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总结与提升
- 格式:doc
- 大小:997.50 KB
- 文档页数:18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第二单元第一部分:文学常识本单元的文学常识主要涉及古代文学史的相关内容。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
1. 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可以分为诗、词、曲、赋、话本、小说等不同的文学体裁。
其中,古代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古代文言词是乐府体和民间词两种形式;古代曲则是以曲调和舞蹈为基础的歌曲形式;古代赋是一种描述和描写的文学形式;话本则是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而小说则是古代长篇故事性的文学作品。
2. 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主要有先秦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等。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如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宋代的《红楼梦》和元代的《西游记》等。
3. 三大国学经典中国古代的国学经典有三部,分别是《诗经》、《论语》和《史记》,这三部经典涵盖了古代文学、思想、史书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二部分:语言文字本单元的语言文字部分主要涉及汉字、词语和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系统,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
1. 汉字的演变与构造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来,它的形体和构造都有一定的规律。
汉字的演变可以追溯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不同的阶段,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字体特点。
汉字的构造主要由形旁、声旁和义旁组成,这些构造元素形成了不同汉字的意义和读音。
2. 词语的运用和理解词语是汉字的基本组合形式,是表达意思的单位。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生字词,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对于成语和俗语,要了解其背后的典故和文化内涵;对于词语搭配和用法,要注意常见的固定搭配和常用的词义。
3. 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时期的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蒲柳人家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蒲柳人家》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绘农村生活的散文,通过作者对蒲柳人家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勤劳、善良、淳朴的农村人民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农村社会的风貌。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散文的特点和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差异较大,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内容感到陌生。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散文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关注社会风貌的情感,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散文的特点;2.难点:深刻领会课文中所展现的农村生活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散文的特点;3.利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合作精神;4.运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展现的农村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理解大意;3.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内容;4.案例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剖析,使学生掌握散文的特点;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6.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展现的农村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情感;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单元在九年级下册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唯一的小说单元。
它围绕着“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择了四篇中外小说,它们虽然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各具特色。
涉及的生活范围既有科举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酸的命运,也有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独特风貌;既有沙皇统治时期趋炎附势的小官僚形象,也有对美国西部淘金者硬汉形象的逼真刻画。
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对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小说,每位老师应该明白,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提供学习小说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四篇小说的学习中,认识小说、了解小说并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创作,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在精短的篇幅中,塑造孔已己这样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弱者。
小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进行正确的语言表达;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与鉴赏:学习和鉴赏各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2. 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继续学习语法知识和修辞技巧,规范语言表达;3. 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表达能力;4. 口语表达训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语言交际能力;5. 非文学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主体学习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践、小组合作等,提高教学效果;3.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4. 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
五、教学计划:1. 第一节课: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2. 第二节课:学习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第三节课:学习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4. 第四节课: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 第五节课: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6. 第六节课:进行语文游戏和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7. 第七节课:学习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8. 第八节课: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学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9. 第九节课:进行非文学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10. 第十节课:进行综合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快速回顾和复学过的内容。
第一单元
课文
- 《阿房宫赋》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饮酒·其一》
- 《一寸金》
- 《苏武牧羊》
- 《曹刿论战》
重点词语
- 阿房宫
- 东风
- 歌声
- 侧楼
- 参差
- 泽国
重要知识
- 学会欣赏古代诗词的美
- 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事件
- 掌握阅读和理解诗词的技巧第二单元
课文
- 《朱光潜游台湾记》
