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181.38 KB
- 文档页数:19
第5章复合地基理论概要本章提要复合地基所受荷载由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两者协调变形。
在发挥天然土体作用的同时,通过调整增强体参数(如桩长、桩径、间距和桩体模量等),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沉降量大幅度减少,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由于土体和增强体种类很多,特别是增强体的加强和联合,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和破坏形式等问题非常复杂。
在较长的时间内,复合地基技术将处于工程应用超前理论研究的阶段。
本章介绍复合地基定义、分类、常用术语、受力特性、破坏形式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确定的基本方法。
5.1 概述5.1.1复合地基的定义复合地基(composite ground 或composite foundation)是指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设置加筋体,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复合地基中,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协调变形,基础、垫层、增强体与土始终密贴。
相比均质地基和桩基础,复合地基有两个基本特点:(1)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是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的;(2)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
前一特点使复合地基区别于均质地基,后一特点使复合地基区别于桩基础。
自从复合地基概念在国际上于1962年首次提出以来,其涵义随着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最初,复合地基主要是指碎石桩复合地基,随着深层搅拌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在地基处理中的推广应用,人们开始重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研究,于是,复合地基由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逐步扩展到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概念发生了变化;后来,减少沉降量桩、低强度混凝土桩和土工合成材料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将复合地基概念进一步拓宽。
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复合地基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认为各类砂石桩和各类水泥土桩与地基土才形成复合地基,或者认为桩体与基础不相连接才形成复合地基;后者侧重在荷载传递机理上揭示复合地基的本质,认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的增强体与基体组成的复合体形成复合地基。
CFG 桩复合地基CFG桩复合地基2011-01-01 11:34CFG桩是英文Cement Fly-ash Grave 的缩写,意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由碎石、石屑、砂、粉煤灰掺水泥加水拌和,用各种成桩机械制成的可变强度桩。
通过调整水泥掺量及配比,其强度等级在C5-C25之间变化,是介于刚性桩与柔性桩之间的一种桩型。
CFG桩和桩间土一起,通过褥垫层形成CFG桩复合地基共同工作,故可根据复合地基性状和计算进行工程设计。
CFG桩一般不用计算配筋,并且还可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和石屑作掺和料,进一步降低了工程造价。
CFG桩-适用范围CFG桩的适用范围很广。
在砂土、粉土、粘土、淤泥质土、杂填土等地基均有大量成功的实例。
CFG桩对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基都适用。
CFG桩-施工CFG桩的施工,应根据现场条件选用下列施工工艺:1、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粉土、素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桩土.2、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3、振动沉管灌注成桩,适用于粉土、粘性土及素填土地基.CFG桩-材料要求1、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和料:缓凝剂、粉煤灰,均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其掺量应根据施工要求通过试验室确定.2、严格按照配合比配制混合料。
3、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160~200mm,振动沉管灌注桩成桩施工的坍落度宜为30~5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不宜超过200mm.4、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在钻至设计深度后,应准确掌握提拔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遇到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不得停泵待料;沉管灌注成桩施工拔管速度应按匀速控制,拔管速度应控制在~min左右,如遇淤泥或淤泥质土,拔管速度应适当放慢。
CFG桩-其他注意事项1、冬期施工时混合料人孔温度不得低于5℃,对桩头和桩间土应采取保温措施。
复合地基加固法第一节复合地基基本理论一、复合地基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加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
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
根据地基中增强体方向又可分为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桩体复合地基).复合地基通常由桩(增强体)、桩问土(基体)和褥垫层组成(如图5 —1所示)。
(二)桩体复合地基分类桩体复合地基可以根据其增强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分类如下:1、按增强体材料:分为散体材料(砂石、矿渣、渣土等)、石灰、灰土、水泥土、混凝土及土工合成材料等.2、按增强体黏结性:分为无黏结性(散体材料)和黏结性两大类,其中黏结性的又可根据黏结性的大小分为:低黏结强度(石灰、灰土等)、中等黏结强度(水泥土)、高黏结强度(混凝土、CFG桩等)。
3、按增强体相对刚度:分为柔性(如石灰、灰土)、半刚性(水泥土)、刚性(混凝土、CFG桩等)。
4、按增强体方向:分为竖向、斜向和水平向(如加筋土复合地基)三种。
5、按增强体形式:分为单一型(桩身材料、断面尺寸、长度相同)(如图5-1a所示)、复合型(如混凝土芯水泥土组合桩复合地基)(如图5—2a所示)、多桩型(如碎石—-CFG 桩复合地基等)(如图5—2b所示)、长短桩结合型(如图5-2 c所示).上述分类疗法汇总见表5-l。
对于增强体刚度及黏结性大小的划分,目前工程上尚无统一的定量标准,上述定性划分原则仅供参考。
如水泥土桩,桩身刚度及黏结性会因桩身水泥土强度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当水泥掺入量较低时,可能属于低黏结强度的柔性桩,而对于高强度的水泥土,力学特性又会接近于低标号混凝土,亦有文献将散体材料桩并入柔性桩进行分析,或将灰土桩、生石灰桩等低黏结强度桩视为散体材料桩.按照复合地基增强体工程特性进行的分类表5-1续表注:桩的刚柔是相对的,不能只由桩体模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