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套路旋风脚720°+马步动作速度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4
旋风脚720度接马步动作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旋风脚720 度接马步动作技术要求旋风脚720 度接马步要求左脚向左上步,身体随之左转。
同时左手向前推出,右臂伸直向后、向下摆动。
右腿随即上步,脚尖内扣,准备蹬地踏跳。
左臂向下摆动并屈肘收至右胸前,同时左臂向上、向前抡摆,上体向左旋转前俯。
重心右移,右腿屈膝蹬地跳起,左腿提起向左上方摆动,上体向左上方翻转,同时两臂向下、向左上方抡摆。
身体向左旋转两周,右腿在空中完成里合腿,左手在面前迎击右脚掌,左腿自然下垂。
其要点,一是右腿做里合腿时,要贴近身体。
摆动时膝挺直,由外向里呈扇形。
二是击响点要靠近前面。
左腿外摆要舒展,并在击响的一刹间离地腾空。
三是抡臂、踏跳、转体、里合右腿等环节要协调一致。
2 旋风脚720 度接马步动作技术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旋风脚720 度接马步技术动作分为助跑、起(踏)跳、空中动作和落地四个动作环节。
因为不同动作环节所表现出来的运动生物力学的主要特征不同,所以文章将从四个动作环节分别说明,并且只是重点论述每个动作环节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2.1 助跑环节助跑阶段是完成旋风脚720 度动作的准备阶段,这个环节体现出来的最多的是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研究中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基础的。
因此,在旋风脚720 度接马步助跑环节动作分析时,把人体看成一个有质量但是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的质点。
助跑步数在4 步以内,左脚制动、脚稍外展,运动员通过加速助跑使人体获得较大的水平速度,并调动身体各个环节的力量,为完成技术动作创造基本条件。
在此过程中,人体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其位移与运动轨迹是重合的。
2.2 起(踏)跳环节起(踏)跳阶段是指助跑的最后一步右脚落地的瞬间到双脚离开地面之前并且人体对地面没用任何作用力之间的阶段。
此动作环节体现的最多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就是人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搏击武术科学2(g)g年4,】第5卷筇4期【武术套路研究】浅谈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规律马永强侯胜川(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录像分析法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自身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竞技武术套路“难、美、韵、新”的基本规律,以斯为竞技武术套路的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规律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4—0047—03从事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研究人员以及相关领导都应了解并探索该项日的运动规律,只有掌握了其运动规律,才能驾驭之,实践之,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更好地推动竞技武术的发展。
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规律,我们认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难、美、韵、新”。
1难观看武术比赛或者表演.凡是观众热烈鼓掌的时候。
总是运动员成功地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时候,可以说难度动作是竞技武术套路表演达到高潮必备的要素之一。
我们认为作为难美类项群运动项目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难度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成功率运动员掌握动作难度技术,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经过长期科学地训练。
过往的武术比赛,冠军的悬念很小,有了难度动作后,谁也不能保证稳拿金牌。
只有通过艰苦地训练,千万次的重复来提高成功率,才能增加获得金牌的系数。
有了难度动作只是走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是先期理论T作的完成,要使“纸上谈兵”上升到舞台实践,需要运动员在教练的指导下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把理论上的动作成功地表现于舞台之上。
如旋风脚720度,需要运动员具有j{{色的弹跳力、高度的协调性和良好的柔韧性才能完成。
一个难度动作的成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苦练加巧练的结果。
在赛场上,我们经常看到许多运动员在成功完成难度动作后,或是热泪盈眶,或是和教练员相拥而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个中滋味只有他们才能体味。
武术套路健将童通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生物力学分析作者:高明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20年第03期摘; 要: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是武术套路运动C级动作,技术难度大,动作要求高,在竞技比赛中更是运动员的关键得分点,运动员只有准确掌握动作要领,才能完成好整个技术动作。
本研究运用三维影像解析和足底压力测试方法,从运动学、动力学角度对健将级运动员童通完成的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旨在揭示其技术动作特点。
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复杂、技术难度大,在竞技比赛中更是运动员的关键得分点,同时该动作对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身体自控能力有较高要求,运动员只有准确掌握动作要领,才能完成好整个技术动作。
