇报观察成果,教师板书。
3.教师对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并归纳提升。
再次明确壮锦图案的特点。
壮锦的图案纹样大都取材于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等具象实物。
壮族人根据这些自然形象的特征,经过加工提炼,以大胆省略及变形的手法织成壮锦,图案装饰丰富,虽然抽象但意韵生动,耐人寻味。
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以及主题性纹样等类别的图案纹样。
当然,这些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各类别之间会有所交叉,通常以主体内容为主。
(三)学生课堂作业要求:根据提供的原有壮锦基本图案,设计添加、重组成新的壮锦图案,并应用在相应的物品中。
(四)教师讲解壮锦图案的绘制过程。
(1)观察所给图案的构成形式,思考如何添加纹样。
(2)在原有的壮锦基本图案上,选择适当的纹样进行添加绘画。
(3)配色的选择与绘画。
(4)调整,并剪下图案应用在相应的物品上。
(五)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指导。
(六)展示与点评。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壮锦图案 | 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壮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能够分析壮锦图案的形式和特点。
3.能够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出壮锦图案的美感。
4.能够设计出自己的壮锦图案。
二、教学重点1.理解壮锦图案的形式和特点。
2.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壮锦图案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设计出自己的壮锦图案。
四、教学方法1.课堂导入:观看壮锦图案视频、展示壮锦实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壮锦的兴趣。
2.听讲分析:教师分析壮锦图案的形式和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
3.练习演绎:教师示范画壮锦图案,学生进行模仿。
4.自主设计: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壮锦图案。
5.评价总结:教师和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所画的壮锦图案,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内容1. 壮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壮锦是中国壮族地区的一种传统手工织品,历史悠久,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锦图案通常表现出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也能反映出壮族的文化内涵。
2. 壮锦图案的形式和特点壮锦的图案构成比较复杂,通常以图案为主体,搭配背景,使用线条和颜色进行表现。
壮锦图案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化、色彩鲜艳明亮、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3. 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壮锦图案的美感在画壮锦图案时,线条的运用非常重要,需要使用细线、粗线、圆线、直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描绘出图案的轮廓和细节。
此外,色彩的运用也非常关键,需要合理搭配颜色,使图案更加鲜艳明亮、美观动人。
4. 设计出自己的壮锦图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自由设计自己的壮锦图案。
在设计图案时,需要注意线条和色彩的使用,力求使图案更加美观和富有创意。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壮锦实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壮锦的兴趣;播放壮锦图案视频,使学生更加了解壮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听讲分析教师讲解壮锦图案的形式和特点,并指导学生分析。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选择一些壮锦图案进行分析,例如《百花图》、《青龙图》等。
幼儿园壮锦教案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壮锦艺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教学准备:
1.壮锦样品或图片;
2.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材料;
3.幼儿园手工区域的准备。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壮锦样品或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询问他们对壮锦的认识和感受。
2.介绍:简单介绍壮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幼儿了解壮锦艺术的重要性。
3.操作演示: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壮锦图案。
4.分组制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教师带领,指导幼儿按照示范制作壮锦图案。
5.制作互助: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分享创意和材料,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整理展示:教师协助幼儿整理制作好的壮锦图案,并在教室中
展示,让幼儿欣赏彼此的作品。
7.总结: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活动,回顾所学的壮锦知识,鼓励幼儿表达对制作过程和作品的感受。
教学延伸:
1.继续探究壮锦艺术,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更多的壮锦图案;
2.制作壮锦卡片,送给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手工成果;
3.组织壮锦展览,邀请家长参观,展示幼儿的创作成果。
通过以上教案,幼儿能够在避免敏感内容的前提下,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壮锦艺术,并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壮锦图案|广西版(1)《壮锦图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的:引导学生欣赏壮锦图案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壮锦图案的形式美。
2.能力目的:学习传统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掌握传统图案的绘制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热爱家乡。
学情分析本课选自桂教版小学美术课程六年级第15 课《壮锦图案》,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壮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是壮族妇女用手工编织的锦。
本课要求学生了解壮锦的民族特色和功能价值,学习图案的基本设计原理。
利用现有资源,带学生走进靖西壮锦厂,本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着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欣赏壮锦图案,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几何格子,绘出壮锦风格韵图案。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教师展示靖西本地的工艺品图片;2.学生观图猜出是什么工艺品;3.教师引入壮锦课题;二、新知导入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同学们走进壮锦厂,营造情境;2.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3.教师以参观壮锦厂的线路做知识点,展示壮锦厂图片;一楼:教师简单讲述壮锦史。
二楼:走进靖西壮锦厂展示厅,教师展示壮锦图案作品图。
欣赏前教师给学生设问题:思考壮锦的图案有哪些特色。
学生边观赏边思考问题。
欣赏过程教师提出赏析要点,如壮锦图案的图案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
欣赏结束让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汇报。
师生归纳总结壮锦图案特色。
三、学习绘传统壮锦图案纹样1.根据总结出来的特色,教师利用多媒体示范如何在几何方格中绘出简单的壮锦图案纹样。
引导学生根据壮锦图案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2.在填涂颜色环节,由学生上台选色操作填涂展示;3.师生评析,总结易错点,难点;4.学生动手课堂小练临摹壮锦纹样;四组学生临摹4幅不同纹样;5.教师巡视指导;四、学生作品展示教师展示学生小练作业。
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大家的互相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起到提高促进的作用。
