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派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4
西方经济学笔记西方经济学是指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想体系。
西方经济学广泛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都有涉及。
1.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主要集中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力,认为劳动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能够带来经济增长。
他们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等概念。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初兴起,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
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莱昂·瓦尔拉斯。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供求关系对价格形成的影响,提出了边际分析和一般均衡理论等概念。
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想。
代表人物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刺激需求以解决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
4.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想。
代表人物包括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的效率和自由,主张限制政府干预经济,并提倡供给侧经济学和货币主义。
5.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想。
代表人物包括奥利弗·威廉姆森和道格拉斯·诺斯。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市场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对经济效果的影响,强调制度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对西方经济学的简单介绍,西方经济学是个广阔的领域,包含了众多的学派和理论,每个学派和理论都对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流派框架体系
公元前14世纪——15世纪:无经济理论系统形成
16世纪——19世纪60年代:
英国:托马斯·孟法国:蒙克莱田、柯尔培尔古典经济学产生:威廉·配第、
重农主义:魁奈、布阿吉尔贝尔诺斯、大卫·休谟古典经济学产生:古典学派——第一次革命:古典革命(亚当·斯密)
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
19世纪40年代—古典学派各分支的综合——第一次综合(约翰·穆勒)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边际三杰: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
新古典学派
20世纪30年代克拉克、费雪
经济学大综合——第二次综合(马歇尔—奠定现代微观经济学基础)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美英新古典综合派——第三次综合(萨缪尔森)新剑桥学派货币主义:弗里德曼(二战后—汉森、萨缪尔森、托宾、(50—70年代)80年代)索洛、希克斯、莫迪利安尼
新凯恩斯主义:萨默斯、斯蒂格利茨、曼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卢卡斯、帕金特(90年代)耶伦、费尔普斯、伯南克(70年代)华莱士、巴罗注:凯恩斯所说的“古典”是本框架中的“古典+新古典”,新古典是经济学说史中的说法。
供给学派:
蒙代尔、罗伯茨、拉弗、菲
尔德斯坦
(70年代)。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学派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其由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依次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主要学派,并对其思想和贡献进行概括和评述。
一、古希腊哲学经济学古希腊哲学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起源,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开始探讨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
其中最重要的学派是斯多亚派,该学派强调自然法则和个体自由,并提出了一种自由市场经济的概念。
此外,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了理性经济行为的观点,他认为个人的选择应该基于推理和判断,而不仅仅是欲望的驱动。
这些理论为后来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经济思想流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
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财富取决于出口的增加和进口的减少,其目标是通过国家干预实现贸易顺差。
他们强调外贸政策的重要性,并提倡保护主义政策。
代表性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家有孙中山和奥斯丁·伯朗。
三、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主导学派,它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产物。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将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相联系,并强调自由市场和分工的作用。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对斯密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发展,他提出了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理论,为现代供求理论以及效用理论打下了基础。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大卫·李嘉图和雷纳德·温斯洛·罗宾逊。
四、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其思想的经济学家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利奥纳德·怀特。
新古典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发展,强调供求关系对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还提出了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福利问题。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引言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它通过对经济活动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并对其特点和贡献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
1. 古典经济学1.1 亚当·斯密学派亚当·斯密学派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了“劳动分工”和“自由放任”等重要理论,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密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他的代表作《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1.2 大卫·李嘉图学派大卫·李嘉图学派对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李嘉图关于价值理论和经济增长的理论。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应当取决于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量。
此外,李嘉图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对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也为后来的人口经济学打下了基础。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发展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引入了边际效用理论,通过供求模型对经济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
2.1 马歇尔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供求曲线的概念,并建立了一种解释价格变动和资源配置的框架。
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2.2 神经经济学神经经济学是新兴的经济学研究分支,它将神经科学和经济学相结合,探讨了人类决策和社会行为的神经基础。
神经经济学的发展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定性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
