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附子的主要成分附子,又称为乌头、乌头子,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药材。
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附子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一、附子的化学成分1.生物碱附子中的生物碱主要有乌头碱、乌头酰乙酸、乌头酰丙酸、乌头酰异丁酸、乌头酰己酸、乌头酰辛酸等。
其中,乌头碱是附子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占到了总生物碱的60%以上。
2.脂肪酸附子中的脂肪酸主要有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等。
3.萜类化合物附子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有β-谷甾醇、β-胡萝卜素、麦角甾醇、三萜醇等。
4.其他成分附子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挥发油等成分。
二、附子的药理作用1.镇痛作用附子中的乌头碱是一种镇痛剂,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减轻疼痛。
此外,附子中的其他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神经系统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痉挛、降低体温等作用。
此外,附子中的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素等成分也具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3.心血管系统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附子中的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等成分也能够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4.抗炎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5.抗肿瘤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和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三、注意事项1.附子是一种有毒的中药材,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附子的剂量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过量使用会导致中毒。
3.附子的使用应该注意剂型和煎煮方法,以免损失药效或引起中毒。
总之,附子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脂肪酸、萜类化合物等。
但是,由于其有毒性,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引起中毒。
附子的药理作用今天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附子这味药。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附根,主根也是一味药,叫乌头。
没有附根,只有独立主根的叫天雄。
实际上,附子、乌头、天雄这三味药都是同一种植物的根茎。
临床上附子用的最多,所以咱们今天也是围绕附子来讲。
先来看一下药典上关于附子的功效介绍: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不用说,这是一味温阳驱寒的药。
同时也是一味毒性非常大的药。
先来了解一下附子的毒性。
附子和乌头的有毒成分是一种生物碱,叫乌头碱。
乌头碱毒性非常强,咱们口服的话,3毫克就能致死,这个毒性跟百草枯不相上下。
那么为什么附子毒性这么强,中医还拿来入药呢?那是因为乌头碱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稍微受热就分解掉了。
所以含有附子的方剂,一般都是要求附子单独煎两小时以上,就是为了彻底破坏乌头碱。
附子入汤药经过长时间的煎煮之后,毒性已经非常低了。
但并不是没有毒性,大剂量高浓度的附子煎液还是有可能导致中毒的。
现在很多人攻击中医不科学,就是以附子为例。
说附子有乌头碱,剧毒,还敢用来给人吃。
这就是纯粹误解。
之前我看还有报道,每天口服小剂量的乌头,来治疗关节疼痛。
这个非常不可取,乌头碱能麻痹神经末梢,降低对痛觉的敏感。
如果长期服的话,就会造成慢性中毒,造成心脏和肾功能衰竭。
所以对于含有附子的中成药,这里我主要指的是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都不建议长期服用。
这里讲的主要意思就是附子不适合长期用,只适合救急。
讲完毒性再来看附子不可替代的功效:补阳气。
咱们刚才讲了,附子经过长时间煎煮之后,有毒的乌头碱都分解掉了。
那么剩下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它是怎么发挥补阳气的功效的?关于附子有效成分的问题,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研究,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成分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即使经过长时间煎煮之后,药性都不会损失太多。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我直接说结论。
附子是通过加强心脏功能来发挥药效的。
主要是通过加强心脏的收缩幅度,来改善体内的血液循环。
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附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毒性强烈的成分,包括皂甙、生物碱和脂肪油等。
附子的主要药理效应是祛风散寒、温经散寒和镇痛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附子中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皂甙、生物碱和脂肪油。
皂甙是附子中重要的药理成分之一,具有降低血脂、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研究发现,皂甙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具有潜在的抗癌作用。
此外,皂甙还可以促进肌肉松弛和抗炎作用。
生物碱是附子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附子中最主要的生物碱是毒舌龙甲碱、附子碱和游走降派碱等。
毒舌龙甲碱是附子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具有很强的神经抑制活性,可以用于治疗中风、癫痫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附子碱和游走降派碱也具有较强的活性,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和中风等。
除了皂甙和生物碱,附子中还含有丰富的脂肪油。
附子中的脂肪油主要由多种脂肪酸组成,如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
研究发现,附子中的脂肪油具有调节血脂和抗炎作用。
脂肪油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附子中的脂肪酸还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组织的功能。
在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中,典型的方法主要包括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附子中的复杂成分,如皂甙和生物碱等。
核磁共振技术主要用于分析附子中的脂肪酸和其他有机成分。
这些分析方法的应用,对附子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总结起来,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附子中的皂甙、生物碱和脂肪油等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有望发现更多的活性成分,并丰富附子的药理学研究。
附子药材名称:附子拼音名称:FUZI别名:天雄,黑附子,盐附子,淡附子,附片,白附片,黑顺片,卦片,熟附子,铁花(四川),五毒(河南)。
科属: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主要栽培于四川,销全国并出口。
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辛、甘,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