桂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5课壮锦图案》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第15课壮锦图案》是桂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壮族的壮锦图案,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材内容包括壮锦图案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创作方法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壮族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图案设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壮族文化和壮锦图案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壮锦图案,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壮锦图案的起源、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学习壮锦图案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壮锦图案的起源、发展、特点。
2.掌握壮锦图案的创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壮锦图案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展示优秀壮锦图案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壮锦图案,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壮锦图案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纸张等。
3.划分学习小组,确保课堂活动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壮锦图案,引导学生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案的来历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壮锦图案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壮族文化,为实践环节做好准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创作一幅壮锦图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课后一分钟安全教育内容
(小学部)
一、课间不玩危险的游戏和玩具,不在校园里进行投掷活动。
二、不骂人、不打架,同学之间有事有矛盾要找老师。
三、不从楼上阳台或窗户边向下扔东西。
四、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推不挤不打闹,减
速慢行最重要。
五、不攀爬体育器械和篮球架,不溜滑楼梯栏杆。
六、不吃三无食品,不喝生水,不用凉水洗头洗澡。
七、不翻越校墙校门,不私自出校园。
八、不携带危险品和违禁品进校园。
九、不破坏公物,不爬高上低,不追逐打闹。
十、不玩水,不玩火,不玩电,水、火、电无情要人命。
第15课壮锦图案-桂美2011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壮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壮锦图案的构图和颜色搭配;•在壮锦图案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意能力;•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优化画面表现。
教学内容•壮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壮锦图案构图和颜色搭配的原则;•初步学习壮锦图案的创作技巧;•利用壮锦图案元素进行创作。
教学重难点•学生掌握壮锦图案创作的构图和颜色搭配原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壮锦图案元素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介绍壮锦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谈论大家所了解的其他名族的文化手工艺品,并与壮锦进行比较。
学习环节1.图片展示:教师展示壮锦图案的各类构图、颜色搭配和画面风格。
2.生动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壮锦图案的构图和颜色搭配的原则,以及应用场景。
3.小组创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讲内容设计自己的壮锦图案,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展示交流:让学生将自己所创作的壮锦图案进行展示和交流,听取他人的建议和评价。
5.班级合作:将每个小组所创作的壮锦图案进行融合,整合出一幅班级壮锦图案。
总结环节•教师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并给予肯定和建议;•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记录学习体会和提出问题;•认真观查壮锦等文化手工艺品的照片图片,进行对比总结;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壮锦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壮锦图案的构图和颜色搭配原则,并能利用壮锦元素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班级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大班壮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壮锦文化。
2.学习用彩纸制作壮锦,培养手工制作能力。
3.提高幼儿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2.壮锦图案模板、讲解稿等教学资料。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教师向幼儿简要介绍壮锦文化。
2.向幼儿展示壮锦图案,讲解其寓意和价值。
2. 操作环节
1.按照模板要求,给幼儿发放不同颜色的彩纸和制作工具。
2.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幼儿按照模板剪纸,拼贴制作。
3.帮助幼儿解决难点和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总结环节
1.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大班壮锦展示成果。
2.通过互动问答,巩固壮锦文化的知识点。
3.给予幼儿积极评价,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收获
1.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壮锦文化,理解了其寓意和价值。
2.幼儿通过制作壮锦,提高了手工制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幼儿通过团队合作,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了情感交流和其他社交技能的培养。
五、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群体特点,注重师幼互动和思维互动。
2.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灵活性和创新性,充分挖掘幼儿的创意和想象力。
3.在教学评价上,要多角度、多层面考虑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奖励。
六年级上美术说课稿-壮锦图案-广西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壮锦的产地、工艺和特点,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能够绘制出较为精致和具有壮锦图案特点的图案;
3.提高学生手工制作能力和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
1.壮锦图案的构成和特点;
2.利用线条、色彩等手段绘制出精美的壮锦图案。
三、教学难点
1.如何通过适当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壮锦图案中的花鸟虫鱼等形象;
2.如何根据不同的色彩搭配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气氛。
四、教学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2.导入新材料,激发学生对文化和艺术的兴趣;
3.运用教具,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互动互鉴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五、教学步骤
1.热身:教师简要介绍壮锦的概况和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画画来了解壮锦图案的特点。
2.新材料导入环节:老师通过展示壮锦样品、讲解壮锦的生产工艺和特点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壮锦的实际情况和含义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并且可以通过教学视频或者图片等方式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互动课堂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壮锦图案进行绘制,同时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心得和体验,增加互动学习的效果和乐趣。