- 《千里送京娘》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读书有感》
- 《介甫续作》
- 《舟过安仁》
重点词语
- 台湾
- 嚷闹
- 瞳孔
- 紧扣
- 领悟
- 渝楚
重要知识
- 了解台湾的地理和文化
- 学会运用诗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第三单元
课文
- 《放学后》
- 《炮打气球》
- 《夏夜之梦》
- 《高尔基街卡车夜话》
- 《我的园子》
- 《相信未来》
重点词语
- 放学后
- 潮湿
- 疯狂
- 夜间
- 父亲
- 魐楼
重要知识
- 理解和描绘生活中的琐碎细节
- 掌握描写人物和环境的技巧
- 加强写作能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的部分课文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生能有所帮助。
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篇一】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5孔乙己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羼chàn水阔绰chuò绽zhàn出拭shì模mú样2.用符合实际的词语填空。
(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角落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2)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胎记;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3)(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4)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6蒲柳人家(节选)1.给下列加点字元注音。
痱fèi子擀gǎn面杖梆bāng腌湃āzādáo气咯kā吧隐匿nì名讳huì戏谑xuè荣膺yīng跳垩da檎qín嘬zuō捎shào马子断壁残垣yuán2.解释下列词语。
(1)一气呵成:①比喻短文的气势首尾贯通。
②比喻全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2)断壁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3)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坐有针的毡子上一样。
(4)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5)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7变色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蜥蜴xīyì醋栗lì赫hè戳chuō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kuíwú)魁梧(huāngtáng)荒唐(línglì)伶俐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辞汇。
(1)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无精打采(2)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异想天开(3)形容没有任何缘故。
无缘无故8热爱生命1.给下列添入字注音。
狼嚎háo苔藓táixiǎn咀嚼jǔjuéchán岩舐shì鲦tiáo鱼骸hái骨吹毛求疵cī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慢慢地顺着河望去,宽广的河湾蜿蜒在许多光秃秃的小荒山之间,比他往日碰到的任何小山都显得更光秃,更荒凉,更低矮。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蒲柳人家》说课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蒲柳人家》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部描写农村生活的优秀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故事,展示了我国农村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本文语言朴实、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有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他们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同时,由于课文较长,学生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农村生活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农村生活的艰辛,培养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关系的把握。
2.难点: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挖掘,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对新单元的学习产生期待。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农村生活的看法。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蒲柳人家》一、人物关系二、生活现状三、作者意图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探讨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孔乙己第2课时品味含笑的哀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
通过讲述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但依然保持尊严的书生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丑恶。
本文语言幽默讽刺,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鲁迅的作品和本文所反映的封建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并学会从中反思现实社会和人际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封建社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人性、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原因:课文语言幽默讽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讨论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3.讨论分析: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
4.重点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看法。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溜索教案一、教材分析《溜索》选自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
风格各异,写法不同,各具特色。
本文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没有尖锐的冲突,更多的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对比描写,凸显人物英雄气概。
选材独特,语言奇绝,读来别有一番风味。
这篇小说重描写,轻情节,故事情节很简单,学生一读便知,因此本课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形象和赏析环境描写上,通过品析文章精妙的语言(大量环境描写),感知怒江大峡谷的奇险和溜索的惊险,进而把握人物勇敢与无畏的形象特征,了解散文化小说的风格,学习作者运用环境烘托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初三学生对于小说这一文体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因此本次教学设计主要是在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之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欣赏小说的语言,感受重描写,轻情节的散文化小说的风格特点。
能力方面:初三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表现欲望和合作意识,所以在教学时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引导,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iPad)查找、筛选、分享资料,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运用映衬、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马帮汉子豪迈野性、英勇无畏的钦佩与赞美之情。
四、教学重点:品读环境。
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怒江大峡谷的奇险和溜索的惊险,感受阿城的语言风格,运用本课所学进行随堂片段写作。
五、教学难点:品读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学习运用烘托、映衬、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六、教法学法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情况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中的疑惑问题进行讲解,如映衬、对比手法分析讲解。
诵读法:美文应该美读,好的文章只有经过诵读才能感知到文章的美。