关键词:武术套路; C级难度; 运动生物力学; 三维解析; 足底压力中图分类号:G85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244-02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武术套路运动中C级跳跃动作多采用通过高速摄影方法取得数据,而后进行运动学分析,或对动作进行定性分析,而对此类动作进行动力学与运动学联合分析尚为数不多。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的快速发展,武术套路竞赛的日益激烈,高难度动作的训练至关重要。
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指导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动作难度的稳定性,减少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湖北省武术代表队健将级运动员童通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情况如下。
童通,男,年龄20岁,身高175cm,体重67kg,鞋号41,运动年限11年,运动级别为健将。
1.2 研究方法1.2.1 影响分析法利用2台日产松下NV—MD9000摄像机采用定点、定焦、定距的方式进行同步(外同步)拍摄,曝光时间为1/500s,频率为50帧/s。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3-dimension image of 720° spin kick of Chinese elite martial arts athletes 作者: 李玉刚[1];严发本[1];肖红征[1];梅汉超[1]
作者机构: [1]武汉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湖北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页码: 39-42页
主题词: 旋风脚;转体720°;三维图像;优秀武术运动员;中国;身体重心位移;运动时间
摘要:利用三维图像解析系统对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旋风脚720°运动时间特征、身体重心
位移特征、身体重心的速度变化特征以及身体主要环节夹角的特征等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揭
示其动作过程的运动学特点与规律,建立整个动作的时间、位移、速度、以及相关环节间夹角
等量化指标,从而为教学与训练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2018年(第8卷)第18期运动训练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18.18.004核心力量对完成旋风脚720°接马步的助推作用①李琦赟(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0)摘 要:武术作为一种难美型综合型运动项目,在以“高、难、美、新、飘”为核心的竞技基础下,难度的高、难、稳无疑成为赢得冠军的重要砝码。
如何使运动员以最轻松的方式把旋风脚720°做到十拿九稳,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研究发现武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继以保持保守的体能训练是不可行的,需以传统的体能练习方法与科学的功能性训练相结合,共同完成难美型武术套路中难度动作的成功率。
关键词:旋风脚720° 接马步 核心力量 训练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c)-0004-02①作者简介:李琦赟(1990,2—),女,汉族,河南登封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力量素质是人体从事一切体育运动的前提,是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基础,在训练中一直处于统帅的位置。
核心训练是对核心区域的深层和浅层肌群的力量水平的训练,在运动中具有稳定身体、平衡身体重心,协同参与及传导发力的作用。
旋风脚720°接马步包括上步、起跳起腿、转身落地接马步的多肌群并同时涉及爆发力、柔韧性、稳定性、精气神等在内的综合性动作。
武术传统体能训练中包含了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多方面的训练内容,动作也很多,但却缺少了对动态稳定能力的训练,这也正是核心力量能风靡欧美应运而生的秘诀所在。
1 核心训练的概念及功用1.1 核心训练的概念核心力量训练,最初被称为稳定性训练也被称为康复训练。
核心,通常指人体的躯干,主要包括腰椎、髋关节、骨盆以及其周围的肌群、韧带和结缔组织。
核心肌肉在肌力的产生和衰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巨大的传感器。
核心肌群包括8对骨盆底肌、11对大腿肌、9对背肌、5对腹肌加1块膈肌。
2.3.4三维运动学实验法2.3.4.1实验设计运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产自德国的S I M I M o t i o n测试系统对测试对象所完成的旋风脚720。
接马步动作进行拍摄,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的分析与测试。
同时邀请武术国际级裁判及武术专家对测试对象所完成的难度动作进行现场评定,将生物力学的测试结果结合现场评分结果对该技术动作进行分析与研究。
2.3.4.2实验仪器及设备本实验所采用S I M I M o t i o n测试系统对动作技术进行拍摄。
实验设备包括:两架B a s f e r602FC高速摄像机,摄像机的拍摄频率为100H Z;一台与高速摄像机相连接的电脑,用于图像采集;标定框架采用国家体一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P E A K辐射式三维标定框架,标定精度高于O.05M,如1习l所示。
图1P E A K辐射式二维标定框架2.3.43实验过程沦文随机验证编号:I3T Z()()2117581215.53:〕424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测试于2006年7月25日在北京体育大学大鹏馆武术训练场地进行。
其中两台摄像机主光轴夹角为90“。
实验场地的布置如卜图2:C O孩P u t e r C扭抽e r aC自翻饭e r a图2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测试现场布置图2.3.5影片解析与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每个动作由生物力学老师采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力学教研室开发的“视迅”三维影像分析系统,人体模型取扎奇奥尔斯基人体模型。
分析数据包括身体重心、躯干、各关节点位移速度、以及各关节和躯干的角度和各时段的时间等数据,用二阶数字滤波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截断频率取为loH z。
数据利用Q T o o l S软件和E x c e l软件对获得的数据指标进行计算和统计。