4.知识总结:对新知识点、关键词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凝聚学习成果。
六、教学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年级上美术课《壮锦图案》的教学说课稿,旨在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进行认识和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美术素养。
本教学方案结合了多种教学策略,通过新材料的导入、多种教具的运用、互动课堂体验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壮锦图案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壮锦图案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并能够认识到壮锦图案的科学价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壮锦图案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壮锦样本、彩纸、彩笔、美术工具。
2. 环境准备:教室整洁有序,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壮锦图案的外观特点,比如多种多样的图形、鲜艳的颜色等。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些常见的图案,如菊花、蝴蝶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壮锦图案的来源和意义。
2. 学习(30分钟)(1)了解壮锦图案的历史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说明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壮锦图案的起源和发展,并简要介绍壮锦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观察壮锦图案。
教师将壮锦样本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案的构成、颜色搭配和线条变化等。
(3)分析壮锦图案。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壮锦图案的特点和规律,如图案的重复性、对称性等。
(4)讨论壮锦图案的科学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壮锦图案在科学领域的运用,如壮锦图案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 实践(30分钟)(1)制作壮锦图案。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彩纸、彩笔等材料,自行设计和制作壮锦图案。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图案组合和颜色搭配。
(2)展示和分享。
每个学生完成壮锦图案后,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创作过程。
4. 总结(10分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壮锦图案的特点和科学价值。
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壮锦图案》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侧重于应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心智各方面也比较成熟,对身边的人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
这个时代的孩子接触网络较多,对民族文化了解比较少,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了解壮锦图案的风格特点,装饰壮锦的生活小用品。
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壮锦风格的图案。
教学准备:彩笔,几何纸,用于装饰的生活小用品教学过程一、导入1.找物品中的图案,让学生了解壮族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观察这些桌椅、柱子、墙面和地面,它们有什么不同?-有图案,有颜色。
这些图案来源于哪里呢?-不知道/壮族这些图案是从壮族文化里提炼出来并设计应用到生活中的物品和场景中去的,壮族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它的图案更是种类繁多,精彩纷呈;今天我们以壮锦为例去深入学习壮锦图案,感受壮锦图案的美。
2.出示课题,学生浏览课本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5课,浏览课本上的壮锦图案。
二、讲授新课1.展示壮锦,让学生感受壮锦图案的形式美老师把壮锦带来了,请同学摸一摸看,它和我们平时所穿的衣服背的包有什么不一样。
-它摸起来比较厚,有质感,图案比较多,色彩丰富同学们都有着善于发现的眼睛,壮锦图案不仅别致,色彩绚丽,而且图案内容寓意丰富种类繁多,接下来我们以一个游戏去认识并分清它们吧!2.趣味分类:让学生分清字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壮锦图案有字纹、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但是我在整理的时候把它们打乱了,你们能分清它们并把它们归类吗?-学生xx把图案分类教师总结纹样的含义:字纹是壮汉文化融合的直接体现,也是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直接表达,不同的字纹都代表了不同的寓意。
壮锦图案的动物纹源于壮民的动物崇拜,动物大多与壮民日常生活、生产劳作息息相关,或是自古便带有神话色彩、特异功能的动物图腾。
比如我们常见龙、凤等。
壮民崇尚美、热爱自然、勤于劳作种植、渴望收获。
他们将生产、劳作的杰作融入壮锦图案中,形成具有鲜明壮族特色的植物纹样。
六年级上美术导学案-壮锦图案-广西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壮锦图案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壮族传统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壮锦图案的发展与历史背景2.壮锦图案的特点与表现手法3.壮锦图案与壮族传统文化的关系4.学生创作壮锦图案的步骤与方法5.壮锦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壮锦图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壮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掌握壮锦图案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分析和欣赏壮锦作品3.学会创作壮锦图案,培养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观念4.了解壮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对艺术的应用性认识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几幅壮锦图案,了解这些图案都具有哪些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思考壮锦图案的背景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 讲解环节•介绍壮锦图案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壮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分析壮锦图案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介绍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和艺术意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壮锦的不同图案种类和工艺特点3.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考壮锦图案创作自己的壮锦图案,让学生体验壮锦图案创作的整个过程•指导学生参考壮锦图案进行线条、色彩和图案的设计,注意细节和比例•让学生对创作的壮锦图案进行欣赏和评价,各自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4. 应用环节•让学生了解壮锦的应用领域,如服装、家居用品、礼品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创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设计个性化壮锦T恤、制作个性化壮锦围巾等四、教学评估1. 作品欣赏和评价让学生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学的创作作品,打分评选出几件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从中了解学生创作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
2. 课堂测试及问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堂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壮锦图案的理解程度,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化。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壮锦图案的作品介绍和创作心得,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呈现。