中成药:共有235种中成药使用附子:复方硫酸软骨素片复方硫酸软骨素片定喘膏附桂风湿膏阳和解凝膏特制狗皮膏止血复脉合剂醒脑再造胶囊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定风止痛胶囊等。
应用:1、用于亡阳证。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治久病体虚,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多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回阳救逆,如四进汤。
治久病气虚欲脱,或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每配人参用,如参附汤。
2、用于虚寒性的阳痿宫冷,脘腹冷痛,泄泻,水肿等证。
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
若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常与肉桂、山荣萸、熟地等同用,如右归丸。
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
治脾肾阳虚的阴寒水肿,多与白术、茯苓、生姜同用。
治脾阳不足、寒湿内阻的阴黄证,可与茵陈、白术、干姜同用。
治阳虚感寒,可配麻黄、细辛同用。
3.用于寒痹证。
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
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多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
配伍效用:1、附子配伍白芍:附子辛甘大热,入于气分,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脉,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之功;白芍酸苦微寒,入于血分,性柔而主静,有养血柔肝、敛阴和营、缓急止痛之效。
附子得白芍,温阳散寒而不伤阴血;白芍得附子,养血和营而无寒凝之弊。
二者伍用,其温阳散寒、养阴和营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血虚寒凝之四肢麻木、关节疼痛;寒滞肝脉之胁痛;寒凝胞宫之痛经等症。
附子研究报告
附子(Aconitum),又称乌头、附子、附子草等,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附子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区,是我国传统中药学中重要的药材之一。
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丙二酸肌酸和丙酸肌酸,这两种成分对心脏和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药理作用。
附子具有镇痛、解毒、镇静、抗衰老、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对心脏病和急性中毒有显著的疗效。
附子的药用价值已被广泛研究。
研究发现,附子可以通过调节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等方式来改善心血管疾病。
此外,附子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预防老年痴呆症等。
然而,附子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其毒性部分主要来自于其富含的生物碱类物质。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必须掌握适当的用量,避免中毒风险。
同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附子的耐受性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必须谨慎使用。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明确附子的活性成分、药理机制及剂型、用量等方面的规范,并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药效。
此外,还应加强附子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附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
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其活性成分、药理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以推动附子的开发和利用,并保障其安全有效的使用。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晓芬;朱英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10(022)011
【摘要】目的介绍近年来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关于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结果附子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UV、HPLC最为常用;附子具有正性肌力、抗心律失常、舒张血管、镇痛、抗衰老、抗肿瘤、调节免疫、毒性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附子是一个药理活性强的药物,随着化学成分分析、药理等研究,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王晓芬;朱英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5
【相关文献】
1.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J], 考玉萍;刘满军;袁秋贞
2.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探讨 [J], 唐忠
3.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唐梅;赵立春;徐敏;张谦华;唐农;扈芷怡;冷静
4.白附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石延榜;张振凌
5.白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J], 游维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附子的药理作用附子,又称蟾蜍、附子砒霜,是中药中的一种重要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效,并在中医药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附子的药理作用展开论述。
一、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附子主要含有毒性物质,如各种毒性生物碱和生物碱酯类,其中以乌头碱和季乙酸酯为主要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能够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 降低血压附子中的化学成分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从而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2. 镇静安神附子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促进睡眠质量提高。
这一作用与附子化学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相关。
3. 抑制痉挛附子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从而减缓肌肉痉挛的发生。
4. 止痛作用附子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痛作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疼痛感。
此外,附子还能够调节神经传导,改善炎症状态,对疼痛的缓解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附子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附子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
同时,附子还能够预防血栓的形成,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神经系统疾病附子的镇静安神、抑制痉挛、止痛等作用,使得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例如,附子可以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癫痫等疾病。