3.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批判性地分析了自由市场经济不能自行调整的问题,并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就业增长。
他的代表作《通论》对经济学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与学派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在现代西方发展迅速。
本文将介绍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经济学家和学派,探讨他们的理论观点和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
二、亚当·斯密与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经济学之父”。
他的主要著作《国富论》被认为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石。
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市场、劳动分工和动机驱动等一系列思想。
古典经济学派认同他的学说,这些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和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凯恩斯与凯恩斯主义学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通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转折点。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波动和不完全就业的问题,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凯恩斯的理论对经济政策制定和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弗里德曼与新古典经济学派弗里德曼是20世纪后期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被誉为“自由市场的捍卫者”。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研究。
弗里德曼主张将货币政策与自由市场结合起来,认为通过稳定的货币政策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他的观点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在智库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广泛应用。
五、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学派,主张将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相结合,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格拉斯·诺思,他在《制度、制度改革和经济绩效》中提出了经济制度不完善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的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派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进行了革新,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六、行为经济学派行为经济学派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学派,主张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研究人类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偏好。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丹尼尔·卡尼曼和理查德·塞勒。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与思想流派比较西方经济学源远流长,经历了众多经济学家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发展。
本文将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和思想流派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一、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派是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一群经济学家,他们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的观念。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这一学派中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他们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主张政府不应过多干预经济活动,提倡市场自由竞争。
二、新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对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马歇尔、希克斯和瓦尔拉斯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通过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市场的行为和经济决策,强调供求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20世纪中叶的重要经济学思潮,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波动。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并非完全有效,主张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四、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潮,提出了供给决定需求的理论。
该学派强调供给的灵活性和创新的重要性,认为供给端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罗伯特·索洛、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菲利普斯·库尔斯基是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五、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种经济学思潮,以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为代表。
奥地利学派主张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并强调市场信息的分散性和市场价格的重要性。
他们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家学派和思想流派各具特点,对经济问题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解决办法。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种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资源。
西方经济学主流派代表有: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心凯恩斯主义。
非主流经济学派:主要研究市场是如何产生的、非市场选择是如何运行的、市场是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唯一途径、不同于市场的选择是什么、非市场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西方经济学非主流派代表有: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进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国新剑桥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瑞典学派)。
一古典经济学定义:(1)凯恩斯将自己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作“古典经济学”;(2)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将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开始到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的西方经济学称为“古典经济学”。
假设:(1)理性人假设:经济体系中的当事人(消费者与生产商)都是理性的,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他们具有稳定的预期,并且没有货币幻觉;(2)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都拥有关于市场条件、交易对象和价格的完全信息,因此供求双方不可能相互欺骗;(3)完全竞争假设:每个经济当事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们的行为无法影响市场价格;(4)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不存在持续短缺或持续过剩。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生产函数:()K N Af y ,= 其中,0'>=dNdy f ,但是0''<f 。
