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甘胆酸水平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5.53 KB
- 文档页数:2
血清甘胆酸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探讨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肝病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
而对于肝病的诊断,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血清甘胆酸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一、肝病的病因和危害肝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代谢、解毒、合成和贮存等重要功能。
由于现代生活中不良的饮食习惯、药物滥用和病毒感染等原因,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肝病主要包括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
肝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其自身的严重症状和并发症,还在于对全身其他器官功能的影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二、血清甘胆酸的生理作用和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免疫学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灵敏地测定血清甘胆酸的含量,为肝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三、血清甘胆酸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1. 肝炎肝炎是导致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大类。
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
而非病毒性肝炎则主要包括酒精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等。
2. 脂肪肝脂肪肝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
血清甘胆酸的测定可以帮助区分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对于不同类型的脂肪肝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3. 肝硬化和肝癌肝硬化和肝癌是肝病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居高不下。
血清甘胆酸的测定在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甘胆酸含量常常明显升高,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四、血清甘胆酸测定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尽管血清甘胆酸在肝病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其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多种因素会影响血清甘胆酸含量的测定,如饮食、药物、年龄和性别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血清甘胆酸的测定方法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标准化,以提高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诊断肝病上的临床意义
张亚丽[1];翟晓勇[2]
【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000)0S1
【摘要】为了解血清甘胆酸的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尤其在诊断ALT
不升高的肝炎患者的应用价值,对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甘胆酸的检测。
结果:167例患者中,有黄疸和ALT升高者,甘胆酸(CG)均异常;ALT正常者,73.3%患者出现CG异常;各组肝病的CG异常率相比,(急性肝炎组与慢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有显著差异(P<0.01)。
提示CG是肝脏受损的重要指标,对急性肝炎的诊断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张亚丽[1];翟晓勇[2]
【作者单位】[1]山西忻州地区医院核医学科;[2]新疆乌鲁木齐明园石油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血清甘胆酸测定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J], 李宜;常立非
2.放免血清甘胆酸与铁蛋白测定在疡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J], 李建阳;洪淇
3.血清甘胆酸测定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临床意义 [J], 文春蓉;渠巍;赵胜兵
4.血清甘胆酸、透明质酸含量测定在肝硬化时的临床意义 [J], 龚义仁;龚沂;等
5.血清甘胆酸测定在诊断肝病上的临床意义 [J], 张亚丽[1];翟晓勇[2]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甘胆酸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探讨血清甘胆酸(Serum Glycochenodeoxycholic Acid, SGCA)是一种磷脂类胆酸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检测到人体内的胆酸代谢情况。
SGCA可以用于肝病的诊断和评估肝脏功能。
本文将探讨血清甘胆酸对肝病的诊断价值。
一、肝病与血清甘胆酸的关系肝脏是胆酸合成和代谢的主要器官,血清甘胆酸是胆酸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
因此,肝脏疾病会对血清甘胆酸水平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在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患者中,血清甘胆酸水平显著升高。
例如,一项对肝炎患者血清甘胆酸的研究发现,该指标在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8.6%,而在对照组中仅为4%。
同时,血清甘胆酸水平随着肝脏病程的进展而增加。
1. 诊断肝炎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升高与肝炎相关。
因此,可以将该指标用于肝炎的诊断。
例如,一项对丙型肝炎患者SGCA水平的研究表明,该指标可以用于肝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
2. 评估肝脏功能血清甘胆酸可以用于评估肝脏功能。
肝脏是胆酸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疾病会导致胆酸代谢异常。
因此,血清甘胆酸可以用于评估肝功能的恢复情况。
例如,在肝硬化患者中,血清甘胆酸水平可以用于评估肝移植后肝功能的恢复情况。
3. 辅助肝癌的诊断和监测三、血清甘胆酸的局限性血清甘胆酸虽然在肝病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肝脏疾病。
其次,血清甘胆酸的敏感性不高,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四、结论血清甘胆酸是一种代表胆酸代谢情况的指标,在肝病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指标来综合判断肝脏疾病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以确定其在肝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最佳应用方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年第5卷第32期2018V ol.5No.3247血清甘胆酸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李亚玲(铜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 铜仁 554300)【摘要】目的 探析将血清甘胆酸水平作为肝病鉴别和诊断指标的依据,促进肝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
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4月接收的33名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健康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3例肝病患者作为疾病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甘胆酸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
结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肝病患者的血清甘胆酸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肝病患者的病情不断严重,血清甘胆酸水平也呈现了明显的升高势头。
结论 在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过程中,可将血清甘胆酸水平作为主要评估指标,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血清甘胆酸;肝硬化;肝炎【中图分类号】R5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2.47.02血清甘胆酸是检测肝病的常见指标,在疾病诊断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的血清甘胆酸出现异常,即可考虑为肝病的先兆。
