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介绍江西解读共29页
- 格式:ppt
- 大小:3.41 MB
- 文档页数:29
浅谈江西文化历史学类151班王芸清学号:5000415016一、江西概况1.地理位置江西省(Jiangxi Province),简称赣(gàn),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属于江南地带,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主要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
自古以来物产富饶、人文荟萃,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
2.组成江西辖11设区市:南昌(江西省省、城市)、九江(江港口城市)、赣州(江西南门、世界钨都)、饶(旅游胜优秀旅游城市)、宜春(赣西城市)、景德镇(世界瓷都)、抚州(才乡)、吉安(革命圣)、新余(钢城)、鹰潭(道都)、萍乡(江南煤都),省会南昌市。
3.人口与面积人口4456.75万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4.文化简况古时江西属移民之地,故方言较多,有赣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徽语和官话。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二、文化总览文化,赣文化泛指赣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赣神文明的所有成果。
赣文化在上古时代脱胎于越文化、吴文化,在两千多年中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发展成赣文化。
总体看,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
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江西的地域文化总览前言:地域文化不是简单的一种民俗文化,它融合了地理概貌、民俗风情、人文历史等等之类的地域特色。
所以,我们需要全方位的进行解构分析。
当然,本文在吸收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炼而成,比较粗浅,仅为个人见解,无诽谤中伤之意。
土地:七山二水一分田:先来看一看这方面的简介: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绕有幕阜山脉、武夷山脉、怀玉山脉、九连山脉和九岭山脉,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
可想而知,江西就山多水多平原少,境内主要是丘陵地貌。
说的好听些这里是“山清水秀”,说的难听些这里就一山疙瘩,能用得上的土地少。
人口:人多力量小江西省人口截至2008年年底,已达4400.1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看样子计划生育政策在这里基本上是没起到多大作用。
在他们看来,该生的还是要生,不能影响到传宗接代,否则那是对不起祖宗的。
然而人多是否力量就大呢?其实不看别的,就看经济发展水平。
虽然饿不死冻不僵,但所谓的小康生活,那只是极少数人才享有的。
与江西人有过接触的外省人都觉得江西人不够团结,别说跟东北人比,即便是与邻省的湖北湖南人相比,也是差了很远。
喜欢抬杠杠的江西人,一般只注重近亲家族之间的利益,更远些的关系就比较淡薄了。
人口多,但不统一团结,拧不起一股绳来,一拆就散,所以也容易受人欺负。
多年来,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
地理交通:假中心真边缘江西省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
从地理位置来看,江西虽然不像广东那样靠海,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好经济应该不成问题。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中心”地带,改革开放多年过去了,经济却依然不见有什么起色,除了那江西人耐以安慰的“红色旅游”,似乎这里还陶醉在革命时代的辉煌历史,心安理得的繁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像他们一样贫穷下去。
究其原因,却是太多了:首先是领导不作为。
江西民俗文化发展概述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地带的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简称为赣。
江西,山清水秀,素来为江南的“鱼米之乡”,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等文化名人的故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
唐代诗人王勃在其千古名篇缭王阁J芋》中,称江西为一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
江西省是我国开发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1万年以前。
据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江西远在春秋以前时期地属“扬州”之域。
“扬州”是传说中的上古九州之一,包括现在苏、浙、皖、赣、闽、粤。
江西北部则属荆、扬两境,今鄱阳湖以东属扬州,以西属荆州。
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全境先后分属吴、楚、越管辖。
公元前221年,江西部分属九江郡。
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祖初年(约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十三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扬州部。
三国时,江西大部属扬州,南朝齐属江州,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又置洪州总管府,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10道,江西属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1,增为15道,原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江南西道简称“江西”,江西之名也由此而来。
两宋时期,江西的大部属江南西路,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
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
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