3. 消化系统疾病附子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等作用,对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炎症性疾病附子的药理活性使得其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有所应用,例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
三、附子的药物安全性与副作用由于附子的毒性成分较高,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用量和使用方法。
一般来说,中医药专业人士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附子可以发挥治疗作用,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但若用量过大或用药不当,可能引发中毒反应,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使用附子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附子临床应用于治疗附子,又名附子、砒霜、砒霜树,为罂粟科植物附子的根茎。
附子性热、味辛、微苦,归心、脾、肾经。
附子有暖中散寒、温经止痛、安胎平喘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寒痹、呕吐、泄泻、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一、附子的化学成分附子含有多种生物碱成分,主要有附子碱、赤附子碱、砒霜碱、砒霜碱等。
此外,附子还含有多种挥发油、生物酮类等化学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附子其特殊的药理作用。
二、附子在中医临床应用1.治疗寒邪外袭引起的症状:附子具有暖中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由于寒邪侵袭导致的肠胃寒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2.治疗风寒湿痹:附子可温经散寒,对于风寒湿三邪所致的痹痛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可用于关节疼痛、筋骨拘急等疾病的治疗。
3.治疗头痛偏头痛:附子具有温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等症状,尤其在经期头痛、阳虚头痛有良好效果。
4.治疗哮喘、心绞痛:附子可用于治疗肺胃气虚引起的哮喘、心绞痛等症状,具有安神止痛的功效。
三、应用注意事项1.用量宜小:附子属于剧毒药物,用量过大易引起中毒反应。
一般情况下,不宜单独使用附子,应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禁忌人群:孕妇、小儿、体质虚弱者忌用附子。
孕妇慎用附子,以免影响胎儿健康;小儿生理功能不健全,对附子的代谢能力较差,易引起中毒反应;体质虚弱者使用附子过量易出现中毒症状。
3.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在服用附子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影响药效。
四、附子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附子具有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抗炎症、抗凝血等多种药理作用。
附子中所含生物碱类化合物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
此外,附子中的一些成分还对心肌缺血、炎症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为现代医学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中医临床中,附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然而,在使用附子时应慎重对待,严格控制用量,遵医嘱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附子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
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附子含多种化学成分,如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尿嘧啶,去甲乌药碱,附子亭等。
性味归经,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温肾助阳,散寒止痛。
用于亡阳虚脱证、阳虚诸证、湿痹、历节风、周身骨节疼痛、腰重冷痛、痈疽痛肿等。
药理研究:强心作用,用附子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休克;感染性、中毒性、创伤性休克;低血压状态以及慢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绞痛等[1]。
镇痛作用,适用于恶性疼痛及痉挛性疼痛,如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之脘腹冷痛,妇女痛经等。
抗风湿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等。
消炎作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尿毒症前期等。
2临床应用2.1治疗顽固性胃窦炎:证属脾胃虚寒,中阳大伤。
治疗宜温阳散寒,益气健脾。
药用附子10g(先煎l小时),干姜10g,白芍 20g,炙甘草6g,当归l2g,黄芪30g,大枣10枚。
脾阳不振,寒邪滞中,脾失运化证。
用大量附子以温运阳气。
温经散寒,寒去则中畅,寒邪得除则中阳得运,津液上布,胃痛得止。
2.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用附子3g,地黄20g,麦冬10g,知母10g,生石膏20g,肉桂3g,牛膝10g,石斛10g,沙参12g,黄芩 10g,地骨皮12g,薄荷6g。
水煎服。
口腔溃疡缠绵难愈,证属阳虚火旺,虚阳上浮。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对于虚损性疾病,运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原则指导方剂配伍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故用玉女煎加附子,微温肾阳。
肉桂“引火归元”。
全方共奏熄灭浮游之火之效[2]。
2.3治疗面三角区冰冷干涩:见口唇三角区周围冰冷干涩,夏天稍轻,冬天更甚,口涩唇干,食不知味。
用附子6g,炙甘草10g,干姜10g,白术10g,开水煎服见效。
附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治疗药性归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动植物形态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
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
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
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
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
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主要栽培于四川。
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
药用植物栽培采收和储藏6月下旬至月上旬挖出全株,抖去泥沙,摘取子根(附子),去掉须根,即是泥附子,需立即加工。
药用部位生药材鉴定 1.性状鉴别(1)盐附子圆钳子锥形,长4-7cm,直径3-5cm。
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体重。
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弃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筋脉(导管束)排列不整齐。
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以个大、质坚实、灰黑色、表面光滑者为佳。
(2)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2-5mm。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筋脉(导管束)。
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气微,味淡。
以片大、均匀、棕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3)白附片为纵切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3mm。