短期生产函数,技术与资本投入保持不变,劳动投入为唯一可变要素,且边际产出大于零并递减; 劳动需求满足:PW dN dy = 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 劳动供给:⎪⎭⎫ ⎝⎛=P W N N s s 劳动供给取决于实际工资,且实际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实际工资上升,休闲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减少休闲,增加劳动供给)大于其收入效应(实际工资上升,收入增加,对休闲的消费增加)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劳动市场均衡:⎪⎭⎫ ⎝⎛=⎪⎭⎫ ⎝⎛P W N P W N d s ; 货币数量论:交易方程式:PT MV =;现金余额方程式:kPy kY M ==。
当代西方经济学派别当代西方经济学派是指20世纪以来影响深远的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思想流派。
本文将介绍几个当代西方经济学派的代表以及它们的主要观点。
I. 新古典主义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派之一。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张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机制,追求市场自由和个体理性行为。
供求关系在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均衡价格也是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
II. 结构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发展受到社会、政治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
结构主义经济学关注市场失灵问题,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中发挥积极的角色,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III. 新制度经济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关注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奥利弗·威廉姆森、道格拉斯·诺斯等。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市场交换并非完全摒弃规则,而是基于一定的制度框架进行,制度对市场行为有重要影响。
IV. 进化经济学派进化经济学派认为经济行为和结构是逐渐演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克洛夫、布莱恩·亚瑟等。
进化经济学从生物学的进化原理中借鉴,将经济行为视为一种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强调演化和创新对经济系统的重要性。
V. 行为经济学派行为经济学派认为人们的经济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等。
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有限理性和行为偏差,通过实验证据研究人们的行为模式,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派涵盖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多种视角。
不同的经济学派在解释经济现象和制定政策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了解并综合运用这些经济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将更有利于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指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
以下是关于西方经济学的一些要点:
1.古典经济学:早期的西方经济学主要代表是亚当·斯密和大
卫·里卡多等经济学家。
他们强调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提倡自发性的经济秩序和比较优势理论。
2.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兴
起。
杰文斯、马歇尔、瓦尔拉斯等将供求关系和边际效用原理引入经济学理论框架中。
他们认为,个体的理性决策和市场的自由竞争可以带来最优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福利。
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重要
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认为,市场经济往往存在经济周期和失业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来稳定经济和提供就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4.新古典合理预期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合理预
期经济学崛起。
该理论强调市场参与者有足够信息和合理预期,能够做出理性的决策。
他们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市场自我调节的能力,对政府干预持保守立场。
5.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因素对经济行为和
经济结果的影响。
它关注市场机制外的组织形式、法律制度、合同等因素对经济效率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些主要流派和理论,其中还有许多分支和不同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一直在不断演进和变化,为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西方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一早一•凯恩斯革命的含义否定了以英国剑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主张和信条,提岀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
背景:1.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失灵2.1917 年俄国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经过了最初几年艰苦奋斗之后,该国的秩序和经济建设迅好转,影响扩大。
3. 要求以财政手段干预经济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二•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原理1. 萨耶定律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2. 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3. 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4. 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5. 货币对于实际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更偏重财政)6. 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不要加以干预费雪交易方程式: (利率越低,货币流通速度越小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中性的三•一个小结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稳定函数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与利率有关的变量新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个常数理性预期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 1四•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内容理论上:反对萨耶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上:复活了宏观总量分析方法,抛弃了新古典派的二分法政策上: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 主要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来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财政:支岀:政府投资非竞争性领域收入:税收、发行证券第二早一.新古典综合派1.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2. 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汉森、劳伦斯克莱因3. 特征:既在宏观方面接受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也在微观方面接受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4. 结合:把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主张的“收入效应”和传统微观经济学的“替代效应”结合把凯恩斯强调的短期分析和古典学派强调的长期分析结合把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机制和传统市场的自行调节机制结合把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和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政策”结合二•混合经济1. 