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重点书下注解,翻译句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曹刿论战重点语句翻译《论战》是中国古代名将曹操的一篇著名军事论文,主要讲述了战争胜利的策略思路和行动指导。
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翻译,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篇经典的军事文献。
一、兵法三十六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一项计谋,意思是要遮盖天空、隐藏行踪,以逃过敌人的视线,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论战》中,曹操提出了类似的思路,他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夫神者,尤善变化者也。
故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要随时随地与敌人作战,不能在一成不变的状态下等待敌人来攻击。
只有在紧要关头,采取神秘的行动,才能以弱胜强,获得最终的胜利。
二、主动出击在战争中,主动出击是必不可少的战略要素,这点在《论战》中也有所提及。
曹操曾经说过:“敌之所在,可为无备,攻其所不守。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敌人没有设防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攻击对方无法防守的地方。
这样做可以让敌人陷入疲劳和混乱,提高我方在战场上的突破和进攻能力。
三、运用间谍间谍一直是战争中重要的情报来源,运用间谍可以更好地掌握敌人的情况、行动和计划,为后续的作战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
曹操在《论战》中提出:“速纠谯郡百姓,为已间谍。
劝以利害,使怀猜嫌。
又使人间辱吕布,疑闵敦反。
因番(蕃仕)羌人立功,令前锋以动。
”这句话中提到的“谯郡百姓”是一个地区的居民,曹操的意思是要找到这些居民中偷偷摸摸、不受欢迎的人,让他们成为自己的间谍,帮助掌握敌军的情报。
同时,曹操还对敌军大将吕布进行间接攻击,使其陷入猜疑之中。
这些操作都是提高情报能力和战争胜率的有效手段。
四、反复利用兵力在战争中,兵力分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合理地使用和分配已有资源,也是提高胜率的重要环节。
曹操在《论战》中提出:“出奇制胜,妙在此理。
一军不行,再将一军助之,若四合五攻,则敌不能抵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战场上,如果一支军队的行动受到了阻碍,可以再使用另外的军队作为支援,这样就可以形成“四合五攻”的优势,以凌厉的攻势击败敌人。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曹刿论战》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
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曹刿论战朝代:先秦作者:左丘明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论战注释鉴赏及译文曹刿论战注释鉴赏及译文古诗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靠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给你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尽责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作战,请允许我跟从。
”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齐国军队击了三通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溃败。
庄公将要驱车追赶。
曹刿说:“不可以。
”于是下车仔细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的横木远远的看齐军,说:“可以了。
”于是就追赶齐国军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以下为曹刿论战重点文言文翻译:曹刿在论述战争时说:“战争,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
敌方的士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我们能战胜他们。
对于大国,很难预测,我担心他们有伏兵。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旗帜破败,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在这段话中,曹刿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1. 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勇气。
只有鼓起勇气,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2. 战争中士气的重要性。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明了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旦士气耗尽,就会导致失败。
3. 针对大国作战时,要善于观察敌人的动向。
曹刿通过观察敌人的车辙和旗帜,判断出敌方有伏兵,从而做出了追击的决定。
4. 追击敌人时要果断。
曹刿在观察到敌方车辙混乱、旗帜破败后,立刻决定追击,这体现了他在战场上的果断和果敢。
5. 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
曹刿通过观察敌人的车辙和旗帜,发现了敌人的弱点,从而制定出了相应的作战策略。
总之,曹刿论战的重点在于强调勇气、士气、观察力和果断决策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对后世军事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军事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曹刿论战重点文言文的详细翻译:曹刿在谈论战争时说:“战争,这需要勇气。
第一次击鼓可以激发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耗尽。
当敌人的士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士气仍然旺盛时,我们就能战胜他们。
对于大国来说,很难预测,我担心他们有伏兵。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旗帜破败,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在这段话中,曹刿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1. 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勇气。
只有鼓起勇气,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2. 战争中士气的重要性。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明了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旦士气耗尽,就会导致失败。
3. 针对大国作战时,要善于观察敌人的动向。
曹刿论战1十年2春,齐师伐我3。
公4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5谋之,又何间6焉?”刿曰:“肉食者鄙7,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8?”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10。
”对11曰:“小惠未徧12,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3,弗敢加14也,必以信15。
”对曰:“小信未孚16,神弗福17也。
”公曰:“小大之狱18,虽19不能察20,必以情21。
”对曰:“忠之属也22。
可以一战23。
战则请从24。
”公与之乘25,战于长勺。
公将鼓26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27。
公将驰28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29,登轼30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31齐师。
既克32,公问其故33。
对曰:“夫战,勇气也34。
一鼓作气35,再36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37,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38也,惧有伏39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0,故逐之。
”《曹刿论战》课下注释:1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标题是编者加的。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我:《左传》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4公:指鲁庄公。
5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àn):参与。
7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8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10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1对:回答。
12徧:通“遍”,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14加:虚报。
15信:实情。
16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引言《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其中收录了许多战争策略的案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讨论战争策略的短文。
本文将提供曹刿论战的原文及译文,并在译文后加上相应的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曹刿者,齐人也,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其祖曰武孟,尝为齐国右丞相。
曹刿尝与人论齐与楚之战,人皆曰楚重齐轻;曹刿曰:“不然。
齐,义之所在也;楚,利之所在也。
秦用兵之地,利於齐,韩、魏其次;楚、赵其後,此五国之兵也,一日千里,此所谓远将之势也。
而天下莫不以为楚重齐轻。
今楚之与齐战,如果使人击楚者胜,虽有过城绝地之围,楚人不足怪者。
假令齐人,与楚人相攻,则天下之贾臣皆谓齐轻楚重,而不自意於齐能胜楚者。
且楚之与齐战,齐胜,宜也;楚胜,天下皆知之。
”曹刿闻之,曰:“请问何谓天下?”或曰:“寡人之所以服天下者,以其所善服者胜,故天下之贾臣服之。
”曹刿曰:“善人者,但知所以胜人,不知所以服人也。
若夫人者,上不以其所善服天下,以天下所以善服者服之;然则己偷安而天下不服者几矣。
且亲仁者,必先已乎人;人,亦乐其亲己焉,故能服其心。
夫天下,犹一家也。
于家者,己皆知之;人之所以疑者,亦己所疑,故人不服。
故己欲教人,当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夫人者,八尺之竿而不能逾,与人同矣。
”曹刿论战译文及注释曹刿者,齐人也,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其祖曰武孟,尝为齐国右丞相。