血清甘胆酸与患者的肝脏病变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常对血清甘胆酸的浓度进行精确测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对合理施治具有重要帮助,有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1]。
本次研究将对比分析法作为主要方法,探析了血清甘胆酸检测对肝病诊断的有效性,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4月接收的33名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健康组,选择同期收治的33例肝病患者作为疾病组,健康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44.36±1.43岁。
疾病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4.21±0.97岁。
1.2 方法在两组患者入院的次日清晨,于患者空腹状态下对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采集,量约为5 ml ,对血清进行常规离心处理后静置,送去生化检验。
血清甘胆酸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探讨一、肝病概述肝病是一种以肝细胞损伤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以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多种类型。
肝病患者常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因此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甘胆酸的生理作用和代谢途径甘胆酸是胆汁酸的一种,是胆汁酸代谢的代谢产物,在肝脏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肝脏合成的胆汁酸通过胆道排泄,进入肠道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随后重新被肝脏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在这一过程中,胆汁酸通过多种代谢途径,最终转化为甘胆酸,并排泄至尿液和粪便中。
甘胆酸的浓度在体内是稳定的,其变化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
三、血清甘胆酸与肝病的关联1. 肝细胞损伤肝脏是甘胆酸的合成和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当肝细胞发生损伤时,胆汁酸的代谢过程也会受到影响。
肝细胞损伤可导致胆汁酸代谢途径的紊乱,使甘胆酸的合成和排泄发生异常,因而血清甘胆酸的浓度会发生变化。
一些研究表明,肝脏细胞脂质代谢异常也会导致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升高,因此可以作为肝细胞损伤的生化指标之一。
2. 肝胆系统疾病胆汁酸代谢异常是一些肝胆系统疾病的共同特点,例如肝内外胆管阻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胆汁酸在体内潴留,加重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损伤。
在这些情况下,血清甘胆酸的浓度往往会显著升高,因此可以作为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指标之一。
3. 脂质代谢异常部分肝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异常,如脂肪肝、肥胖性肝病等,这些疾病往往伴随着血清甘胆酸的水平升高。
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可以导致肝细胞内的脂质运输和代谢紊乱,进而引起胆汁酸合成和排泄的异常,从而导致甘胆酸水平的波动。
血清甘胆酸在肝脂质代谢异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四、血清甘胆酸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1. 肝炎肝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
血清甘胆酸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血清甘胆酸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在我们将介绍血清甘胆酸在肝功能检测中的重要性。
接着在方法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血清甘胆酸检测的操作步骤和指标参考范围。
在结果部分,我们将展示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
讨论部分将对结果进行解读并探讨血清甘胆酸在肝病诊断中的潜在应用。
最后在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指出血清甘胆酸在肝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血清甘胆酸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辅助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血清甘胆酸、肝病、诊断、价值、探讨、方法、结果、讨论、结论、文章。
1. 引言1.1 引言本文旨在探讨血清甘胆酸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合分析,进一步验证血清甘胆酸在肝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本文还将探讨血清甘胆酸与其他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以期为肝病的诊断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中,我们将介绍研究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并总结出本文的结论。
通过对血清甘胆酸的进一步研究,有望为肝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2. 正文2.1 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100名患有肝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
选取了50名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血清甘胆酸检测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血清中的甘胆酸浓度进行检测。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准确反映体内甘胆酸的含量。
3. 数据分析将所得的甘胆酸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统计指标的计算。
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甘胆酸水平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4. 结果呈现最终将数据分析的结果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清晰展示甘胆酸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情况,为讨论和结论提供数据支持。
血清甘胆酸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ZHAO Rong;SHI Yaling;JIANG Xiaowen;HUANG Jide;ZHANG Zhanfeng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甘胆酸(CG)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OBAS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00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性肝炎组)、52例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组)、217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53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和114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C G测定.结果不同肝脏疾病组C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常用生化指标,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汁酸(TBA)等在不同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程度不同;TBA水平在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与CG均呈正相关(r=0.892、0.944、0.695、0.837,P=0.000);CG与其他常用生化指标比较,除在病毒性肝炎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低于AST外,CG在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的AUC均明显高于其他生化指标,各组CG的AUC分别为0.675、0.767、0.829、0.921,P=0.000,随着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C G水平的诊断界值同样增高,病毒性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肝癌组C G诊断界值分别为1.82、1.83、2.26、2.28μg/m L.结论血清C G水平可作为肝细胞损害及严重程度判断的重要指标.【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9(016)013【总页数】4页(P1823-1825,1828)【关键词】肝脏疾病;甘胆酸;诊断【作者】ZHAO Rong;SHI Yaling;JIANG Xiaowen;HUANG Jide;ZHANG Zhanfe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R575肝脏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其中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更是因其流行广泛、病程长、预后较差、病死率高等特点而备受医学界关注。