《孔乙己》一、说教材《孔乙己》这篇小说出自鲁迅之手,他写出了许多思想性与文学性兼备的优秀作品,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任何人无可比拟的主将地位。
在众多的作品中,他自己也坦言他最喜欢的小说就是《孔乙己》,由此可见这篇小说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及具有的重要的语文教学价值。
难怪,时间上,从过去到现在,无论教材如何变幻:空间上,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统领下的众多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将《孔乙己》这篇小说收入其中,并且始终位于它所在单元的第一篇。
有人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孔乙己不仅是例子,更应是例子中的典范,即使吴敬梓的名篇《范进中举》在编排的时候已无法与之媲美。
二、说目标1、让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体裁,正是由于这一体裁的根本属性所决定。
更何况孔乙己已成为我国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说,能否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是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关键所在。
2、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人物的生命状态,倾听作者对生命的呐喊,联系现实,关照自己以期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
鲁迅作品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然而时过境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这篇文章所具有的思想教益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这是鲁迅作品永葆生命力的关键。
三、说教法本文篇幅较长,作者的文风冷峻意味深沉,再加上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这些因素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为做到长课短教,降低难度,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我们借鉴了初一入学时填学籍表的做法,让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以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立体交流与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就是播放孔乙己的视频朗读,设置情境,以期达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教学效果。
四、说学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教版语⽂九年级下册《课内⽂⾔⽂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第1篇鱼我所欲也《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层解】⽤⽐喻论证的⽅法,提出论点——舍⽣取义。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于死者。
【层解】从正反两⽅⾯进⾏具体的分析和阐释。
⾮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1【层解】进⼀步提出:⼈⼈皆有义。
⼀箪⾷,⼀⾖羹,得之则⽣,弗得则死。
呼尔⽽与之,⾏道之⼈弗受;蹴尔⽽与之,乞⼈不屑也。
【层解】举例论证,说明要舍⽣取义,不失本⼼。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层解】对⽐论证,说明“义重于⽣”的道理。
知识清单通假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2字“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
辩:同“辨”,辨别。
语⽓词。
4.乡为⾝死⽽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
古今异义1.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
今义:增加。
2.贤者能勿丧⽿.。
古义:罢了。
今义:⽿朵。
3.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
古义:古代的⼀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词多义1.为为宫室之美。
(为:为了)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为:做)2.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词)呼尔⽽与.之。
(与:给)3重点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是苟且偷⽣的意思。
2.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二单元知识梳理一、重点字音荤.菜(hūn)阔绰.(chuò)羼.水(chàn)侍.候(shì)绰.号(chuò)伤疤.(bā)书籍.(jí)笔砚.(yàn)惋.惜(wǎn)唠.叨(láo)拭.去(shì)颓.唐(tuí)蘸.酒(zhàn)乱蓬.蓬(pénɡ)不屑.置辩(xiè)戳.(chuō)巡.警(xún)醋栗.(lì)坎.肩(kǎn)咳.嗽(ké)拧.开(nǐnɡ)旗帜.(zhì)洋溢.(yì)赔.偿(péi)惦.记(diàn)恐吓.(hè)荒.唐(huānɡ)磕.(kē)腮.(sāi)铃铛.(dānɡ)溜.索(liū)盘桓.(huán)蓦.地(mò)马鬃.(zōnɡ)锱铢..(zī zhū)一缕.(lǚ)坠.下(zhuì)涓.涓(juān)探.视(tàn)脑髓.(suǐ)顷.刻(qǐnɡ)黏.汗(nián)战战兢.兢(jīnɡ)拳.打脚踢(quán)千钧.之力(jūn)径.自(jìnɡ)鞍.(ān)抡.(lūn)烙.(lào)烟囱.(cōnɡ)捯.气(dáo)驾驭.(yù)熏.陶(xūn)隐匿.(nì)憋.闷(biē)掂.量(diān)礼聘.(pìn)戏谑.(xuè)一气呵.成(hē)两肋.插刀(lèi)如坐针毡.(zhān)二、重点词语荤菜阔绰羼水侍候绰号惋惜拭去颓唐不屑置辩醋栗旗帜惦记铃铛溜索盘桓蓦地马鬃锱铢坠下脑髓顷刻黏汗战战兢兢拳打脚踢千钧之力径自烟囱捯气驾驭熏陶隐匿掂量礼聘戏谑一气呵成两肋插刀如坐针毡三、重点释义(1)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2)侍候:服侍。
单元总结与提升
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
1.易错字音
阔绰.(chuò) 羼.(chàn)水 隐匿.(nì) 契诃.
(hē)夫 魁.(kuí)梧 筵.(yán)席 戏谑.(xuè) 腌.
(ā)臜 剜.(wān)肉 舐.
(shì)着 2.易错字形
服辩. 颓.唐 荣膺. 腻.歪 名讳. 擀.面 芒.
刺在背 蜥蜴.. 醋栗. 戳.到 窒.息 半身不遂. 吹毛求疵.
3.多音字
哄⎩⎪⎨⎪⎧hōng(哄笑)hǒng(哄骗)hòng(起哄)
笼⎩⎪⎨⎪⎧lóng(鸟笼)lǒng(笼罩) 涨⎩⎪⎨⎪⎧zhǎng(涨价)zhàng(涨红了脸) 逮⎩
⎪⎨⎪⎧dài(逮捕)dǎi(逮住) 嚼⎩⎪⎨⎪⎧jué(咀嚼)jiáo(嚼舌)jiào(倒嚼) 咽⎩⎪⎨⎪⎧yān(咽喉)yàn(狼吞虎咽)yè(哽咽)
4.形近字
⎩⎪⎨⎪⎧膺(yīng)义愤填膺鹰(yīng)老鹰 ⎩⎪⎨⎪⎧戳(chuō)戳穿戮(lù)杀戮
⎩⎪⎨⎪⎧嗽(sòu)干嗽漱(shù)漱口簌(sù)簌簌 ⎩⎪⎨⎪⎧粹(cuì)纯粹瘁(cuì)鞠躬尽瘁悴(cuì)憔悴
断壁残垣 如坐针毡 芒刺在背 一气呵成
无精打采 异想天开 半身不遂 转瞬即逝
海市蜃楼 奄奄一息 吹毛求疵 束手无策
1.夸张: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2.拟人: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3.比喻: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1.关于热爱生命的名人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2.泰戈尔《生如夏花》中的诗句: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1.《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蒲柳人家》的作者刘绍棠,当代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的创立者。
其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乡土色彩浓郁,主要作品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狼烟》等。
3.《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凡卡》《小公务员之死》等。
4.《热爱生命》的作者是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被称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代表作有《热爱生命》《白牙》《野性的呼唤》等。
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120分,90分钟)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阔绰.(chuò)戏谑.(nüè)
颓.(tuí)唐深恶.(wù)痛绝
B.腌.(ā)臜拭.(shì)去
荣膺.(yīng) 不屑.(xiè)置辩
C.绽.(zhàn)出坎.(kǎn)肩
魁.(kuí)梧戛.(gá)然而止
D.窒.(zhì)息巉.(cán)岩
骸.(hái)骨如坐针毡.(zhā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影影绰绰无原无故半身不遂奄奄一息
B.异想天开如坐针毡断璧残垣下贱胚子
C.望眼欲穿无精打采芒刺在背呱呱坠地
D.咬牙切齿不屑置辨云山雾罩一气呵成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