3实验结果与分析旋风脚转体720“在武术动作中属于C级难度动作,在武术跳跃动作中属于最高难度动作之一,因此其具有难度高,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此它要求武术套路运动员腾空高度要高,空中身体转动要快,落地时要稳。
武术套路健将童通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生物力学分析武术是一项古老而精湛的技艺,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有许多精妙的动作与技巧。
在武术套路中,旋风脚720°接马步是一种动作,需要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来进行完美的展现。
今天,我们将对这一动作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下。
让我们从动作的目标和要领开始。
旋风脚720°接马步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要求运动员完成两个旋转环绕,并在落地时完成接马步的平稳过渡。
这个动作的目标是要展现出运动员的力量、灵活性和控制力,同时也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生物力学在这一动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分析旋风脚720°的两个旋转动作。
旋风脚720°要求运动员在空中做两个旋转,在第一次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运动员用力迅速地踢腿,将身体同时带起,并开始自旋。
在空中自旋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保持身体的重心稳定,并利用双臂和手掌的力量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在完成第一次旋转后,运动员需要迅速把双腿收回,并用力着地,迅速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带动身体进行第二次旋转。
在第二次旋转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保持头部的平衡和视线的稳定,同时还需要保持双臂和手掌的力量,来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在完成以上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中运用了大量的生物力学原理。
在旋转的过程中,利用了身体的旋转惯性和摩擦力来带动自旋;在落地的过程中,用腰部和腿部的力量来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平衡;在接马步的过程中,利用了双腿的力量和屈膝的动作来支撑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这些都是生物力学原理在动作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例子。
我们要强调的是,生物力学原理虽然在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生物力学仅仅是指导原则,更重要的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训练功力。
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练习,才能使运动员在动作中充分发挥生物力学原理的作用,使动作展现出最佳的效果。
武术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的运动学分析古福明【摘要】采用三维影像解析法,对武术套路中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的起跳阶段、腾空转体阶段和落地阶段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获得其动作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参数,建立诊断动作技术的运动学量化指标,从而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期刊名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8)010【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武术;旋风脚转体720°;马步;运动学分析【作者】古福明【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四川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66近年来,竞技武术套路不断向着动作难度大、快速动作组合多的方向发展,旋风脚转体720°是难度分值最高的跳跃动作之一,也是运动员在武术套路比赛中常选用的难度动作,在动静连接中衔接马步或竖叉动作已经成为运动员静止动作的主要选择[1]。
目前,一些学者对武术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的起跳动作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2-4],但是缺少对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完整动作进行定量的运动学研究。
因此,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定量分析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各阶段的技术特征,建立动作技术的运动学量化指标,对科学地指导运动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四川省武术队运动员,女子2人,男子3人。
运动员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身高(cm) 体重(kg)运动等级宋× 女 19 160 56健将刘×× 女 18 156 63 一级周× 男 31 170 72 健将李×× 男 26 170 72 健将杨× 男 20 172 71一级1.2 研究方法三维摄像:采用两台SONY300摄像机从不同角度(两台摄像机主光轴夹角为60°)拍摄研究对象完成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的全过程,拍摄频率50帧/秒。
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空中击响阶段的运动学分析作者:盛燕茶杨新来源:《搏击·武术科学》2013年第05期摘要:文章运用生物力学影像解析的研究方法对旋风脚转体7200接马步动作的腾空阶段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旨在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该技术动作提供科学的训练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在旋风脚转体7200接马步的空中击响阶段要掌握以下三个关键点,即:“早、夹、分”,“早”——腾空里合腿的击响要早,在人体的总重心到达最高点之前(人体髋关节转动约238.24°左右时)进行腾空里合腿的击响动作;“夹”——两腿要夹,两臂要夹,在腾空里合腿击响动作完成后两腿要夹拢,两腿之间的夹角约为27°-31°之间,两臂要收扰在胸前;“分”——着地前两腿要分,两臂要分,旋风脚转体7200接马步动作着地前两腿的分腿合理时机为着地前0.25秒左右。