含义: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2. 特点: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干预经济生活三•菲利普斯曲线1. 含义: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曲线2. 政府干预经济:通货膨胀率高,社会繁荣,财政和货币政策收缩通货膨胀率低,社会萧条,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3. 菲利普斯曲线四•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1. 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了经济“停滞膨胀”2. 以微观的财政支岀结构来解释3. 以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来解释五•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该采取哪种政策措施理论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六•如何解决滞涨现象(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1. 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结合”2. 视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3. 采用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七•需求管理的主要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过热时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经济萧条时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AVV ----- *第二早一•新剑桥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 产生:1950年以后2. 代表人物: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3. 理论渊源: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斯拉法的理论4. 特点:主张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扩展为长期、动态分析反对新古典综合拍回复传统的均衡分析法强调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批判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强调货币因素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混乱与不稳定的因素更注重经济分析中的规范分析方法的运用二.方法论和理论前提的特点1. 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2. 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三•价值论、分配轮斯拉法的分析说明了剩余(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形成是由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而剩余的分配则是与社会制度因素和生产关系有关的过程,涉及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四•斯拉法理论体系的特点产量决定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系,而不是决定于市场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价格却不决定于生产技术,而是决定于雇主与工会之间的谈判所议定的工资和利润之间的消长五.经济增长理论Y为国民收入,W为工资总额(劳动者收入),P为利润总额(财产收入),S为储蓄总额,Sw为工资总额中储蓄所占比例(劳动者的储蓄倾向),Sp为利润总额中储蓄所占比例(财产所有者的储蓄倾向),1为投资总量'六•新剑桥学派对停滞膨胀的解释卡尔多把经济部门分为三类1. 初级部门:为工业提供必要的基本供应品,如食品、燃料2. 第二级部门:加工业部门:它提供投资品或消费品三.名义价格粘性论凯恩斯主义者乎理性的行为模型:1.菜单卡尔多认为停滞(通货膨胀)的原因是: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第五章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斯蒂格利一•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继承(一致点):1.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着过剩劳动供给2.经济中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3. 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中是重要的发展(差别):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中引入了原凯恩斯主义所忽视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吸收了理性预期学派所强调的理性预期假设,试图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黏性理论、实际价格粘性论、名义工资粘性、实际工资粘性为,商品价格之所以会有粘性,是因为有些因素阻碍了价格的调整和变动,这些因素来源于经济人的近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
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内容介绍: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本文为你介绍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读完本文需要3分钟。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2.基本观点⑴“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⑵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⑶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其理论以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⑴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⑵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1古典学派2新古典学派3凯恩斯主义4新古典综合学派5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影响较小)6新凯恩斯主义古典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李嘉图主要背景英国于1776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积累了许多生产技术和先进经验,海外贸易和海外市场积累了许多财富,市场需求日益扩大。
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
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最著名观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即市场自身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同时斯密的另一重要理论是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后来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
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庇古剑桥学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学派。
由于马歇尔和他的忠实门生庇古、罗伯逊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所以被称为剑桥学派。
核心理论是价格均衡理论(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支撑)和分配伦又由于其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这个时期的庸俗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十九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庸俗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这个学派所传播的经济学说,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
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庸俗经济学体系剑桥学派的核心内容是均衡价格论。
他们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不同需求量和相应需求的价格所构成的需求曲线,与用边际生产费用递增规律决定的,不同供给量和相应的供给价格所构成的供给曲线,说明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他们用均衡价格衡量商品的价值,从而以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