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常规肝功能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代表的肝脏酶学指标可较好地反映肝细胞的病理状态,但特异性较差。
大量研究表明:甘胆酸(Cholyglycine, CG)在各种肝脏疾病,eg:急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等患者中明显升高。
是反映肝细胞受损及其程度的动态指标,且特异性高于ALT、AST,也是诊断ICP(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灵敏且可靠指标。
CG由肝细胞合成,是胆酸和甘氨酸结合而成的结合胆酸,是主要胆酸之一。
肝脏是胆汁酸合成的唯一器官。
CG正常代谢途径为肝—肠循环,经毛细胆管、胆管排入胆囊,随同胆汁进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消化。
95%胆酸在回肠末端重吸收,经门静脉再回肝脏,由肝细胞摄取再利用。
在血清中主要以蛋白结合形式存在,溢入体循环的总量小于1 %。
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胆酸含量甚微,正常成人无论空腹或餐后,其血清CG浓度稳定在低水平。
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摄取CG能力下降,致使血中CG含量增高;胆汁郁滞时,肝脏排泄胆酸发生障碍,而返流血液循环的CG含量增高,也使血CG含量增高。
临床意义:01肝胆功能✎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PHC)的患者血CG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呈递性增高;对临床鉴别慢性迁延型肝炎与慢性活动型肝炎, 判断慢性活动型肝炎的病变状态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升高时间和升高幅度均优于传统肝功检测指标如TBA 、TB 、ALT。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远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0倍以上。
✎胆石症伴黄疸患者胆管、胆囊排泄功能障碍引起CG显著升高;✎梗阻性肝病、肝-肠循环障碍血清CG水平高于正常人。
肝硬化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与肝硬化代偿期分级呈显著正相关,CG在判断肝硬化进展与预后方面优于AST、ALT、GGT、ALP等指标。
梗阻性肝病时,CG 水平增高10-20倍,药物性胆汁淤积症CG也升高。
✎酒精性肝损伤,酗酒病人CG变阳性,CG是肝损伤的早期预测指标。
甘胆酸(CG)在肝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分析甘膽酸(CG)在肝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7—12月该医院诊断为急性肝炎患者50例、慢性肝炎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0例、肝肿瘤患者50例、体检健康300例,合计550名对象进行了甘胆酸检测,按照疾病的类型进行分组。
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内胆管结石、肝肿瘤患者CG水平高于健康体检对象,慢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CG水平低于肝肿瘤,肝肿瘤患者CG水平低于肝硬化患者、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鉴别诊断慢性肝炎与其他类型的肝病,截断值为2.65 mg/L,诊断效用指标为灵敏度68.0%(34/50)、特异度73.6%(184/250)、阳性预测值34.0%(34/100)、阴性预测值92.0%(184/200)、符合率72.7%(218/300)。
误诊对象主要为早期以及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肿瘤、急性肝炎康复期对象。
结论甘胆酸(CG)在肝炎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有效的鉴别诊断其他类型的肝损伤疾病,考虑到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肿瘤、急性肝炎康复期对象,对于无明显症状、病史对象诊断可进一步提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G in testing the hepatitis. Methods From July to Decaber 2017,50 cases pationts with acute hepatitis,50 cases patio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50 cases pationts with cirrhosis,50 cases pationts with hepatolith,50 cases with liver tumor and 300 healthy people (550 cases in total)were randomly selection for glycocholic acid test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diseases. Results The CG levels of acute hepatitis,chronic hepatitis,cirrhosis,hepatolith,liver tumor were higher than the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objects and the acute hepatit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were lower than the liver tumor,and the liver tumor was lower than the cirrhosis and hepatolith,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and the other types of liver diseases,the truncated value,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predicative value,negative predicative value and coincidence rate were respectively 2.65mg/L,68.0%(34/50),73.6%(184/250),34.0%(34/100),92.0%(184/200)and 72.7%(218/300),and the misdiagnosis objects were mainly with early and decompensated cirrhosis,liver tumor and acute hepatitis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CT in diagnosis of hepatitis has a certain value,which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the other types of liver injuries,and diagnosis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for objects without obvious symptoms and disease history considering the decompensated cirrhosis,liver tumor and acute hepatitis rehabilitation objects.[Key words] Hepatitis;CG;Diagnosis甘胆酸(glycocholic acid,CG)是胆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结合胆酸,是主要胆酸成分,在血清中以蛋白结合形成存在。
血亮脑啡肽和甘胆酸在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罗家齐
【期刊名称】《宁夏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对109例急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浆标本用放射免疫法进行了血亮脑啡肽(PLEK)的检测,另配对检测了80例肝病患者血清甘胆酸(SCG)。
8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上述两种检测。
结果表明,各肝病组中的 PLEK 和 SCG 均明显增高(P<0.01)。
此外,在肝硬化(LC)与原发性肝癌(PHC)组,PELK 以403.63pg/ml((?)±S)为界值,具
有高度的敏感性(100%)和较好的特异性(70%),对上述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
【总页数】1页(P208)
【作者】罗家齐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04
【相关文献】
1.肝病患者血浆亮脑啡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罗家齐
2.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甘胆酸,透明质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 王安;刘智玲
3.脑啡肽在肝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 [J], 罗家齐;刘光明
4.肝病患者血清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J], 刘海林;孟昭彦;张凤莲;刘文豹;顾红
5.肝病患者血亮脑啡肽和甘胆酸的水平 [J], 罗家齐;刘光明;林依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