曹刿尝与人论齐与楚之战,人皆曰楚重齐轻;曹刿曰:“不然。
齐,义之所在也;楚,利之所在也。
秦用兵之地,利於齐,韩、魏其次;楚、赵其后,此五国之兵也,一日千里,此所谓远将之势也。
而天下莫不以为楚重齐轻。
今楚之与齐战,如果使人击楚者胜,虽有过城绝地之围,楚人不足怪者。
假令齐人,与楚人相攻,则天下之贾臣皆谓齐轻楚重,而不自意于齐能胜楚者。
且楚之与齐战,齐胜,宜也;楚胜,天下皆知之。
”注释:曹刿为齐国人,字子民,以文德为官。
他曾与人论辩齐国与楚国之战,众人都认为楚国实力较强,齐国较弱。
《曹刿论战》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及考点归纳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作者简介左丘明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
丘穆公吕印的后代。
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
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三、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注释是指解释字句的文字,也指用文字解释字句。
可以是文字符号图片等多种形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2)。
公(3)将战。
曹刿(读音guì)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à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6)入见。
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
”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13),神弗福也(1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6)。
公将鼓之(17)。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8)。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ì,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望之(20),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2),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读音zhé)乱,望其旗靡(读音mǐ)(23),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àn):参与。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
(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曹刿论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也一定是根据实情判断。
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5.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6.小惠未扁,民弗从也。
译:这种小恩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保佑您。
文言文猜读八法之全句关照法
许多文言虚词的意义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
如作语气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息息相关”的。
以“也”为例: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表判断);②“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表陈述);③“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表解释);④“公子畏死邪?何泣也?”(表疑问);⑤“古之人不余欺也”(表感叹);⑥“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句中表舒缓语气或停
顿);⑦“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表祈使)。
曹刿论战重点语句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重点语句翻译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1、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简短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个人对文言文是情有独钟,文言文里深藏着巨大的内涵,这也是我比较喜欢它的之一。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简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十年春(1),齐师伐我(2)。
公将战(3)。
曹刿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6)?”公曰:“衣食所安(7),弗敢专也(8),必以分人(9)。
”对曰:“小惠未徧(10),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
”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5)。
公将鼓之(16),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7)。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8),登轼而望之(19),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曹刿论战》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作品原文:曹刿1论战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
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
”乃11入见。
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
”对曰:“小惠未遍15,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
”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
”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
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26,战于长勺27。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8。
公将驰29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
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
彼竭我盈39,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故逐之。
”词句注释:曹刿论战: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2)。
公(3)将战。
曹刿(读音guì)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à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6)入见。
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
”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13),神弗福也(1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明信之乘坐。
追至长勺(16)。
公将锣之(17)。
刿曰:“未可以。
”齐人三鼓。
刿曰:“可以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8)。
刿曰:“未可以。
”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ì,车前楼梯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盼之(20),曰:“可以矣。
”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2),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读音zhé)乱,望其旗靡(读音mǐ)(23),故逐之。
”【备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魏,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àn):参予。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8)实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
(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食疗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不下:遍布,广泛。
(13)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石、丝织品。
(14)孚(fú):为人所信服。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翻译文言文是我们学习语文学科的一大难点, 同时也蕴含丰富的国学知识。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翻译”, 仅供参考, 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同: 徧)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曹刿论战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 “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 “当权者目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 “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有,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 “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 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 “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 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 “这只是小信用, 未能让神灵信服, 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 “大大小小的案件, 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 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 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