课后还可以练习绘制壮锦图案,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壮锦图案》教案教材分析: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
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壮锦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教法学法指导:示范、练习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
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
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
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
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
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
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
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
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
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
据传约起源于宋代。
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
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
二、新授课1、欣赏提问:你了解壮锦吗?学生发言: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5课壮锦图案|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壮锦的历史背景、图案特点和制作工艺,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壮锦图案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壮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 壮锦图案的分类和表现形式3. 壮锦的制作工艺4. 创作实践:设计一幅壮锦图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壮锦的历史背景、图案特点和制作工艺,学会欣赏和分析壮锦图案。
2. 难点:如何设计出一幅具有创意和美观的壮锦图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壮锦图案,引导学生欣赏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壮锦的历史背景、图案特点和制作工艺,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壮锦图案,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合作,自主设计一幅壮锦图案,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壮锦的历史背景2. 壮锦的图案特点3. 壮锦的制作工艺4. 创新设计七、作业设计2. 鼓励学生收集其他民族的图案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展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壮锦的历史背景、图案特点和制作工艺,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教学过程详解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壮锦图案,引导学生欣赏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壮锦图案,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特点和美感,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为什么会给人以美感?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续的学习中。
壮锦纹样的创作教案壮锦纹样的创作指导老师:蓝学会授课年级:初中2年级授课老师:黄国彬08美教1班学号:20084010013课型:单一课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壮锦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
初步掌握正确绘制壮锦的创作方法。
结合欣赏壮锦的纹样,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壮锦纹样的组成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教具:壮锦2~3块。
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壮锦。
绘制步骤分解图。
学具: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教学步骤: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
导入新课:出示壮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壮锦),那么这些壮锦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板书课题:《壮锦的创作》1、概念:壮锦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纹样,又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2、意义:(出示壮锦)我们壮族的祖先创造了壮锦的纹样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也多用与壮锦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
如,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壮锦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讲讲壮锦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3、壮锦纹样的方式: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
展示各种不同的方式绘制的壮锦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方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方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壮锦图案》教案
教材分析: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
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壮锦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
教法学法指导:示范、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
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
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
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
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
后来,老妈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
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
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
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
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
据传约起源于宋代。
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
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
二、新授课
1、欣赏
提问:你了解壮锦吗?
学生发言: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提问:壮锦是怎样制作的?
学生发言: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
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
壮锦最适合作被面、褥面、背包、挂包、围裙和台布等。
壮锦是用棉或麻的股纱作经线,以不加捻或者微捻两种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面和背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厚度,还有用多种彩纬挑出的,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2、示范
1)用铅笔在几何纸上定出图案的基本形。
2)在定好的基本形上填色,注意色彩搭配。
3)调整完成。
3、作业要求:画一画壮锦图案。
4、学生绘画
5、讲评作业
三、小结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板书设计:
壮锦图案
方法:1)用铅笔在几何纸上定出图案的基本形。
2)在定好的基本形上填色,注意色彩搭配。
3)调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