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剑桥学派还建立了自己的分配论,他们认为国民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各个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各自的供求状况所决定的均衡价格。
❖ 威廉·配第 [英1662年➢ 开创现代经济学; 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 布阿吉尔贝尔 [法1705年➢ 批评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古典政治经济学(A )重农学派 -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1) 魁奈[法1785年➢ “纯产品”理论(B )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1) 亚当·斯密[英] 1776年➢ 现代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2) 李嘉图 [英1817年➢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3) 西斯蒙第 [法1803年➢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庸俗经济学-分离亚当·斯密理论中的庸俗成份并使之系统化1) 马尔萨斯 [英]1798年➢ “人口爆炸”理论2) 萨伊 [法]1803年➢ 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英]1848年➢ 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社会主义思潮 –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1) 马克思[德]1867年➢ 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 旧历史学派–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1) 威廉·罗雪尔 [德]1854-1894年➢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奠基者2) 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德]1864年➢ 以统计学进一步完善该学派研究3) 卡尔·克尼斯 [德]1853年➢ 系统阐述该学派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新历史学派-继承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大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认为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1) 阿道夫·瓦格纳 [德]1876年➢ 国家是社会改良最主要的支柱2) 古斯塔夫·冯·施穆勒 [德]1900-1904年➢ 倡导在经济学中加入对伦理因素的考量❖ 边际效用派–该学派以掀起边际革命的形象出现,把经济人如何获得最大满足作为研究对象,强调消费、效用和需求,把经济学改造成以消费、交换和生产力为序的伦理体系(A )奥地利学派(心理学派)- 采用抽象演绎法,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1)卡尔·门格尔 [奥地利]《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年➢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2)维塞尔[奥地利]《自然价值》1889年➢最早提出术语“边际效用”3)庞巴维克[奥地利]《资本与利息之卷一: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评》1884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相对立的“时差利息说”(B)数理学派-以数学分析为工具,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1)威廉·杰文斯 [英]《政治经济学理论》1817年➢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洛桑学派 -推进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1)瓦尔拉斯 [法] 《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年➢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洛桑学派的奠基人2)帕累托 [意] 《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年➢提出序数效应论和无差异曲线(C)美国学派 -较心理学派与数理学派出现晚,以分配为中心的独特体系1)约翰·贝茨·克拉克 [美]《财富的分配》1899年➢ 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新古典主义 -以折中主义手法糅合古典政治学的各种理论,建立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全新体系1) 马歇尔[英]1890年➢ 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2)庇古[英1920年➢ 福利经济学之父❖ 制度学派 -属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与传统经济学对立,强调对社会制度的改良1) 凡勃伦 [美1899年➢ 制度学派的奠基人;将“本能主义”心理学加入经济学X 畴2) 康蒙斯 [美1934年➢ 制度学派第一部系统性的论著3) 米契尔 [美1913年➢ 阐释经济周期过程的早期巨著❖ 瑞典学派 -倡导宏观货币政策,以小国开发型混合经济为其特色1) 维克塞尔 [瑞典1898年➢ 提出累积过程理论与分配制度改革论2)贡纳尔·缪尔达尔[瑞典] 1931年➢建立宏观动态均衡模型3)林达尔 [瑞典1939年➢序列分析方法与以“计划”为核心的动态理论❖新自由主义(A)新奥地利学派-以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为中心,坚持奥地利学派的自由放任传统的学派1)米塞斯 [奥1912年➢新奥地利学派的领袖人物;提出行为理论及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等(B)伦敦学派-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为中心,坚持英国自由主义经济传统的学派1)埃德温·坎南 [英]1933年➢以折中手法融合传统经济思想2)莱昂内尔·罗宾斯 [英]1932年➢提出对经济学界影响深远的方法论观点(C)芝加哥学派 -以美国芝加哥大学为中心,推崇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派1)弗兰克·奈特 [美]1921年➢提出兼重企业家才能与不确定性的利润理论2)亨利·西蒙斯 [美]《自由放任的实证计划》1934年➢政府的责任包括维护运转顺畅的自由经济环境3)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奥]《通往奴役的道路》1944年➢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新自由主义❖熊彼特[美] 《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首开创新理论的先河;自成体系的经济学大家❖凯恩斯主义 -掀起针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学自此确立凯恩斯[英]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以及国家应对经济实行干预的观点,其“流动性理论”为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A)新古典综合派 -凯恩斯主义之后的主流经济学派,将凯恩斯思想体系与古典经济学进一步融合起来1)詹姆斯·托宾 [美]□诺《十年来的新经济学》1974年➢“资产持有形式”理论的创立者2)萨缪尔森 [美]□诺《经济学》1948年➢著有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以数学方法分析经济学(B )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主X 分离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的联系1) 皮罗·斯拉法 [英1960年➢ 以“斯拉法之谜”动摇局部均衡论的根本2)琼·罗宾逊 [英]1956年《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年➢ 对“不完全竞争理论”形成系统阐述❖ 现代货币主义 -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旗帜,对抗凯恩斯主义的学派1) 弗里德曼 [美]□诺1962年➢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创立者❖ 弗莱堡学派 -在国家干预经济失败后,探索社会市场经济的学派1) 瓦尔特·欧肯 [德]1934年➢ 建立弗莱堡学派理论的三大支柱2) 路德维希·艾哈德 [德1957年➢ 建立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 供给学派 -批判凯恩斯主义以需求为着眼点,主X 以供给出发稳定经济1) 阿瑟·拉弗 [美]~提出解释税率与税收关系的“拉弗曲线”❖公共选择学派 -认为市场选择对公共物品是无效的,提出公共选择的权利1)詹姆斯·布坎南 [美]□诺1972年➢“经济人”与政府失效理论❖新制度学派 -相对于制度学派注重企业权利机构,其研究重心上升到研究社会的权利机构1)约翰·加尔布雷思 [美1973年➢提出改良美国经济“二元体系”的观点❖新制度经济学学派 -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为基础进行经济制度的研究1)罗纳德·科斯 [美]□诺1937年➢揭示了企业如何起源及扩X受限的因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反对货币主义政策,提出以理性预期为基础的经济理论小罗伯特·卢卡斯 [美]□诺1972年 -发展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