以片匀、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2.显微鉴别乌头(侧根)横切面:后生皮层最外为1列黄色木栓化细胞,其余为8-9列扁缩的细胞,壁黄色,木栓化,有少数石细胞散在,内皮层细胞较小。
中药附子的药理作用与医疗成分1.医疗成分。
附子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多种生物碱。
以日本产附子中分离出消旋去甲乌药碱,为强心成分;棍掌碱为升压成分。
生附子的生物碱含量较高;经炮制后生物碱含量降低。
乌头碱从醇类水解可生成毒性小的草酯类碱(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及苯甲酰次乌头胺)。
如继续水解,则变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乌头胺、中乌头胺及次乌头胺)。
2.药理作用。
消旋去甲乌药碱的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促进窦房和房室传导,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肌耗氧。
临床用于缓慢心律失常,确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提高心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窦房传导功能及结区房室传导功能。
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能增强窦房结自律性,改善窦房传导,从而心率增加。
附子有抗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
对血压的影响为小剂量升压,大剂量先升后降,有抗休克作用。
在体外附子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凝,静脉注射亦见血小板聚集性增强。
但另有报告认为附子有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乌头碱生物碱有抗炎、止痛及局部麻醉作用。
对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唐梅;赵立春;徐敏;张谦华;唐农;扈芷怡;冷静【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附子中主要含有生物碱成分,经分离鉴定的有百余个,主要骨架类型为C-19型二萜生物碱;其次为C-20型二萜生物碱,除生物碱以外,还含有黄酮、多糖、甾醇、有机酸等化学成分.附子的药理作用研究已久,主要有对心血管的作用、镇痛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降低胆固醇作用等.附子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为广泛应用的有毒中药,目前临床观测附子毒副反应的项目及其标准既不系统,也不明确,还没有实用的指南对其进行安全性监控.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期待在转化研究的启发下,运用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为附子应用的安全性评价带来突破,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Research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classified and analyzed.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h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lkaloids,among which C-19 diterpenoid alkaloids were the leading compounds,followed by C?20 diterpenoid alkaloids,in addition to alkaloids,there were flavonoids,polysaccharides,sterols,organic acids,et al.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e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compounds or plant extracts showed cardiovascular,analgesic,anti?inflammatory,immune regulation,anti?tumor,anti?senility and cholesterol loweringteralis Radix Praeparata,the widely used tox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projects and standards of its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oxic effects were neither systematic nor clear,and there was no practicalguide to its safety monitoring.After reviewing teralis Radix Praeparata,we hope that under the inspir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research,the use of new techniques like metabonomics analysis will bring a breakthrough in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aconite application,so that it can serve the clinic better.【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7(037)012【总页数】14页(P1614-1627)【关键词】附子;化学成分;C⁃19型二萜生物碱;药理作用;代谢组学【作者】唐梅;赵立春;徐敏;张谦华;唐农;扈芷怡;冷静【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299;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299;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999077;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999077;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299;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299;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299;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2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附子(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的子根加工品,辛、甘,大热;有毒。
中草药研究——附子中草药研究——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片(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X附子药材和饮片【药性】辛、甘,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1.亡阳证。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或大汗、大吐、大泻所致亡阳证,如四逆汤(《伤寒论》);本品能回阳救逆,人参能大补元气,二者同用,可治亡阳兼气脱者,如参附汤(《正体类要》);若寒邪入里,直中三阴而见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泻腹痛,脉沉迟无力或无脉者,可与干姜、肉桂、人参同用,如回阳急救汤(《伤寒六书》)。
2.阳虚证。
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
配肉桂、山茱萸、熟地等,可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阳痿滑精、宫寒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频多者,如右归丸(《景岳全书》);配党参、白术、干姜等,可治脾肾阳虚、寒湿内盛所致脘腹冷痛、大便溏泻等,如附子理中汤(《和剂局方》);与茯苓、白术等同用,可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如真武汤(《伤寒论》);若治心阳衰弱,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治阳虚兼外感风寒者,常与麻黄、细辛同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3.寒痹证。
