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复习笔记(下篇)【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9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卷)复习笔记

下篇

第一章科尔曼的“理性行动理论”

【知识框架】方法论倾向学术倾向学术经历基本出发点

行动系统的组成

最基本的行动系统模式

理性行动理论相互依赖的形式

行动类别

核心概念:权威关系、社会规范、社会均衡、社会最优

资本的分类

社会规范与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社会规范、权威关系、社会组织社会资本的重要性与应对措施

法人行动者

自然人与法人的异同

法人行动与现代社会结构法人的生存方式

科尔

法人行动者的选择依赖规则或程序

法人行动者带来的问题

法人行动者的社会控制

核心内容

具体假设

理性选择理论基本问题

社会选择类型

评价科尔曼

【重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科尔曼的学术倾向★

1.科尔曼的方法论倾向

(1)反对主流社会学的整体方法论和结构功能主义。

(2)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主张个体方法论,用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的行为来解释系统的行为。这种个体方法论要考虑由个人到系统的多个层次,然后根据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来选择令人满意的解释层次。这就是他所说的“系统行为的内部分析”。

2.科尔曼的学术经历

(1)80年代以前的科尔曼是以经验研究和政策研究著称,遵循的是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

(2)结构功能主义在70年代遭受攻击之后,科尔曼有意识地探讨了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问题,创建了“理性行动理论”,在社会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3)科尔曼于1992年当选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并于1993年与布迪厄共同主编了《当代社会学理论》,该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90年代的社会学理论流派。

考点二:理性行动理论★★★

1.基本出发点

(1)理性行动理论以“理性人”为出发点,以“理性”(rationality)这一概念为基础解释广义上具有目的性的行动。

(2)与“经济人假设”不同,理性行动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人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动。

(3)采取个人主义方法论,强调对有目的的个体行动进行研究。其原因在于:

①在个人主义方法论下,理论的解释是非目的论的,它对系统行动的解释并非以最终目的为原因,可以有效应对反目的论者的批评。

②以往的社会学研究中,行动的原因不是个人的目标和意愿,而是个人之外的某种力量,其结果是这些理论除了描述某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外,再无别用。科尔曼反对这种研究方式。

2.行动系统的组成

(1)行动者。行动者是具有一定利益,并试图通过控制某些资源以满足自己需求的人。

(2)某种事物。主要指“资源”或“事件”。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第一类是私有物品,第二类是事件,第三类是某些特长。资源具有可分割性、可转让性、可保留性、即时交付性以及无外在性等特征,他们对行动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3.最基本的行动系统模式

最低限度必须有两个行动者,每个行动者都控制着能使对方获利的资源。由于双方利益均依赖于对方控制的资源,作为有目的的行动者,他们通过特定的结构进行互动,并相互依

赖。

4.相互依赖的形式

(1)行为性相互依赖,指每个行动者的行动都是以其他人已经采取的行动为条件。在这类关系中,行动者必须对其行动进行复杂而周密的思考。

(2)结构性相互依赖,指每个行动者认为其他人的行动与自己有关。当行动者采取行动时,把周围的形势理解为稳定不变。

(3)进化性相互依赖,指存在着相当长时期的行为性相互依赖。

5.行动类别

(1)行动者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控制着他能够从中获利的资源。由于行动过程中只有一个行动者,所以这种行动不具有社会意义。

(2)行动者争取控制能使他获利最多的资源,这是一种主要的行动类型,它可以解释许多社会行为。

(3)行动者控制着使自己获利的资源,但是却对这种控制实行单方转让。这种行动在社会系统中十分普遍。

6.核心概念

(1)权威关系。行动者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有时会将自己的某些资源和行动的控制权转让给他人,从而形成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的权威关系。权威关系强调资源和行动的“控制权”问题。

(2)社会规范。在行动者的微观互动中形成的、伴随着一定赏罚措施来影响人们行动的宏观社会建构。科尔曼指出,社会规范是微观层面的产物,是理性行动者的有意创造,而不是既定的。

(3)社会均衡。社会均衡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行动者之间的交换使得双方都获得利益,

而且交换的形式或比率稳定在一定的状态。

(4)社会最优。社会最优是一定社会系统中最佳的均衡状态。如果行动的结果是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坏,同时还有一些人的境况比行动之前更好,那么就达到了“社会最优”状态。

考点三:社会资本★★★(见表1-1)

表1-1社会资本

要点具体内容

资本的分

类①人力资本,由遗传天赋形成。

②物质资本,如土地、货币等。

③社会资本: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社会资本的表现形

式①义务与期望。当某个人为他人做了某些事情,并相信此人日后会报答自己,且为此承担一定的义务时,他就拥有了一种社会资本。

②信息网络。个人可以用自己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某些信息来为自己的行动提供便利,这就构成了信息网络的社会资本。

③社会规范。作为社会资本,社会规范可以通过有效的惩罚措施限制一些社会行动,同时为另外一些行动提供便利。

④权威关系。即以人们控制权的转让为前提形成的社会资本。

⑤社会组织。由于社会资本具有“公用品”的性质,容易使人们产生“搭便车”心理,即只想获取、不想付出,所以有时就需要一些社会行动者特意投资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