关键词:影像解析法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旋风脚转体7200接马步空中击响阶段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60—041 前言竞技武术套路在竞赛规则的导向作用下历经巨变,目前随着国际、国内的竞技武术套路水平的不断提高,处在同一层次的运动员在技术动作层面上的差距已日趋缩小,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间有可能只有零点零几分的差距。
统计发现“难度动作”和“连接难度”与比赛成绩以及名次的排定有着高度的正相关Ⅲ,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难度动作,以及怎样进行科学训练,提高动作完成的成功率,是摆在教练员和运动员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为此本研究选择在武术套路比赛中出现率及失误率较高的旋风脚转体7200接马步技术运作,运用美国进口的motion影像解析系统对该技术动作进行全面的运动生物力学的分析与研究,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掌握该技术动作特点,提高成功率,进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为其它难度动作的分析,提供方法与结果上的借鉴。
浅淡竞技武术套路中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作者:王帅高林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22期摘要:由于武术竞赛规则进行了修订和修改,使得武术套路比赛更有竞技性和观赏性,特别是指定高难度动作成为竞技套路的核心,高难度动作完成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着参赛者的最终成绩。
针对指定高难度动作进行训练,提升参赛者的专业素质能力,对提升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C级动作旋风脚720°相关动作要领进行解析,并提出了一些训练方法,以提升参赛者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训练方法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017-02竞技武术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对于技术难度要求也呈逐步提高的趋势。
经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有运动员对旋风脚720°这一动作掌握得并不理想,影响运动员发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训练方法是否科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寻找影响完成这个C级动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系列的优化方法,为科学训练提高参考。
1 旋风脚720°动作解析(1)助跑阶段:一般是偏向左边的斜线或者是稍微的弧线助跑,才能产生向左旋转的力,助力于起跳之后的旋转。
运动员在助跑时应身心放松,脚步尽力轻盈,掌握好助跑的节奏和时长,前两步稍微慢,步长一致,后两部稍微加快,其中第三步比第四部大一些为最佳,这样利于将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增加起跳高度。
应特别注意第四步,步伐不宜过小,否则在起跳之前,重心已经超过了起跳教,致使起跳脚不能充分蹬伸,影响起跳高度。
(2)起跳阶段:起跳时应将右脚尖内扣,有益于右脚与地面的拧转,增加踏跳的力度。
起跳时应注意脚要踩实,将力度集中在起跳阶段,这个过程需要运动员保持平稳呼吸以及身体的直立,确保腾空达到一定高度和稳定。
(3)空中动作阶段:具体来说这个阶段包含两个部分:腾空击响以及落地。
要求运动员先转身后起跳。
旋风脚720度空中转体的技术特征分析1.助跑阶段助跑阶段是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的初始性阶段,具有一定的技术特征要求,运动员助跑阶段的路线通常以偏左的斜线或弧线进行助跑,标准的助跑路线,对起跳阶段的转体动作具有直接的影响,偏左的助跑路线,更加有利于转体力的产生,此外,在助跑阶段,武术运动员要对整体的技术动作进行掌握,在实际场地条件下,对步长和跑动的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普遍以先慢后快的节奏,对于步长的控制,基本以前两步步长一般,第三步大,第四步小的特点进行,但是要注意的是,第四步的步长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多度追求小的步长,否则将对武术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起跳阶段起跳高度的控制,对转体动作的完成质量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起跳阶段规范的技术动作的发挥,对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武术运动员在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的起跳阶段,要注意在起跳时,要保持右脚脚尖内扣的状态,为右脚蹬地力度的增加奠定基础,此外起跳脚对地面的踩踏,要保持力度平稳有力,并且运动员身体要始终保持绷直的正直状态,为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腾空和转体的稳定性,奠定有利基础。
3.空中动作阶段空中动作是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机腾空击响和落地两个部分的内容,在武术运动旋风脚720度技术动作中,腾空击响动作控制在运动员转体220度-360度之间,在这个转体的过程中,武术运动员要注意手臂动作的配合,双臂保持处于的同一水平线的基础之上,保持由右下向左上方旋转摆动的基本运动轨迹,与此同时,左腿保持向左上方于加速旋转的运动轨迹,在手臂和腿部动作的相互协作中,维护身体旋转的稳定性。
在腾空击响动作完成后,直至落地阶段的技术动作,双腿快速合并下压,头部往左方甩,双臂收于胸前,以腰腹部力量,增加运动员旋转的动力,在多部位力量的合作下,完成转体落地动作,特别需要的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要注意避免肩部用力,对武术运动旋风脚空中转体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