本品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故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
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附子功效与作用及禁忌附子(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又称川附、乌附、天南星等,属毛茛科乌附属植物,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
附子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热毒药”,具有热入心包、攻下焦、祛风湿等功效,适用于中风、关节炎、风湿性疾病等症状的治疗。
不过,由于其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谨慎,严禁超剂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附子的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常用剂型及剂量、禁忌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附子的药理作用1.镇痛作用:附子能够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达到镇痛的效果。
研究发现,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骨碱素和瓦松碱均具有镇痛作用。
这些活性成分能够与神经细胞的钠通道结合,阻断钠离子的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2.抗心律失常作用:附子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成分,这些成分能够调节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和离子通道的功能,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研究表明,附子抑制心肌细胞内钾离子的外流,增加钙离子的内流,调节心肌细胞膜电位,从而延缓心脏复极过程,减少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达到抗心律失常的效果。
3.抗炎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研究表明,附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能够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外,附子还能够抑制白细胞的趋化作用,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4.降压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类成分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研究发现,附子中的骨碱素和瓦松碱能够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降低心脏的搏动频率和收缩力,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附子还能够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进一步降低血压。
二、附子的主要成分附子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类物质,主要有骨碱素、瓦松碱、乌头碱等。
其中,骨碱素是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含量约为0.04%~1%。
此外,附子还富含挥发油、多糖、萜类化合物等。
1.骨碱素:骨碱素是附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镇痛、抗心律失常、抗炎等药理作用。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探讨【摘要】附子被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药材,具有多种良好的药理作用,在多种疾病的救治中都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笔者对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分析其药效。
【关键词】附子;化学成分;分析;药理附子的功效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称其“性热,味辛、甘,有毒”,其药效归于心肾脾经,具有强烈的补火助阳的功效,能够除湿驱寒,祛痹止痛,温固阳气,回阳救逆之极品药物,临床上常用于亡阳虚脱、四肢发冷、经脉微弱、宫冷阳痿、寒疾致吐、腹冷水肿等。
附子的化学成分很多,主要有生物碱、非生物碱、附子脂酸、脂肪酸酯等,而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即为生物碱类,且其含有剧毒成分。
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附子的药理作用丰富,强心、抗休克、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血栓、镇痛消炎等等,皆效果显著。
为更好的应用附子于临床治疗,笔者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进行了研究,现分析如下。
1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附子乃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属于乌头碱类药材。
现今用来检测乌头碱类药物化学成分的方法有多种,如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酸碱中和法等,其中尤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好。
笔者应用以上几种方法,对附子的几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如下。
1.1 总生物碱成分分析测定附子的总生物碱成分,常用的方法是中和滴定法,准确性高、稳定性好,但是其灵敏度很低,何军等实践发现,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要明显优于中和滴定法,但是分光光度法也有其自身繁琐、操作复杂的特点。
2007年李孝栋应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成分,,方法较好,准确度高,灵敏度也不错,可以作为测定总生物碱成分的有效方法。
1.2 双酯型生物碱与单酯型生物碱成分分析检测单酯型生物碱的常用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尤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多,检测准确、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柱效好、线性范围广、实用性强,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成分测定。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的附子,又称附子或天南星,是常见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以下是详细介绍附子的各种功效与作用的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章:附子的基本概述附子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科学名称为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它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多个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附子的药用部分为贝母,贝母干燥后切片即可入药。
第二章:附子的化学成分附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有生物碱、脂肪类化合物、石蜡类、多糖、甾醇类等。
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生物碱,包括乌头碱、焦乌头碱、白附子碱等。
第三章:附子的药理作用1. 镇痛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痛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相关疼痛的发生。
2. 抗炎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性疾病的症状。
3. 抗菌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4. 抗心律失常作用:附子能够抑制心脏的快速传导,有较好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
5. 抗癌作用:附子中的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某些癌症。
6. 其他作用:附子还有一些其他作用,如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循环系统功能等。
第四章:附子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附子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
2. 风湿骨病:附子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3. 感染性疾病:附子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
4. 恶性肿瘤:附子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恶性肿瘤。
5. 其他方面:附子还有一些其他临床应用,如抑制肌肉痉挛、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等。
第五章:附子的用法与剂量附子可内服、外用。
内服可用于制成汤剂、丸剂、口服液等剂型。
外用可用于制成膏剂、敷贴等剂型。
剂量应根据具体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内服可使用1-3克,每日2-3次;外用可根据需要适量涂抹或敷贴。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药理作用探讨
【摘要】附子被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药材,具有多种良好的药理作用,在多种疾病的救治中都有很好的应用空间。
笔者对其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分析其药效。
【关键词】附子;化学成分;分析;药理
附子的功效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称其“性热,味辛、甘,有毒”,其药效归于心肾脾经,具有强烈的补火助阳的功效,能够除湿驱寒,祛痹止痛,温固阳气,回阳救逆之极品药物,临床上常用于亡阳虚脱、四肢发冷、经脉微弱、宫冷阳痿、寒疾致吐、腹冷水肿等。
附子的化学成分很多,主要有生物碱、非生物碱、附子脂酸、脂肪酸酯等,而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即为生物碱类,且其含有剧毒成分。
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附子的药理作用丰富,强心、抗休克、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血栓、镇痛消炎等等,皆效果显著。
为更好的应用附子于临床治疗,笔者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进行了研究,现分析如下。
1 附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附子乃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属于乌头碱类药材。
现今用来检测乌头碱类药物化学成分的方法有多种,如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酸碱中和法等,其中尤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好。
笔者应用以上几种方法,对附子的几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如下。
1.1 总生物碱成分分析测定附子的总生物碱成分,常用的方法是中和滴定法,准确性高、稳定性好,但是其灵敏度很低,何军等实践发现,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要明显优于中和滴定法,但是分光光度法也有其自身繁琐、操作复杂的特点。
2007年李孝栋应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成分,,方法较好,准确度高,灵敏度也不错,可以作为测定总生物碱成分的有效方法。
1.2 双酯型生物碱与单酯型生物碱成分分析检测单酯型生物碱的常用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尤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最多,检测准确、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柱效好、线性范围广、实用性强,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的成分测定。
而薄层扫描法对样品药材的要求低,分离精密,准确,回收率稳定,操作也较为简单,可以较多的应用于基层检测。
另外还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时间更短,干扰少,溶剂使用少,结果准确,操作简单,是一种比较具有前景的检测方法。
2 药理作用分析
2.1 强心附子具有良好的强心作用,这是其乌头碱成分与生物碱成分反应所做功效,徐暾海等经过研究证明附子此药效作用属实,尤其是在病患心功能不
全时,效果更为显著。
张世忠等人报道,乌头碱对心功能减退、衰弱的心脏,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
而也有专家认为钙离子在附子的强心作用中有一定原因。
张志仁等人对附子在经过蒸煮时间不同后的药效对比发现,蒸煮12小时以后附子的强心、正肌作用更为显著,而且毒性也明显降低。
杨辉等发现,附子在方剂中的效果要优于单味药材。
2.2 镇痛消炎附子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李立纪在研究中发现附子的消炎镇痛作用明显,在对小鼠的实验中能够有效抑制其肢体肿胀,抗炎作用明显,且能够缓解患者外周疼痛,但是对中枢神经的疼痛似乎影响不大,尚待研究。
而张啸环则以方剂桂枝附子汤研究其药效作用,发现其对免疫性炎症的抗炎作用明显。
辜学敏在研究中发现甘草附子汤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效果良好,而去掉附子成分后,本方剂的抗炎作用却不明显。
2.3 免疫机制附子中具有两种糖复合物,能够起到明显的免疫机制作用。
陈玉春研究报道,附子水煎能够增强脾细胞功能,产生免疫抗体。
附子乌头碱成分在增强巨噬细胞Ia抗原表达时,作用明显,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反应。
2.4 其他药理作用附子还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糖皮质激素等方面的作用,且多位专家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张涛、盛延良等均有报道证实附子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而董兰凤、杨庆等专家也报道了附子的抗肿瘤作用。
其他诸如抗血栓、抗腹泻等功能,亦具有很大的可信度和研究性。
3 讨论
附子的化学成分多样,其药理作用丰富。
在其生物碱成分中,是药效最为明显的部分,但是其毒性也很强烈。
但是总生物碱成分虽可以衡量附子的药效作用,其毒性却不可以以其作为衡量指标,因为附子的总生物碱成分中包含多种类型,毒性也不尽相同。
其中尤以单酯型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的毒性差距最大,所以在附子的药效控制中,这两种生物碱的测定和应用最为重要。
在附子的多种药理研究中,还需要更为先进的科学手段来做检测和分析,对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其相互作用,都需用进一步研究,其在心血管、免疫、抗癌、抗衰老等方面的作用,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玉兰,刘世坤,裴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3组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6.17(16):1255-1256.
[2]侯大斌,赵祥升,王惠.附子不同组织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24(1):98-102.
[3]项杰,王阳雪,侯大兵.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3(1):165-169
[4]刘秀秀,晁若冰.HPLC控制参附注射液及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53-54.
[5]简晖,董宁霞,郑晗.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定量分析[J].中草药.2008,39(9):1413-1414.。